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血糖平衡的调节第1课时(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血糖平衡的调节第1课时(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简介

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第1课时 血糖平衡的调节
课时学习目标 以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为例,说明激素通过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演绎推理及模型与建模)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激素调节: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分泌细胞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作用途径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____________,进入肝、肌肉并合成________,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____________等;抑制________分解和__________转变成葡萄糖 促进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转变成糖
作用效果 既增加血糖________,又减少血糖________,使血糖浓度________到正常水平 使血糖浓度________到正常水平
(2)神经调节: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血糖含量降低时,________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②当血糖含量升高时,________的另一区域兴奋,通过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分泌胰岛素,使得血糖含量降低。
3.反馈调节
(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微思考]
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正误]
(1)饥饿时,肝糖原、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
(2)胰岛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  )
(3)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  )
(4)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
1.阅读教材P50~52,回答有关问题。
(1)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够提高血糖浓度。
①胰岛素作用途径为: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胰高血糖素作用途径为:促进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
(2)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概念模型。
(3)根据模型,归纳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为主。
(4)下图曲线表示某人从早餐开始到12时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请运用血糖平衡模型及调节模型分析曲线变化的具体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下列资料分析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资料 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称为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称为抗衡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教材P52“与社会的联系”,结合下列资料,回答有关糖尿病的问题。
资料 1型糖尿病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2型糖尿病病因复杂,但认为与患者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受损,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有关。
(1)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一定低于正常人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糖尿病,通过注射胰岛素均可有效治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糖尿病患者往往表现“三多一少”症状,结合下图分析“多尿”的原因,结合血糖平衡及调节模型分析“一少(体重减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但以体液调节(激素调节)为主。神经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2.调节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而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多种。
3.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
4.糖尿病患者表现“三多一少”原因
【学以致用】
1.如图是血糖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代表器官,a、b代表相应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a是胰岛素,可通过促进①②过程降低血糖
B.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是机体内唯一可升高血糖的激素
C.激素a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会抑制激素b的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D.甲、乙分别为胰腺和肝脏,两者均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2.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 h之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糖的浓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食用糖后的时间(单位:min) 0 30 60 90 120 150
血糖浓度(单位:mg·mL-1) 0.75 1.25 1.10 0.90 0.75 0.75
A.食用糖后120 min胰岛素开始分泌增多,肝糖原合成增加
B.食用糖后0~30 min,血糖浓度升高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的结果
C.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
D.血糖浓度降低时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3.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mmol·L-1),餐后2 h>11.1(mmol·L-1)。测定甲、乙、丙三人空腹及餐后的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图。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甲、乙、丙三人均为糖尿病患者
B.甲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2型糖尿病
C.乙的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可能受损
D.丙空腹时由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随堂检测
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C.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2.下列有关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多会直接引起的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B.通过反馈调节抑制肝糖原分解
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D.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小红因故没吃早饭就上学,到第四节课时仍然精神饱满地认真听讲和学习,这时她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错误的是(  )
A.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促进肝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
B.肾上腺素浓度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
C.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之间相互关系表现为抗衡作用
D.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4.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危害健康,下列有关该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饮食过多而不节制造成的肥胖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B.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糖类食物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
C.在某人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可确诊其为糖尿病患者
D.糖尿病患者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弱于正常人
5.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胰岛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直接调节,还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体中在调节血糖时能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增加胰岛素分泌的神经调节途径(用文字和“→”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使血糖降低,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
(3)葡萄糖转运蛋白4是一类在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中高表达的跨膜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4在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中有很高表达量,在血糖调节上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时 血糖平衡的调节
自主梳理
1.糖类 肝糖原 3.9~6.1 肝糖原、肌糖原
2.(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氧化分解 糖原 甘油三酯 肝糖原 非糖物质 肝糖原 非糖物质 去向 来源 恢复 回升 (2)下丘脑 ①下丘脑 交感神经 胰岛A细胞 甲状腺 肾上腺 ②下丘脑 副交感神经 胰岛B细胞
3.(1)信息 (2)维持稳态
微思考
提示: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均可直接或间接提高血糖浓度。
辨正误
(1)× 提示:肌糖原不能分解补充血糖。
(2)√ (3)√
(4)× 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合作探究
1.(1)提示:①细胞摄取葡萄糖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 转变为甘油三酯 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②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变成糖
(2)提示:B 胰岛素 降低 A 肾上腺
(3)提示: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神经调节 血糖浓度、胰岛素、神经调节 血糖浓度
(4)提示:早餐后,随着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物质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或通过神经调节胰岛B细胞使其增强对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以及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成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下降。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或通过神经调节胰岛A细胞、肾上腺、甲状腺等使其增强对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的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或通过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间接提高血糖浓度。
(5)提示:胰岛素与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之间是抗衡作用,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2.(1)提示: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人,因胰岛素受体受损引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甚至会高于正常人。
(2)提示:1型糖尿病缺乏胰岛素,通过注射胰岛素可取得较好效果。因胰岛素受体受损引发的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不敏感,注射胰岛素效果不会很明显。
(3)提示:血糖含量升高,会导致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原尿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缺乏胰岛素或对胰岛素不敏感,均会导致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发生障碍,机体增强对脂肪、蛋白质的氧化分解,导致体重减轻。
学以致用
1.A [由题图分析可知,a为胰岛素,胰岛素可以通过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原等途径来降低血糖,A正确;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都有升高血糖的功能,B错误;激素a作用的结果会促进激素b的分泌,C错误;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D错误。]
2.C [食用糖后,随着血糖浓度的增加,胰岛素分泌也增加,而不是在120 min胰岛素开始分泌增多,A错误;食用糖后0~30 min,血糖浓度升高是肠道吸收单糖的结果,B错误;血糖浓度降低时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D错误。]
3.C [丙为正常人,A错误;甲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低,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说明甲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1型糖尿病,B错误;乙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高,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对胰岛素不敏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受损,C正确;丙空腹时,血糖浓度略低于正常值,此时由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而肌糖原不能分解补充血糖,D错误。]
随堂检测
1.D [②过程是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只发生在肝脏细胞中,A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血糖的来源,即促进②③过程,使血糖含量上升,B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的去路,即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C错误,D正确。]
2.A [抑制肝糖原分解是胰岛素的作用,而不是血糖含量过高直接反馈调节的结果,B错误;血糖含量过高不会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错误;血糖含量过高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抑制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错误。]
3.C [血糖浓度较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A、D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B正确;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表现为协同作用,C错误。]
4.C [正常人摄取糖类过多也可能在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C错误。]
5.(1)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葡萄糖浓度升高→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血糖平衡中枢→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
(2)激素
(3)提高细胞膜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共36张PPT)
第3章 体液调节
第2节 第1课时
血糖平衡的调节
课时学习目标
以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为例,说明激素通过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演绎推理及模型与建模)
目录 CONTENTS
随堂检测
合作探究
思维导图
自主梳理
糖类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肝糖原
3.9~6.1
肝糖原、肌糖原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激素调节: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项目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分泌细胞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作用途径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________,进入肝、肌肉并合成______,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__________等;抑制_______分解和__________转变成葡萄糖 促进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转变成糖
作用效果 既增加血糖______,又减少血糖______,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使血糖浓度______到正常水平
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氧化分解
糖原
甘油三酯
肝糖原
非糖物质
肝糖原
非糖物质
去向
来源
回升
(2)神经调节: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
①当血糖含量降低时,________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②当血糖含量升高时,________的另一区域兴奋,通过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分泌胰岛素,使得血糖含量降低。
下丘脑
下丘脑
交感神经
胰岛A细胞
甲状腺
肾上腺
下丘脑
副交感神经
胰岛B细胞
3.反馈调节
(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______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
维持稳态
【微思考】
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哪些?
提示: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均可直接或间接提高血糖浓度。
×
【辨正误】
(1)饥饿时,肝糖原、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
提示:肌糖原不能分解补充血糖。
(2)胰岛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 )
(3)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 )
(4)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
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
1.阅读教材P50-52,回答有关问题。
(1)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够提高血糖浓度。
①胰岛素作用途径为:促进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胰高血糖素作用途径为:促进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摄取葡萄糖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
转变为甘油三酯
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变成糖
(2)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概念模型。
B
胰岛素
降低
A
肾上腺
(3)根据模型,归纳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为主。
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神经调节
血糖浓度、胰岛素、神经调节
血糖浓度
(4)如图曲线表示某人从早餐开始到12时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请运用血糖平衡模型及调节模型分析曲线变化的具体原因。
提示:早餐后,随着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物质消化
吸收进入血液,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到一
定程度时,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或通过神经调节胰岛B细胞使其增强对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以及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成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下降。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或通过神经调节胰岛A细胞、肾上腺、甲状腺等使其增强对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的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或通过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间接提高血糖浓度。
(5)根据下列资料分析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资料 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称为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称为抗衡作用。
提示:胰岛素与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之间是抗衡作用,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2.阅读教材P52“与社会的联系”,结合下列资料,回答有关糖尿病的问题。
资料 1型糖尿病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2型糖尿病病因复杂,但认为与患者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受损,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有关。
(1)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一定低于正常人吗?
提示: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人,因胰岛素受体受损引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甚至会高于正常人。
(2)两种糖尿病,通过注射胰岛素均可有效治疗吗?
提示:1型糖尿病缺乏胰岛素,通过注射胰岛素可取得较好效果。因胰岛素受体受损引发的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不敏感,注射胰岛素效果不会很明显。
(3)糖尿病患者往往表现“三多一少”症状,结合如图分析“多尿”的原因,结合血糖平衡及调节模型分析“一少(体重减轻)”的原因。
提示:血糖含量升高,会导致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原尿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缺乏胰岛素或对胰岛素不敏感,均会导致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发生障碍,机体增强对脂肪、蛋白质的氧化分解,导致体重减轻。
1.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但以体液调节(激素调节)为主。神经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2.调节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而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多种。
3.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
4.糖尿病患者表现“三多一少”原因
【 学以致用 】
A
1.如图是血糖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代表器官,a、b代表相应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a是胰岛素,可通过促进①②过程降低血糖
B.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是机体内唯一可升高血糖
的激素
C.激素a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会抑制激素b的分泌,属
于反馈调节
D.甲、乙分别为胰腺和肝脏,两者均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解析:由题图分析可知,a为胰岛素,胰岛素可以通过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原等途径来降低血糖,A正确;
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都有升高血糖的功能,B错误;
激素a作用的结果会促进激素b的分泌,C错误;
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D错误。
A.激素a是胰岛素,可通过促进①②过程降低血糖
B.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是机体内唯一可升高血糖的激素
C.激素a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会抑制激素b的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D.甲、乙分别为胰腺和肝脏,两者均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2.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 h之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糖的浓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食用糖后的时间(单位:min) 0 30 60 90 120 150
血糖浓度(单位:mg·mL-1) 0.75 1.25 1.10 0.90 0.75 0.75
A.食用糖后120 min胰岛素开始分泌增多,肝糖原合成增加
B.食用糖后0~30 min,血糖浓度升高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的结果
C.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
D.血糖浓度降低时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食用糖后的时间(单位:min) 0 30 60 90 120 150
血糖浓度(单位:mg·mL-1) 0.75 1.25 1.10 0.90 0.75 0.75
A.食用糖后120 min胰岛素开始分泌增多,肝糖原合成增加
B.食用糖后0~30 min,血糖浓度升高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的结果
C.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
D.血糖浓度降低时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解析:食用糖后,随着血糖浓度的增加,胰岛素分泌也增加,而不是在120 min胰岛素开始分泌增多,A错误;
食用糖后0~30 min,血糖浓度升高是肠道吸收单糖的结果,B错误;
血糖浓度降低时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D错误。
3.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mmol·L-1),餐后2 h>11.1(mmol·L-1)。测定甲、乙、丙三人空腹及餐后的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图。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C
A.甲、乙、丙三人均为糖尿病患者
B.甲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
2型糖尿病
C.乙的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可能受损
D.丙空腹时由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A.甲、乙、丙三人均为糖尿病患者
B.甲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2型糖尿病
C.乙的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可能受损
D.丙空腹时由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解析:丙为正常人,A错误;
甲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低,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说明甲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1型糖尿病,B错误;
乙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高,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对胰岛素不敏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受损,C正确;
丙空腹时,血糖浓度略低于正常值,此时由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而肌糖原不能分解补充血糖,D错误。
D
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
促进④过程
C.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解析:②过程是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只发生在肝脏细胞中,A错误;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血糖的来源,即促进②③过程,使血糖含量上升,B错误;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的去路,即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C错误,D正确。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C.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A
2.下列有关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多会直接引起的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B.通过反馈调节抑制肝糖原分解
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D.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析:抑制肝糖原分解是胰岛素的作用,而不是血糖含量过高直接反馈调节的结果,B错误;
血糖含量过高不会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错误;
血糖含量过高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抑制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错误。
C
3.小红因故没吃早饭就上学,到第四节课时仍然精神饱满地认真听讲和学习,这时她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错误的是(  )
A.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促进肝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
B.肾上腺素浓度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
C.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之间相互关系表现为抗衡作用
D.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解析:血糖浓度较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A、D正确;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B正确;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表现为协同作用,C错误。
C
4.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危害健康,下列有关该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饮食过多而不节制造成的肥胖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B.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糖类食物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
C.在某人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可确诊其为糖尿病患者
D.糖尿病患者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弱于正常人
解析:正常人摄取糖类过多也可能在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C错误。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5.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胰岛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直接调节,还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体中在调节血糖时能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增加胰岛素分泌的神经调节途径(用文字和“→”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使血糖降低,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
葡萄糖浓度升高→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血糖平衡中枢→传出神经→
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
激素
(3)葡萄糖转运蛋白4是一类在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中高表达的跨膜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4在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中有很高表达量,在血糖调节上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细胞膜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
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限时练11 血糖平衡的调节
(分值:60分)
选择题:第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基础对点】
知识点1 血糖平衡及调节
1.正常人一次过量吃糖后,检测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最可能的原因是(  )
胰岛素分泌过少
胰岛素分泌过多
肾脏发生了病变
肾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有一定限度
2.当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人体内有很多物质可作为信息分子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使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较高的血糖浓度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
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作用于胰岛B细胞
胰岛素的分泌不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3.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甲状腺激素促进糖的氧化分解,因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作用相反
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通过载体并消耗ATP完成的
4.如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不同
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升高
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需要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就能完成
血糖调节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知识点2 糖尿病
5.“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以下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①胰岛B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
①② ②③
②④ ③④
6.给某人静脉注射过多的葡萄糖后,检测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增加,但血糖浓度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受测者最可能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的方法治疗
受测者的胰岛B细胞没有受损,但胰岛素的靶细胞最可能缺乏相关受体
受测者的尿液中可能会出现葡萄糖
受测者的胰高血糖素分泌水平会明显低于正常人
7.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高,但摄入糖后,体内血糖浓度很难降至正常水平,导致患者尿中出现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型糖尿病患者难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使血糖恢复正常值
2型糖尿病患者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可能受损而导致胰岛素含量升高
2型糖尿病患者的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会导致尿量增加
2型糖尿病患者摄糖后血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
【综合提升】
8.研究发现,当血糖浓度高于某一水平时,肝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蛋白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而当血糖浓度低于某一水平时,该载体蛋白又能将葡萄糖从肝细胞内转运至肝细胞外。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与肝细胞内外葡萄糖的相对浓度无关
胰岛B细胞合成的激素可以促进肝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
载体蛋白转运葡萄糖进入肝细胞时,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骨骼肌细胞膜上存在相同的载体蛋白,能将葡萄糖转运进出骨骼肌细胞
9.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应选择的实验小鼠和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进食后的小鼠,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进食后的小鼠,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空腹的小鼠,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空腹的小鼠,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10.机体内血糖浓度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实验前血糖浓度为5.0(mmol·L-1),血糖浓度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激素单独作用时,0.5 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3 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表现出相抗衡的关系
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
11.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
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ATP水解产生的磷酸抑制K+外流,间接促进Ca2+内流
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12.妊娠糖尿病是女性妊娠期间可能患的一种糖尿病,妊娠结束后病症逐渐消失。葡萄糖转运蛋白CLUT-4可介导葡萄糖跨膜运输。临床发现患有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孕妇。下图是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持续很高,可能会导致胎儿的生长发育异常
胰岛素促进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GLUT-4的含量
患者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GLUT-4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孕妇
如果孕妇通过诊断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应每餐合理控制糖类的摄入量
13.(10分)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3分)胰岛A细胞能分泌________,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在“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中,①结构称为________,②结构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________细胞,促进________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________。
(4)(2分)靶细胞感受激素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结构③通过释放化学信息直接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该化学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
14.(14分)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能够共同调节机体的血糖稳定,胰岛的分泌活动受相关神经系统的调节。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实验一:选取健康小鼠持续电刺激支配胰岛的副交感神经,发现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实验二:电刺激健康小鼠支配胰岛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请回答下列问题:
(1)(4分)实验一电刺激后,小鼠血糖浓度的变化是________,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上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实验二,交感神经由静息状态转为兴奋时发生动作电位,此时Na+内流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去甲肾上腺素对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作用效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分)已有研究表明,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产生信号,进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现有胰高血糖素高于正常值的模型小鼠若干,胰岛素和生理盐水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请设计实验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时练11 血糖平衡的调节
1.D [正常人一次吃糖过量后,检测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这是由于原尿中的葡萄糖的浓度过高,而肾脏中的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有限,部分葡萄糖以尿糖的形式排出。]
2.D [较高的血糖浓度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A正确;血糖的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因此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B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也可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作用于胰岛B细胞,C正确;胰岛素(分泌蛋白)的分泌可以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错误。]
3.B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但没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是胰岛素,B错误;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二者作用相反,C正确;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消耗ATP,D正确。]
4.C [曲线ab段血糖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而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A正确;当血糖浓度偏低时,对胰岛A细胞的刺激增强,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升高,B正确;血糖的调节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可见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需要依靠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C错误;血糖调节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血糖浓度下降)反过来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使胰岛素分泌减少,D正确。]
5.B [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胰岛素没有足够多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或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靶细胞不能识别到胰岛素,均会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胰岛素抵抗”。]
6.A [据题意可知,受测者在血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据此可以推测该人可能患有因缺乏胰岛素受体而导致的糖尿病,不能用注射胰岛素制剂的方法进行治疗,A错误,B正确;由于受测者的血糖水平较高,所以尿液中可能会出现葡萄糖,C正确;胰高血糖素会在血糖水平较低时分泌,受测者的血糖水平较高,所以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水平会明显低于正常人,D正确。]
7.D [2型糖尿病患者是因为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所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难以使血糖恢复正常值,A正确;2型糖尿病患者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可能受损,胰岛素不能与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导致胰岛素含量升高,B正确;2型糖尿病患者的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原尿中含有的葡萄糖增加,原尿中的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降低,从而会导致尿量增加,C正确;2型糖尿病患者摄糖后血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D错误。]
8.C [由题意可知,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与肝细胞内外葡萄糖的相对浓度有关,A错误;胰岛A细胞合成的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B错误;载体蛋白转运葡萄糖进入肝细胞,会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以利于运输葡萄糖,C正确;骨骼肌细胞膜上不存在这种载体蛋白,不能将葡萄糖转运进出骨骼肌细胞,D错误。]
9.C [要以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不是以血糖浓度为指标,要有症状才能观察到。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应选择空腹的小鼠,给小鼠注射胰岛素后,使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来补充葡萄糖,供给小鼠足够的能量,使血糖浓度升高,低血糖小鼠会恢复正常,从而证明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C正确。]
10.B [据图分析,激素单独作用时,0.5 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A错误;3 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为12.8-5.0=7.8(mmol·L-1),三种激素各自效应的总和为(6.9-5.0)+(5.7-5.0)+(5.2-5.0)=2.8(mmol·L-1),前者明显大于后者,B正确;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C错误;实验结果可证明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但不能证明血糖浓度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D错误。]
11.A [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则细胞呼吸减弱,导致ATP水解的量减少,因此K+通道磷酸化减弱,进入细胞的Ca2+减少,所以胰岛素释放量减少,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Ca2+内流后促进囊泡中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导致K+通道磷酸化,抑制K+外流,K+外流受阻促进Ca2+内流,C正确;血糖浓度变化后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变化,而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血糖浓度变化,此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12.C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持续很高,可能会导致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进而导致胎儿的生长发育异常,A正确;据图可知,胰岛素经过信号传导后可以促进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进而增加细胞膜上GLUT-4的含量,B正确;患者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GLUT-4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孕妇,C错误;如果孕妇通过诊断确诊为妊娠糖尿病,由于其血糖含量偏高,故应每餐合理控制糖类的摄入量,D正确。]
13.(1)胰高血糖素 血糖含量降低
(2)传入神经 下丘脑
(3)肝 肝糖原 升高
(4)糖蛋白 神经递质
14.(1)降低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协助扩散 两类细胞膜上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3)实验步骤:将模型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适量胰岛素,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体内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平均值。预期实验结果:甲组小鼠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乙组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