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课件(共19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月是故乡明》课件(共19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3、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以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山东省临清县人。他学贯中西,精通12国语言,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等。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2006年获感动中国人物奖。
2、作者生平
三、分析探究
1、全文线索:月
2、理清层次
第1段:阐释“月是故乡明”(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第2-5段:作者对故乡与童年生活的回忆
第6-10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
第11-12段:以“月是故乡明”点题(照应题目,升华情感)
3、作者的故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明确:过渡段,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提到了山,还写了水。
4、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
(1)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请在相关句子旁作批注。
明确:数星星、点篝火、捉知了、梦见月亮
(2)作者明明是在回忆故乡的月亮,为什么写这些童年趣事呢?
明确: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通过回忆这些往事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5、默读课文第6—10自然段
(1)按照观月地点的变化,梳理出作者观月的大致经历。
明确:第6段“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第8段“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2)作者为什么多次用“小”来形容故乡的月亮?
明确:“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厚而独特的情感。故乡虽然平凡,但永远是作者的最爱。
四、课堂小结
文章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文章语言古朴、质朴,但是越是这样的质朴自然,越是能见出作者对故乡的至情至爱。“真”与“朴”也正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和独特风格。同时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本文中也表现得很充分。(共19张PPT)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shù
shè
新课导入
季羡林(1911-2009)山东省临清县人。他学贯中西,精通12国语言,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等。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2006年获感动中国人物奖。
作者简介
1911年
1918年至
1930年
1930年至
1934年
1935年
1946年
出生于山东清平县
一个农民家庭
在山东济南求学
求学于清华大学
留学欧洲
回国任教于
北京大学
季羡林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背井离乡,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作者生平
理清层次
作者对故乡与童年生活的回忆
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
阐释“月是故乡明”
以“月是故乡明”点题
2-5
6-10
1
11-12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照应题目,升华情感
全文线索

整体感知
作者的故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过渡段,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提到了山,还写了水。
分析探究
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请在相关句子旁作批注。
分析探究
故乡的童年往事:数星星、点篝火、捉知了
4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分析探究
故乡的童年往事:梦见月亮
5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分析探究
作者明明是在回忆故乡的月亮,为什么写这些童年趣事呢?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通过回忆这些往事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分析探究
默读课文第6—10自然段,按照观月地点的变化,梳理出作者观月的大致经历。
分析探究
6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8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6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8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弱冠之年: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50岁
花甲之年:60岁
古稀之年:70岁
耄耋:80-90岁
知识点补充
作者为什么多次用“小”来形容故乡的月亮?
分析探究
6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7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0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美妙绝伦
对比
瑞士莱茫湖
沙漠之月
高山圆月
我永远忘不掉你!
海上明月
分析探究
分析探究
作者为什么多次用“小”来形容故乡的月亮?
“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厚而独特的情感。故乡虽然平凡,但永远是作者的最爱。
文章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文章语言古朴、质朴,但是越是这样的质朴自然,越是能见出作者对故乡的至情至爱。“真”与“朴”也正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和独特风格。同时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本文中也表现得很充分。
课堂小结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