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政治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据现有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认为“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俊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说明( )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②剩余价值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
③奴隶主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地租的形式剥削奴隶创造的价值
④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次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 )
①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②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③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④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市场经济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性地暴发。经济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以下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②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完全能够克服的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只是暂时的,繁荣包含了新的危机的先兆 
④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电视剧《觉醒年代》以正确的党史观艺术化地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②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④为近代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指明了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70多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人民及海内外华人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理论道路
③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④为实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53—1957年)的各项指标超额完成:相比1952年,增长128.5%。其中,钢产量增长近3倍,发电量增长164.4%……相比1952年,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增长42.8%,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
①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②改善了民生,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 )
①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了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指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这是基于改革开放( )
①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能够突破旧的体制机制的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④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19年10月1日,我国成功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巨幅画像分别在“建国伟业”“关键抉择”“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伟大复兴”方阵的簇拥下依次经过天安门广场,不同方阵代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关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科学发展”——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③“与时俱进”——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中国欢迎对话和谈判,愿意为共同构建平等互利的中美关系作出努力,但我们会坚持不做原则退让。以做好自己事情为基础,不惧任何较量、包括持久较量的一贯态度。中国上述态度的底气在于( )
①中国已迈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时代
②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中国实现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习近平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这启示青年学生要( )
①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②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③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个个大国重器是中国科研领域硕果累累的真实反映;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对国家实力的极佳写照;坚守梦想的工程师、科学家、拓荒者们,是谱写时代鸿篇的挥毫泼墨者;城市中闪耀的万家灯火,正是对国泰民安的最好注解!这(  )
①昭示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②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③意味着我们已经跨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④得益于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不同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 )
①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③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④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S市有一家特殊的工厂,老板邓某先后签约残障员工100多人,其中长期在厂里上班、稳定就业的有80多人,此外,工厂一直免费为残障人士提供培训机会,让残障人士多学一个
技能。邓某的做法启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 )
①树立良好形象,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②坚持守法经营、创新经营,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③注重社会效益,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④坚持爱国敬业,加强技能培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杭州亚运会为小微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其供应商中有六成是小微企业。许多中小微企业紧盯市场需求,加快转型升级,通过丰富品牌、创新运营、加强体验、线上销售、直播展示等方式打造强内容驱动力,使体育元素与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业态创新融合;同时,苦练内功,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这些中小微企业的成功得益于( )
①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经营活动,规避了国际经营的风险
②深入推进需求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国内产能过剩
③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适应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④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顺应潮流,形成企业独特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内根本扭转了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混乱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1953年8月,在财经会议上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之后,中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新中国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
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这些都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邓小平在谈到我国改革时曾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一共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其中许多是事关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理解。
(2)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阐述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央视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复兴之路》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揭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
第一集:千年局变
时间跨度:1840~1911年
内容概要: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
第二集:峥嵘岁月
时间跨度:1912~1949年
内容概要: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取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
第三集:中国新生
时间跨度:1949~1976年
内容概要: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绩为核心内容,表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加以说明论证。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呈现出“56789”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聚焦信心、公平、创新,提出了不少务实的新举措: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制造业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满足民营制造业企业长期融资需求;加快电网企业剥离装备制造等竞争性业务,进一步放开设计施工市场,推动油气基础设施向企业公平开放,进一步放开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等领域节能环保竞争性业务;推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加快推进对民营企业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畅通民营企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审通道,加快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增加民营企业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比重。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1-5BAABD 6-10CACDB 11-16CCDBAD
【答案】
①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前提。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确地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④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⑤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案】
(1)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未来发展都要依靠改革开放。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其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的新的宝贵经验。③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其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19.【答案】
①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
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0.【答案】
依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作为一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作为一种非公有制经济,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解决社会就业的重要依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