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课时学习目标 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演绎与推理)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创造性思维)一、疫苗1.概念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2.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微思考]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正误](1)注射某种疫苗后,体内可能有记忆T细胞的产生。( )(2)注射过流感疫苗后,就不会再患感冒。( )(3)只有用灭活的病原体才可制成疫苗。( )资料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造成肢体弛缓性麻痹。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和消灭该病的有效手段。脊髓灰质炎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如“糖丸”)和灭活疫苗两种。结合以上资料回答有关疫苗的问题:(1)注射疫苗后机体为什么能够获得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能谈一谈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区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接种了流感疫苗,大夫提醒他说:“这一两天要留意,可能会有轻微发热或其他症状。”为什么接种疫苗可能会有轻微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认为,接种多种疫苗很麻烦,应该设计一种用来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这种想法可行吗?请谈谈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以致用】1.下列关于灭活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 ②接种后抗原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③接种后可以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细胞免疫 ④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抗原的免疫防御功能A.①④ B.①③C.②④ D.②③2.202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表彰他们在mRNA研究上的突破性发现,助力核酸疫苗开发。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病毒基因片段(DNA或RNA)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产生特定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特定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接种DNA疫苗相比,接种mRNA疫苗起效更快B.提纯病毒相关抗原RNA,直接将其注入人体即可诱发免疫反应C.接种mRNA疫苗后再感染病毒,则体内的记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D.接种DNA疫苗引起机体免疫反应是因为疫苗中的DNA能表达形成抗体疫苗的种类疫苗可分为抗原类疫苗和非抗原类疫苗。抗原类疫苗有减毒的活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重组蛋白等,这些疫苗本身就是抗原,可以直接引发机体免疫反应。非抗原类疫苗有DNA疫苗、mRNA疫苗等,这些疫苗本身不是抗原,不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注入机体后表达的产物才是抗原,才可引发免疫反应。二、器官移植1.概念医学上把用____________置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2.面临问题(1)免疫排斥①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HLA,指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________。②器官移植成败: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移植条件: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____________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④应对措施:__________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2)供体器官短缺。3.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1)免疫预防。(2)____________: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3)免疫治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疗法和____________疗法。[辨正误](1)人类中不存在HLA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 )(2)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免疫增强剂。( )(3)异体移植的器官难以成活,主要是由于体液免疫的结果。( )1.在进行器官移植或者骨髓移植时,为什么都要先进行配型,即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不能100%配型成功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免疫抑制剂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因而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有何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以致用】3.除同卵双胞胎以外,异体器官移植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A(能选择性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等药物可以减弱排异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排异反应是因为外来器官细胞表面的HLA分子成为免疫细胞识别的抗原B.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的差异越大,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越强C.在进行器官移植前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增强受体免疫系统的功能D.与环孢素A相比,具有骨髓抑制作用的抗排异药更易使受体出现严重感染4.如图所示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被毒蛇咬伤时,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1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2更持久的免疫力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预防D.方法1为主动免疫;方法2为被动免疫1.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项目 时间 注射的物质 目的免疫预防 病原体感染前的预防 疫苗(经处理的抗原) 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免疫治疗 病原体感染后的治疗 抗体、细胞因子、血清等 直接清除病原体或产生的毒素,使患者恢复健康2.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免疫预防属于主动免疫,免疫治疗属于被动免疫。随堂检测1.灭活的疫苗只能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减毒的活疫苗可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卡介苗通常用于儿童免疫接种,能预防致命的结核病,在中国是新生儿的“出生第一针”。卡介苗是由减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的活菌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卡介苗进入机体后不能被体内的免疫细胞摄取B.注射卡介苗后产生的记忆T细胞可对含有结核杆菌的靶细胞进行攻击C.灭活疫苗和减毒的活疫苗能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强度2.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给宠物狗注射由灭活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其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病毒抗体B.可促进浆细胞释放细胞因子C.产生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D.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T细胞3.免疫预防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某种传染病减毒疫苗的接种须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B.注射疫苗的间隔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免疫效果C.多次注射疫苗能促进浆细胞分化产生记忆细胞D.该种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结合该种病原体4.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针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B.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越大,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越强C.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D.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5.下列不属于免疫学原理应用的是( )①流感疫苗的研制与接种 ②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HIV ③降低肾脏、骨髓移植过程中的排斥反应 ④器官移植前需要先进行配型 ⑤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 ⑥使用先锋霉素(1种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A.⑥ B.⑤C.② D.①③④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一、自主梳理微思考提示: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具有抗原性即可),如蛋白质、多糖等。辨正误(1)√(2)× 提示: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注射过流感疫苗后,也可能会再患感冒。(3)× 提示:也可用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合作探究(1)提示:疫苗是一种抗原,能够引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提示:减毒活疫苗是活的疫苗,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问题,但免疫反应强,接种一次即可长时间免疫,接种量少;灭活疫苗是死的疫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但免疫反应弱,一般需要定期间隔接种,需要的剂量大,不能引发细胞免疫。(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3)提示: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的疫苗作为外来抗原可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有些疫苗尤其是减毒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相对强烈,能引起可感知的反应。(4)提示:可行。不同疫苗可引发不同的免疫过程,产生不同的记忆细胞,制备联合疫苗时需保证其中含有不同的有效抗原成分,如百白破三联疫苗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故设计一种因素来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理论上是可行的。学以致用1.A [灭活的病原体在人体内失去增殖能力,安全可靠,①正确;由于该疫苗已灭活,因此不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②错误;接种灭活疫苗可以引发机体的体液免疫过程,灭活病原体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③错误;二次接种可增加抗体和记忆细胞数量,提高机体对相应抗原的免疫防御功能,④正确。]2.A [mRNA疫苗进入细胞后可直接翻译表达抗原,而DNA疫苗还需转录、翻译,因此mRNA疫苗相较于DNA疫苗起效更快,A正确;相关抗原的RNA需要经过翻译表达抗原后才可诱发免疫反应,B错误;接种mRNA疫苗后再感染病毒,则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C错误;接种DNA疫苗引起机体免疫反应是因为疫苗中的DNA能表达形成抗原,D错误。]二、自主梳理1.正常的器官 丧失功能的器官2.(1)①人类白细胞抗原 蛋白质 ②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③一半以上 ④免疫抑制剂3.(2)免疫诊断 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 (3)免疫增强 免疫抑制辨正误(1)× 提示:同卵双胞胎个体上的HLA完全相同。(2)× 提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免疫抑制剂。(3)× 提示:异体移植的器官难以成活,主要是由于细胞免疫的结果。合作探究1.提示:因为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越一致,在进行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越低,移植的器官就越容易存活;如果配型不合适,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大,则不适合移植。2.提示:使用免疫抑制剂(例如环孢素A),可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3.提示:在免疫抑制剂药物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尽量使病人避免接触病原体,或通过适当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4.提示: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学以致用3.C [排异反应是由于移植物与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受体的免疫系统对移植物发生免疫反应,A正确;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的差异越大,受体的免疫系统对移植物发生排异反应的程度越强,B正确;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A等药物可以减弱排异反应,说明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受体免疫系统的功能,C错误;结合题干“环孢素A(能选择性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可知,具有骨髓抑制作用的抗排异药可以降低受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更易使受体出现严重感染,D正确。]4.C [方法1是被动免疫,当一个人被毒蛇咬伤时,主动免疫来不及,此时采用方法1进行免疫比较好,A错误;方法2为注射抗原,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为主动免疫,方法1注射抗体,可快速发生免疫作用,为被动免疫,应急较好,但持续时间短;故采用方法2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1更持久的免疫力,B、D错误;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2主动免疫来进行免疫预防,可以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C正确。]随堂检测1.D [卡介苗是抗原,进入机体后会被体内的免疫细胞摄取,A错误;记忆T细胞不能攻击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B错误;疫苗是抗原,不是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强度,D正确。]2.C [疫苗作为抗原会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会分泌相应的抗体,而吞噬细胞不会产生抗体,同时吞噬细胞也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A错误;细胞因子是由辅助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B错误;灭活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作为抗原,会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狂犬病病毒的抗体,C正确;灭活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只能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因而不会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T细胞,D错误。]3.C [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A正确;注射疫苗的间隔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体内抗体水平降低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可多次注射疫苗促进机体积累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增强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B正确;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C错误;该疫苗是病原体的减毒疫苗,故该种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结合该种病原体,D正确。]4.D [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而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即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A正确;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性越大,受体的免疫系统对移植物发生免疫反应的程度越强,B正确;血浆置换可以去除患者体内抗体,避免激发免疫反应,所以在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实质脏器移植中,供、受者间ABO血型物质不符可能导致强的免疫排斥反应,所以在肾脏移植前,应考虑捐献者与患者是否为同一血型,D错误。]5.A [流感疫苗的研制与接种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免疫预防;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HIV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免疫诊断;降低肾脏、骨髓移植过程中的排斥反应属于免疫学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器官移植前需要先进行配型属于免疫学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是为了检测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学方面的应用;使用先锋霉素(1种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是利用药物杀死病原体,不属于免疫学原理应用。](共39张PPT)第4章 免疫调节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课时学习目标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演绎与推理)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创造性思维)目录 CONTENTS1.疫苗2.器官移植3.随堂检测自主梳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思维导图自主梳理1.概念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2.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微思考】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为什么?提示: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具有抗原性即可),如蛋白质、多糖等。√【辨正误】(1)注射某种疫苗后,体内可能有记忆T细胞的产生。( )(2)注射过流感疫苗后,就不会再患感冒。( )提示: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注射过流感疫苗后,也可能会再患感冒。(3)只有用灭活的病原体才可制成疫苗。( )提示:也可用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资料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造成肢体弛缓性麻痹。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和消灭该病的有效手段。脊髓灰质炎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如“糖丸”)和灭活疫苗两种。结合以上资料回答有关疫苗的问题:(1)注射疫苗后机体为什么能够获得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提示:疫苗是一种抗原,能够引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你能谈一谈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区别吗?提示:减毒活疫苗是活的疫苗,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问题,但免疫反应强,接种一次即可长时间免疫,接种量少;灭活疫苗是死的疫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但免疫反应弱,一般需要定期间隔接种,需要的剂量大,不能引发细胞免疫。(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3)某同学接种了流感疫苗,大夫提醒他说:“这一两天要留意,可能会有轻微发热或其他症状。”为什么接种疫苗可能会有轻微的反应?提示: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的疫苗作为外来抗原可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有些疫苗尤其是减毒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相对强烈,能引起可感知的反应。(4)有人认为,接种多种疫苗很麻烦,应该设计一种用来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这种想法可行吗?请谈谈你的理由。提示:可行。不同疫苗可引发不同的免疫过程,产生不同的记忆细胞,制备联合疫苗时需保证其中含有不同的有效抗原成分,如百白破三联疫苗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故设计一种因素来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理论上是可行的。【 学以致用 】A1.下列关于灭活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 ②接种后抗原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③接种后可以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细胞免疫 ④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抗原的免疫防御功能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解析:灭活的病原体在人体内失去增殖能力,安全可靠,①正确;由于该疫苗已灭活,因此不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②错误;接种灭活疫苗可以引发机体的体液免疫过程,灭活病原体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③错误;二次接种可增加抗体和记忆细胞数量,提高机体对相应抗原的免疫防御功能,④正确。A2.202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表彰他们在mRNA研究上的突破性发现,助力核酸疫苗开发。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病毒基因片段(DNA或RNA)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产生特定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特定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接种DNA疫苗相比,接种mRNA疫苗起效更快B.提纯病毒相关抗原RNA,直接将其注入人体即可诱发免疫反应C.接种mRNA疫苗后再感染病毒,则体内的记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D.接种DNA疫苗引起机体免疫反应是因为疫苗中的DNA能表达形成抗体解析:mRNA疫苗进入细胞后可直接翻译表达抗原,而DNA疫苗还需转录、翻译,因此mRNA疫苗相较于DNA疫苗起效更快,A正确;相关抗原的RNA需要经过翻译表达抗原后才可诱发免疫反应,B错误;接种mRNA疫苗后再感染病毒,则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C错误;接种DNA疫苗引起机体免疫反应是因为疫苗中的DNA能表达形成抗原,D错误。疫苗的种类疫苗可分为抗原类疫苗和非抗原类疫苗。抗原类疫苗有减毒的活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重组蛋白等,这些疫苗本身就是抗原,可以直接引发机体免疫反应。非抗原类疫苗有DNA疫苗、mRNA疫苗等,这些疫苗本身不是抗原,不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注入机体后表达的产物才是抗原,才可引发免疫反应。1.概念医学上把用____________置换________________,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正常的器官丧失功能的器官2.面临问题(1)免疫排斥①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________________,简称HLA,指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________。②器官移植成败: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移植条件: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__________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④应对措施:______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2)供体器官短缺。人类白细胞抗原蛋白质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一半以上免疫抑制剂3.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1)免疫预防。(2)__________ :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3)免疫治疗:包括__________疗法和__________疗法。免疫诊断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免疫增强免疫抑制×【辨正误】(1)人类中不存在HLA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 )提示:同卵双胞胎个体上的HLA完全相同。(2)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免疫增强剂。( )提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免疫抑制剂。(3)异体移植的器官难以成活,主要是由于体液免疫的结果。( )提示:异体移植的器官难以成活,主要是由于细胞免疫的结果。××1.在进行器官移植或者骨髓移植时,为什么都要先进行配型,即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呢?提示:因为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越一致,在进行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越低,移植的器官就越容易存活;如果配型不合适,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大,则不适合移植。2.在不能100%配型成功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提示:使用免疫抑制剂(例如环孢素A),可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3.免疫抑制剂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因而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提示:在免疫抑制剂药物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尽量使病人避免接触病原体,或通过适当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4.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有何优点?提示: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 学以致用 】C3.除同卵双胞胎以外,异体器官移植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A(能选择性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等药物可以减弱排异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排异反应是因为外来器官细胞表面的HLA分子成为免疫细胞识别的抗原B.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的差异越大,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越强C.在进行器官移植前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增强受体免疫系统的功能D.与环孢素A相比,具有骨髓抑制作用的抗排异药更易使受体出现严重感染解析:排异反应是由于移植物与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受体的免疫系统对移植物发生免疫反应,A正确;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的差异越大,受体的免疫系统对移植物发生排异反应的程度越强,B正确;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A等药物可以减弱排异反应,说明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受体免疫系统的功能,C错误;结合题干“环孢素A(能选择性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可知,具有骨髓抑制作用的抗排异药可以降低受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更易使受体出现严重感染,D正确。4.如图所示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当人被毒蛇咬伤时,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1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2更持久的免疫力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预防D.方法1为主动免疫;方法2为被动免疫A.当人被毒蛇咬伤时,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1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2更持久的免疫力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预防D.方法1为主动免疫;方法2为被动免疫解析:方法1是被动免疫,当一个人被毒蛇咬伤时,主动免疫来不及,此时采用方法1进行免疫比较好,A错误;方法2为注射抗原,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为主动免疫,方法1注射抗体,可快速发生免疫作用,为被动免疫,应急较好,但持续时间短;故采用方法2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1更持久的免疫力,B、D错误;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2主动免疫来进行免疫预防,可以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C正确。1.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项目 时间 注射的物质 目的免疫预防 病原体感染前的预防 疫苗(经处理的抗原) 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免疫治疗 病原体感染后的治疗 抗体、细胞因子、血清等 直接清除病原体或产生的毒素,使患者恢复健康2.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免疫预防属于主动免疫,免疫治疗属于被动免疫。 D1.灭活的疫苗只能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减毒的活疫苗可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卡介苗通常用于儿童免疫接种,能预防致命的结核病,在中国是新生儿的“出生第一针”。卡介苗是由减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的活菌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卡介苗进入机体后不能被体内的免疫细胞摄取B.注射卡介苗后产生的记忆T细胞可对含有结核杆菌的靶细胞进行攻击C.灭活疫苗和减毒的活疫苗能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强度解析:卡介苗是抗原,进入机体后会被体内的免疫细胞摄取,A错误;记忆T细胞不能攻击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B错误;疫苗是抗原,不是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强度,D正确。C2.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给宠物狗注射由灭活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其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病毒抗体B.可促进浆细胞释放细胞因子C.产生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D.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T细胞解析:疫苗作为抗原会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会分泌相应的抗体,而吞噬细胞不会产生抗体,同时吞噬细胞也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A错误;细胞因子是由辅助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B错误;灭活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作为抗原,会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狂犬病病毒的抗体,C正确;灭活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只能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因而不会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T细胞,D错误。C3.免疫预防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某种传染病减毒疫苗的接种须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B.注射疫苗的间隔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免疫效果C.多次注射疫苗能促进浆细胞分化产生记忆细胞D.该种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结合该种病原体解析: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A正确;注射疫苗的间隔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体内抗体水平降低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可多次注射疫苗促进机体积累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增强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B正确;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C错误;该疫苗是病原体的减毒疫苗,故该种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结合该种病原体,D正确。D4.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针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B.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越大,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越强C.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D.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解析: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而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即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A正确;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性越大,受体的免疫系统对移植物发生免疫反应的程度越强,B正确;血浆置换可以去除患者体内抗体,避免激发免疫反应,所以在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实质脏器移植中,供、受者间ABO血型物质不符可能导致强的免疫排斥反应,所以在肾脏移植前,应考虑捐献者与患者是否为同一血型,D错误。A5.下列不属于免疫学原理应用的是( )①流感疫苗的研制与接种 ②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HIV ③降低肾脏、骨髓移植过程中的排斥反应 ④器官移植前需要先进行配型 ⑤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 ⑥使用先锋霉素(1种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A.⑥ B.⑤C.② D.①③④解析:流感疫苗的研制与接种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免疫预防;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HIV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免疫诊断;降低肾脏、骨髓移植过程中的排斥反应属于免疫学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器官移植前需要先进行配型属于免疫学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是为了检测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学方面的应用;使用先锋霉素(1种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是利用药物杀死病原体,不属于免疫学原理应用。限时练19 免疫学的应用(分值:60分)选择题:第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基础对点】知识点1 疫苗1.“糖丸”是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力减弱后做成的活疫苗,用来预防脊髓灰质炎。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糖丸”不能用热开水融化之后送服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被树突状细胞识别、摄取,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口服“糖丸”后,机体会对再次入侵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产生二次免疫在机体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但细胞毒性T细胞不发挥作用2.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的传染病,分别由不同的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三种疾病的发病率。下列关于接种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只引发特异性免疫而不发生非特异性免疫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知识点2 器官移植3.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分子标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HLA分子是细胞膜上一种特异的蛋白质人体免疫细胞能识别自身细胞的HLA分子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识与人体HLA分子不同世界上每一个人细胞膜上的HLA均不相同4.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常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白细胞可识别“非己”的HLA发起攻击而引发免疫排斥活化的B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裂解来自供体器官的细胞使用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5.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胸腺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生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器官移植病人不适合使用胸腺肽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免疫抑制剂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的使用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B细胞6.角膜移植是最成功的器官移植,因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被移植角膜与受体之间不存在免疫反应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免疫赦免”说明人体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综合提升】7.mRNA药物进入患者细胞内可表达正常的功能蛋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目前已研发出针对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细胞以此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新冠病毒S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mRNA疫苗作为外源核酸,需要进入到人体细胞核才能发挥作用mRNA疫苗被包装成脂质体纳米颗粒不利于其进入人体组织细胞新冠病毒S蛋白在患者体细胞内的合成并不遵循中心法则的规律新冠病毒S蛋白在人体细胞内的合成与运输途径与分泌蛋白类似8.接种到小鼠体内的肿瘤基因疫苗,既能在小鼠细胞内表达肿瘤相关抗原(TAA),又能刺激小鼠产生TAA抗体和消灭肿瘤细胞的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肿瘤基因疫苗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恶性肿瘤肿瘤基因疫苗能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是通过裂解肿瘤细胞完成的小鼠体内的B细胞、T细胞、浆细胞和CTL均能识别TAA9.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同种小鼠后,将受皮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完全相同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小于乙组小鼠环孢霉素A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使用环孢霉素A有可能提高人体器官移植患者的成活率10.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体子代A系鼠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细胞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11.(15分)手足口病是婴幼儿群体中常见的传染病,常伴有低热、食欲减退、口腔溃疡等症状。EV71和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常见病毒,因此研发并接种EV71和CVA16疫苗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手段。回答下列问题:(1)(3分)初次接种EV71疫苗后,病毒蛋白作为____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在此免疫过程中,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的淋巴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种即可)。(2)(4分)EV71疫苗需要接种两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主动”或“被动”)免疫。(3)(2分)EV71疫苗对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对CVA16引起的手足口病却无能为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分)科研工作者拟研究EV71和CVA16双价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验方案如表所示。分组 处理方式甲 健康幼鼠+生理盐水乙 健康幼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 健康幼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 健康幼鼠+EV71和CVA16双价疫苗①表中乙、丙两组的处理方式“横线”的部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让各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下生活24天,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____________含量。12.(15分)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能够有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佳方法。如图为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注:图中CD4、CD8、TCR、MHCⅠ、MHCⅡ都是细胞膜上的相关蛋白。(1)(3分)由图可知,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一些病原体会被APC(抗原呈递细胞)摄取,从而在APC表面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________(填受体名称)识别该复合物,之后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分)CTL细胞是指________T细胞,CTL细胞的活化过程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等细胞参与。(3)(2分)同一个体的CTL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CD分子种类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分)流感病毒频繁变异,需每年接种流感疫苗。HA蛋白分为头、茎两部分。头部结构域具有高度变异性,茎部结构域高度保守。据此推测,科研工作者可针对________结构域研发通用型流感疫苗。(5)(5分)已知CD47是肿瘤细胞表面调控肿瘤免疫的重要信号分子,通过调节产生抑制信号,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吞噬功能一般用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两个指标反映。若要证明抗CD47的抗体可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请设计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思路:先对小鼠进行肿瘤移植,取出小鼠体内的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并进行共同培养。设置两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并计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时练19 免疫学的应用1.D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被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识别、摄取,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B正确;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可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会引起二次免疫反应,C正确;机体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二次免疫过程中既有细胞免疫又有体液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会发挥作用,D错误。]2.B [疫苗通常是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既能引发特异性免疫也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抗体不能与宿主细胞内的抗原结合,C错误;“百白破”三联体疫苗能引起体内出现三种分别抑制三类致病菌的抗体,D错误。]3.D [同卵双胞胎个体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故同卵双胞胎个体细胞膜上的HLA分子相同,D错误。]4.C [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若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能识别出“非己”的HLA而发起攻击,因此,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A、B正确;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C错误;使用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可阻碍细胞免疫的发生,从而降低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5.D [胸腺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生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力,因此器官移植病人不适合使用胸腺肽,A正确;器官移植最大的问题是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器官移植病人手术后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免疫抑制剂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的使用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减弱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C正确;免疫抑制剂主要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功能,D错误。]6.B [被移植的角膜属于外来的“异物”,与受体之间存在免疫反应,A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浆和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因此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用药物抑制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C错误;“免疫赦免”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D错误。]7.D [mRNA疫苗作为外源核酸进入到人体细胞后,此mRNA与核糖体结合作为模板翻译形成新冠病毒S蛋白才能发挥作用,A错误;mRNA是大分子物质,mRNA疫苗被包装成脂质体纳米颗粒有利于其进入人体组织细胞,B错误;新冠病毒S蛋白在患者体细胞内经翻译的合成的过程遵循中心法则的规律,C错误;新冠病毒S蛋白在人体细胞内合成后,释放至细胞外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它在人体细胞内的合成与运输途径与分泌蛋白类似,D正确。]8.D [接种到小鼠体内的肿瘤基因疫苗,既能在小鼠体内表达出肿瘤相关抗原(TAA),又能刺激小鼠产生相应的抗体及消灭肿瘤细胞的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因此能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恶性肿瘤,A正确;TAA抗体及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分别是在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产生的,B正确;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是通过裂解肿瘤细胞完成的,C正确;小鼠体内的免疫细胞中,浆细胞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形成的,只能合成并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9.A [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外源供皮在受皮鼠上的存活率最终降为零,说明发生了免疫排斥反应,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A错误;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比乙组小鼠出现的时间晚,外源供皮存活的时间长,说明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小于乙组小鼠,进而说明环孢霉素A能够减弱免疫排斥反应,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B、C正确;对人体器官移植患者使用环孢霉素A,可能减弱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D正确。]10.C [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原,A错误;子代A系鼠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的皮肤细胞,B错误;C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排斥反应,原因是无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C正确;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体内出现C系鼠的淋巴细胞,并没有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D错误。]11.(1)抗原 B细胞 辅助性T细胞(2)产生足够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主动(3)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注射EV71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针对EV71产生免疫效应(4)①EV71疫苗 CVA16疫苗(顺序可换) ②EV71、CVA16的抗体12.(1)CD4和TCR 细胞因子(2)细胞毒性 靶细胞 辅助性T细胞(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茎部(5)一组中加入一定量的抗CD47抗体,另一组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两组中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加入抗CD47抗体组的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高于生理盐水组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需要由两种分子识别,即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CD4和TCR;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2)能与靶细胞识别并结合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所以CTL细胞指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需要以靶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为信号,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参与,因此CTL细胞活化需要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3)同一个体的CTL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核遗传物质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达出了不同种类的CD分子。(5)本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抗CD47的抗体可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自变量是抗CD47的抗体添加与否,由于实验材料是动物细胞,所以需要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生理盐水可维持动物细胞正常形态;因变量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强弱,由题干提示可知,可以用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两个指标反映吞噬功能的强弱。由抗CD47的抗体可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可知,加入抗CD47的抗体后,巨噬细胞的功能得到恢复,所以吞噬功能提高,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学案(含答案).docx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pptx 限时练19 免疫学的应用 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