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简介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时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与功能观)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归纳与概括)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1)来源和类型
(2)抗原
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大多是________。
(3)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能____________________抗原,并将____________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____________给其他免疫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1)包括抗体、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溶菌酶等。
(2)抗体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________。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思考]
摘除动物的胸腺,影响最大的免疫细胞是什么?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正误]
(1)免疫器官包括脊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
(2)免疫细胞就是淋巴细胞。(  )
(3)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
(4)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
阅读下列有关抗原与抗体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表面有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称为抗原。每种抗原表面或内部都有一种或多种特定的化学集团,称之为抗原决定簇。移植的异体细胞、自身的异常细胞等也能引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
资料2 如图,抗体是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2条较长、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相同的重链(H链);2条较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相同的轻链(L链)。链间由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联结形成一个由4条多肽链构成的“Y”形的单体分子。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部分。可变区位于“Y”的两臂末端。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该抗体结合抗原的特异性。一个抗体分子上的两个抗原结合部位是相同的,位于两臂末端,称抗原结合片段。
资料3 一种抗原往往含有多个多种抗原决定簇,每种抗原决定簇只能结合一种抗体。如图所示抗原即含有三个三种抗原决定簇,分别与抗体A、抗体B、抗体C结合。
(1)根据资料1,分析病原体、抗原、抗原决定簇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资料2,分析1个抗体分子能够结合几个几种抗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资料3,分析1个抗原分子能够结合几个几种抗体?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均属于分泌蛋白,其形成须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
2.溶菌酶≠溶酶体酶。溶菌酶存在于细胞外液和泪液、唾液等外分泌液中,溶酶体酶存在于溶酶体内。二者都能降解细菌。
3.抗原与抗体的两点区别
(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如多糖等;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机体内衰老、损伤或癌变的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也可以人为输入。
【学以致用】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B.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
C.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酶体酶等
2.下列有关病原体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一种病原体可能携带多种抗原分子,与多种抗体结合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项目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对象 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________作用 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微思考]
异体器官移植时会发生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什么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正误]
(1)泪液中溶菌酶杀菌,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
(2)免疫自稳功能过弱,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
(3)人体免疫能力越强,则越不容易患病。(  )
1.从结构基础、形成时间、免疫对象三方面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区分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主要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3.动物受伤后,总会舔舐伤口,是因为动物的唾液内含有一种叫作神经生长因子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杀死细菌,预防感染并加快伤口愈合。这属于免疫调节中的(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特异性免疫
4.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该功能过强可能会导致被病原体感染
B.免疫自稳是机体清除突变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C.免疫监视是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该功能过强会导致组织损伤
D.免疫功能的实现要依靠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并非全都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
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不是APC细胞
B.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D.胸腺是T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下列有关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病原体微生物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导致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
B.T细胞与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不同的
C.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D.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3.下列现象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青霉素可杀死进入人体的细菌
D.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基本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免疫防御的对象是侵入机体的外来病原体
B.免疫自稳的对象是自身损伤的、分化和衰老的细胞
C.免疫监视的对象是自身突变的细胞
D.免疫防御异常,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5.下列有关扁桃体及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对外来抗原的清除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B.淋巴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其与扁桃体同属于免疫器官
C.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医生通过检查扁桃体可以初步判断发热儿童的患病情况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
自主梳理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生成 成熟 集中分布 胸腺 淋巴结 巨噬细胞 免疫细胞 免疫 细胞因子
1.各种免疫细胞 B细胞 T细胞 血细胞 防御 阻止和消灭
2.(1)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吞噬 呈递 (2)蛋白质 (3)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 摄取和加工处理 抗原信息 呈递
3.(2)蛋白质 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
微思考
提示:T淋巴细胞。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辨正误
(1)× 提示:脊髓属于神经系统,骨髓属于免疫系统。
(2)× 提示:免疫细胞不一定是淋巴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就不是淋巴细胞。
(3)× 提示:细胞因子、溶菌酶等不一定是免疫细胞产生的。
(4)√
合作探究
(1)提示:1种病原体携带多种抗原;1种抗原有一种或多种抗原决定簇。
(2)提示:1个抗体分子能够结合2个1种抗原。
(3)提示:含有多个多种抗原决定簇的1个抗原分子,能够结合多个多种抗体。
学以致用
1.D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D错误。]
2.D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A错误;只要病原体上的抗原分子不被破坏,即具有抗原性,就可以引起人体产生抗体,B错误;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错误。]
二、
自主梳理
1.皮肤、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生来就有,遗传获得 后天获得 防御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2.外来抗原性异物 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突变的细胞
微思考
提示:免疫防御。
辨正误
(1)√
(2)× 提示:免疫自稳功能过强,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3)× 提示:免疫能力过强或过弱,都会对人体不利,可能引发疾病。
合作探究
1.提示:
2.提示:主要依据免疫的对象。
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病原体、异体移植的细胞。
免疫自稳:针对机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
免疫监视:针对机体内突变的细胞,如癌细胞。
学以致用
3.A [唾液内的神经生长因子可以杀死细菌,因为唾液属于消化液,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对病原体的防御没有特异性。]
4.D [免疫防御功能过弱可能会导致被病原体感染,A错误;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该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B错误;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C错误;免疫功能的实现要依靠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机体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D正确。]
随堂检测
1.C [B细胞属于APC细胞,A错误;溶菌酶是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并非只有免疫细胞才能产生,B错误;T细胞产生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D错误。]
2.D [不是所有的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如扁桃体、淋巴结等不产生免疫细胞。]
3.C [青霉素杀菌是药物治疗,不属于免疫,C错误。]
4.B [自身正常分化的细胞,不属于免疫自稳的对象。]
5.C [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所以机体对外来抗原的清除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淋巴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B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C错误;扁桃体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正常情况下扁桃体不会肿大,若发烧扁桃体会出现肿大等情况,所以医生通过检查扁桃体可以初步判断发热儿童的患病情况,D正确。](共34张PPT)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时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与功能观)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归纳与概括)
目录 CONTENTS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 免疫系统的功能
3.随堂检测
自主梳理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思维导图
自主梳理
免疫系统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生成
成熟
集中分布
胸腺
淋巴结
巨噬细胞
免疫细胞
免疫
细胞因子
1.免疫器官
各种免疫细胞
B细胞
T细胞
血细胞
防御
阻止和消灭
2.免疫细胞
(1)来源和类型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吞噬
呈递
(2)抗原
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大多是________。
(3)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能________________抗原,并将__________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______给其他免疫细胞。
蛋白质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
摄取和加工处理
抗原信息
呈递
3.免疫活性物质
(1)包括抗体、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溶菌酶等。
(2)抗体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________。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
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
【微思考】
摘除动物的胸腺,影响最大的免疫细胞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T淋巴细胞。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
【辨正误】
(1)免疫器官包括脊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
提示:脊髓属于神经系统,骨髓属于免疫系统。
(2)免疫细胞就是淋巴细胞。( )
提示:免疫细胞不一定是淋巴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就不是淋巴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
提示:细胞因子、溶菌酶等不一定是免疫细胞产生的。
(4)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
×
×

阅读下列有关抗原与抗体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表面有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称为抗原。每种抗原表面或内部都有一种或多种特定的化学集团,称之为抗原决定簇。移植的异体细胞、自身的异常细胞等也能引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
资料2 如图,抗体是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2条较长、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相同的重链(H链);2条较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相同的轻链(L链)。链间由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联结形成一个由4条多肽链构成的“Y”形的单体分子。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部分。可变区位于“Y”的两臂末端。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该抗体结合抗原的特异性。一个抗体分子上的两个抗原结合部位是相同的,位于两臂末端,称抗原结合片段。
资料3 一种抗原往往含有多个多种抗原决定簇,每种抗原决定簇只能结合一种抗体。下图所示抗原即含有三个三种抗原决定簇,分别与抗体A、抗体B、抗体C结合。
(1)根据资料1,分析病原体、抗原、抗原决定簇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示:1种病原体携带多种抗原;1种抗原有一种或多种抗原决定簇。
(2)根据资料2,分析1个抗体分子能够结合几个几种抗原?
提示:1个抗体分子能够结合2个1种抗原。
(3)根据资料3,分析1个抗原分子能够结合几个几种抗体?
提示:含有多个多种抗原决定簇的1个抗原分子,能够结合多个多种抗体。
1.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均属于分泌蛋白,其形成须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
2.溶菌酶≠溶酶体酶。溶菌酶存在于细胞外液和泪液、唾液等外分泌液中,溶酶体酶存在于溶酶体内。二者都能降解细菌。
3.抗原与抗体的两点区别
(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如多糖等;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机体内衰老、损伤或癌变的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也可以人为输入。
【 学以致用 】
D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B.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
C.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酶体酶等
解析: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D错误。
2.下列有关病原体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一种病原体可能携带多种抗原分子,与多种抗体结合
D
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A错误;
只要病原体上的抗原分子不被破坏,即具有抗原性,就可以引起人体产生抗体,B错误;
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错误。
1.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项目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组成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是__________
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作用对象 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______作用 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类型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皮肤、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生来就有,遗传获得
后天获得
防御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外来抗原
性异物
清除衰老或
损伤的细胞
突变的细胞
【微思考】
异体器官移植时会发生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什么功能?
提示:免疫防御。

【辨正误】
(1)泪液中溶菌酶杀菌,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
(2)免疫自稳功能过弱,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
提示:免疫自稳功能过强,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3)人体免疫能力越强,则越不容易患病。( )
提示:免疫能力过强或过弱,都会对人体不利,可能引发疾病。
×
×
1.从结构基础、形成时间、免疫对象三方面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提示:
2.区分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主要依据是什么?
提示:主要依据免疫的对象。
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病原体、异体移植的细胞。
免疫自稳:针对机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
免疫监视:针对机体内突变的细胞,如癌细胞。
【 学以致用 】
A
3.动物受伤后,总会舔舐伤口,是因为动物的唾液内含有一种叫作神经生长因子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杀死细菌,预防感染并加快伤口愈合。这属于免疫调节中的(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特异性免疫
解析:唾液内的神经生长因子可以杀死细菌,因为唾液属于消化液,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对病原体的防御没有特异性。
D
4.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该功能过强可能会导致被病原体感染
B.免疫自稳是机体清除突变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C.免疫监视是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该功能过强会导致组织损伤
D.免疫功能的实现要依靠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并非全都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
解析:免疫防御功能过弱可能会导致被病原体感染,A错误;
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该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B错误;
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C错误;
免疫功能的实现要依靠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机体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D正确。
C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不是APC细胞
B.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D.胸腺是T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解析:B细胞属于APC细胞,A错误;
溶菌酶是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并非只有免疫细胞才能产生,B错误;
T细胞产生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D错误。
D
2.下列有关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病原体微生物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导致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
B.T细胞与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不同的
C.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D.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解析:不是所有的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如扁桃体、淋巴结等不产生免疫细胞。
C
3.下列现象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青霉素可杀死进入人体的细菌
D.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解析:青霉素杀菌是药物治疗,不属于免疫,C错误。
B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基本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免疫防御的对象是侵入机体的外来病原体
B.免疫自稳的对象是自身损伤的、分化和衰老的细胞
C.免疫监视的对象是自身突变的细胞
D.免疫防御异常,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解析:自身正常分化的细胞,不属于免疫自稳的对象。
C
5.下列有关扁桃体及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对外来抗原的清除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B.淋巴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其与扁桃体同属于免疫器官
C.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医生通过检查扁桃体可以初步判断发热儿童的患病情况
解析: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所以机体对外来抗原的清除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
淋巴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B正确;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C错误;
扁桃体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正常情况下扁桃体不会肿大,若发烧扁桃体会出现肿大等情况,所以医生通过检查扁桃体可以初步判断发热儿童的患病情况,D正确。限时练15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分值:60分)
选择题:第1~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基础对点】
知识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骨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抗体、细胞因子、溶酶体酶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原、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溶酶体酶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的两臂可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
唾液、泪液和体液中的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3.下列关于抗原呈递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抗原呈递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抗原呈递细胞主要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的起源不一定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都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4.根据现代免疫的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
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
自身生成的白细胞
因撞击而导致的体表破裂的红细胞
为体弱者注射的免疫球蛋白
5.(2023·江苏卷,11)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
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
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
知识点2 免疫系统的功能
6.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一般来说作用不大
7.(2024·安徽合肥质检)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当我们体内上呼吸道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些现象都与免疫系统有关。下面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皮肤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既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又能进行特异性免疫
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免疫细胞阻止和消灭病原体,具有防御功能
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淋巴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的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三类,它们都是由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的
8.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组织液、血浆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
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机体对衰老、损伤的细胞的清理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9.乳牛的肠道没有发育完全,可吸收母牛初乳中的IgG抗体。母牛常舔舐初生的小牛犊,“舐犊情深”除了浓浓的母爱,还有免疫学的道理(牛的免疫机理与人体类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母牛唾液中杀死小牛犊体表病菌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
母乳中针对乳牛体表病原体的抗体增强了乳牛的免疫力
乳牛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中一般不会患病主要是非特异性免疫起作用
乳牛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
10.某人因烧伤,引起身体局部感染,经治疗后,恢复健康,在此过程中体内发生了一系列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
第三道防线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巨噬细胞吞噬、处理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过程
溶菌酶与溶酶体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不同
【综合提升】
11.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是机体中重要的淋巴细胞。NK细胞识别并结合癌细胞后,可诱导癌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骨髓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NK细胞是组成第一道防线的重要成分
NK细胞诱导癌细胞凋亡属于免疫防御
NK细胞能影响癌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12.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的酶。溶菌酶还可以与带负电的病毒蛋白质直接结合,使病毒失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溶菌酶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人体内的溶菌酶、细胞因子、抗体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溶菌酶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溶菌酶与病毒蛋白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13.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
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
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14.如图表示人体内巨噬细胞吞噬、清除衰老红细胞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巨噬细胞能通过细胞膜识别衰老的红细胞
过程C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图中②结构为溶酶体,其起源于①高尔基体
巨噬细胞吞噬、清除衰老红细胞属于免疫监视
15.(10分)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2分)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组成,免疫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等。
(2)(3分)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其来自骨髓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________、________等。
(3)(2分)环境中的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的免疫屏障是________________。新型冠状病毒会导致DNA损伤积累,诱发细胞衰老和细胞损伤。机体能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3分)感冒后上呼吸道感染常会引起颌下淋巴结肿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用抗生素往往能加快感冒康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8分)某研究小组为验证海参肽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抑制糖尿病小鼠体内炎症反应水平设计了实验。请你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与分析。
材料与用具:正常小鼠、糖尿病小鼠、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可增强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但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海参肽(灌胃给药)、清水、普通饲料。
(要求与说明:炎症反应的标志为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6、TNF-α等含量升高,实验条件适宜)
(1)(2分)实验分为四组:甲组为正常小鼠灌胃清水,乙组为糖尿病小鼠灌胃清水,丙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组为________________。各组小鼠饲喂等量普通饲料。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的血糖浓度和IL-6含量。
(2)(3分)预测实验结果(设计2个坐标图,用柱形图表示检测结果)。(3)(3分)海参肽可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功能,表明海参肽对小鼠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会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转运蛋白的表达,直接导致机体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
限时练15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B [骨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但不是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是脊髓,A错误;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C错误;溶酶体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2.D [抗原是免疫作用的对象,不是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溶酶体酶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错误;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C错误;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唾液、泪液和体液中均有分布,D正确。]
3.C [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A、B、D正确;抗原呈递细胞的起源均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错误。]
4.C [给贫血患者输入的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不会产生免疫反应,不属于抗原,A错误;自身生成的白细胞能替补衰老和死亡的白细胞,不是抗原,B错误;因撞击而导致的体表破裂的红细胞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属于抗原,C正确;为体弱者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D错误。]
5.D [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分布在免疫器官、血液、淋巴液等处,A错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不同,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B错误;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过程不同,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也不一定相同,C错误;抗原呈递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可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的活化,D正确。]
6.A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能够遗传,A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B错误;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如巨噬细胞能识别抗原,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对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抗原只有突破第一、二道防线才能进入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D错误。]
7.B [皮肤和黏膜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只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不能进行特异性免疫,A错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免疫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形成的,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三类,它们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合成分泌,D错误。]
8.C [消化道的免疫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唾液中的溶菌酶构成了第一道防线,B错误;造血干细胞可分化形成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C正确;机体对衰老、损伤的细胞的清理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D错误。]
9.A [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病菌,属于第一道防线,A错误;母乳中有针对乳牛体表病原体的抗体,哺乳后被乳牛吸收可增强乳牛的免疫力,B正确;乳牛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中一般不会患病主要是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起作用,C正确;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D正确。]
10.A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错误;第三道防线清除的是特定的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溶菌酶主要在细胞外液中发挥作用,溶酶体酶在细胞中发挥作用,故二者发挥作用的场所不同,D正确。]
11.D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A错误;皮肤和黏膜是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NK细胞是机体中的淋巴细胞,不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NK细胞诱导癌细胞凋亡属于免疫监视,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C错误;NK细胞与癌细胞结合后,可改变癌细胞的某些基因的表达情况,使癌细胞凋亡,D正确。]
12.B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B正确;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也可产生溶菌酶,C错误;溶菌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病毒没有细胞膜,因此二者的结合无法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
13.A [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细胞,其吞噬的病毒、细菌、自身变异的细胞、衰老的细胞的降解都需要溶酶体参与,由此可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高,A错误。]
14.D [巨噬细胞借助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衰老的红细胞,进而以胞吞的方式将衰老的红细胞吞噬,A正确;过程C表示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B正确;由图示信息可推知,图中②结构为溶酶体,其起源于①高尔基体,C正确;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巨噬细胞吞噬、清除衰老红细胞属于免疫自稳,D错误。]
15.(1)免疫活性物质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2)造血干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3)皮肤、黏膜 免疫自稳
(4)颌下淋巴结与上呼吸道相对较近;淋巴结主要由淋巴细胞构成,病原体通过循环到达淋巴结,产生免疫反应,诱发淋巴结发炎 抗生素能杀灭细菌病原体
16.(1)丙组:糖尿病小鼠灌胃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 丁组:糖尿病小鼠灌胃海参肽(丙丁组可以互换)
(2)
(3)免疫防御 葡萄糖
解析 (1)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自变量为是否灌胃海参肽,因变量为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和糖尿病小鼠体内炎症反应水平,其他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结合甲、乙两组的处理情况,可确定丙组处理为:糖尿病小鼠+灌胃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丁组的处理为:糖尿病小鼠+灌胃海参肽。(2)本实验为验证海参肽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和有效抑制糖尿病小鼠体内炎症反应水平,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可增强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但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所以丙组和丁组的血糖水平应比乙组明显降低,丁组的炎症反应减弱,丙组和乙组的炎症反应基本相同。
(3)海参肽可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功能,表明海参肽对小鼠免疫防御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会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直接导致机体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