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简介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课时学习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结构与功能观) 2.简述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归纳与概括)
一、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1)概念: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神经调节的____________。
(2)结构基础:________。
2.反射弧
(1)写出图中各序号表示的结构。
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
(2)图中⑤的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________________等。
(3)写出反射的过程: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应答。
3.兴奋
(1)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2)传导部位:既可在________中传导,也可在_________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微思考]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正误]
(1)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叶片会合拢,这是反射。(  )
(2)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3)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灰质中。(  )
(4)兴奋可由传入神经传导至脊髓,再从脊髓传导到大脑皮层。(  )
阅读教材正文及“思考·讨论”,观察比较缩手反射示意图和膝跳反射示意图,分析回答:
(1)这两个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一个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定在同一个组织或器官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比较这两个反射弧在结构上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指被刺扎时,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
①写出发生缩手动作兴奋的传导过程: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手。
②写出产生疼痛感觉兴奋的传导过程: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疼痛。
③手指被刺扎,感觉到疼痛,是否属于反射?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若某人感染病毒,缩手反射的运动神经元胞体遭到损伤,手指被刺扎时,还能不能发生缩手反射并产生疼痛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反射弧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结构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无感觉,无效应
传入神经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传出神经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对刺激作出应答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一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是反射发生的基础
2.感觉的产生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一切感觉(嗅觉、听觉、味觉、痛觉、渴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的形成都不属于反射。
【学以致用】
1.下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黑点“ ”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⑤表示反射弧各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不受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控制,属于简单反射
B.完成缩手反射的兴奋传导途径为①→②→③→④→⑤
C.如果④受损,其他部分正常针扎感受器后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但能产生感觉
D.图中三个神经元组成了该反射弧的全部结构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的“”结构判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宽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2)实例: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
2.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反射。
(2)建立: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3)维持: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需要________________的强化。
(4)消退:如果反复应用________刺激而不给予________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
(5)意义:使机体具有更强的________,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微思考]
为什么说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正误]
(1)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  )
(2)条件反射是后天生活中训练形成,大脑皮层参与,可消退。(  )
(3)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
(4)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均需大脑皮层参与。(  )
1.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________;属于条件反射的是________;不属于反射的是________。
a.眨眼反射 b.婴儿吮吸乳头 c.谈虎色变 d.望梅止渴 e.老马识途 f.画饼充饥 g.鹦鹉学舌 h.眼冒金星
2.阅读教材P24~25,结合图2-5,思考并回答问题:
(1)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属于哪种类型的反射,反射中枢在什么部位?请写出相关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食物”和“铃声”分别属于哪种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述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条件反射的建立、维持与消退
2.“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学以致用】
2.(2024·南师大附中调研)某饲养员长期给大熊猫喂食,大熊猫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该饲养员反复进出熊猫笼舍却不喂食,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
B.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的共同参与
C.食物属于条件刺激,饲养员的脚步声属于非条件刺激
D.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3.下列有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简单丧失,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无关信号
D.条件反射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其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随堂检测
1.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
B.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C.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
D.效应器有反应不一定是反射
2.(2024·辽宁重点中学联考)某人腰椎部位受外伤导致右侧下肢运动障碍,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受伤部位是②,刺激右侧下肢无感觉
B.若受伤部位是③,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C.若受伤部位是④,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D.若受伤部位是⑤,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3.(2023·北京卷,7)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4.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吃山楂分泌唾液和看到山楂分泌唾液的反射类型不同
B.望梅止渴和膝跳反射这两个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C.军训时蚊子叮在手上感到很痒属于非条件反射
D.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时十分惊恐的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
5.如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用橡皮锤叩击①处时,①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的兴奋沿[ ]________传到脊髓的[ ]________,该结构能接收信号,并产生新的兴奋,通过④传给效应器。
(2)完成此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________,如果某人④处受损伤,他是否还能产生膝跳反射?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表明,脊髓具有____________功能。实验中,实验者在小腿突然跳起后,也可感觉到①处被叩击,这说明脊髓还具有________功能。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
自主梳理
1.(1)中枢神经系统 规律性应答反应 基本方式 (2)反射弧
2.(1)①感受器 ②传入神经 ③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经 ⑤效应器 (2)肌肉或腺体 (3)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3.(1)相对静止状态 显著活跃 (2)反射弧 脑与脊髓
微思考
提示:适宜的刺激(刺激的性质、强度等)、完整的反射弧。
辨正误
(1)× 提示:含羞草是植物,体内没有神经系统,不会发生反射活动。
(2)× 提示: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3)× 提示: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中。
(4)√
合作探究
(1)提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2)提示:并非所有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个部位,如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在指尖,而效应器却在大臂。
(3)提示:不能。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神经元。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比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多了一个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该神经元可以接收传入神经产生的兴奋,然后再将兴奋传递给传出神经,起到联络作用。
(4)①提示: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②提示: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③提示:不属于。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④提示: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⑤提示:不能发生缩手反射,但可产生疼痛感觉。
学以致用
1.D [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控制,A正确;④受损,针扎感受器后能产生感觉,但不能完成缩手反射,C正确;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组成,肌肉不属于神经元,D错误。]
二、
自主梳理
2.(1)学习和训练 (2)非条件 非条件 无关 条件 条件
(3)非条件刺激 (4)条件 非条件 (5)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微思考
提示: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辨正误
(1)× 提示: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2)√ (3)√ (4)√
合作探究
1.a、b c、d、e、f、g h
2.(1)提示: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食物刺激味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唾液分泌中枢→传出神经→唾液腺→分泌唾液。
(2)提示: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铃声既属于无关刺激,又属于条件刺激。
(3)提示:给狗喂食(非条件刺激)与铃声(无关刺激)反复多次结合,铃声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铃声转化为条件刺激,狗听到铃声则会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建立。
学以致用
2.C [饲养员的脚步声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饲养员的脚步声属于条件刺激,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C错误。]
3.C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其丧失过程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C错误。]
随堂检测
1.D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错误;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错误;不仅要有足够的刺激,还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C错误;反射活动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效应器有反应不一定是反射,D正确。]
2.B [若受伤部位是②,②是传入神经,则刺激右侧下肢无感觉,A正确;③是腰椎部神经中枢的背部侧的低级神经中枢,若受伤部位是③,则不能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刺激右侧下肢无感觉,B错误;④是腰椎部神经中枢的腹部侧的低级神经中枢,若受伤部位是④,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C正确;⑤是传出神经,若受伤部位是⑤,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D正确。]
3.B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实际生活中习得的,因此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运动时大汗淋漓来增加散热,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弧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4.A [吃山楂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是出生后无须训练就有的,看到山楂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A正确;望梅止渴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而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错误;军训时蚊子叮在手上感到很痒只是产生感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时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条件反射,D错误。]
5.(1)② 传入神经 ③ 神经中枢
(2)反射弧 不能 (3)反射 传导(共40张PPT)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课时学习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结构与功能观)
2.简述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归纳与概括)
目录 CONTENTS
1.反射与反射弧
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3.随堂检测
自主梳理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思维导图
自主梳理
1.反射
(1)概念: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它是神经调节的__________。
(2)结构基础:________。
中枢神经系统
规律性应答反应
基本方式
反射弧
2.反射弧
2.反射弧
(1)写出图中各序号表示的结构。
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⑤________。
(2)图中⑤的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____________等。
(3)写出反射的过程: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作出应答。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肌肉或腺体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3.兴奋
(1)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2)传导部位:既可在________中传导,也可在__________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相对静止状态
显著活跃
反射弧
脑与脊髓
【微思考】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
提示:适宜的刺激(刺激的性质、强度等)、完整的反射弧。
×
【辨正误】
(1)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叶片会合拢,这是反射。( )
提示:含羞草是植物,体内没有神经系统,不会发生反射活动。
(2)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提示: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3)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灰质中。( )
提示: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中。
(4)兴奋可由传入神经传导至脊髓,再从脊髓传导到大脑皮层。( )
×
×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阅读教材正文及“思考·讨论”,观察比较缩手反射示意图和膝跳反射示意图,分析回答:
(1)这两个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一个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定在同一个组织或器官吗?
提示:并非所有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个部位,如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在指尖,而效应器却在大臂。
(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比较这两个反射弧在结构上的不同。
提示:不能。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神经元。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比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多了一个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该神经元可以接收传入神经产生的兴奋,然后再将兴奋传递给传出神经,起到联络作用。
(4)手指被刺扎时,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
①写出发生缩手动作兴奋的传导过程: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手。
②写出产生疼痛感觉兴奋的传导过程: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疼痛。
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
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
中枢→大脑皮层
③手指被刺扎,感觉到疼痛,是否属于反射?说出理由。
提示:不属于。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④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提示: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⑤若某人感染病毒,缩手反射的运动神经元胞体遭到损伤,手指被刺扎时,还能不能发生缩手反射并产生疼痛感觉?
提示:不能发生缩手反射,但可产生疼痛感觉。
1.反射弧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结构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无感觉,无效应
传入神经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传出神经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对刺激作出应答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一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是反射发生的基础
2.感觉的产生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一切感觉(嗅觉、听觉、味觉、痛觉、渴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的形成都不属于反射。
【 学以致用 】
D
1.下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黑点“ ”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⑤表示反射弧各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不受大脑皮层的神经
中枢控制,属于简单反射
B.完成缩手反射的兴奋传导途径
为①→②→③→④→⑤
C.如果④受损,其他部分正常针
扎感受器后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但能产生感觉
D.图中三个神经元组成了该反射弧的全部结构
解析: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控制,A正确;
④受损,针扎感受器后能产生感觉,但不能完成缩手反射,C正确;
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组成,肌肉不属于神经元,D错误。
A.缩手反射不受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控制,属于简单反射
B.完成缩手反射的兴奋传导途径为①→②→③→④→⑤
C.如果④受损,其他部分正常针扎感受器后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但能产生感觉
D.图中三个神经元组成了该反射弧的全部结构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非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2)实例: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
2.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反射。
(2)建立: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学习和训练
非条件
非条件
无关
条件
条件
(3)维持: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需要____________的强化。
(4)消退:如果反复应用______刺激而不给予________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
(5)意义:使机体具有更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非条件刺激
条件
非条件
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微思考】
为什么说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
提示: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辨正误】
(1)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 )
提示: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2)条件反射是后天生活中训练形成,大脑皮层参与,可消退。( )
(3)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
(4)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均需大脑皮层参与。( )



1.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________;属于条件反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属于反射的是____。
a.眨眼反射 b.婴儿吮吸乳头 c.谈虎色变 d.望梅止渴 e.老马识途 f.画饼充饥 g.鹦鹉学舌 h.眼冒金星
a、b
c、d、e、f、g
h
2.阅读教材P24~25,结合图2-5,思考并回答问题:
(1)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属于哪种类型的反射,反射中枢在什么部位?请写出相关反射弧。
提示: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食物刺激味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唾液分泌中枢→传出神经→唾液腺→分泌唾液。
(2)文中“食物”和“铃声”分别属于哪种刺激?
提示: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铃声既属于无关刺激,又属于条件刺激。
(3)概述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提示:给狗喂食(非条件刺激)与铃声(无关刺激)反复多次结合,铃声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铃声转化为条件刺激,狗听到铃声则会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建立。
1.条件反射的建立、维持与消退
2.“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 学以致用 】
C
2.(2024·南师大附中调研)某饲养员长期给大熊猫喂食,大熊猫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该饲养员反复进出熊猫笼舍却不喂食,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
B.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的共同参与
C.食物属于条件刺激,饲养员的脚步声属于非条件刺激
D.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解析:饲养员的脚步声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饲养员的脚步声属于条件刺激,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C错误。
C
3.下列有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简单丧失,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无关信号
D.条件反射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其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解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其丧失过程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C错误。
D
1.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 B.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C.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 D.效应器有反应不一定是反射
解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错误;
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错误;
不仅要有足够的刺激,还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C错误;
反射活动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效应器有反应不一定是反射,D正确。
B
2.(2024·辽宁重点中学联考)某人腰椎部位受外伤导致右侧下肢运动障碍,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受伤部位是②,刺激右侧下肢无感觉
B.若受伤部位是③,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C.若受伤部位是④,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D.若受伤部位是⑤,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解析:若受伤部位是②,②是传入神经,则刺激右侧下肢无感觉,A正确;
③是腰椎部神经中枢的背部侧的低级神经中枢,若受伤部位是③,则不能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刺激右侧下肢无感觉,B错误;
④是腰椎部神经中枢的腹部侧的低级神经中枢,若受伤部位是④,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C正确;
⑤是传出神经,若受伤部位是⑤,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D正确。
A.若受伤部位是②,刺激右侧下肢无感觉
B.若受伤部位是③,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C.若受伤部位是④,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D.若受伤部位是⑤,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B
3.(2023·北京卷,7)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解析: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实际生活中习得的,因此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
运动时大汗淋漓来增加散热,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
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弧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A
4.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吃山楂分泌唾液和看到山楂分泌唾液的反射类型不同
B.望梅止渴和膝跳反射这两个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C.军训时蚊子叮在手上感到很痒属于非条件反射
D.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时十分惊恐的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析:吃山楂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是出生后无须训练就有的,看到山楂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A正确;
望梅止渴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而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错误;
军训时蚊子叮在手上感到很痒只是产生感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时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条件反射,D错误。

5.如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用橡皮锤叩击①处时,①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的兴奋沿[  ]___________传到脊髓的[  ]___________,该结构能接收信号,并产生新的兴奋,通过④传给效应器。
(2)完成此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________,如果某人④处受损伤,他是否还能产生膝跳反射?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表明,脊髓具有________功能。实验中,实验者在小腿突然跳起后,也可感觉到①处被叩击,这说明脊髓还具有________功能。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反射弧
不能
反射
传导限时练5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分值:60分)
选择题:第1~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基础对点】
知识点1 反射与反射弧
1.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反应。下列生命现象中,属于反射的一项是(  )
梧桐树到了秋冬季节就落叶
小丽看到精彩的小说片段时哭了
受到碰触后含羞草叶片合拢
草履虫避开食盐水游向肉汁
2.(2024·湖南长郡中学调研)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在3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若1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
3.(2024·重庆一中质检)在用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进行的反射弧相关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表:
刺激 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
①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②感受器和效应器 ③感受器 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⑤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②或④或⑤ ②或③或④
②或③或⑤ ①或②或④
4.(2024·四川攀枝花调研)下列关于反射、反应与感觉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直接刺激蛙的腓肠肌,腓肠肌收缩,但该过程不属于反射
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反应,这种反应属于反射
炎热环境中,机体产生热觉的过程属于反射
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可以引起缩手反射
5.(2019·海南卷,15)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6.(2020·浙江1月选考,15)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细胞和内分泌腺
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
神经中枢由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
知识点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7.(2024·广东茂名调研)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
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条件反射
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
8.(2024·成都七中调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条件反射需要低级中枢和大脑皮层共同参与
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非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的基础
9.(2024·北师大附中期中)训练小狗趴下的过程是这样的:先给小狗下命令“趴下”,并用手施力让小狗趴下;当小狗完成这一动作时就要给予狗粮奖励,经过反复训练,小狗就能按照命令完成趴下的动作。下列有关这一训练过程中小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命令引起小狗趴下的过程
命令引起小狗趴下和吃狗粮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类型的反射
施力让小狗趴下和命令引起小狗趴下的过程中,涉及的效应器不同
命令“趴下”引起小狗产生听觉属于条件反射
10.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过程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经过学习和训练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
条件反射的消退过程中,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综合提升】
11.当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共用一个神经元时,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与牵涉痛相关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中a和c分别是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由内脏痛引起体表牵涉痛时a没有参与
牵涉痛痛觉的形成部位在人体的脊髓中
牵涉痛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条件反射
12.实验室小鼠只有在亮灯后触碰杠杆,才能得到食物。经过反复训练,灯光会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灯光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小鼠触碰杠杆
反复训练可能促进了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系
小鼠触碰杠杆获取食物的行为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灯光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的现象是非条件反射
13.将小鼠放入设置有甲、乙两杠杆的箱子内,当它按压甲杠杆时,就会有食物掉进箱子供其食用,按压乙杠杆则没有。一段时间后,小鼠按压甲杠杆的频率明显高于乙杠杆。当按压甲杠杆不再有食物掉落时,一段时间后,小鼠按压两杠杆的频率不再有明显的差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小鼠按压两杠杆频率的差异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小鼠按压甲杠杆后获得的食物属于条件刺激
按压两杠杆的频率不再有明显的差别表明条件反射已消退
小鼠行为的变化属于大脑皮层参与下的学习过程
14.科研人员对哺乳动物有关苦味和甜味感知的调控进行了研究。科研人员给小鼠吸食不同口味的液体,并记录小鼠一定时间内的舔舐次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味觉的产生需要借助功能正常、结构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单独喂食甜味剂或苦味剂时,味觉分子会刺激味觉感受器产生味觉
比较三组小鼠的舔舐次数,Ⅱ组显著低于Ⅰ组,与Ⅲ组相近
据结果推测,甜觉产生后,对苦觉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5.(10分)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数字表示反射弧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3分)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在该反射弧中,________(填序号)处受高温或针刺刺激产生兴奋,兴奋可以传至________产生灼热、刺痛等感觉。
(2)(3分)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________________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3)(4分)图中属于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填序号),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8分)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某研究人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右侧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2分)刺激蛙右腿,若右腿不收缩而左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________神经。
(2)(6分)刺激蛙右腿,若________________,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请帮其设计实验加以探究。(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时练5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B [反射的发生需要神经系统参与,梧桐树、含羞草、草履虫均不存在神经系统。]
2.B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错误;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在3(传出神经)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C正确;若1(传入神经)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D正确。]
3.A [根据题意,破坏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前施加刺激,左后肢和右后肢都收缩,说明刺激一侧产生的兴奋可以通过反射弧传递到左后肢和右后肢的效应器;破坏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部位是左后肢上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破坏后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而右后肢收缩,说明破坏的是左后肢上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综合得知,破坏的部位组合为感受器和效应器或感受器和传出神经或传入神经和效应器或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A正确。]
4.A [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直接刺激蛙的腓肠肌,腓肠肌收缩,不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正确;刺激某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兴奋会传到效应器,但是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这种反应不属于反射,B错误;炎热环境中,大脑皮层产生热觉,机体产生热觉的过程只涉及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不属于反射,D错误。]
5.D [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正确;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B正确;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D错误。]
6.C [感觉神经元的胞体在脊髓外,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在脊髓中,A错误;膝跳反射中,传出神经末梢支配的是伸肌,B错误;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C正确;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没有中间神经元,其神经中枢是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D错误。]
7.D [“望梅止渴”是由大脑皮层参与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A错误;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金星四溅的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该过程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经过后天学习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该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
8.A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需要神经中枢参与,B错误;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C错误;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基础,D错误。]
9.B [命令刺激引起小狗趴下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错误;由命令引起小狗趴下需经大脑皮层的分析,属于条件反射;吃狗粮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二者属于不同类型的反射,B正确;施力让小狗趴下和命令引起小狗趴下的过程中,涉及的效应器相同,C错误;命令“趴下”引起小狗产生听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错误。]
10.B [条件反射建立后的维持,需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会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11.B [图中a和c均为传入神经,A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牵涉痛是神经中枢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说明是位于内脏的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兴奋通过c传至b,再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皮肤上的感受器未产生兴奋,a没有参与,B正确;牵涉痛痛觉的形成部位在人体的大脑皮层,C错误;牵涉痛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D错误。]
12.B [灯光直接刺激感受器引起小鼠触碰杠杆,A错误;反复训练可能促进了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系,从而形成条件反射,B正确;小鼠触碰杠杆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后天形成的,且没有改变遗传物质,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灯光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的现象是条件反射,D错误。]
13.B [根据题干信息“一段时间后,小鼠按压甲杠杆的频率明显高于乙杠杆”可知,小鼠按压两杠杆频率的差异是条件反射的结果,A正确;小鼠按压甲杠杆后获得的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B错误;条件反射需要不断给予非条件刺激(食物),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按压甲杠杆),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食物),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因此,按压两杠杆的频率不再有明显的差别表明条件反射已消退,C正确;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是动物学习的过程,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小鼠行为的变化属于此学习过程,D正确。]
14.C [味觉的产生是由感受器产生兴奋后经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单独喂食甜味剂或苦味剂时,特定的味觉分子会刺激味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中的特定中枢形成味觉,B错误;由图可知,比较三组小鼠的舔舐次数,Ⅱ组显著低于Ⅰ组,与Ⅲ组相近,C正确;给小鼠喂食甜味剂(Ⅰ)、苦味剂(Ⅲ)和甜味和苦味混合剂(Ⅱ)三种不同口味的液体,而实验结果为Ⅰ组>Ⅱ组≈Ⅲ组,说明甜味剂能诱导小鼠舔舐,而Ⅱ组≈Ⅲ组,说明苦味味蕾产生兴奋后,对甜觉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D错误。]
15.(1)非条件 ① 大脑皮层
(2)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 脑与脊髓
(3)②④ 传导兴奋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解析 图中②上有神经节,故为传入神经,①为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
16.(1)传出 (2)左右腿均不收缩 刺激左腿,观察右腿是否收缩 若右腿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未受损;若右腿不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受损
解析 (1)刺激蛙右腿,若右腿不收缩而左腿收缩,说明右腿受到的刺激产生的兴奋,能传递到左腿的效应器,但不能传递到右腿的效应器,因此伤及的是传出神经。(2)若伤及的是传入神经,则刺激蛙右腿,左右腿均不收缩。若要通过实验探究右腿的传出神经是否受损,可刺激左腿(传入神经正常),观察右腿是否收缩。如果右腿的传出神经未受损伤,则右腿收缩;如果右腿的传出神经受损伤,则右腿不收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