资源简介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时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稳态与平衡观)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演绎与推理)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2)方法步骤①设计实验记录表。②测自来水pH的变化:③充分冲洗烧杯,用________、______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②过程,记录结果。(3)分析实验数据根据所得数据,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画出每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2.内环境的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微思考]内环境动态变化的2个原因和2个方面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正误](1)内环境化学成分稳定,就意味着机体达到了稳态。( )(2)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3)缓冲对是由一个酸性物质、一个碱性物质组成的。( )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的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回答问题:(1)就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类似于自来水还是缓冲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生物组织匀浆类似于________,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不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补充。2.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变化幅度一般不会超过1 ℃;血检报告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应注意的事项(1)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2)盐酸和氢氧化钠均有腐蚀性,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3)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学以致用】1.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2.为了探究血浆pH能维持稳定,设计实验比较①蒸馏水、②人工配制的缓冲液、③血浆分别滴加0.1 mol/LNaOH和0.1 mol/LHCl后pH变化的情况。下列关于实验设计和分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②和③在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没有明显变化B.本实验中①和②属于对照组,③属于实验组C.无论是缓冲液还是血浆中都含有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D.随意增加NaOH和HCl的浓度不影响实验结果对缓冲物质的概念、组成及作用的理解(1)概念:血浆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如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2)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3)作用:使血浆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过程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实例分析内环境的成分或理化性质 意义渗透压正常 维持细胞正常的________和功能体温和pH相对稳定 酶活性正常,保证____________正常进行血糖、氧气含量稳定 保证机体正常的________供应(2)意义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微思考]内环境稳态为什么会失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正误](1)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机制,因此人体不会出现代谢紊乱。( )(2)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一定不得病。( )(3)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 )1.在高温环境中只要不待过长时间,一般并不会中暑。但消防人员穿着厚重且密不透风的消防服,连续工作多个小时,随时面临着中暑的危险,这一现象与人体的稳态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严重腹泻后,若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原因是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态失调的相关疾病分析疾病名称 内环境的变化 症状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学以致用】3.(2024·辽宁重点高中联考)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人感冒发高烧时,食欲不振,引起四肢无力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人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引起中暑4.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目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即使外界环境发生剧变,人体也一定能保持稳态的平衡随堂检测1.(2024·辽宁重点中学联考)关于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缓冲对,可在任何状态下维持pH不变B.人体的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动C.血浆中的某成分的含量如果发生改变,不一定出现疾病D.只要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人就不会得病2.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每组都进行了前后自身对照,不必再进行重复实验B.据所得实验数据,实验一般以HCl或NaOH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绘制实验结果C.从加入HCl或NaOH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与缓冲液处理的完全相同,与自来水的不同D.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需要通过H2CO3/CO等缓冲对来完成3.(2024·广东佛山期中)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网络B.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只需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的参与C.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各种性质处于恒定状态4.(2024·南师大附中期中)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B.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C.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内环境的各项指标是在一定范围内动态波动的5.(2024·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期末)下列关于稳态概念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A.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B.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C.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激素—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一、自主梳理1.(2)②5 30 充分 ③缓冲液 肝匀浆 (3)酸或碱的滴数 pH2.相对稳定微思考提示:2个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2个方面: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辨正误(1)× 提示: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两个方面。(2)× 提示:稳态只是一种相对稳定。(3)√合作探究1.(1)提示: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类似于缓冲液。(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的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缓冲液中含有缓冲对如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自来水无缓冲对,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3)缓冲液 大幅度变动(4)H2CO3/NaHCO3 NaHCO3 H2CO3 CO2 肺2.提示: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不同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学以致用1.A [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变化范围是机体容许存在的波动范围,属于正常现象,不属于化验结果的误差,A错误;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B、C正确。]2.D [③血浆和②缓冲液中都含有缓冲物质,因此在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都没有明显变化,A正确;本实验中①和②都属于对照组,③属于实验组,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B正确;缓冲对是由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组成的,而缓冲液和血浆中都存在缓冲对,据此可知,无论是缓冲液还是血浆中都含有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C正确;缓冲液和血浆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如果NaOH和HCl的浓度太高,则pH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D错误。]二、自主梳理1.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2.(1)形态 酶促反应 能量 (2)正常生命活动微思考提示: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辨正误(1)× 提示: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2)× 提示:患有红绿色盲、白化病等遗传病的患者,其内环境也能达到稳态。(3)√合作探究1.提示: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人体有维持稳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提示:严重腹泻后,若只喝水,不补充盐会使血浆中无机盐的浓度降低,使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导致组织水肿。3.提示:援藏人员出现上述症状是因为高原氧气稀薄,导致人体供氧不足,影响了内环境稳态。这说明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内环境稳态。学以致用3.C [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空调房间与其他地方的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发高烧时,高温使消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B不符合题意;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C符合题意;中暑是指高温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D不符合题意。]4.D [任何稳态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剧变时,内环境的稳态可能遭到破坏。]随堂检测1.C [内环境中含有缓冲对,对pH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错误;人体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 ℃左右,不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动,B错误;饭后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会升高,不一定出现疾病,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D错误。]2.B [实验中除了空白对照外还有自身的前后对照,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要做重复实验,A错误;实验一般以HCl或NaOH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pH的变化曲线,B正确;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HCl或NaOH后变化情况与缓冲溶液很接近,并非完全相同,C错误;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需要通过H2CO3(酸性)/HCO(碱性)等缓冲对来完成,D错误。]3.C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是主要的四个系统而非全部基础,B错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4.C [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5.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错误。](共37张PPT)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时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稳态与平衡观)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演绎与推理)目录 CONTENTS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意义3.随堂检测自主梳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思维导图自主梳理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2)方法步骤①设计实验记录表。②测自来水pH的变化:③充分冲洗烧杯,用________、________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②过程,记录结果。530充分缓冲液肝匀浆(3)分析实验数据根据所得数据,以______________为横坐标,以______为纵坐标,画出每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酸或碱的滴数pH2.内环境的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状态。相对稳定【微思考】内环境动态变化的2个原因和2个方面是什么?提示:2个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2个方面: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辨正误】(1)内环境化学成分稳定,就意味着机体达到了稳态。( )提示: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两个方面。(2)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提示:稳态只是一种相对稳定。(3)缓冲对是由一个酸性物质、一个碱性物质组成的。( )××√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的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回答问题:(1)就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类似于自来水还是缓冲液?提示: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类似于缓冲液。(2)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的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缓冲液中含有缓冲对如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自来水无缓冲对,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3)实验结论:生物组织匀浆类似于________,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不会发生____________。缓冲液大幅度变动(4)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补充。H2CO3/NaHCO3NaHCO3H2CO3CO2肺2.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变化幅度一般不会超过1 ℃;血检报告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提示: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不同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实验应注意的事项(1)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2)盐酸和氢氧化钠均有腐蚀性,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3)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 学以致用 】A1.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解析: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变化范围是机体容许存在的波动范围,属于正常现象,不属于化验结果的误差,A错误;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B、C正确。2.为了探究血浆pH能维持稳定,设计实验比较①蒸馏水、②人工配制的缓冲液、③血浆分别滴加0.1 mol/LNaOH和0.1 mol/LHCl后pH变化的情况。下列关于实验设计和分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②和③在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没有明显变化B.本实验中①和②属于对照组,③属于实验组C.无论是缓冲液还是血浆中都含有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D.随意增加NaOH和HCl的浓度不影响实验结果D解析:③血浆和②缓冲液中都含有缓冲物质,因此在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都没有明显变化,A正确;本实验中①和②都属于对照组,③属于实验组,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B正确;缓冲对是由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组成的,而缓冲液和血浆中都存在缓冲对,据此可知,无论是缓冲液还是血浆中都含有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C正确;缓冲液和血浆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如果NaOH和HCl的浓度太高,则pH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D错误。对缓冲物质的概念、组成及作用的理解(1)概念:血浆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如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2)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3)作用:使血浆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神经系统1.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过程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液—免疫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实例分析内环境的成分或理化性质 意义渗透压正常 维持细胞正常的______和功能体温和pH相对稳定 酶活性正常,保证__________正常进行血糖、氧气含量稳定 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形态酶促反应(2)意义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正常生命活动【微思考】内环境稳态为什么会失调?提示: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辨正误】(1)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机制,因此人体不会出现代谢紊乱。( )提示: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2)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一定不得病。( )提示:患有红绿色盲、白化病等遗传病的患者,其内环境也能达到稳态。(3)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 )×√1.在高温环境中只要不待过长时间,一般并不会中暑。但消防人员穿着厚重且密不透风的消防服,连续工作多个小时,随时面临着中暑的危险,这一现象与人体的稳态有什么关系?提示: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人体有维持稳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严重腹泻后,若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提示:严重腹泻后,若只喝水,不补充盐会使血浆中无机盐的浓度降低,使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导致组织水肿。3.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原因是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援藏人员出现上述症状是因为高原氧气稀薄,导致人体供氧不足,影响了内环境稳态。这说明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内环境稳态。稳态失调的相关疾病分析疾病名称 内环境的变化 症状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学以致用 】C3.(2024·辽宁重点高中联考)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人感冒发高烧时,食欲不振,引起四肢无力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人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引起中暑解析: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空调房间与其他地方的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发高烧时,高温使消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B不符合题意;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C符合题意;中暑是指高温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D不符合题意。4.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目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即使外界环境发生剧变,人体也一定能保持稳态的平衡解析:任何稳态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剧变时,内环境的稳态可能遭到破坏。DC1.(2024·辽宁重点中学联考)关于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缓冲对,可在任何状态下维持pH不变B.人体的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动C.血浆中的某成分的含量如果发生改变,不一定出现疾病D.只要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人就不会得病解析:内环境中含有缓冲对,对pH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错误;人体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 ℃左右,不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动,B错误;饭后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会升高,不一定出现疾病,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D错误。B2.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解析:实验中除了空白对照外还有自身的前后对照,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要做重复实验,A错误;实验一般以HCl或NaOH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pH的变化曲线,B正确;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HCl或NaOH后变化情况与缓冲溶液很接近,并非完全相同,C错误;C3.(2024·广东佛山期中)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网络B.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只需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的参与C.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各种性质处于恒定状态解析: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是主要的四个系统而非全部基础,B错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C4.(2024·南师大附中期中)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B.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C.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内环境的各项指标是在一定范围内动态波动的解析: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5.(2024·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期末)下列关于稳态概念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A.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B.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C.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激素—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解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错误。限时练3 内环境的稳态(分值:60分)选择题:第1~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基础对点】知识点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运动员剧烈活动后,血浆的pH会基本维持在7.35~7.45正常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不超过1 ℃,始终接近37 ℃血液检查的生化指标值会因人而异,只要不超过参考值范围即正常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在一昼夜当中是恒定不变的2.(2024·湖南长郡中学统考)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血红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引起肺水肿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低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不会导致血浆中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若化验结果显示血浆中各成分含量正常,则该人也可能会患病3.某生物小组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理。该生物小组以等量的肝匀浆、自来水和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为实验材料,向三组溶液中滴加酸或碱后,测定溶液pH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向各种溶液中一次性加入等量的酸或碱来确定其调节pH的能力在一定的范围内,三组溶液中,自来水组的pH变化可能最小即使加入的酸或碱过多,肝匀浆的pH依然能保持稳定在肝匀浆组中,加入酸或碱后调节pH的缓冲物质不同4.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包括( )组织液温度的相对稳定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知识点2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意义5.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机体主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6.下列病症或疾病与稳态失调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尿毒症——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7.(2023·江苏常州模拟)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剧烈运动,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肌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并将产生的CO2释放到血液中形成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主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进行调节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8.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基于以上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9.下列关于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就是内环境稳态稳态只存在于人和高等动物等个体层次,其他生命系统层次不存在稳态坎农提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10.(2024·广东惠州调研)醉氧即低原反应,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与醛固酮、血红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醉氧症状的出现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稳态暂时失衡的结果醉氧症状的出现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综合提升】11.“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人体内环境的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HCO、H2CO3等物质有关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12.习惯性叹气、过度紧张焦虑,可导致身体排出过多CO2,从而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出现麻木、头晕甚至抽搐等症状。轻症患者可通过面罩吸氧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组织细胞间形成组织液该病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关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内环境的调节13.痛风是指人体内长期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疾病,血液中尿酸含量持续偏高是其病症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人体内含有嘌呤的物质有DNA、RNA、ATP等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人体肾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痛风的形成正常人体输尿管中的尿素可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14.如图表示实验条件下,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正常浓度约为0.5 mol·L-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15.(18分)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低氧地区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等高原反应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4分)外界环境的O2可以通过血浆和组织液进入人体组织细胞,而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CO2又可以通过组织液和血浆排出体外,这体现了内环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2)(10分)人出现高原反应时,机体的内环境稳态________(填“已”或“未”)失调。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黄土高原后一般不会产生高原反应,原因是在海拔升高程度较小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但进入海拔更高的青藏高原后却很容易产生高原反应,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分)研究表明,人体缺氧时体内的脯氨酸羟化酶无法发挥作用,会使低氧诱导因子(HIF)不能被降解,HIF能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缺氧环境。据此研制的加快人体适应高原环境的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种)。限时练3 内环境的稳态1.D [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在一昼夜当中是动态变化的,D错误。]2.D [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肺水肿,A错误;病理性溶血是红细胞破裂后,导致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B错误;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血浆中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C错误;若化验结果显示血浆中各成分含量正常,人也可能会患病,如可能会患有遗传病等,D正确。]3.D [向同一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滴数的酸或碱,不同溶液中加入的酸或碱应等量,并测定各组溶液的pH,以确定其调节pH的能力,A错误;由于肝匀浆、磷酸盐缓冲液中都含缓冲物质,在一定范围内,这两组的pH变化都较小,而自来水组的pH变化最大,B错误;缓冲物质调节pH的能力有限,加入的酸或碱过多,肝匀浆的pH不一定能保持稳定,C错误;在肝匀浆中,存在能调节酸碱度的HPO/H2PO等,加入酸或碱后调节pH的缓冲物质不同,D正确。]4.B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属于内环境,其化学成分、温度或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线粒体基质在细胞内,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5.B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故选B。]6.D [感冒发烧,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体温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A错误;高原反应是机体缺氧所致,B错误;中暑主要是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从而使体温升高,C错误;尿毒症是肾脏发生病变,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尿素、水、无机盐等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D正确。]7.B [进行剧烈运动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乳酸到血液中,乳酸能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以维持酸碱平衡,A错误;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能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人体体温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主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B正确;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行调节,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D错误。]8.B [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其稳态存在,A错误;“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血浆中转氨酶含量升高可判断机体发生了病变,这说明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B正确;稳态的动态变化将有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C错误;内环境的稳态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D错误。]9.D [内环境的稳态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稳态不仅存在于人和高等动物等个体层次,其他生命系统层次例如生态系统、种群数量也存在稳态,B错误;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错误。]10.B [严重腹泻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以保持渗透压的稳定,A正确;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错误。]11.C [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C错误。]12.D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组织细胞间形成组织液,A正确;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正确;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CO2可以参与机体的体液调节,能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13.D [DNA中含有腺嘌呤、鸟嘌呤,RNA中含有腺嘌呤、鸟嘌呤,ATP中含有腺嘌呤,A正确;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即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B正确;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肾功能异常会导致尿酸浓度升高引起痛风,C正确;根据内环境的定义可知,输尿管与外界环境相通,输尿管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所以人体输尿管中的尿素不能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D错误。]14.B [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变化越小,维持稳态的能力越强。分析曲线图可知,甲在海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而在海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血液浓度随海水浓度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甲适于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生存,A正确;乙的血液浓度随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见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差;丙在较低和较高的海水浓度情况下,都能维持一定血液浓度,说明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强,B错误,C、D正确。]15.(1)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蛋白质和无机盐(2)已 人体可通过调节维持稳态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抑制脯氨酸羟化酶的活性、抑制低氧诱导因子的降解、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学案(含答案).docx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pptx 限时练3 内环境的稳态 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