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1课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及体温的调节课时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结构与功能观及稳态与平衡观)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稳态与平衡观)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____________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2)调节物质激素、________、某些气体分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________)。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比较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________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________ ________作用范围 ________ ________作用时间 ________ ________[微思考]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正误](1)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3)紧张恐惧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激增,属于体液调节。( )(4)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较短。( )1.相对于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时间较长,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困乏时,我们为什么会打哈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以致用】1.下列不属于体液调节的是( )A.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B.下丘脑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C.二氧化碳使人体呼吸中枢兴奋D.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B.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C.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D.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二、体温的调节1.人体产热和散热的机制2.体温调节的过程(1)寒冷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兴奋,兴奋传递到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引起____________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________分泌减少、________战栗,并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释放。通过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正常。(2)炎热环境中,____________兴奋,兴奋传递到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________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________舒张,皮肤的血流量增多,也使________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3.调节方式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属于____________调节。[微思考]带婴幼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正误](1)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位于下丘脑。( )(2)在0 ℃的环境中,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体温降低。( )(3)在炎热的环境中,只有神经调节,没有体液调节。( )(4)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产热和散热会失去平衡。( )1.阅读教材P58,完善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模型。2.阅读教材P59,完善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模型。3.分析环境温度变化时,散热量和产热量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1)在下图中用实线绘出人体散热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用虚线绘出人体产热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2)根据以上曲线图分析不同环境温度中散热量、产热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2.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3.进入寒冷环境时,温差增大,散热量立即增加,随后通过机体的调节,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增多,但实际散热量和产热量均比温暖环境中增多。4.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学以致用】3.下图是人体皮肤通过汗腺和毛细血管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变化来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高达38 ℃时,皮肤主要依靠蒸发进行散热B.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均位于大脑皮层C.炎热环境中,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多于乙和丁4.如图表示机体由T1(35 ℃)环境进入T2(-5 ℃)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甲表示散热量,曲线乙表示产热量B.该稳态调节过程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C点的散热量大于A点的散热量D.A点以前热觉感受器兴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随堂检测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因子CO2可使大脑皮层中的呼吸中枢兴奋B.神经递质都能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使后膜兴奋C.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但反应速度较慢D.神经系统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作用于内分泌腺2.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B.分泌激素的器官可以是神经调节结构的一部分C.神经调节中的信号都是电信号,通常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D.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3.冬泳运动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其各项生理变化与如图曲线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的变化 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 ④汗液的分泌量A.②③ B.①④C.②④ D.①③4.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5.寒冷的冬季,小明同学从温暖的教室中走到教室外,请据此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冷风刺激会引起小明同学身体的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此时位于________里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调节,使皮肤血管________,汗腺分泌________,散热减少;同时__________等器官产热增多,体温回升。此过程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________。(2)初到室外,小明同学会产生寒冷的感觉,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他产生寒冷感觉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分析,人体出现发热症状后,通过增盖棉被进行捂汗来退烧的做法__________(填“是”或“否”)科学?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课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及体温的调节一、自主梳理1.(1)体液传送 激素调节 (2)组胺 NO、CO CO22.反射弧 迅速 较缓慢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短暂 比较长微思考提示:CO2作为体液因子,可刺激呼吸中枢,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辨正误(1)√(2)× 提示:体液调节包括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3)× 提示:属于神经调节。(4)× 提示: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合作探究1.提示:神经调节主要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信号直达效应器,迅速;激素分泌出来需要通过体液尤其是血液的运输,相对较慢。神经递质作用后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作用时间短暂;激素被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但是由于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血液中的激素活性可保持一段时间,作用时间较长。2.提示:困乏时,体内CO2浓度升高,刺激脑干呼吸中枢,呼吸加强,排出CO2。学以致用1.B [下丘脑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属于神经调节,B符合题意。]2.C [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C错误。]二、自主梳理1.代谢 肝、脑 骨骼肌 皮肤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2.(1)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 皮肤血管 汗腺 骨骼肌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2)热觉感受器 下丘脑 肾上腺 皮肤的血管 汗液3.神经—体液微思考提示: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等会使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导致机体产热增加。若此时测量体温,体温会偏高。辨正误(1)× 提示: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 提示:人是恒温动物,在0 ℃的环境中,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体温稳定。(3)× 提示:两种调节方式都有。(4)√合作探究1.寒冷环境中 增添衣物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2.炎热环境中 减少衣物3.(1)提示:(2)提示:25 ℃时的产热量=25 ℃时的散热量<10 ℃时的产热量=10 ℃时的散热量。学以致用3.B [当气温超过体温时,皮肤不能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主要通过蒸发途径散热,A正确;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在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量,用甲和丙表示;寒冷时内外温差大,散热多,产热多,因此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大于乙和丁,D正确。]4.C [由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环境中,散热量立即增加,随后产热量在调节的作用下增加,故曲线甲表示产热量,曲线乙表示散热量,A错误;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B错误;由图可知,C点的散热量大于A点的散热量,C正确;A点以前在炎热环境,热觉感受器兴奋,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错误。]随堂检测1.C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错误;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中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能使突触后膜兴奋,B错误;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内分泌腺,D错误。]2.C [神经调节中有电信号也有化学信号,C错误。]3.A [皮肤血管血流量随着环境温度下降逐渐减少,①错误;身体耗氧量随着环境温度下降逐渐增加,产热增多,②正确;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随环境温度下降逐渐增加,代谢加快,③正确;汗液的分泌量随环境温度下降逐渐减少,④错误。]4.A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5.(1)下丘脑 收缩 减少 肌肉和肝脏 自主神经系统(2)低温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冷觉(3)否 增盖棉被会导致机体散热量减少,体温进一步升高(共33张PPT)第3章 体液调节第3节第1课时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及体温的调节第课时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结构与功能观及稳态与平衡观)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稳态与平衡观)目录 CONTENTS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2.体温的调节3.随堂检测自主梳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思维导图自主梳理1.体液调节(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__________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2)调节物质激素、______、某些气体分子(如_________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____)。体液传送激素调节组胺NO、COCO2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比较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________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______ ________作用范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作用时间 ______ ________反射弧迅速较缓慢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短暂比较长【微思考】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为什么?提示:CO2作为体液因子,可刺激呼吸中枢,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辨正误】(1)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提示:体液调节包括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3)紧张恐惧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激增,属于体液调节。( )提示:属于神经调节。(4)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较短。( )提示: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1.相对于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时间较长,分析原因。提示:神经调节主要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信号直达效应器,迅速;激素分泌出来需要通过体液尤其是血液的运输,相对较慢。神经递质作用后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作用时间短暂;激素被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但是由于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血液中的激素活性可保持一段时间,作用时间较长。2.困乏时,我们为什么会打哈欠?提示:困乏时,体内CO2浓度升高,刺激脑干呼吸中枢,呼吸加强,排出CO2。【 学以致用 】B1.下列不属于体液调节的是( )A.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B.下丘脑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C.二氧化碳使人体呼吸中枢兴奋 D.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解析:下丘脑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属于神经调节,B符合题意。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B.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C.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 D.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解析: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C错误。C1.人体产热和散热的机制代谢1.人体产热和散热的机制肝、脑骨骼肌皮肤辐射、传导、对流、蒸发2.体温调节的过程(1)寒冷环境中,____________兴奋,兴奋传递到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引起__________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______分泌减少、________战栗,并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释放。通过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正常。(2)炎热环境中,____________兴奋,兴奋传递到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________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____________舒张,皮肤的血流量增多,也使______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冷觉感受器下丘脑皮肤血管汗腺骨骼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热觉感受器下丘脑肾上腺皮肤的血管汗液3.调节方式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属于____________调节。神经—体液【微思考】带婴幼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提示: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等会使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导致机体产热增加。若此时测量体温,体温会偏高。×【辨正误】(1)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位于下丘脑。( )提示: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在0 ℃的环境中,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体温降低。( )提示:人是恒温动物,在0 ℃的环境中,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体温稳定。(3)在炎热的环境中,只有神经调节,没有体液调节。( )提示:两种调节方式都有。(4)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产热和散热会失去平衡。( )××√1.阅读教材P58,完善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模型。寒冷环境中增添衣物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2.阅读教材P59,完善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模型。炎热环境中减少衣物3.分析环境温度变化时,散热量和产热量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1)在下图中用实线绘出人体散热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用虚线绘出人体产热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提示:(2)根据以上曲线图分析不同环境温度中散热量、产热量的关系。提示:25 ℃时的产热量=25 ℃时的散热量<10 ℃时的产热量=10 ℃时的散热量。1.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2.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3.进入寒冷环境时,温差增大,散热量立即增加,随后通过机体的调节,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增多,但实际散热量和产热量均比温暖环境中增多。4.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学以致用 】B3.下图是人体皮肤通过汗腺和毛细血管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变化来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高达38 ℃时,皮肤主要依靠蒸发进行散热B.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均位于大脑皮层C.炎热环境中,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多于乙和丁解析:当气温超过体温时,皮肤不能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主要通过蒸发途径散热,A正确;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在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量,用甲和丙表示;寒冷时内外温差大,散热多,产热多,因此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大于乙和丁,D正确。A.气温高达38 ℃时,皮肤主要依靠蒸发进行散热B.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均位于大脑皮层C.炎热环境中,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多于乙和丁4.如图表示机体由T1(35 ℃)环境进入T2(-5 ℃)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A.曲线甲表示散热量,曲线乙表示产热量B.该稳态调节过程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C点的散热量大于A点的散热量D.A点以前热觉感受器兴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A.曲线甲表示散热量,曲线乙表示产热量B.该稳态调节过程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C点的散热量大于A点的散热量D.A点以前热觉感受器兴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解析:由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环境中,散热量立即增加,随后产热量在调节的作用下增加,故曲线甲表示产热量,曲线乙表示散热量,A错误;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B错误;由图可知,C点的散热量大于A点的散热量,C正确;A点以前在炎热环境,热觉感受器兴奋,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错误。C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因子CO2可使大脑皮层中的呼吸中枢兴奋B.神经递质都能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使后膜兴奋C.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但反应速度较慢D.神经系统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作用于内分泌腺解析: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错误;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中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能使突触后膜兴奋,B错误;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内分泌腺,D错误。C2.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B.分泌激素的器官可以是神经调节结构的一部分C.神经调节中的信号都是电信号,通常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D.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解析:神经调节中有电信号也有化学信号,C错误。A3.冬泳运动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其各项生理变化与如图曲线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解析:皮肤血管血流量随着环境温度下降逐渐减少,①错误;身体耗氧量随着环境温度下降逐渐增加,产热增多,②正确;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随环境温度下降逐渐增加,代谢加快,③正确;汗液的分泌量随环境温度下降逐渐减少,④错误。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的变化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 ④汗液的分泌量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A4.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解析: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下丘脑5.寒冷的冬季,小明同学从温暖的教室中走到教室外,请据此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冷风刺激会引起小明同学身体的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此时位于________里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调节,使皮肤血管________,汗腺分泌________,散热减少;同时______________等器官产热增多,体温回升。此过程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______________。收缩减少肌肉和肝脏自主神经系统(2)初到室外,小明同学会产生寒冷的感觉,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他产生寒冷感觉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分析,人体出现发热症状后,通过增盖棉被进行捂汗来退烧的做法________(填“是”或“否”)科学?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温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否增盖棉被会导致机体散热量减少,体温进一步升高限时练1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及体温的调节(分值:60分)选择题:第1~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基础对点】知识点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不具备的特点是( )调节较缓慢通过体液运输调节物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作用范围广泛2.人受到惊吓时,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另一方面还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中信息分子种类相同后者的调节反应速度通常比前者快且持续时间短心脏活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3.肾上腺髓质(内分泌细胞)能分泌肾上腺素(甲),肾交感神经突触小体也能释放肾上腺素(乙)。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肾上腺素甲、乙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肾上腺素乙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换肾上腺素甲、乙异常引起的疾病都可通过抽取血样检测与肾上腺素甲相比,肾上腺素乙参与的调节作用速度更快4.(2024·安徽淮北调研)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错误的是(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知识点2 体温的调节5.下列关于人体产热和散热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运动时,肝脏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持续高烧39 ℃,产热量等于散热量6.在“冰桶挑战赛”中,当一桶冰水从参加者头顶浇下,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体温明显下降,酶活性降低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7.失温即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 ℃,失温者会出现颤抖、心律升高、协调性下降,甚至晕厥,严重者会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失温的原因是散热速率明显大于产热速率,导致体温下降寒冷环境下,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人体应急反应机体颤抖属于条件反射,是机体在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表现寒冷环境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8.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若①为25 ℃条件,则②可能为0 ℃环境在时间②内,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在时间②内,体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在时间②内,皮肤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9.将大白鼠(恒温动物)与青蛙(变温动物)从25 ℃移至0 ℃的环境中,它们的耗氧量情况是( )均减少 前者增加后者减少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均增加10.人体皮肤在某一生理状态下,会出现立毛肌舒张、汗腺分泌增多、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散热量增加等现象,则该生理状态发生在( )春天喝温淡盐水后 夏天剧烈运动时秋天喝温糖水之后 冬天室内吃冰糕后11.(2024·山东烟台模拟)“春寒料峭,冻杀年少”。早春时节气温变化大,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容易乘虚而入,使人患上感冒,甚至“发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当受到寒冷刺激,下丘脑可以产生冷觉,提醒人多添衣物感冒“发烧”持续38.5 ℃不退的原因是产热量高于散热量“退烧”时,机体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舒张、出汗增多来增加散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人体从感冒发烧恢复到身体健康【综合提升】12.图中A、B表示人体某过程中产热量或散热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该图可表示从温暖环境到寒冷环境,再回到温暖环境的过程,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该图可表示从寒冷环境到温暖环境,再回到寒冷环境的过程,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该图可表示从安静到运动,再停止运动的过程,A表示散热量,B表示产热量该图可表示开始发烧并持续一段时间又退烧的过程,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13.将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在室温(25 ℃)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然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放入0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作为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发现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全身战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组动物的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实验组动物的产热量大于对照组的产热量实验组动物耗氧量下降,有机物氧化分解减慢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包括肾上腺、甲状腺等14.某人在换了一个房间后,其体内和体表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通过反射活动,皮肤血管舒张且血流量增加相较前一个房间,此人换到了更温暖的房间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上升,汗腺分泌增强相较前一个房间,产热量与散热量均增加15.(8分)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设有参考温度值——体温调定点。机体根据体温调定点调节产热和散热活动,使体温向着接近于调定点的方向变化。调定点的值取决于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单位时间内产生兴奋的次数)。如图所示,C与W的交点即为体温调定点。回答下列问题:注:放电频率即单位时间产生的兴奋次数。(1)(6分)当正常人感染流感病毒后,此时体温调定点为________(填“S”或“S′”),冷敏神经元兴奋性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由此出现发烧症状。此时身体原来的正常体温变成“冷刺激”,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递到下丘脑。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随后,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减少散热,同时骨骼肌战栗,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增加产热。(2)(2分)感染者体温上升,从热平衡的角度分析,感染者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10分)当内外环境变化使体温波动时,皮肤及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反应,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1)(2分)炎热环境下,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增加散热。写出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37 ℃。感染病原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机体产热________。(3)(6分)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A的结构类似物M,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甲 发热家兔模型+生理盐水 发热乙 发热家兔模型+A溶液 退热丙 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退热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热②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时练1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及体温的调节1.C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调节物并不全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2.D [通过交感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心脏心肌为效应器的一部分,此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作为效应器的一部分作出反应,分泌激素(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使心跳加快,此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神经调节中的信息分子为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信息分子是激素等,B错误;体液调节的速度通常比较慢,作用时间较长,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C错误。]3.C [肾上腺素乙是肾交感神经突触小体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存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不能出现在血浆中,因此不能通过抽取血样检测,C错误。]4.C [神经调节的基础是反射弧,相对于体液调节而言,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A正确;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通过体液运输,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B正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但是二者又是相互协调发挥作用的,但人体内调节方式以神经调节为主,C错误,D正确。]5.B [在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B错误。]6.B [参赛者进行体温调节,体温仍保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下降,因此体内酶的活性也不会降低,A错误;寒冷条件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B正确;寒冷条件下,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加,以抵抗严寒,维持体温相对稳定,C错误;寒冷条件下,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错误。]7.C [人体体温恒定的机制是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出现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的状态,导致体温下降,A正确;寒冷环境下,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应急反应,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增加产热,同时也会引起血糖上升保证能量的消耗,B正确;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寒冷环境下,机体颤抖属于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具有的,机体通过该过程可增加产热从而达到抵御寒冷的目的,C错误;寒冷环境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机体产热,D正确。]8.C [①→②的过程中,血流量减少,说明人体进入寒冷环境中,A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B正确;由于人是恒温动物,则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基本不变,C错误;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9.B [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通过呼吸作用增强使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此时耗氧量将增加;变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体温降低,酶活性降低,代谢减弱,耗氧量减少,B正确。]10.B [喝温淡盐水或喝温糖水都不会导致散热量增加,A、C错误;夏天剧烈运动后,产热量增加,机体需要通过调节使散热量增加,B正确;冬天室内吃冰糕后,机体受到寒冷刺激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散热量减少,D错误。]11.C [冷觉在大脑皮层形成,A错误;温度稳定在38.5 ℃,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退烧”时,散热增加,机体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舒张、出汗增多来增加散热,C正确;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人体从感冒发烧恢复到身体健康,D错误。]12.D [由图可知: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均为先增加,后保持稳定,最后均下降,因此该图表示从温暖环境到寒冷环境,再回到温暖环境,当人体从温暖环境到寒冷环境,体内外温差大,使得散热量先增加,最终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体温保持稳定,则A表示散热量,B表示产热量,A、B错误;从安静状态到运动的初期,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机体产热量增加且大于散热量,体温略微上升,而后通过调节,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体温在略微升高的水平上保持稳定,当停止运动的初期,有机物氧化分解减少,产热量减少且小于散热量,体温略微下降,而后通过调节,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体温回归到运动前的安静状态,因此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C错误;开始发烧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上升,在发烧持续的一段时间内,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但体温高于正常体温,在退烧的过程中,产热量小于散热量,体温下降至正常体温,可见,该图可表示开始发烧并持续一段时间又退烧的过程,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D正确。]13.C [实验组动物处于0 ℃环境中,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A正确;实验组动物所处温度较低,散热量大于对照组,但在机体调节下,体温稳定后,散热量等于产热量,因此实验组动物的产热量大于对照组动物的产热量,B正确;实验组动物处于寒冷环境中,此时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耗氧量上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C错误;参与体温调节的内分泌腺包括肾上腺、甲状腺等,D正确。]14.D [据图可知,某人在换了一个房间后,体表温度升高,说明换到了一个更温暖的房间,此时皮肤血管舒张且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热,但产热量与散热量均减少。]15.(1)S′ 增强 相同 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 (2)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16.(1)汗液的蒸发、皮肤血管舒张(2)上移 增加(3)①损毁下丘脑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②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 ③M与药物A一样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解析 (2)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此时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37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上移,机体产热增加。(3)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组为空白对照,发热家兔模型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乙组是加了等量用生理盐水溶解的A溶液,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因此发热家兔模型会退热;丙组是加了等量生理盐水溶解的M溶液,也出现退热现象,说明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丁组小鼠出现发热症状,由于要探究M是否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与丙组相比,丁组的处理是损毁下丘脑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损毁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后,M不能起到调控体温的作用。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M与药物A一样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及体温的调节 学案(含答案).docx 第3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及体温的调节.pptx 限时练1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及体温的调节 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