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动作电位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微点1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图前者是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不同时刻的电位变化图,后者是某一时刻神经纤维上不同位点的电位大小图。二者实际上都反映了神经纤维受到一次适宜刺激后膜电位的连续变化过程。例1 下图甲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Na+大量内流B.④处轴突正在恢复静息电位,K+大量外流C.a时轴突尚未兴奋,⑤处轴突已恢复静息状态D.图乙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B→A微点2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与神经的动作电位1.单根神经纤维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即神经纤维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否则就不产生,且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且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随传导距离而改变。2.神经由多根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均有差异。若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就是已兴奋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总和。刺激强度增大,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增多,动作电位的幅度亦增大,直至神经纤维全部兴奋。且因不同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差异,多根神经纤维的非同步兴奋,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而改变。例2 如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后,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据图推断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在S1~S4期间,神经细胞膜电位为静息电位B.在S5~S8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内正外负C.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引起兴奋的电位逐渐增强D.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例3 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给离体神经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阈刺激,记为Smin;在阈刺激的基础上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的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坐骨神经的Smax可能高于单根神经纤维B.坐骨神经的Smin可能低于单根神经纤维C.刺激强度为Smin时,坐骨神经中所有神经纤维产生了兴奋D.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因此其Smin等于Smax微点3 膜电位的测量及兴奋传导和传递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关键是搞清电流计两个电极连接点的位置和电位的变化。若两个电极连接在膜同侧,连接点均是正电位或负电位,则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若连接点一个正电位,另一个负电位,则电流计指针偏转,偏转方向为电流方向。例4 剥离枪乌贼粗大神经,置于适宜溶液中保持神经元活性。将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离体神经纤维膜外侧,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后,观察电表指针变化,如右图所示(指针向右偏转为正值,向左偏转为负值);下列为某同学绘制的电位变化曲线,符合上图装置电位变化的是( )例5 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若在乙图两电极的中点施加刺激,则电流表指针不偏转例6 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的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微点4 兴奋传导和传递方向的实验证明关键是刺激位点和电位检测位点(也可用效应器的反应检测电位变化)的位置设定。证明神经纤维上兴奋的双向传导,刺激位点的两侧设置电位检测位点,一次实验即可;证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单向传递,刺激位点和电位检测位点要位于两个神经元上,两次实验才可。例7 如图表示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流计的电极均连接于神经纤维细胞外表面,a、b、c为可以选择的刺激位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刺激a点,电流计①指针偏转两次,证明了兴奋在该神经纤维上可向左传导B.刺激b点,电流计①指针偏转两次,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C.刺激b点,电流计①②指针均偏转,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刺激b点,观察②指针的偏转次数,可以判断X处有无突触例8 小白鼠是研究动物生理的常用实验动物,电刺激小白鼠会使之产生逃避反射,如图为小白鼠产生逃避反射的神经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白鼠完成逃避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小白鼠的皮肤受到电刺激产生逃避反射时,兴奋传导(递)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加箭头表示)。(2)小鼠的传入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后,会产生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传导的兴奋。传入神经纤维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会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3)若要通过实验探究小鼠产生的兴奋在图中C处的传递是单向还是双向的,实验思路:用电刺激②处,在①处检测电位变化;用电刺激①处,在②处检测电位变化。请说出预期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兴奋在C处的传递是单向的;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兴奋在C处的传递是双向的。微专题1 动作电位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例1 A [ac段表示轴突受刺激部位Na+通道开放,Na+内流进入细胞,A正确;④处轴突正处在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Na+内流,B错误;a时轴突尚未兴奋,⑤处轴突亦尚未兴奋,C错误;图乙中①处为静息电位恢复,而A处为动作电位,B处(⑤处)处于静息电位,故图乙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D错误。]例2 C [在S1~S4期间,神经细胞没有产生动作电位,为静息电位,A正确;在S5~S8期间,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细胞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B正确;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引起兴奋的电位并没有增强,C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刺激强度低时,膜电位无变化,当刺激强度达到S5时,膜电位发生改变,说明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例3 C [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可以叠加,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的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坐骨神经的Smax可能高于单根神经纤维,A正确;坐骨神经的Smin为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阈刺激,是坐骨神经中最容易产生动作电位的神经纤维,因此坐骨神经的Smin可能低于单根神经纤维,B正确,C错误;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其动作电位幅值不可以叠加,因此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其Smin等于Smax,D正确。]例4 A [当给予适宜的刺激后,电流表的两极不同时兴奋,左边先接受到兴奋,膜外变为负电荷,指针向左偏转,当兴奋传导到两极中间,指针回到中间位置,兴奋到达右边电极后指针向右偏转,指针向右偏转为正值,向左偏转为负值,A正确。]例5 D [图甲中指针一个连接在膜外,一个连接在膜内,且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测出的是静息电位,A错误;图甲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B错误;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兴奋先传导到电流表右侧电极,后传导到电流表左侧电极,所以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错误;若在乙图两电极的中点施加刺激,则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表的两电极处,则指针不会发生偏转,D正确。]例6 D [甲电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表的两极均位于膜外,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电表指针偏转,而乙电表两极没有电位差,不发生偏转,A正确;刺激a处时,甲电表指针偏转一次,乙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刺激b处时,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单向性,兴奋无法传递到左侧神经元,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递到右侧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例7 B [刺激b点,电流计①指针偏转两次,证明了兴奋可通过突触向左传递,但没证明兴奋不能通过突触向右传递,B错误;刺激b点,电流计①②指针均偏转,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正确;当刺激b点时,②指针若偏转两次,则说明X处无突触,若只偏转一次说明X处有突触,D正确。]例8 (1)反射弧 E→D→C→B→A(2)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特异性受体(3)只有一次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两次都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共22张PPT)第2章 神经调节微专题1动作电位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微点1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图前者是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不同时刻的电位变化图,后者是某一时刻神经纤维上不同位点的电位大小图。二者实际上都反映了神经纤维受到一次适宜刺激后膜电位的连续变化过程。例1 下图甲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Na+大量内流B.④处轴突正在恢复静息电位,K+大量外流C.a时轴突尚未兴奋,⑤处轴突已恢复静息状态D.图乙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B→A解析:ac段表示轴突受刺激部位Na+通道开放,Na+内流进入细胞,A正确;④处轴突正处在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Na+内流,B错误;a时轴突尚未兴奋,⑤处轴突亦尚未兴奋,C错误;图乙中①处为静息电位恢复,而A处为动作电位,B处(⑤处)处于静息电位,故图乙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D错误。A.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Na+大量内流B.④处轴突正在恢复静息电位,K+大量外流C.a时轴突尚未兴奋,⑤处轴突已恢复静息状态D.图乙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B→A微点2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与神经的动作电位1.单根神经纤维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即神经纤维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否则就不产生,且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且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随传导距离而改变。2.神经由多根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均有差异。若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就是已兴奋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总和。刺激强度增大,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增多,动作电位的幅度亦增大,直至神经纤维全部兴奋。且因不同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差异,多根神经纤维的非同步兴奋,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而改变。例2 如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后,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据图推断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CA.在S1~S4期间,神经细胞膜电位为静息电位B.在S5~S8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内正外负C.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引起兴奋的电位逐渐增强D.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解析:在S1~S4期间,神经细胞没有产生动作电位,为静息电位,A正确;在S5~S8期间,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细胞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B正确;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引起兴奋的电位并没有增强,C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刺激强度低时,膜电位无变化,当刺激强度达到S5时,膜电位发生改变,说明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A.在S1~S4期间,神经细胞膜电位为静息电位B.在S5~S8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内正外负C.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引起兴奋的电位逐渐增强D.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例3 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给离体神经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阈刺激,记为Smin;在阈刺激的基础上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的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坐骨神经的Smax可能高于单根神经纤维B.坐骨神经的Smin可能低于单根神经纤维C.刺激强度为Smin时,坐骨神经中所有神经纤维产生了兴奋D.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因此其Smin等于SmaxC解析: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可以叠加,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的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坐骨神经的Smax可能高于单根神经纤维,A正确;坐骨神经的Smin为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阈刺激,是坐骨神经中最容易产生动作电位的神经纤维,因此坐骨神经的Smin可能低于单根神经纤维,B正确,C错误;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其动作电位幅值不可以叠加,因此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其Smin等于Smax,D正确。微点3 膜电位的测量及兴奋传导和传递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关键是搞清电流计两个电极连接点的位置和电位的变化。若两个电极连接在膜同侧,连接点均是正电位或负电位,则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若连接点一个正电位,另一个负电位,则电流计指针偏转,偏转方向为电流方向。例4 剥离枪乌贼粗大神经,置于适宜溶液中保持神经元活性。将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离体神经纤维膜外侧,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后,观察电表指针变化,如右图所示(指针向右偏转为正值,向左偏转为负值);下列为某同学绘制的电位变化曲线,符合上图装置电位变化的是( )A解析:当给予适宜的刺激后,电流表的两极不同时兴奋,左边先接受到兴奋,膜外变为负电荷,指针向左偏转,当兴奋传导到两极中间,指针回到中间位置,兴奋到达右边电极后指针向右偏转,指针向右偏转为正值,向左偏转为负值,A正确。例5 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若在乙图两电极的中点施加刺激,则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解析:图甲中指针一个连接在膜外,一个连接在膜内,且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测出的是静息电位,A错误;图甲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B错误;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兴奋先传导到电流表右侧电极,后传导到电流表左侧电极,所以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错误;若在乙图两电极的中点施加刺激,则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表的两电极处,则指针不会发生偏转,D正确。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若在乙图两电极的中点施加刺激,则电流表指针不偏转例6 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的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解析:甲电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表的两极均位于膜外,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电表指针偏转,而乙电表两极没有电位差,不发生偏转,A正确;刺激a处时,甲电表指针偏转一次,乙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刺激b处时,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单向性,兴奋无法传递到左侧神经元,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递到右侧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微点4 兴奋传导和传递方向的实验证明关键是刺激位点和电位检测位点(也可用效应器的反应检测电位变化)的位置设定。证明神经纤维上兴奋的双向传导,刺激位点的两侧设置电位检测位点,一次实验即可;证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单向传递,刺激位点和电位检测位点要位于两个神经元上,两次实验才可。例7 如图表示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流计的电极均连接于神经纤维细胞外表面,a、b、c为可以选择的刺激位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A.刺激a点,电流计①指针偏转两次,证明了兴奋在该神经纤维上可向左传导B.刺激b点,电流计①指针偏转两次,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C.刺激b点,电流计①②指针均偏转,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刺激b点,观察②指针的偏转次数,可以判断X处有无突触解析:刺激b点,电流计①指针偏转两次,证明了兴奋可通过突触向左传递,但没证明兴奋不能通过突触向右传递,B错误;刺激b点,电流计①②指针均偏转,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正确;当刺激b点时,②指针若偏转两次,则说明X处无突触,若只偏转一次说明X处有突触,D正确。A.刺激a点,电流计①指针偏转两次,证明了兴奋在该神经纤维上可向左传导B.刺激b点,电流计①指针偏转两次,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C.刺激b点,电流计①②指针均偏转,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刺激b点,观察②指针的偏转次数,可以判断X处有无突触例8 小白鼠是研究动物生理的常用实验动物,电刺激小白鼠会使之产生逃避反射,如图为小白鼠产生逃避反射的神经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白鼠完成逃避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小白鼠的皮肤受到电刺激产生逃避反射时,兴奋传导(递)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加箭头表示)。(2)小鼠的传入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后,会产生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传导的兴奋。传入神经纤维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会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反射弧E→D→C→B→A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特异性受体(3)若要通过实验探究小鼠产生的兴奋在图中C处的传递是单向还是双向的,实验思路:用电刺激②处,在①处检测电位变化;用电刺激①处,在②处检测电位变化。请说出预期结果及结论:只有一次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兴奋在C处的传递是单向的;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兴奋在C处的传递是双向的。两次都能检测到电位变化专题特训1 动作电位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分值:50分)选择题:第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微点1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图1.某一离体神经纤维接受不同的刺激产生电位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该过程与钠离子内流有关CD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该过程与钾离子外流有关不同强度的阈下刺激膜电位产生的峰电位相同增加神经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2.研究人员利用枪乌贼大轴突进行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刺激位点为a点或f点,b、c位点接有灵敏电位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自右向左d位点膜内外没有电位差,此时仍然有Na+内流导致电位变化e位点K+大量外流,而且之后流速减慢图中电流计正显示的膜电位为动作电位3.如图表示受适宜强度刺激后,某时刻一根轴突上A~H连续8个部位的膜电位,已知静息电位为-70 mV。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此动作电位沿着轴突由H向A传导此时E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钠离子内流此时B部位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钠离子内流此时D部位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4.在一神经纤维上接有一系列相同电表测其膜电位,神经纤维某一位点受刺激后的某一时刻,根据电表指针偏转情况作出神经纤维膜上各位点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个动作电位由c点向两侧传导各电表测得的是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该图能体现动作电位传导的不衰减性b点电表指针所处位置与d点的相同微点2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与神经的动作电位5.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共同组成,不同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即神经纤维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否则就不产生,且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对坐骨神经某一位点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记为Smin;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的刺激强度记为Smax。则坐骨神经和组成坐骨神经的某一神经纤维的Smin和Smax的大小关系分别为( )SminSmin6.研究不同浓度的草甘膦胁迫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已兴奋神经纤维的电位总和)峰值的影响,实验期间未处理的坐骨神经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性。特定适宜刺激下测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取决于神经纤维膜两侧钾离子的浓度差草甘膦可能使神经纤维膜上Na+内流受抑制而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经不同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特定的适宜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可能相同若未经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不同强度的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各不相同7.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科研人员利用生物信号采集仪研究坐骨神经的电生理特性,装置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值会随电刺激不断增强而增大单根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仍有部分钾离子通道开放调节电刺激强度,可出现坐骨神经中仅有部分神经纤维兴奋现象不同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速率的差异可导致a、b处的动作电位幅值差异微点3 膜电位的测量及兴奋传导和传递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8.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均可通过仪器进行测量。其中表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示意图是( )9.将两电极置于蛙坐骨神经外表面(相距为Smm),刺激神经的一端,可以记录到两个相反波形的动作电位,称为双相动作电位。用药物X处理两电极间的神经后,再刺激时测得只有一个波形的单向动作电位。两种动作电位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蛙坐骨神经静息时,此装置所记录的电位为静息电位形成电位图a支、c支的原因均是由K+外流引起的兴奋在蛙坐骨神经上的传导速率为S/(t3-t1)(mm·ms-1)药物X能够阻断兴奋在两电极之间的神经传导10.神经元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如图,图中神经元间传递的均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若分别在M、N处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则下列对电表甲和乙的指针偏转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刺激M,电表甲偏转2次刺激M,电表乙偏转多次刺激N,电表甲偏转0次刺激N,电表乙偏转2次微点4 兴奋传导和传递方向的实验证明11.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右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不收缩①③ ②④③② ③①12.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将两个微电流计分别放在B、D两处。电刺激甲,B、D两处均有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在反射弧中,丙是效应器若电刺激丙,D处有电位变化、B处没有电位变化若电刺激A,检测到B处有电位变化,但甲处没有反应若电刺激C,检测到B处没有电位变化,D处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13.(14分)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4分)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到骨骼肌引起骨骼肌收缩,但是该兴奋不能到达感受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8分)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损。专题特训1 动作电位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C [不同强度的阈下刺激膜电位产生的峰电位不同,C错误。]2.D [e点处于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d点处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应是自右向左,A正确;Na+内流引起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到外负内正,d位点膜内外电位差为0,膜内外没有电位差,但仍有Na+内流引起电位反转,B正确;根据曲线的斜率变化,可以判断出e位点K+大量外流,而且之后流速减慢,C正确;图中电流计正显示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D错误。]3.B [静息电位为-70 mV,而G处膜电位超过了-80 mV,说明E、F、G处为兴奋后的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H处已完全恢复静息电位,所以此动作电位沿着轴突由H向A传导,A正确;此时E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K+外流,B错误;此时B部位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钠离子内流,C正确;无论什么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都高于细胞内,D正确。]4.C [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由图可推知,b、d点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表示动作电位,2个动作电位从c点向两侧传导,A正确;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从图中可以看出,静息电位为-70 mV,这说明各电表测得的是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B正确;由于题图是某时刻神经纤维膜上各位点的电位示意图,无法得知其初始电位变化情况,故不能体现动作电位传导的不衰减性,C错误;b点和d点的膜电位一致,所以b点电表指针所处位置与d点的相同,D正确。]5.A [对于坐骨神经来说:不同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故其Smin为最容易兴奋的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Smax为所有的神经纤维都能产生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故Smin6.B [动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内流有关,与钾离子无关,A错误;由图可知,草甘膦浓度越大,动作电位峰值越小,而动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内流有关,因此草甘膦可能使神经纤维膜上Na+内流受抑制而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B正确;第1天经不同浓度草甘膦处理的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峰值各不相同,第4天经不同浓度草甘膦处理的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峰值也各不相同,但第1天动作电位的峰值与第4天动作电位的峰值有可能相同,C错误;若未经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不同强度的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可能相同,D错误。]7.A [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即若没有达到阈值,则不会产生动作电位,超过阈值,则会出现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幅值不会随电刺激不断增强而增大,A错误;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钠离子通道大量打开,但仍有部分钾离子通道开放,B正确;调节电刺激强度,如果该刺激强度超过阈刺激,但未达到最大刺激强度,则可出现坐骨神经中仅有部分神经纤维兴奋,而部分神经纤维未兴奋的现象,C正确;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而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速率不同将导致b处电位叠加量减小,故a、b处的动作电位会有明显差异,D正确。]8.A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测量静息电位,需将两极分别插入膜内外两侧。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左侧电极为负电位,右侧电极为正电位,电表指针向左偏转。]9.D [结合题意“将两电极置于蛙坐骨神经外表面”,在没有给予刺激时,只能测到静息时膜外电位处相等,测不到静息电位,A错误;形成电位图a支,意味着此处产生了动作电位,是膜外Na+内流导致的;形成c支同样意味着此处形成了动作电位,仍然是膜外Na+内流导致的,之所以a支和c支方向相反,是因为电极连接的两处先后兴奋,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相反,B错误;据题意“将两电极置于蛙坐骨神经外表面(相距为Smm)”,再结合双相动作电位曲线图,t1→t2表示的是行经两处所用的时间,故兴奋在蛙坐骨神经上的传导速率为S/(t2-t1)mm·ms-1,C错误;单相动作电位曲线图是用药物X处理两电极间的神经后得到的,可以推测药物X会阻断兴奋在两电极间的神经传导,导致两电极连接的其中一处无法兴奋,无法呈现动作电位波形,D正确。]10.D [据图分析:刺激M,电表甲偏转两次,兴奋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电表乙所在神经元形成特殊的循环途径,电表乙偏转多次;刺激N,电表乙偏转多次,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电表甲不偏转。]11.D [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反射弧结构中的兴奋总是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单向传递的。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即该药物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对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没有阻断作用。要达到实验目的,可将药物放在C处或A处,并刺激B处,如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而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则说明药物在A处不起作用而在C处起作用,即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其中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是对照组;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是实验组。]12.B [电刺激甲,B、D两处均有电位变化,说明甲是感受器、乙是神经中枢、丙是效应器,A正确;丙是效应器,若电刺激丙,D、B处均没有电位变化,B错误;甲是感受器,电刺激A,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处有电位变化,但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甲处没反应,C正确;电刺激C,由于兴奋在乙处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故B处没有电位变化,D处有电位变化,D正确。]13.(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不能(3)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解析 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若传出神经受损,则刺激传出神经,电位计c测不到电位。若骨骼肌受损,则直接刺激骨骼肌不会收缩。若部位d受损,则用a刺激神经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应测到电位,而传不到骨骼肌,骨骼肌不会收缩,直接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会收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特训1 动作电位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练习(含解析).docx 微专题1 动作电位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学案(含答案).docx 微专题1 动作电位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