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二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因想到故乡的葛溪上桐花在水面漂流的美景而悲叹”说法有误。“桐花覆水葛溪长”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的实景,并非想象的故乡之景。
2.【答案】①权诗通过想象家人在家中点新火照亮室内,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②王诗写诗人向邻居借新火来读书,直接表现了在贫寒中依然刻苦求学的品质。
3.B
4.(1)岷江从西南方向斜流而来,环绕流过郡城后(继续)向东流去。
(2)总计十三年间,在十一个地方过中秋节,(我)也可以称为游子了。
5.B
6.“天无纤云”,形容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江面如练”将“江面”比作舒展的白练,形像地描绘了江面的平静与亮泽;“空水吞吐”描写了月光下天空与江水连成一片的开阔浩大之景。这些语句都用相关景物衬托了月色的皎洁,体现了“奇甚”的特点。
7.(1)句借用张翰和陆凯的典故,自嘲鲈鱼乡里的钓鱼翁,竟然因为武昌鱼好吃,就滞留在此地,委婉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漂泊他乡的无奈。
(2)句即景生情,直抒胸臆,写日暮时分诗人举目浩渺烟波,生出无限乡愁。
8.可以。苏轼所说的“闲人”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范成大因与孝宗意见相左离开京城,成为“闲人”,淹留武昌,无法施展抱负和才华;但他又像“闲人”苏轼能够领略承天寺中庭的美好月色一样,也“空闲”来领略南楼奇甚的月色,同时表达自己告老还乡、归于田园生活的愿望,表达了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不可以,苏轼自称“闲人”一方面是对苦闷心境的自我排遭,另一方面也有对受到冷落无法施展才华的愤懑;范成大在他的诗文中更多表达的是四处漂泊的无奈和眷恋故乡、渴望归隐的情怀。
读书能让生命散发永恒的香味。
读书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读书可以厚重人的内涵。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12. 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艰险的品德。 A是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B是有诗云:是真名士自风流
13.A
14. 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闭幕,中国代表团成绩优异
15. “在决赛中,你是如何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冷静并最终取得胜利的?” 了解杨倩在比赛中的心理调节方法和决赛中的表现,以及中国射击队针对决赛冲金成功率不高的问题所进行的强化训练成果。
16.不啰嗦。这样写能够突出比赛的紧张激烈和杨倩的冷静沉着,每一发子弹的成绩都至关重要,单列出来能够更好地展现比赛的细节和杨倩的心理素质。同时,这种详细的记录也增加了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让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比赛的氛围。
17.B
18.示例:我国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制定相关政策;我国将机器人教育纳入中小学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内容。
19. 人工智能难以洞察人类的情感道德和价值判断 提高工作效率
20.B
21.打比方。将候车大厅顶部橙白相间的内花瓣设计比作复兴号高铁列车和广东的龙舟,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候车大厅顶部设计的形状和其蕴含的寓意,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设计的样子和意义。
22.①“长”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楼当作有生命的事物来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四座大楼在站房四角的雨棚之上的状态,仿佛它们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使语言更生动活泼,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②“之一”表示其中一个,说明白云站是广州铁路枢纽众多客站中主要客站中的一个,不是唯一的主要客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3.建筑结构创新:①采用立体“造地”技术,用276根直径1.65米的钢管混凝土柱支撑起重达28万吨的上盖盖板;②凭借“雨棚上盖转换层框支转换技术”,采用多种转换形式,实现盖上结构灵活布置;③落地框支柱采用直径1.65米的高强度圆钢管混凝土柱,抗侧力、竖向承重、抗震性能优越。站城融合模式创新:①提出“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概念,打造“既融又分”的站城融合模式,广场平时作为休闲景观广场和多功能城市空间,特殊时期可作为扩展候车室;②采用“腰部落客,四角进站”的新设计,创新规划设计理念为“竖向交通、便捷化交通”,分层设置引入各种交通方式,在流线设计上分流到达和出发客流。
施工技术创新:①首次试用无轨道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来焊接钢结构木棉“花瓣”;②施工全过程累计试用了18种智能机器人,包括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地库抹光机器人等。
D
“传说”是据说的意思,表示推测,并不可靠,表明李白在黄鹤楼题诗这一事件并不一定真实可靠,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6.①朋友圈用语要文明规范;②使用朋友圈要注意场合;③朋友圈分享内容要体现品位。
27.选文记录了毛泽东在长沙第一中学求学的情形,毛泽东因为第一中学课程有限,校规也使人反感,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他制定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 28.选文运用了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我”午餐只停下来吃两块米糕这一细节,展现了“我”对新思想如饥似渴地吸收的情形。
29.“我”善于接受新思想。“我”在湖南省立图书馆“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并在后面的日子里博览各种进步书籍,充分体现了“我”接受新思想如饥似渴的心理。
30.选文记录了毛泽东在长沙第一中学求学的情形,展现了我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敬佩之情。(主旨多元,意对即可)
31.在《昆虫记》中,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不仅展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和丰富,更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例如,在描述蝉的生活习性时,作者强调了蝉的生命短暂而珍贵,它们为了短暂的歌唱生涯,需要在地下生活数年甚至十几年。这种对生命的执着和追求,让人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不易。同时,作者也通过昆虫的行为和习性,反映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尊重每一个生命。丰城中学2024-2025年度上学期初二第三次段考试卷
语 文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小题。(4分)
清明日次弋阳(唐)权德舆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①长。家人定是持新火②,点作孤灯照洞房。
清明(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注】①葛溪:今江西省戈阳县。②新火:古代风俗每年清明节前一日或前二日为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至清明节重新生火,是为新火。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权诗写诗人漂泊他乡,因想到故乡的葛溪上桐花在水面漂流的美景而悲叹。
B. 王诗写诗人在清明节却没有花和酒,贫穷让自己的处境像一个野僧般萧瑟。
C. 两首诗都写是清明节,氛围都较为消冷萧瑟,但抒发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D. 权诗借景抒发动人之情,王诗借事抒发隽永之感,有较鲜明唐宋诗之别。
2. 两首诗都提到清明节的“新火”风俗,但却借此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3-8小题。(21分)
[甲] 晚,遂集南楼。楼在州治前黄鹤山上。轮奂高寒,甲于湖外,下临南市,邑屋鳞差①。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天无纤云,月色奇甚,江面如练,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况复修南楼故事,“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②。向在桂林时,默数九年之间九处见中秋,其间相去或万里,不胜漂泊之叹,尝作一赋以自广。及徙成都,两秋皆略见月。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去年尝题数语于大慈楼上,今年又忽至此。通计十三年间,十一处见中秋,亦可以谓之游子。然余以病丐骸骨③,傥④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节选自范成大《吴船录》)
[注释]①鳞差:犹鳞次,这里指房屋离低不一。② 修:效仿;南楼故事指晋庚亮在南楼欢宴宾客之事,南楼景色优美,宴饮风雅尽兴;“老子于此兴复不浅”,是庚亮说的话。③丐骸骨:官员乞求年老退休的代词。④傥:同“倘”,如果。
[乙] 鄂州南楼① 范成大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②垂钓手,武昌鱼③好便淹留。④
[注释]① 范成大,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淳熙 4 年,范成大自四川东归,八月中秋前一天到达鄂州,中秋夜,受当地官吏招待同游南楼而作此诗。②鲈乡:作者故乡苏州一带。此处用了典故,晋朝张翰在洛阳做官,想到家乡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③ 武昌鱼:吴主孙皓从建业迁都武昌、丞相陆凯上书,引用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④ 淹留:停留,久留。
3.甲文相关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楼在州治前黄鹤山上 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B.月色奇甚 奇山异水(《与朱元思书》)
C.其间相去或万里 久而不去(《卖油翁》)
D.然余以病丐骸骨 不以疾也(《三峡》)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
(2)通计十三年间,十一处见中秋,亦可以谓之游子。
5.根据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轮奂高寒”,突出南楼高大美观,气势恢宏;“甲于湖外”是作者对南楼的夸赞,认为它在荆湖一带的建筑中首屈一指,无人能及。
B.甲文中“带月荷锄”化用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作者真实记录了晨起而作、戴月而归的田园生活。
C.乙诗颔联写登楼所见自然风光,前一句化用崔颢《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情”“无语”,用拟人的手法加重感彩。
D.乙诗颈联写鄂州城市和江面的夜景。“三更市”表明夜市营业时间之久;舟来“万里”、“旌旗”高插,则突出了江面热闹非凡之态。
6.“天无纤云,月色奇甚,江面如练,空水吞吐”一句是如何表现“月色奇甚”这一特点的? 请作简要分析。(4分)
7.比较下面两个诗句,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它们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分)
(1)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8.苏轼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合[甲][乙]两文,你认为范成大是否能称之为苏轼笔下的“闲人”?(4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生命永恒的香味》,回答9-12小题。(12分)
生命永恒的香味 马德
①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因此,读书能让生命散发永恒的香味。
②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晴到朝晖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即便从青春读到暮年,从黑发读到白首,也自痛快淋漓,无怨无悔。
③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一个人在自我精神的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木木的书,为他的心灵,暗开了一扇扇门,默指了一条路,所以才活得豁然开朗,意境层生。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书的智慧,对人的提升与引领所致。愚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暗夜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而智慧的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
④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 A 。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万千气象,云集其中。这些书,足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完美人的灵魂。常读书的人,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锦心绣口,才华横溢。 B ,其实就是指书的灵秀,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过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然后,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翩然的风度,一种迷离的气质,超凡脱俗,卓然于众人之上。
⑤读书可以厚重人的内涵。被命运的大书影响过的人,不会轻易被生活打败。在这个世界上,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大荣大辱,九死一生而百折不挠的人,有遭遇过多舛的命运,遭受过灭顶的打击而顽强拼争过来的人,读这些人物的著作或传记,常常让人热血喷涌,灵魂震撼。这样的书,连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读它,可以丰厚人的内涵,使人变得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艰险,从而淡定地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
⑥走进书籍吧!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的时候,它会与你同饮;在孤寂的时候,它会与你静坐。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以自身的智慧丰富着你的智慧,以自身的儒雅引领着你的儒雅,以自身的内涵厚重着你的内涵。它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它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
⑦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会变得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的香味,自然会生发出来,飘逸四散。那如兰的一缕芬芳,就是我们留存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痕迹。(有删改)
9.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0.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3分)
11.指出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里只填一种论证方法。)
愚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暗夜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而智慧的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 )( )(2分)
12.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⑤段“这样的书,连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一句中,“精神之钙”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2)将“有诗云:是真名士自风流”和“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两句分别放在第④段A、B处,最恰当的是:A处为 ,B处为 。(2分)
(二)阅读下面两则新闻,完成13-16小题。(14分)
【甲】①新华社东京8月8日电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8月8日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闭幕。
②在奥运五环旗引领下,206个代表团运动员代表依次入场。在东京以9秒83创造男子百米亚洲纪录的苏炳添作为中国代表团旗手,高举五星红旗出场。
③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由77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431人,参加了30个大项225个小项的角逐,为境外奥运参赛小项最多的一届。经过16天奋勇拼搏,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金32银18铜,共计88枚奖牌,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二位,金牌数追平了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
④在乐曲声中,在现场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欢呼声中,人们向东京奥运会说再见。
(来源新华社,有删减)
【乙】①新华社东京7月24日电杨倩打出了最后一发子弹,决赛场大屏幕显示出了名次——冠军!
②枪中红心!热泪挥洒!这块奥运金牌,拿下了!
③时隔9年,中国女枪手再度为代表团实现“开门红”!
④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从资格赛到决赛险象环生,尤其是资格赛,状态并不在最佳的杨倩几度处于被淘汰的边缘,直到最后才拼出了一个决赛席位。
⑤王炼说:“今天资格赛打得非常艰苦,名次也不高,环值也不高,最终还是真实体现了杨倩在精神上的这种力量。太棒了,一发一发咬得太棒了!”
⑥7月24日,杨倩在资格赛比赛后,最终晋级决赛。
⑦进入决赛,成绩清零,8名选手从头开始。杨倩找回了巅峰状态。决赛前10枪,她打出了两个正中靶心的10.9环,排名第一。胜利的希望出现了。
⑧然而,对手同样强大。俄罗斯运动员加拉希娜连续打出高环数,杨倩退居第二。第16枪过后,从第一名到第四名只有0.6环的差距。
⑨咬住,再次成为这场决战的关键词。
⑩第17枪,杨倩打出10.0环,与加拉希娜并列第一。
第18枪,杨倩打出10.6环,与加拉希娜相差0.2环。
第19枪,杨倩打出10.6环,与加拉希娜相差0.3环。
……
最后一枪,最终决战。加拉希娜率先击发,打出了一个离谱的8.9环,观众的喧哗对杨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她打出一发9.8环,但这已经足够锁定金牌。
夺冠之后,杨倩的表情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反而是拿到季军的瑞士选手克里斯滕在恣意庆祝。颁奖仪式上,中国姑娘在口罩后面露出笑意,还面对镜头比了一个大大的“心”。
“我其实也并没有大家看到的这么冷静,在资格赛、包括决赛当中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情、心态,通过一些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慢慢去调整,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情。”杨倩说。
在上届里约奥运会之后,中国射击队就针对决赛冲金成功率不高的问题强化训练。在每次队内赛和选拔赛中,观众席都尽可能制造各种噪音,让选手们适应混乱的局面。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上,观众席甚至敲起了鼓。
杨倩的教练王炼说:“平时的决赛模拟做得非常多,奥运会更多地还是要靠决赛拿成绩,都要奔着金牌来,所以针对上一届的情况,这届做了很多方面的提高,今天把决赛训练的成果体现出来了。”
首金属于射击,首金属于中国!
(选自《新华网》2021年7月24日,有删改)
13.对上面两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是一则消息,【乙】文是一则新闻评论,两文内容都与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关。
B.瑞士选手克里斯滕获奖后的恣意庆祝和杨倩夺冠后表情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笑形成对比,写出了夺冠后杨倩的谦虚和荣辱不惊的精神品质。
C.“首金属于射击,首金属于中国!”赞美了杨倩夺金后带给射击队和祖国的巨大荣誉,充满民族自豪感。
D.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参加了225个小项的角逐,截止到2021年8月8日是境外奥运参赛小项最多的一届。
14.根据情境,完成对话。(4分)
老师:请同学们展示给【甲】文拟定的标题,并交流讨论。
小语:我拟定的标题是“再见,东京奥运会”,这个标题简洁明了,又博人眼球,能吸引读者。
小文:我觉得这个标题不符合,因为【甲】文的标题特点应该能(1)
老师:那请你给【甲】文拟个标题吧。
小文:我拟的标题是(2)
15.如果你是记者,要采访【乙】中的杨倩,请设计一份采访提纲。(4分)
采访对象 杨倩
采访问题(以记者口吻,再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记者:“紧张的比赛你为何能那么冷静?你是怎么做到的?” 杨倩:“我其实也并没有大家看到的这么冷静,在资格赛、包括决赛当中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情、心态,通过一些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慢慢去调整,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情。”记者(1)。
采访目的(根据上文对话及你设计的问题推断) (2)
16.文中画线句子每一枪成绩单列,并详细记录杨倩成绩和与对手差别,这样是否啰嗦,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小题。(9分)
【材料一】
8月21日至8月25日,备受瞩目的科技界盛会——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博览会上,最引人瞩目的当属27款人形机器人,它们的集中展出创下了历届之最。除了人形机器人,机械臂、四足机器狗、配送机器人、微创医疗机器人、外骨骼关节等形态各异、功能不一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也纷纷登场。国庆期间,机器狗也亮相漳州古城巡街。
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特别指出,要推动包括机器人在内的高端制造产业创新发展。
【材料二】
【材料三】
目前,很多国家已将机器人教育列为学校的科技教育课程,我国也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将其纳入中小学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机器人活动,对于培养造就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进一步助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期,未免让有些人开始担心,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未来击败人类。专家指出,目前,人工智能它能够做那些可量化的、机械重复的以及具有转定范式的工作,但难以洞察人类的情感道德和价值判断。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完全不用担心它会威胁到人类。
1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机器人形态、功能多样化,一定程度上能展现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水平。
B.2019-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增速逐年下降。
C.我国机器人教育蓬勃发展,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
D.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目前尚且不必担心它对人类会造成威胁。
18.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推动我国机器人工智能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19.小语和小文在看完科幻电影《终结者》之后,不禁担心未来机器人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开始思考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小语和小文展开讨论,请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参与他们的讨论。(2分)
小语: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机器人势必会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像人类,好担心人工智能技术继续发展下去,导致机器人统治这个世界。
小文:我倒没那么担心机器人会统治世界,是因为① 。
我:对啊,而且人工智能发展的意义,也不仅仅局限于机器人,发展人工智能还有利于② 。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0-23小题。(17分)
广州白云站:车站能“伸缩”广场会“呼吸”
①2023年12月26日,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广州白云站通车运营。
②广州白云站设有3条正线、21条到达出发线、21个客运站台面。站房四角的雨棚之上,各“长”出一座大楼。这些大楼为高137.9米至153.8米的塔楼,与圆形的车站融为一体,整体形成对白云站站房的环抱之势,构成“天圆地方”的规划布局。
③广州白云站以“云山珠水、木棉花开”为设计主题。建筑外观独具岭南特色,站房往外延伸的“花瓣”与广州市花木棉花相呼应。建造广州白云站,设计团队运用了大量先进设计理念和建筑科技,多项创新工艺被融入其中。
大楼“长”在车站上
④广州白云站为国内第一个在铁路正线上方建造高楼的火车站。从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来讲,这种建筑既要满足铁路结构的承载要求,也要达到上面高层建筑的基础承载力要求。
⑤如何承载四座楼的重量?设计采用立体“造地”技术,“造地”面积约为6.8万平方米,由276根直径1.65米的钢管混凝土柱支撑起重达28万吨的上盖盖板。实施过程中,中铁建工集团团队凭借“雨棚上盖转换层框支转换技术”,采用多种转换形式,实现了盖上结构的灵活布置。落地框支柱采用直径1.65米的高强度圆钢管混凝土柱,抗侧力、竖向承重、抗震性能优越,保障了“空中起高楼”的顺利实施。
“既融又分”的站城融合模式
⑥广州白云站是广州铁路枢纽五主四辅客站中的主要客站之一,承接了枢纽内的普速列车始发终到作业。这样的客站具有旅客长时间候车和春运客流爆发两个特点。对此,设计团队提出了“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的概念,打造了“既融又分”的站城融合模式。
⑦呼吸广场平时可作为舒适宜人的休闲景观广场,以及商品展示、演艺集会的多功能城市空间。春运等特殊状况时,两个呼吸广场还可作为容纳大量旅客临时聚集并可直接进站的扩展候车室,充分满足了普速列车客站客流的弹性候车需求。
⑧广州白云站规划设计理念为“竖向交通、便捷化交通”。为此,设计团队创新采用‘腰部落客,四角进站’的新设计。通过分层设置,从地面到地下,广州白云站引入各种交通方式。在流线设计上分流到达和出发客流,使往来旅客享受到“交通设施零距离、无缝换乘”的便捷。
机器人造出钢结构木棉“花瓣”
⑨广州白云站主站房建筑外观造型是104榀木棉花花瓣状的钢结构。候车大厅顶部采用了橙白相间的内花瓣设计,形似复兴号高铁列车整齐划一、蓄势待发,又似广东的龙舟,寓意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⑩“花瓣”异形钢结构体量大、节点多、悬挑远,施工面临特殊环境作业范围广、各专业交叉作业多、临近既有线路施工防护要求高、高空作业风险大等难点。为确保钢结构焊接质量受控,中铁建工集团项目团队首次试用了无轨道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保障了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
广州白云站是全国首个大规模运用机器人进行施工的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已累计试用了包括无轨道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地库抹光机器人等在内的18种智能机器人。
广州白云站开通运营后,对提高广州铁路枢纽客运能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自2024年1月5日《科技日报》,作者:矫阳有删改)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广东白云站的四座塔楼,与圆形的车站融为一体,建筑外观独具岭南特色。
B.本文先总说白云站总体布局和设计主题,再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分别说明。
C.“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指车站和广场可灵活调整功能,站城“既融又分”。
D.“花瓣”异形钢结构施工时,使用无轨道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焊接钢结构,体现了先进的施工技术。
21.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结合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4分)
①站房四角的雨棚上,各“长”出一座大楼。
②白云站是广州铁路枢纽五主四辅客站中的主要客站之一。
23广州白云火车站有哪些创新?请阅读全文后简要概括。(7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4—26题。(9分)
“朋友圈”的前世今生
①近年来,微信风头正健,男女老幼皆会在“朋友圈”里晒晒个人私事,传传八卦新闻。实际上,“朋友圈”并不是21世纪的专属产物,早在几个世纪前,甚至更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②“朋友圈”的雏形其实是名为albaamicorum的纸书(拉丁文直译为“朋友书”,英文可译为Friends’Books,即“友人之书”),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③荷兰历史学家苏菲研究了这段有趣的历史细节,发现从1560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用这种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不过鉴于17世纪的社会风俗,男孩和女孩运用这些书刷“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在当时,男孩通常会被送去欧洲著名的大学机构镀金,拜谒当时的思想巨头、学术大家,“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今天的职业社交网站,其目的是求教方家。一位名叫迈克尔的少年在周游欧罗巴大陆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册极为典型的“朋友圈”纸书。除了记录在各处的旅行见闻外,还包括与贵族会面的图片。另外,他还在纸书上面形象地诠释了他对一些古老问题的见解,就像我们在朋友圈上发表观点一样。
④女孩则往往被送去修道院,或者去宫廷做仕女,这有助于她们将来成功成为名媛淑女。虽然不能像男孩那样到处去旅游,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友谊书。如果说男孩版朋友圈填满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笔录,那么女孩版的则更像脸书和微信,晒晒与朋友、钦慕者的通信往来,记点圈内笑话,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当然,它不会像日记那样被锁在抽屉里默默珍藏,而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这给当时社交圈子非常狭窄的女孩们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⑤这些装饰精美的“朋友圈”记录册和我们熟悉的微信非常相似,区别只在技术层面。“照片”是被画出来的——这比拍照难度大多了,各账号不是转发阅读文章,而是在留言页上写下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诗歌等。这样的“朋友圈”可以帮助历史学家逼真地还原当时的风土人情,甚至还能拼凑出长达400年的关系网络。若再把视线放远一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在一千多年以前就热衷于用纸笔搜集好友、同僚的图文信息,并广为分享了。且不说皇亲贵胄、达官名士游历名山大川,即使平民百姓近处郊游、赶集等,也会把这一天感受最深的事情涂鸦记录下来,然后供街坊邻居传看,兴味十足。
⑥古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壁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这也是发朋友圈的一种方式,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点赞,是颇为风雅的一件事,许多诗词碑刻就是这么成为经典的。传说1400多年前,李白登黄鹤楼,目睹眼前之景,再看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大为折服。于是提笔在黄鹤楼上怅然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应该算是历代文人墨客朋友圈里最有面子的“点赞”了吧?
⑦正如《圣经》中所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代人自以为时髦的“朋友圈”,在几百年甚至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外古人们抢先体验了。
24.下列对“朋友圈”历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人以为时髦的“朋友圈”,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专属产物,其实很早就存在了。
B.从1560年起,一些北欧青年男女就开始用纸书记录朋友交往的事情。
C.传说唐代李白登黄鹤楼,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朋友点赞。
D.根据古老的《圣经》所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可知,西方的“朋友圈”是早于中国的。
25.请结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传说1400多年前,李白曾在黄鹤楼上怅然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应该算是历代文人墨客朋友圈里最有面子的“点赞”了吧?
26.阅读下面两则链接,结合选文,说说你对“朋友圈”的看法。(3分)
链接一:“您好,请您放下手机,专心阅读。”在安徽省蚌埠市当当书店,读者如果频繁使用手机,就会受到书店店员的轻声提醒。书店免费供读者在阅读区域品读,但有一个要求:不准读者长时间坐在店内座位上玩手机游戏。
链接二:网络用语一方面给语言带来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对规范语言文字产生巨大冲击,消解了汉语带来的美感。究竟是洪波泛滥还是细水长流,要看它是否符合语言规律,是否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是否有强有力的文化做支撑,只有符合这样的特点才是好的语言,才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四、名著阅读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7-30小题。(8分)
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
①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有限,校规也使人反感。我读了《御批通鉴辑览》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我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②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
朝花夕拾·琐记(节选)
①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
②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凯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
③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
④“你这孩子有点不对了,拿这篇文章去看去,抄下来去看去。”一位本家的老辈严肃地对我说,而且递过一张报纸来。接来看时,“臣许应骙跪奏……”,那文章现在是一句也不记得了,总之是参康有为变法的,也不记得可曾抄了没有。
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红星照耀中国》和《朝花夕拾》的部分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27.故事叙一叙
“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选文记录了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的情形;“朝花夕拾·琐记(节选)”选文记录了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求学的情形。请你就“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的情节,叙一叙。
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 朝花夕拾·琐记(节选)
选文记录了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求学的情形,鲁迅先生看到了种种弊端,感受到求知的艰难,开始了对真理的追求。
28.写法品一品
两篇选文都用到了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就“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选段,请你品一品。
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 选文运用了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对“我”阅读《天演论》时的感受作了细致的刻画,展现了新思想对年轻时期的“我”的良好影响。
29.人物评一评
两篇选文都写出主人公善于接受新思想的特点,结合选段,请你评一评毛泽东。
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 朝花夕拾·琐记(节选)
“我”善于接受新思想。读到《天演论》时,“我”感觉“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充分表现了“我”接受新思想如饥似渴的心理。
30.主旨探一探
《红星照耀中国》和《朝花夕拾》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请结合选文探究《红星照耀中国》的主旨。
红星照耀中国·在长沙的日子(节选) 朝花夕拾·琐记(节选)
文章通过对南京两所学校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当时教育体制的批判以及对自由知识的渴望。
(二)阅读《昆虫记》回答问题。
31.《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昆虫学的百科全书,还蕴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