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特异性免疫第1课时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及体液免疫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演绎与推理)2.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归纳与概括)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1.识别原理(1)识别“己方”——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识别“敌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2.识别工具 免疫细胞表面的________。[微思考]自身的免疫细胞只能识别病原体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是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己方”和“敌方”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身份标签”是否具有物种特异性和个体特异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教材P84正文,对于人体细胞而言,“身份标签”本质上是什么?你能说出异体器官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原因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的“身份标签”(1)人体细胞膜的表面作为身份标签的一组蛋白质,即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简称MHC分子,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MHC分子有Ⅰ、Ⅱ、Ⅲ三种,其中MHCⅠ类分子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MHCⅡ类分子存在于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表面。(2)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带有的身份标签,对于人类来说,习惯上称为抗原决定簇(也可以笼统地称为抗原)。(3)不同生物的“身份标签”不同,免疫细胞利用其受体来辨认它们的不同。【学以致用】1.下列有关细胞身份标签和识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细胞表面及病毒、细菌等病原体都有身份标签B.病毒、细菌及人体细胞的身份标签是不同的C.人体免疫细胞不能识别自身细胞的身份标签D.同一个人不同细胞表面的身份标签相同二、体液免疫1.概念主要依靠体液中的________“作战”的方式。2.过程[微思考]通常,一个B细胞表面有几种抗原的受体?活化后可产生几种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正误](1)病原体可直接刺激并激活辅助性T细胞。( )(2)在抗原的刺激下,浆细胞可产生抗体。( )(3)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产生抗体。( )(4)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浆细胞均来自记忆B细胞。( )阅读教材P72~73以及图4-6,回答有关体液免疫的问题。(1)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辅助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是什么?活化后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细胞活化的条件是什么?活化后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抗体的作用是什么?抗体能否直接导致病原体死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教材上说“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你能据此概括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对参与体液免疫的免疫细胞列表分类。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 浆细胞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APC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和一个作用(细胞因子的作用)。2.相对于初次免疫,二次免疫快速、强烈,可在病原体大量增殖之前将其杀死,使机体不患病或患病程度较轻。初次免疫中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二次免疫中浆细胞来源于记忆B细胞和B细胞。【学以致用】2.当人被银环蛇咬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①可能是树突状细胞,能识别α-银环蛇毒,但不具有特异性B.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与α-银环蛇毒一起作为信号激活细胞③C.物质A是细胞因子,物质B是抗体,都参与了体液免疫过程D.当再次被银环蛇咬伤后,细胞④会快速增殖并产生抗体3.如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B.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B细胞形成大量的浆细胞C.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反应慢,抗体产生少D.两次注射间隔时间越长,第二次引起的免疫反应越强烈随堂检测1.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分子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C.抗原被清除后,抗体不会立即消失D.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呈“Y”字形,有特定抗原的两个结合位点2.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刺激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来自病原体和辅助性T细胞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C.二次免疫反应中,浆细胞来源于记忆B细胞D.浆细胞分泌的特异性抗体只能与细胞外的特定病原体结合3.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发育为乙的场所是骨髓B.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的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以及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C.丙细胞膜表面有大量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D.丙细胞具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4.科研人员将外毒素M(可引起小鼠死亡)经脱毒处理制成类毒素M,然后对小鼠先注射类毒素M,小鼠未死亡,经1~3周后,注射外毒素M,小鼠依旧未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类毒素M和外毒素M都能使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B.1~3周后,实验小鼠血清中含有与外毒素M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1~3周后,若给小鼠注射其他类型的外毒素,小鼠仍有可能死亡D.该实验小鼠先后二次注射抗原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量是相同的5.如图是人体对某种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病毒被Ⅰ________(填细胞名称)摄取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h细胞,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V________(填细胞名称)结合,这是激活V细胞的第二信号;激活V细胞的第一信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Ⅰ、Ⅱ、Ⅲ、Ⅳ、V、Ⅵ、Ⅶ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填序号)。(3)若该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会引起二次免疫反应,其中浆细胞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课时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及体液免疫一、自主梳理1.(1)蛋白质2.受体微思考提示:既能识别病原体,也能识别自身的正常细胞、异常细胞以及移植细胞。合作探究(1)提示: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身份标签”不同,即具有物种特异性和个体特异性。(2)提示:人体细胞的“身份标签”本质上就是细胞膜表面的一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每个人的细胞表面的HLA不同,当异体器官移植时,自身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出HLA的不同而发起攻击,即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学以致用1.C [人体免疫细胞能识别自身细胞的身份标签,C错误。]二、自主梳理1.抗体2.B细胞 抗原呈递 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微思考提示:通常,一个B细胞表面有一种抗原的受体,活化后可产生一种抗体。辨正误(1)× 提示:辅助性T细胞只能接受APC呈递的抗原的刺激。(2)× 提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不能接受抗原的刺激。(3)× 提示:抗体由浆细胞产生,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4)× 提示: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浆细胞主要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少量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合作探究(1)提示:摄取、处理病原体,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2)提示:接受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后的抗原刺激。活化后的辅助性T细胞变化有: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3)提示:B细胞活化的条件:一些病原体可以与B细胞接触,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以及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B细胞活化后的变化: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4)提示: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其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形成沉淀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抗体并不能直接导致病原体死亡。(5)提示:相比于初次免疫,二次免疫快速、强烈。(6)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 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学以致用2.D [图中α-银环蛇毒为抗原,细胞①为抗原呈递细胞,其中树突状细胞可以非特异性识别抗原,A正确;激活B细胞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图中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α-银环蛇毒为抗原,两者一起作为信号激活细胞③(B细胞),B正确;物质A是细胞因子,物质B是抗体,两者都是免疫活性物质,都参与了体液免疫过程,C正确;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当再次被银环蛇咬伤后,记忆B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3.D [抗原第一次注射时,抗体的产生慢而少;第二次注射时,抗体的产生快而多,说明记忆B细胞形成大量的浆细胞,通过这些浆细胞合成抗体量大于首次,同时也说明二次注射抗原产生抗体效率高,持续时间长,B、C正确;由于二次免疫效果更强,所以预防接种往往需要每隔一定时间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以生成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A正确;图中无法得出注射间隔时间长短与免疫反应的关系,D错误。]随堂检测1.B [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B错误。]2.C [二次免疫反应中,浆细胞主要来源于记忆B细胞,还有一部分来源于B细胞,C错误。]3.C [丙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表面没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4.D [对于小鼠而言,类毒素M和外毒素M均属于抗原,都会引起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A正确;注射类毒素M(抗原)1~3周后,小鼠血清中含有抗外毒素M的抗体,B正确;1~3周后,若给小鼠注射其他类型外毒素,由于小鼠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小鼠仍有可能会死亡,C正确;该实验小鼠第二次注射抗原,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量比首次免疫时要多得多,D错误。]5.(1)抗原呈递细胞(或APC细胞) B细胞(或B淋巴细胞) 病毒和B细胞接触(2)VⅡ(3)B淋巴细胞和记忆B细胞(共30张PPT)第4章 免疫调节第2节第1课时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及体液免疫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演绎与推理)2.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归纳与概括)目录 CONTENTS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2. 体液免疫3.随堂检测自主梳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思维导图自主梳理1.识别原理(1)识别“己方”——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________。(2)识别“敌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2.识别工具 免疫细胞表面的______。蛋白质受体【微思考】自身的免疫细胞只能识别病原体吗?提示:既能识别病原体,也能识别自身的正常细胞、异常细胞以及移植细胞。下图是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己方”和“敌方”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身份标签”是否具有物种特异性和个体特异性?提示: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身份标签”不同,即具有物种特异性和个体特异性。(2)阅读教材P84正文,对于人体细胞而言,“身份标签”本质上是什么?你能说出异体器官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原因吗?提示:人体细胞的“身份标签”本质上就是细胞膜表面的一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每个人的细胞表面的HLA不同,当异体器官移植时,自身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出HLA的不同而发起攻击,即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的“身份标签”(1)人体细胞膜的表面作为身份标签的一组蛋白质,即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简称MHC分子,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MHC分子有Ⅰ、Ⅱ、Ⅲ三种,其中MHCⅠ类分子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MHCⅡ类分子存在于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表面。(2)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带有的身份标签,对于人类来说,习惯上称为抗原决定簇(也可以笼统地称为抗原)。(3)不同生物的“身份标签”不同,免疫细胞利用其受体来辨认它们的不同。【 学以致用 】C1.下列有关细胞身份标签和识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细胞表面及病毒、细菌等病原体都有身份标签B.病毒、细菌及人体细胞的身份标签是不同的C.人体免疫细胞不能识别自身细胞的身份标签D.同一个人不同细胞表面的身份标签相同解析:人体免疫细胞能识别自身细胞的身份标签,C错误。1.概念主要依靠体液中的______ “作战”的方式。抗体2.过程B细胞抗原呈递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记忆B细胞浆细胞【微思考】通常,一个B细胞表面有几种抗原的受体?活化后可产生几种抗体?提示:通常,一个B细胞表面有一种抗原的受体,活化后可产生一种抗体。×【辨正误】(1)病原体可直接刺激并激活辅助性T细胞。( )提示:辅助性T细胞只能接受APC呈递的抗原的刺激。(2)在抗原的刺激下,浆细胞可产生抗体。( )提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不能接受抗原的刺激。(3)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产生抗体。( )提示:抗体由浆细胞产生,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4)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浆细胞均来自记忆B细胞。( )提示: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浆细胞主要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少量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阅读教材P72~73以及图4-6,回答有关体液免疫的问题。(1)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有哪些?提示:摄取、处理病原体,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2)辅助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是什么?活化后有什么变化?提示:接受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后的抗原刺激。活化后的辅助性T细胞变化有: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3)B细胞活化的条件是什么?活化后有什么变化?提示:B细胞活化的条件:一些病原体可以与B细胞接触,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以及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B细胞活化后的变化: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4)抗体的作用是什么?抗体能否直接导致病原体死亡?提示: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其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形成沉淀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抗体并不能直接导致病原体死亡。(5)教材上说“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你能据此概括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吗?提示:相比于初次免疫,二次免疫快速、强烈。(6)对参与体液免疫的免疫细胞列表分类。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 浆细胞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APC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1.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和一个作用(细胞因子的作用)。2.相对于初次免疫,二次免疫快速、强烈,可在病原体大量增殖之前将其杀死,使机体不患病或患病程度较轻。初次免疫中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二次免疫中浆细胞来源于记忆B细胞和B细胞。【 学以致用 】D2.当人被银环蛇咬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①可能是树突状细胞,能识别α-银环蛇毒,但不具有特异性B.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与α-银环蛇毒一起作为信号激活细胞③C.物质A是细胞因子,物质B是抗体,都参与了体液免疫过程D.当再次被银环蛇咬伤后,细胞④会快速增殖并产生抗体解析:图中α-银环蛇毒为抗原,细胞①为抗原呈递细胞,其中树突状细胞可以非特异性识别抗原,A正确;激活B细胞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图中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α-银环蛇毒为抗原,两者一起作为信号激活细胞③(B细胞),B正确;物质A是细胞因子,物质B是抗体,两者都是免疫活性物质,都参与了体液免疫过程,C正确;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当再次被银环蛇咬伤后,记忆B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A.细胞①可能是树突状细胞,能识别α-银环蛇毒,但不具有特异性B.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与α-银环蛇毒一起作为信号激活细胞③C.物质A是细胞因子,物质B是抗体,都参与了体液免疫过程D.当再次被银环蛇咬伤后,细胞④会快速增殖并产生抗体3.如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A.图示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B.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B细胞形成大量的浆细胞C.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反应慢,抗体产生少D.两次注射间隔时间越长,第二次引起的免疫反应越强烈A.图示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B.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B细胞形成大量的浆细胞C.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反应慢,抗体产生少D.两次注射间隔时间越长,第二次引起的免疫反应越强烈解析:抗原第一次注射时,抗体的产生慢而少;第二次注射时,抗体的产生快而多,说明记忆B细胞形成大量的浆细胞,通过这些浆细胞合成抗体量大于首次,同时也说明二次注射抗原产生抗体效率高,持续时间长,B、C正确;由于二次免疫效果更强,所以预防接种往往需要每隔一定时间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以生成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A正确;图中无法得出注射间隔时间长短与免疫反应的关系,D错误。B1.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分子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C.抗原被清除后,抗体不会立即消失D.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呈“Y”字形,有特定抗原的两个结合位点解析: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B错误。C2.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刺激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来自病原体和辅助性T细胞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C.二次免疫反应中,浆细胞来源于记忆B细胞D.浆细胞分泌的特异性抗体只能与细胞外的特定病原体结合解析:二次免疫反应中,浆细胞主要来源于记忆B细胞,还有一部分来源于B细胞,C错误。C3.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发育为乙的场所是骨髓B.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的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以及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C.丙细胞膜表面有大量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D.丙细胞具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解析:丙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表面没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D4.科研人员将外毒素M(可引起小鼠死亡)经脱毒处理制成类毒素M,然后对小鼠先注射类毒素M,小鼠未死亡,经1~3周后,注射外毒素M,小鼠依旧未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类毒素M和外毒素M都能使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B.1~3周后,实验小鼠血清中含有与外毒素M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1~3周后,若给小鼠注射其他类型的外毒素,小鼠仍有可能死亡D.该实验小鼠先后二次注射抗原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量是相同的解析:对于小鼠而言,类毒素M和外毒素M均属于抗原,都会引起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A正确;注射类毒素M(抗原)1~3周后,小鼠血清中含有抗外毒素M的抗体,B正确;1~3周后,若给小鼠注射其他类型外毒素,由于小鼠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小鼠仍有可能会死亡,C正确;该实验小鼠第二次注射抗原,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量比首次免疫时要多得多,D错误。抗原呈递细胞(或APC细胞)5.如图是人体对某种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病毒被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摄取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h细胞,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V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结合,这是激活V细胞的第二信号;激活V细胞的第一信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细胞(或B淋巴细胞)病毒和B细胞接触(2)图中Ⅰ、Ⅱ、Ⅲ、Ⅳ、V、Ⅵ、Ⅶ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填序号)。(3)若该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会引起二次免疫反应,其中浆细胞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ⅡB淋巴细胞和记忆B细胞限时练16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及体液免疫(分值:60分)选择题:第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基础对点】知识点1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1.在人体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表面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 )抗原 抗体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2.人体内往往存在着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合理的解释是( )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复制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个同种蛋白质分子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表达3.下列有关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布与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膜上可能存在转运蛋白,例如葡萄糖转运蛋白膜上可能存在受体,例如性激素受体膜上可能存在酶,例如Na+/K+-ATP酶膜上可能存在抗原,例如人体细胞表面的“身份标签”4.抗原决定簇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种抗原决定簇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天然抗原分子经吞噬细胞吞噬并降解后会产生多个片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一个抗原分子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个抗原分子可以与多种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HIV侵染后,人体只产生一种浆细胞并分泌一种抗体通常,一个B细胞表面只有一种抗原决定簇的受体知识点2 体液免疫5.下列有关体液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抗体与侵入机体的病原体结合的过程属于免疫防御记忆B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十年,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会快速产生抗体6.如图为部分免疫调节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细胞①不仅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细胞④经过增殖分化产生物质Ⅱ体现了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③的活化往往需要抗原的刺激和细胞②的协助细胞④是图中唯一没有识别能力的细胞7.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细胞1为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细胞2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细胞3的活化除了需要双重信号的刺激外,还需要细胞2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5在再次接触此抗原时会迅速产生大量物质a,使机体不易患病8.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可将抗原吞噬并进行加工处理辅助性T细胞能直接识别病原体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浆细胞可迅速增殖产生大量的抗体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记忆B细胞都能增殖分化【综合提升】9.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如图所示为人体对抗登革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登革病毒表面可能存在多种抗原物质甲可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抗原呈递细胞将病毒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B细胞抗体Ⅰ与病毒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能导致组织水肿10.膜表面免疫球蛋白(BCR)是分布在B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多个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信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CR聚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不同的抗原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可以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结合根据图示过程可推测,记忆B细胞表面很可能也具有BCR11.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时,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的过程(注:数字代表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需要在溶酶体的作用下才能将其分解MHC-Ⅱ是在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后,再依次经①和②加工形成的抗原呈递细胞将摄取、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MHC-Ⅱ与吞噬溶酶体中的抗原形成MHC-Ⅱ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最终移动到细胞膜的表面,被辅助性T细胞识别,启动体液免疫12.如图所示为体液免疫过程中两种淋巴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甲为受抗原刺激的辅助性T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细胞乙为浆细胞,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物质M为抗原,由细胞甲摄取、处理后传递给细胞乙物质M为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乙的增殖、分化13.(10分)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间隔合适的时间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回答下列问题。(1)(2分)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2)(5分)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分)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14分)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问题:(1)(4分)在动物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经过________的摄取和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细胞受到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和抗原的双重刺激,在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___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2)(10分)为研究人的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对B细胞分化后产生抗体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A组 B组 C组B细胞 + + +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 - -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 + -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在第2、4、6、8、12、14天分别检测A、B、C组上清液中的抗体含量。实验结果为C组没有检测到抗体,A、B组的结果如图所示。①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组。实验结果显示,B组可从第4天起检测到抗体,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含量逐渐增加,第________天达到最高点。②A组与B、C组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刺激B细胞活化。③此实验说明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时练16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及体液免疫1.C [在人体的免疫过程中,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2.A [病原体的特异性取决于其表面抗原,一种病原体可以有多种表面抗原,不同的表面抗原引发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3.B [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不在细胞膜上。]4.C [HIV侵染后,HIV含有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决定簇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故人体产生多种浆细胞,而一种浆细胞只分泌一种抗体。]5.D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会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可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错误。]6.B [细胞④为浆细胞,其分泌物质Ⅱ(抗体),浆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B错误。]7.D [细胞1是抗原呈递细胞,其作用是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A正确;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因此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B正确;细胞3是B细胞,除了需要双重信号刺激外,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从而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C正确;细胞5是记忆B细胞,在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物质a),使抗体不易患病,D错误。]8.D [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病原体,病原体由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才能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错误;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C错误。]9.C [登革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病毒表面存在多种抗原,A正确;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C错误;抗体Ⅰ和病毒结合形成的复合物使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10.B [由题意“多个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可知,BCR在膜表面能移动,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A正确;B细胞表面的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信号,则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相同的抗原,B错误;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接触抗原后,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激活B细胞,所以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可以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结合,C正确;膜表面免疫球蛋白(BCR)是分布在B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记忆B细胞也能识别抗原,所以记忆B细胞表面很可能也具有BCR,D正确。]11.B [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需要利用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才能将其分解,A正确;MHC-Ⅱ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再依次经②内质网和①高尔基体加工形成,B错误;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属于两个细胞通过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12.D [细胞甲为受抗原刺激的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A错误;细胞乙为B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错误;物质M是细胞因子,其作用于细胞乙(B细胞),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D正确。]13.(1)抗体 (2)A、D 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14.(1)抗原呈递细胞 细胞因子 浆细胞 记忆B细胞(2)①C 12 ②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③激活B细胞,使其分化后产生抗体解析 (2)由表可知,C组没有进行处理,本实验中C组为对照组,A组和B组为实验组;由图示可知B组的抗体含量在第12天达到最高点。A组抗体含量始终为零,说明A组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不能刺激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而加入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的B组抗体含量在三组实验中是最高的,说明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可以激活B细胞,并且使其分化后产生抗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节 第1课时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及体液免疫 学案(含答案).docx 第2节 第1课时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及体液免疫.pptx 限时练16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及体液免疫 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