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5章 单元检测卷(五)(课件 原卷版 解析版,共3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5章 单元检测卷(五)(课件 原卷版 解析版,共3份)

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卷(五)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B.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C.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D.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答案 A
解析 植物激素作为信号分子,起调节作用,并不能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A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B正确;植物激素作为信号分子,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调节作用,C、D正确。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科学发现史,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的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引起的
答案 D
解析 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并未揭示其化学本质,D错误。
3.已知燕麦幼苗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科研人员将燕麦幼苗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幼苗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都能促进生长
B.本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C.若图1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则图2中的甲和乙都将直立生长
D.乙弯曲的角度大于甲,说明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B大于A
答案 C
解析 图1中的胚芽鞘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都能促进生长,A正确;本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因为有可能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了,B正确;若图1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生长素不会发生横向运输,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则图2中的甲和乙都将弯曲生长,且弯曲角度相同,C错误。
4.诗句“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客中初夏》,借由自然景象托物言志。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柳絮的轻与葵花的鲜艳,均有利于植物的繁衍
B.“葵花向日倾”现象的生物学原理与植物顶端优势一致
C.在太空中将植物横放,生长素仍能进行极性运输
D.柳絮飞扬与葵花盛开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说明环境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答案 B
解析 柳絮和葵花均可作为繁殖的载体,柳絮的轻与葵花的鲜艳利于种子和花粉的传播,均有利于植物的繁衍,A正确;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其属于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而“葵花向日倾”现象为背光侧生长快,属于生长素在高浓度时促进生长,这与顶端优势的原理不同,B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故在太空中将植物横放,生长素仍能进行极性运输,C正确;柳絮飞扬与葵花盛开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说明除植物激素等作用外,环境也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D正确。
5.研究发现光照会引起植物细胞内生长素含量减少。如图植物的叶片被遮挡时,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都会产生生长素并沿叶柄向基部运输,并可促进叶柄细胞的生长,从而使叶片发生偏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茎的背地性与上述实例都没有体现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的特点
B.遮光部分叶片生长素的含量少于未遮光部分
C.色氨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
D.该实例体现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只与植物激素有关
答案 A
解析 茎的背地性与上述实例都没有体现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的特点,都起到促进作用,A正确;光照会引起植物细胞的生长素含量减少,因此遮光部分叶片生长素含量应当比未遮光部分的多,才能向右偏转,获得更多光照,B错误;生长素是吲哚乙酸或类似物质,并不是蛋白质,吲哚乙酸的前体物质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而不是脱水缩合,C错误;该实例体现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植物激素和环境条件(光照)都有关,D错误。
6.如图为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IAA)对豌豆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注:图中相对生长是指相同浓度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值。
A.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B.用浓度为10-7(mol·L-1)的生长素(IAA)处理豆茎,茎也会伸长
C.生长素促进豌豆茎伸长的最适浓度介于10-4~10-5(mol·L-1)之间
D.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的不同部位,会有同样的作用效果
答案 D
解析 当生长素浓度大于10-3(mol·L-1)时,加IAA组豌豆茎生长量小于不加IAA组,说明高浓度生长素抑制了生长,而生长素浓度大于10-7(mol·L-1)、小于10-3(mol·L-1)时,加IAA组豌豆茎生长量大于不加IAA组,说明低浓度促进生长,A正确;用浓度为10-7(mol·L-1)的IAA处理豌豆茎,茎的相对增长趋势为0,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长趋势为0,但由于自然状态下,对照组也会生长,因此茎也会伸长,B正确;据图可知,促进茎生长达到最大值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介于10-5~10-4(mol·L-1)之间,C正确;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的不同部位,效果不同,D错误。
7.在验证生长素类调节剂2,4-D对玉米胚芽鞘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玉米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 h后,分别转入用含糖的缓冲液配制成的5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4 h后,测量切段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玉米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 h,目的是使细胞壁酥软
B.本实验共设置6组,其中对照组是将玉米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组
C.本实验所选用的胚芽鞘切段不含尖端,是为了排除内源生长素的影响
D.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玉米胚芽鞘切段,最终切段长度均不同
答案 C
解析 将玉米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 h,目的是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影响,该操作不会使细胞壁酥软,A错误;本实验共设置6组,其中5个实验组分别转入用含糖的缓冲液配制成的5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对照组应为转入含糖但不含2,4-D的缓冲液,B错误;为了排除尖端中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用的胚芽鞘切段不含尖端,C正确;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促进作用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因此最终有可能得到长度相同的切段,D错误。
8.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等激素共同作用来调节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命活动只通过激素调节即可实现
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调节果实生长发育时表现为相抗衡
C.脱落酸的相对含量上升会抑制果实和叶的脱落
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答案 D
解析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A错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果实发育初期,促进生长上表现为协同作用,B错误;脱落酸的相对含量上升会促进果实和叶的脱落,C错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例如在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以及赤霉素含量较高,而在植物果实的成熟阶段,乙烯以及脱落酸的含量较高,D正确。
9.“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这是南朝诗人范云对松树傲雪凌霜高贵品格的礼赞。松柏类等许多植株的树冠都呈金字塔形,这种树冠的形成反映了植物体内某些激素的作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缺氧条件不会影响植株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
B.植物体内某些激素是组成细胞结构并调节生命活动的有机物
C.松柏类植株的树冠呈金字塔形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D.植株的生长、发育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
答案 D
解析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缺氧条件会影响植株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A错误;激素只是信息分子,故植物体内激素不能组成细胞结构,B错误;松柏类植株的树冠呈金字塔形体现了生长素在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C错误;植物细胞里储存着全套基因,但是某个细胞的基因如何表达则会根据需要作调整,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D正确。
10.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菜开花期若未受粉,可使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以防减产
B.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C.棉花采收前喷洒脱落酸促进叶片脱落,可减少棉花杂质
D.水稻种子浸种处理后才能萌发,与种子中的脱落酸浓度降低有关
答案 A
解析 生长素类调节剂不能促进种子形成,油菜需要收获的是种子,若错过受粉,不能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以防减产,A错误;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B正确;脱落酸具有促进叶片脱落的作用,棉花采收前喷洒脱落酸促进叶片脱落,可减少棉花杂质,C正确;脱落酸会抑制种子萌发,因此水稻种子经过浸种处理后,脱落酸浓度下降,种子容易萌发,D正确。
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B.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
C.在促进芽、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D.喷施赤霉素后,矮生突变体长高,该突变体矮生原因可能是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答案 A
解析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长素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是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物生长的,A正确;脱落酸有维持种子休眠的作用,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缩短,B错误;芽、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芽对生长素较敏感,C错误;喷施赤霉素后,矮生突变体长高,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是缺乏赤霉素,而非受体合成受阻(若受体合成受阻,则外源激素也不能起作用),D错误。
12.油菜素内酯已经被正式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芽、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在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菜素内酯在植物体内含量微少,但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B.油菜素内酯和萎蔫叶片中产生的脱落酸均能促进种子萌发
C.油菜素内酯和根尖中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细胞分裂
D.油菜素内酯和根冠中产生的脱落酸在细胞分裂方面相抗衡
答案 B
解析 油菜素内酯作为植物激素,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微少,且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A正确;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但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B错误;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根尖中产生的细胞分裂素也能促进细胞分裂,C正确;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而根冠中产生的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脱落,抑制细胞分裂,因而在细胞分裂方面二者表现为相抗衡,D正确。
1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B.重力信号可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
C.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基因表达、激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调控的
答案 C
解析 植物能对光作出反应,光不仅能为植物提供能量,也能作为一种信号调控植物的生长与发育,A正确;重力信号可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如植物根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的调节,B正确;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C错误;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共同调控的,D正确。
14.下列有关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敏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能吸收红光调节植物生长
B.树木年轮的形成是重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结果
C.植物的春化作用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D.环境因素调控植物生命活动的实质是影响激素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A错误;年轮形成的原因是:在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可见树木年轮的形成是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结果,B错误;有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由此可见,植物的春化作用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C正确;环境因素调控植物生命活动,实质是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D错误。
15.如图表示基因表达、激素和环境因素三者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a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
B.图中a的产生和分布同时受到b的调控和c的影响
C.赤霉素使未发芽的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体现了a对b的影响
D.根尖生长素在重力的刺激下发生极性运输体现c改变a的分布
答案 D
解析 图中a表示植物激素,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b基因表达的结果,也受到c环境因素的影响,B正确;赤霉素调控未发芽的大麦种子α-淀粉酶基因表达从而产生α-淀粉酶体现了a对b的影响,C正确;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根尖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故不能体现c改变a的分布,D错误。
16.大多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后,幼苗下胚轴的顶端通常会形成如图所示的“顶端弯钩”,弯钩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如图所示b侧生长素浓度更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顶端弯钩”可以保护幼嫩子叶免受伤害
B.“顶端弯钩”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因浓度不同而有差异
C.b侧生长素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小于a侧
D.幼苗出土后,光照使得a侧生长素分解导致弯钩打开
答案 A
解析 “顶端弯钩”的形成可以保护顶端分生组织以及子叶在幼苗出土时免受伤害,A正确;b侧生长素含量高,但生长缓慢,起抑制作用,a侧生长素含量低,但生长较快,起促进作用,弯钩现象可说明生长素能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C错误;幼苗出土后,弯钩被打开是因为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发生改变,但不一定是光照使a侧生长素分解导致的,D错误。
17.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探究赤霉素(GA3)和萘乙酸(NAA)对盐(NaCl)胁迫下盐穗木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NaCl浓度上升,甲组萌发率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
B.盐穗木可能生活在干旱盐碱的环境中
C.NAA与GA3均能使各组种子萌发率明显提高
D.实验结果无法说明NAA和GA3共同作用的效果更明显
答案 C
解析 随着NaCl浓度上升,甲组萌发率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A正确;盐度较高时,种子萌发率也较高,这表明盐穗木可能生活在干旱盐碱的环境中,B正确;在NaCl浓度为100时,NAA与GA3使种子萌发率均略有下降,C错误;该实验没有设置赤霉素(GA3)和萘乙酸(NAA)共同作用的一组实验,因此无法说明NAA和GA3共同作用的效果更明显,D正确。
18.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调节功能相符的一项是(  )
A.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根、芽时受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影响
B.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C.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D.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细胞的分裂
答案 A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根、芽时受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影响,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较高时便于生芽,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较高时便于生根,A正确;赤霉素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没有受粉所以无子,因此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C错误;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细胞的伸长,D错误。
19.独脚金内酯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为研究独脚金内酯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6-BA和独脚金内酯类调节剂GR24,以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独角金内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独脚金内酯和细胞分裂素是植物体内不同腺体合成并分泌的
B.独脚金内酯作为信息分子直接参与靶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C.突变体1和2分别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和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
D.在豌豆侧枝生长发育过程中,GR24和6-BA的作用相抗衡
答案 D
解析 独脚金内酯和细胞分裂素是植物激素,而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没有分泌的腺体,A错误;独脚金内酯和细胞分裂素是植物激素,只是信息分子,只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靶细胞内的代谢过程,B错误;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突变体1和突变体2豌豆中,用GR24处理后侧枝长度都比对照组短,但是突变体2比突变体1抑制更显著,说明外用相同浓度激素的情况下,突变体2比突变体1产生的独脚金内酯多,所以突变体1是独脚金内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而突变体1中6-BA+GR24组侧枝长度比6-BA组短(相差显著),而突变体2中6-BA+GR24组侧枝长度与6-BA组相差不大,说明外用相同浓度激素的情况下,突变体1比突变体2中GR24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所以突变体2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C错误;根据图示分析可知,野生型豌豆中,用6-BA处理后侧枝长度比对照组长,说明6-BA促进侧枝生长;用GR24处理后侧枝长度比对照组短,说明GR24抑制侧枝生长,所以在豌豆侧枝生长发育过程中,GR24和6-BA的作用相抗衡,D正确。
20.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获得了以下实验数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因变量是生根数和根长度
B.图中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C.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YD.将浓度Z溶液不同程度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不可能达到Y浓度的促进效果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和生根长度,A正确;图示在X和Y浓度下,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大,浓度Z时,生长素类调节剂对生根数与生根长度低于对照组,即具有抑制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B正确;由于生长素类调节剂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故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一定为X<Y<Z,也可能为Y<X<Z,C正确;浓度为Z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最高,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可能等于或好于Y浓度的促进效果,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__的分子,在其合成部位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据图可知,甲是背光侧,乙是向光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证明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可以取甲、乙处作________(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作出比较。
(3)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又会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信息 色氨酸
(2)在单侧光照射下,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使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 纵切
(3)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能够抑制生长素的合成及作用,所以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植物生长
解析 (2)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生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所以甲是背光侧;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所以选择甲、乙处做纵切片制成装片观察。(3)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能够抑制生长素的合成及作用,所以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植物生长。
22.(12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但在某些条件下,根会出现不对称生长,形成波浪形弯曲或卷曲。为探究光照、油菜素内酯(BL,是天然的植物激素)在根生长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开展了实验进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的正常发育需要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BL从植物的产生部位运输到根系组织细胞,其作为________调节根系细胞的生长。
(2)研究人员分别设置光暗、BL和蒸馏水处理组,观察、统计水稻根的不对称生长情况,结果如图,则实验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光照和BL都能促进根不对称生长,但BL促进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的生长发育受到生长素的调节,主根顶端合成的生长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运输到侧根,抑制侧根的生长,使主根优先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表达调控 激素调节 信息分子
(2)光照+蒸馏水 更强 与实验组处理相比,黑暗+BL处理组根的不对称生长率更高
(3)极性(主动)运输 顶端优势
解析 (2)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BL在根生长中的作用,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并结合图示各组的处理判断,实验组的处理是光照+蒸馏水;以黑暗+蒸馏水处理组为参考,与光照+蒸馏水处理相比,黑暗+BL处理组根的不对称生长率更高,因此BL促进的作用更强。(3)主根顶端合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的方式运输到侧根,极性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侧根处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根的生长,而使主根优先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顶端优势。
23.(12分)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GA)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ABA)能抑制种子萌发。某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组试剂(①、②、③)对种子进行处理,所得结果如图所示,图中X是一种mRNA合成抑制剂,“↓”表示开始处理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GA除能促进种子萌发外,还能促进____________(填“细胞分裂”或“细胞伸长生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2)本实验图中第②③组结果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可以推测在α-淀粉酶的合成方面,ABA与GA表现为________(填“协同”或“相抗衡”)作用。说明AB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________________酶的活性,从而抑制____________的合成。
(3)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内源ABA具有促进脱落的效应,但用ABA作为脱叶剂的田间试验尚未成功,这可能是由于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对ABA(促进脱落的效应)有抵消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脱落的器官中乙烯含量明显较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伸长生长
(2)相抗衡 RNA聚合 mRNA
(3)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或生长素等 脱落酸能促进乙烯的产生
解析 (1)题中显示GA能促进种子萌发,此外,GA还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即赤霉素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植物生长的。(2)图中第②③组结果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又知X是一种mRNA合成抑制剂,抑制基因的转录,据此可推测ABA抑制α-淀粉酶的产生的机制可能是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mRNA的合成进而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而GA能促进α-淀粉酶的合成,因此,在α-淀粉酶的合成方面,ABA与GA表现为相抗衡作用。(3)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内源ABA具有促进脱落的效应,但用ABA作为脱叶剂的田间试验尚未成功,这可能是由于植物体内的GA(或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对ABA有抵消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脱落的器官中乙烯含明显上升,其上升的原因可能是ABA(脱落酸)能促进乙烯的产生。
24.(12分)噻苯隆(THIDIAZURON)是一种人工调节剂,在棉花种植上作落叶剂使用。被植株吸收后,可促进叶柄与茎之间的分离组织(离层)自然形成而脱落或蕾的开裂,是很好的脱叶剂。其作用如图。自然情况下离层的产生与植物激素有关。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植物激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生长素合成部位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噻苯隆具有类似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但噻苯隆不是植物激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噻苯隆促进棉花脱落或蕾的开裂是通过影响内源激素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乙烯通过促进离层区细胞合成酶X,水解离层细胞细胞壁使叶柄脱落。说明植物生长根本上是植物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________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____________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体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4)如何探索噻苯隆促使棉花叶片脱落的相对适宜浓度,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不是由植物体产生的 含量
(3)空间 光照、温度
(4)将生长状态相同的棉花植株相同部位的叶片均分为多组(≥4组),1组用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其余各组分别喷洒等量的不同浓度的噻苯隆溶液,然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这些植株,观察叶片脱落所需的时间,叶片脱落所需时间最短的即为噻苯隆促使棉花叶片脱落的相对适宜浓度
解析 (2)噻苯隆虽然能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但由于不是植物体产生的,因此不能称为植物激素。由图可知,噻苯隆是通过影响内源激素的含量来促进叶片脱落或蕾的开裂。(3)乙烯可促进离层区细胞合成酶X,水解离层区细胞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说明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激素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外界因素(光照、温度等)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植物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4)设计实验时应注意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噻苯隆的浓度,因变量是棉花叶片脱落的多少或时间等,植株的长势、健康状况、培养条件等属于无关变量。欲探索噻苯隆促使棉花叶片脱落的相对适宜浓度,将生长状态相同的棉花植株相同部位的叶片均分为多组(≥4组),1组用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其余各组分别喷洒等量的不同浓度的噻苯隆溶液,然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这些植株,观察叶片脱落所需的时间,叶片脱落所需时间最短的即为噻苯隆促使棉花叶片脱落的相对适宜浓度。
25.(12分)农学经典《齐民要术》记载的“闷麦法”是把已经处于萌动状态的冬小麦种子置于在0 ℃~5 ℃的低温下保留数十天,再春播,可以达到秋播一样的效果。科学家把这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诱导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请回答问题:
(1)经春化处理后的冬小麦种子体内主要是__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含量升高,以促进种子进一步萌发。
(2)将春化的某植株叶片嫁接到没有春化的同种植物的砧木上,可诱导没有春化的植株开花,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推测春化处理冬小麦种子主要通过促进关键基因V1的表达来抑制基因V2的表达,进而促进冬小麦的开花。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该推测,以相关蛋白质含量为检测指标,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蛋白质含量检测手段不作要求)。
实验思路:①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冬小麦种子均分为A、B两组;
②A组低温处理,B组不作处理;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种子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赤霉素 (2)已春化的植物叶片中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促进春化作用的发生
(3)①生理状况基本相同 ②V1蛋白和V2蛋白含量 A组V1蛋白含量高于B组,A组V2蛋白含量低于B组
解析 (1)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所以经春化处理后的冬小麦种子体内赤霉素含量升高,以促进种子进一步萌发。(2)由于已春化的植物叶片中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促进春化作用的发生,所以将春化的某植株叶片嫁接到没有春化的同种植物的砧木上,可诱导没有春化的植株开花。(3)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则自变量为是否春化处理,因变量是V1和V2基因的表达情况(V1和V2蛋白质的含量),据此设计实验。单元检测卷(五)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科学发现史,叙述错误的是(  )
达尔文的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引起的
3.已知燕麦幼苗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科研人员将燕麦幼苗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幼苗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都能促进生长
本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若图1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则图2中的甲和乙都将直立生长
乙弯曲的角度大于甲,说明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B大于A
4.诗句“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客中初夏》,借由自然景象托物言志。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柳絮的轻与葵花的鲜艳,均有利于植物的繁衍
“葵花向日倾”现象的生物学原理与植物顶端优势一致
在太空中将植物横放,生长素仍能进行极性运输
柳絮飞扬与葵花盛开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说明环境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5.研究发现光照会引起植物细胞内生长素含量减少。如图植物的叶片被遮挡时,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都会产生生长素并沿叶柄向基部运输,并可促进叶柄细胞的生长,从而使叶片发生偏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茎的背地性与上述实例都没有体现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的特点
遮光部分叶片生长素的含量少于未遮光部分
色氨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
该实例体现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只与植物激素有关
6.如图为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IAA)对豌豆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注:图中相对生长是指相同浓度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值。
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用浓度为10-7(mol·L-1)的生长素(IAA)处理豆茎,茎也会伸长
生长素促进豌豆茎伸长的最适浓度介于10-4~10-5(mol·L-1)之间
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的不同部位,会有同样的作用效果
7.在验证生长素类调节剂2,4-D对玉米胚芽鞘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玉米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 h后,分别转入用含糖的缓冲液配制成的5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4 h后,测量切段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将玉米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 h,目的是使细胞壁酥软
本实验共设置6组,其中对照组是将玉米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组
本实验所选用的胚芽鞘切段不含尖端,是为了排除内源生长素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玉米胚芽鞘切段,最终切段长度均不同
8.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等激素共同作用来调节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植物的生命活动只通过激素调节即可实现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调节果实生长发育时表现为相抗衡
脱落酸的相对含量上升会抑制果实和叶的脱落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9.“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这是南朝诗人范云对松树傲雪凌霜高贵品格的礼赞。松柏类等许多植株的树冠都呈金字塔形,这种树冠的形成反映了植物体内某些激素的作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缺氧条件不会影响植株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
植物体内某些激素是组成细胞结构并调节生命活动的有机物
松柏类植株的树冠呈金字塔形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植株的生长、发育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
10.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油菜开花期若未受粉,可使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以防减产
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棉花采收前喷洒脱落酸促进叶片脱落,可减少棉花杂质
水稻种子浸种处理后才能萌发,与种子中的脱落酸浓度降低有关
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
在促进芽、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喷施赤霉素后,矮生突变体长高,该突变体矮生原因可能是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12.油菜素内酯已经被正式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芽、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在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油菜素内酯在植物体内含量微少,但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油菜素内酯和萎蔫叶片中产生的脱落酸均能促进种子萌发
油菜素内酯和根尖中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细胞分裂
油菜素内酯和根冠中产生的脱落酸在细胞分裂方面相抗衡
1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的叙述错误的是(  )
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重力信号可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
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基因表达、激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调控的
14.下列有关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光敏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能吸收红光调节植物生长
树木年轮的形成是重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结果
植物的春化作用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环境因素调控植物生命活动的实质是影响激素的作用
15.如图表示基因表达、激素和环境因素三者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a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中a的产生和分布同时受到b的调控和c的影响
赤霉素使未发芽的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体现了a对b的影响
根尖生长素在重力的刺激下发生极性运输体现c改变a的分布
16.大多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后,幼苗下胚轴的顶端通常会形成如图所示的“顶端弯钩”,弯钩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如图所示b侧生长素浓度更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顶端弯钩”可以保护幼嫩子叶免受伤害
“顶端弯钩”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因浓度不同而有差异
b侧生长素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小于a侧
幼苗出土后,光照使得a侧生长素分解导致弯钩打开
17.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探究赤霉素(GA3)和萘乙酸(NAA)对盐(NaCl)胁迫下盐穗木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随着NaCl浓度上升,甲组萌发率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
盐穗木可能生活在干旱盐碱的环境中
NAA与GA3均能使各组种子萌发率明显提高
实验结果无法说明NAA和GA3共同作用的效果更明显
18.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调节功能相符的一项是(  )
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根、芽时受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影响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细胞的分裂
19.独脚金内酯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为研究独脚金内酯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6-BA和独脚金内酯类调节剂GR24,以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独角金内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独脚金内酯和细胞分裂素是植物体内不同腺体合成并分泌的
独脚金内酯作为信息分子直接参与靶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突变体1和2分别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和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
在豌豆侧枝生长发育过程中,GR24和6-BA的作用相抗衡
20.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获得了以下实验数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本实验中,因变量是生根数和根长度
图中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Y将浓度Z溶液不同程度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不可能达到Y浓度的促进效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4分)生长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__的分子,在其合成部位由_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4分)据图可知,甲是背光侧,乙是向光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证明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可以取甲、乙处作________(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作出比较。
(3)(4分)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又会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但在某些条件下,根会出现不对称生长,形成波浪形弯曲或卷曲。为探究光照、油菜素内酯(BL,是天然的植物激素)在根生长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开展了实验进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3分)高等植物的正常发育需要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BL从植物的产生部位运输到根系组织细胞,其作为________调节根系细胞的生长。
(2)(5分)研究人员分别设置光暗、BL和蒸馏水处理组,观察、统计水稻根的不对称生长情况,结果如图,则实验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光照和BL都能促进根不对称生长,但BL促进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根的生长发育受到生长素的调节,主根顶端合成的生长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运输到侧根,抑制侧根的生长,使主根优先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23.(12分)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GA)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ABA)能抑制种子萌发。某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组试剂(①、②、③)对种子进行处理,所得结果如图所示,图中X是一种mRNA合成抑制剂,“↓”表示开始处理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GA除能促进种子萌发外,还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分裂”或“细胞伸长生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2)(4分)本实验图中第②③组结果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可以推测在α-淀粉酶的合成方面,ABA与GA表现为________(填“协同”或“相抗衡”)作用。说明AB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______________酶的活性,从而抑制____________的合成。
(3)(6分)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内源ABA具有促进脱落的效应,但用ABA作为脱叶剂的田间试验尚未成功,这可能是由于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对ABA(促进脱落的效应)有抵消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脱落的器官中乙烯含量明显较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噻苯隆(THIDIAZURON)是一种人工调节剂,在棉花种植上作落叶剂使用。被植株吸收后,可促进叶柄与茎之间的分离组织(离层)自然形成而脱落或蕾的开裂,是很好的脱叶剂。其作用如图。自然情况下离层的产生与植物激素有关。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3分)植物激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生长素合成部位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噻苯隆具有类似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但噻苯隆不是植物激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噻苯隆促进棉花脱落或蕾的开裂是通过影响内源激素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2分)乙烯通过促进离层区细胞合成酶X,水解离层细胞细胞壁使叶柄脱落。说明植物生长根本上是植物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________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体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4)(4分)如何探索噻苯隆促使棉花叶片脱落的相对适宜浓度,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农学经典《齐民要术》记载的“闷麦法”是把已经处于萌动状态的冬小麦种子置于在0 ℃~5 ℃的低温下保留数十天,再春播,可以达到秋播一样的效果。科学家把这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诱导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请回答问题:
(1)(3分)经春化处理后的冬小麦种子体内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含量升高,以促进种子进一步萌发。
(2)(3分)将春化的某植株叶片嫁接到没有春化的同种植物的砧木上,可诱导没有春化的植株开花,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科学家推测春化处理冬小麦种子主要通过促进关键基因V1的表达来抑制基因V2的表达,进而促进冬小麦的开花。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该推测,以相关蛋白质含量为检测指标,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蛋白质含量检测手段不作要求)。
实验思路:①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冬小麦种子均分为A、B两组;
②A组低温处理,B组不作处理;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种子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59张PPT)
单元检测卷(五)
A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B.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C.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D.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解析:植物激素作为信号分子,起调节作用,并不能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A错误;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B正确;
植物激素作为信号分子,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调节作用,C、D正确。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科学发现史,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的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引起的
解析: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并未揭示其化学本质,D错误。
D
3.已知燕麦幼苗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科研人员将燕麦幼苗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幼苗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都能促进生长
B.本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向光侧
向背光侧转移
C.若图1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则图2中的甲和乙都将直立生长
D.乙弯曲的角度大于甲,说明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B大于A
解析:图1中的胚芽鞘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都能促进生长,A正确;
本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因为有可能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了,B正确;
若图1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生长素不会发生横向运输,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则图2中的甲和乙都将弯曲生长,且弯曲角度相同,C错误。
A.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都能促进生长
B.本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C.若图1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则图2中的甲和乙都将直立生长
D.乙弯曲的角度大于甲,说明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B大于A
4.诗句“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客中初夏》,借由自然景象托物言志。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柳絮的轻与葵花的鲜艳,均有利于植物的繁衍
B.“葵花向日倾”现象的生物学原理与植物顶端优势一致
C.在太空中将植物横放,生长素仍能进行极性运输
D.柳絮飞扬与葵花盛开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说明环境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B
解析:柳絮和葵花均可作为繁殖的载体,柳絮的轻与葵花的鲜艳利于种子和花粉的传播,均有利于植物的繁衍,A正确;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其属于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而“葵花向日倾”现象为背光侧生长快,属于生长素在高浓度时促进生长,这与顶端优势的原理不同,B错误;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故在太空中将植物横放,生长素仍能进行极性运输,C正确;
柳絮飞扬与葵花盛开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说明除植物激素等作用外,环境也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D正确。
5.研究发现光照会引起植物细胞内生长素含量减少。如图植物的叶片被遮挡时,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都会产生生长素并沿叶柄向基部运输,并可促进叶柄细胞的生长,从而使叶片发生偏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茎的背地性与上述实例都没有体现高浓度的生长素
抑制生长的特点
B.遮光部分叶片生长素的含量少于未遮光部分
C.色氨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
D.该实例体现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只与植物激素有关
解析:茎的背地性与上述实例都没有体现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的特点,都起到促进作用,A正确;
光照会引起植物细胞的生长素含量减少,因此遮光部分叶片生长素含量应当比未遮光部分的多,才能向右偏转,获得更多光照,B错误;
生长素是吲哚乙酸或类似物质,并不是蛋白质,吲哚乙酸的前体物质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而不是脱水缩合,C错误;
该实例体现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植物激素和环境条件(光照)都有关,D错误。
A.茎的背地性与上述实例都没有体现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的特点
B.遮光部分叶片生长素的含量少于未遮光部分
C.色氨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
D.该实例体现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只与植物激素有关
6.如图为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IAA)对豌豆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D
注:图中相对生长是指相同浓度下实验组与对
照组的差值。
A.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
长的特点
B.用浓度为10-7(mol·L-1)的生长素(IAA)处理豆
茎,茎也会伸长
C.生长素促进豌豆茎伸长的最适浓度介于10-4~10-5(mol·L-1)之间
D.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的不同部位,会有同样的作用效果
解析:当生长素浓度大于10-3(mol·L-1)时,加IAA组豌豆茎生长量小于不加IAA组,说明高浓度生长素抑制了生长,而生长素浓度大于10-7(mol·L-1)、小于10-3(mol·L-1)时,加IAA组豌豆茎生长量大于不加IAA组,说明低浓度促进生长,A正确;
用浓度为10-7(mol·L-1)的IAA处理豌豆茎,茎的相对增长趋势为0,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长趋势为0,但由于自然状态下,对照组也会生长,因此茎也会伸长,B正确;
据图可知,促进茎生长达到最大值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介于10-5~10-4(mol·L-1)之间,C正确;
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的不同部位,效果不同,D错误。
A.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B.用浓度为10-7(mol·L-1)的生长素(IAA)处理豆茎,茎也会伸长
C.生长素促进豌豆茎伸长的最适浓度介于10-4~10-5(mol·L-1)之间
D.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的不同部位,会有同样的作用效果
7.在验证生长素类调节剂2,4-D对玉米胚芽鞘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玉米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 h后,分别转入用含糖的缓冲液配制成的5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4 h后,测量切段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玉米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 h,目的是使细胞壁酥软
B.本实验共设置6组,其中对照组是将玉米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组
C.本实验所选用的胚芽鞘切段不含尖端,是为了排除内源生长素的影响
D.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玉米胚芽鞘切段,最终切段长度均不同
C
解析:将玉米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 h,目的是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影响,该操作不会使细胞壁酥软,A错误;
本实验共设置6组,其中5个实验组分别转入用含糖的缓冲液配制成的5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对照组应为转入含糖但不含2,4-D的缓冲液,B错误;
为了排除尖端中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用的胚芽鞘切段不含尖端,C正确;
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促进作用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因此最终有可能得到长度相同的切段,D错误。
8.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等激素共同作用来调节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命活动只通过激素调节即可实现
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调节果实生长发育时表现为相抗衡
C.脱落酸的相对含量上升会抑制果实和叶的脱落
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D
解析: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A错误;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果实发育初期,促进生长上表现为协同作用,B错误;
脱落酸的相对含量上升会促进果实和叶的脱落,C错误;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例如在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以及赤霉素含量较高,而在植物果实的成熟阶段,乙烯以及脱落酸的含量较高,D正确。
9.“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这是南朝诗人范云对松树傲雪凌霜高贵品格的礼赞。松柏类等许多植株的树冠都呈金字塔形,这种树冠的形成反映了植物体内某些激素的作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缺氧条件不会影响植株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
B.植物体内某些激素是组成细胞结构并调节生命活动的有机物
C.松柏类植株的树冠呈金字塔形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D.植株的生长、发育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
D
解析: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缺氧条件会影响植株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A错误;
激素只是信息分子,故植物体内激素不能组成细胞结构,B错误;
松柏类植株的树冠呈金字塔形体现了生长素在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C错误;
植物细胞里储存着全套基因,但是某个细胞的基因如何表达则会根据需要作调整,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D正确。
10.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菜开花期若未受粉,可使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以防减产
B.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C.棉花采收前喷洒脱落酸促进叶片脱落,可减少棉花杂质
D.水稻种子浸种处理后才能萌发,与种子中的脱落酸浓度降低有关
A
解析:生长素类调节剂不能促进种子形成,油菜需要收获的是种子,若错过受粉,不能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以防减产,A错误;
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B正确;
脱落酸具有促进叶片脱落的作用,棉花采收前喷洒脱落酸促进叶片脱落,可减少棉花杂质,C正确;
脱落酸会抑制种子萌发,因此水稻种子经过浸种处理后,脱落酸浓度下降,种子容易萌发,D正确。
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B.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
C.在促进芽、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D.喷施赤霉素后,矮生突变体长高,该突变体矮生原因可能是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A
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长素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是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物生长的,A正确;
脱落酸有维持种子休眠的作用,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缩短,B错误;
芽、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芽对生长素较敏感,C错误;
喷施赤霉素后,矮生突变体长高,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是缺乏赤霉素,而非受体合成受阻(若受体合成受阻,则外源激素也不能起作用),D错误。
12.油菜素内酯已经被正式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芽、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在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菜素内酯在植物体内含量微少,但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B.油菜素内酯和萎蔫叶片中产生的脱落酸均能促进种子萌发
C.油菜素内酯和根尖中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细胞分裂
D.油菜素内酯和根冠中产生的脱落酸在细胞分裂方面相抗衡
B
解析:油菜素内酯作为植物激素,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微少,且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A正确;
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但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B错误;
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根尖中产生的细胞分裂素也能促进细胞分裂,C正确;
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而根冠中产生的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脱落,抑制细胞分裂,因而在细胞分裂方面二者表现为相抗衡,D正确。
1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B.重力信号可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
C.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基因表达、激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调控的
C
解析:植物能对光作出反应,光不仅能为植物提供能量,也能作为一种信号调控植物的生长与发育,A正确;
重力信号可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如植物根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的调节,B正确;
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C错误;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共同调控的,D正确。
14.下列有关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敏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能吸收红光调节植物生长
B.树木年轮的形成是重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结果
C.植物的春化作用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D.环境因素调控植物生命活动的实质是影响激素的作用
C
解析: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A错误;
年轮形成的原因是:在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可见树木年轮的形成是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结果,B错误;
有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由此可见,植物的春化作用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C正确;
环境因素调控植物生命活动,实质是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D错误。
15.如图表示基因表达、激素和环境因素三者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a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
结果
B.图中a的产生和分布同时受到b的调控和c的影响
C.赤霉素使未发芽的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体现了a对b的影响
D.根尖生长素在重力的刺激下发生极性运输体现c改变a的分布
解析:图中a表示植物激素,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
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b基因表达的结果,也受到c环境因素的影响,B正确;
赤霉素调控未发芽的大麦种子α-淀粉酶基因表达从而产生α-淀粉酶体现了a对b的影响,C正确;
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根尖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故不能体现c改变a的分布,D错误。
A.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a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
B.图中a的产生和分布同时受到b的调控和c的影响
C.赤霉素使未发芽的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体现了a对b的影响
D.根尖生长素在重力的刺激下发生极性运输体现c改变a的分布
16.大多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后,幼苗下胚轴的顶端通常会形成如图所示的“顶端弯钩”,弯钩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如图所示b侧生长素浓度更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顶端弯钩”可以保护幼嫩子叶免受伤害
B.“顶端弯钩”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因浓度不同而有差异
C.b侧生长素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小于a侧
D.幼苗出土后,光照使得a侧生长素分解导致弯钩打开
解析:“顶端弯钩”的形成可以保护顶端分生组织以及子叶在幼苗出土时免受伤害,A正确;
b侧生长素含量高,但生长缓慢,起抑制作用,a侧生长素含量低,但生长较快,起促进作用,弯钩现象可说明生长素能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C错误;
幼苗出土后,弯钩被打开是因为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发生改变,但不一定是光照使a侧生长素分解导致的,D错误。
A.“顶端弯钩”可以保护幼嫩子叶免受伤害
B.“顶端弯钩”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因浓度不同而有差异
C.b侧生长素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小于a侧
D.幼苗出土后,光照使得a侧生长素分解导致弯钩打开
17.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探究赤霉素(GA3)和萘乙酸(NAA)对盐(NaCl)胁迫下盐穗木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随着NaCl浓度上升,甲组萌发率表
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
B.盐穗木可能生活在干旱盐碱的环境中
C.NAA与GA3均能使各组种子萌发率明
显提高
D.实验结果无法说明NAA和GA3共同作用的效果更明显
解析:随着NaCl浓度上升,甲组萌发率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A正确;
盐度较高时,种子萌发率也较高,这表明盐穗木可能生活在干旱盐碱的环境中,B正确;
在NaCl浓度为100时,NAA与GA3使种子萌发率均略有下降,C错误;
该实验没有设置赤霉素(GA3)和萘乙酸(NAA)共同作用的一组实验,因此无法说明NAA和GA3共同作用的效果更明显,D正确。
A.随着NaCl浓度上升,甲组萌发率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
B.盐穗木可能生活在干旱盐碱的环境中
C.NAA与GA3均能使各组种子萌发率明显提高
D.实验结果无法说明NAA和GA3共同作用的效果更明显
18.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调节功能相符的一项是(  )
A.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根、芽时受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影响
B.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C.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D.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细胞的分裂
A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根、芽时受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影响,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较高时便于生芽,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较高时便于生根,A正确;
赤霉素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
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没有受粉所以无子,因此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C错误;
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细胞的伸长,D错误。
19.独脚金内酯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为研究独脚金内酯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6-BA和独脚金内酯类调节剂GR24,以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独角金内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独脚金内酯和细胞分裂素是植物体内不同
腺体合成并分泌的
B.独脚金内酯作为信息分子直接参与靶细胞
内的代谢过程
C.突变体1和2分别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和激
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
D.在豌豆侧枝生长发育过程中,GR24和6-BA的作用相抗衡
解析:独脚金内酯和细胞分裂素是植物激素,而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没有分泌的腺体,A错误;
独脚金内酯和细胞分裂素是植物激素,只是信息分子,只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靶细胞内的代谢过程,B错误;
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突变体1和突变体2豌豆中,用GR24处理后侧枝长度都比对照组短,但是突变体2比突变体1抑制更显著,说明外用相同浓度激素的情况下,突变体2比突变体1产生的独脚金内酯多,所以突变体1是独脚金内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而突变体1中6-BA+GR24组侧枝长度比6-BA组短(相差显著),而突变体2中6-BA+GR24组侧枝长度与6-BA组相差不大,说明外用相同浓度激素的情况下,突变体1比突变体2中GR24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所以突变体2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C错误;
根据图示分析可知,野生型豌豆中,用6-BA处理后侧枝长度比对照组长,说明6-BA促进侧枝生长;用GR24处理后侧枝长度比对照组短,说明GR24抑制侧枝生长,所以在豌豆侧枝生长发育过程中,GR24和6-BA的作用相抗衡,D正确。
20.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获得了以下实验数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本实验中,因变量是生根数和根长度
B.图中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类调节剂
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
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C.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YD.将浓度Z溶液不同程度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不可能达到Y浓度的促进效果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和生根长度,A正确;
图示在X和Y浓度下,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大,浓度Z时,生长素类调节剂对生根数与生根长度低于对照组,即具有抑制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B正确;
由于生长素类调节剂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故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一定为X<Y<Z,也可能为Y<X<Z,C正确;
浓度为Z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最高,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可能等于或好于Y浓度的促进效果,D错误。
A.本实验中,因变量是生根数和根长度
B.图中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C.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YD.将浓度Z溶液不同程度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不可能达到Y浓度的促进效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的分子,在其合成部位由__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信息
色氨酸
(2)据图可知,甲是背光侧,乙是向光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证明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可以取甲、乙处作________(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作出比较。
在单侧光照射下,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
使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
纵切
(3)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又会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
乙烯的合成,而乙烯能够抑制生长素的合成及作用,
所以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植物生长
解析:(2)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生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所以甲是背光侧;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所以选择甲、乙处做纵切片制成装片观察。
(3)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能够抑制生长素的合成及作用,所以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植物生长。
22.(12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但在某些条件下,根会出现不对称生长,形成波浪形弯曲或卷曲。为探究光照、油菜素内酯(BL,是天然的植物激素)在根生长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开展了实验进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的正常发育需要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BL从植物的产生部位运输到根系组织细胞,其作为_____________调节根系细胞的生长。
基因表达调控
激素调节
信息分子
(2)研究人员分别设置光暗、BL和蒸馏水处理组,观察、统计水稻根的不对称生长情况,结果如图,则实验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光照和BL都能促进根不对称生长,但BL促进的作用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蒸馏水
更强
与实验组处理相比,黑暗
+BL处理组根的不对称生长率更高
(3)根的生长发育受到生长素的调节,主根顶端合成的生长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运输到侧根,抑制侧根的生长,使主根优先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
极性(主动)运输
顶端优势
解析:(2)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BL在根生长中的作用,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并结合图示各组的处理判断,实验组的处理是光照+蒸馏水;以黑暗+蒸馏水处理组为参考,与光照+蒸馏水处理相比,黑暗+BL处理组根的不对称生长率更高,因此BL促进的作用更强。
(3)主根顶端合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的方式运输到侧根,极性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侧根处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根的生长,而使主根优先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顶端优势。
23.(12分)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GA)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ABA)能抑制种子萌发。某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组试剂(①、②、③)对种子进行处理,所得结果如图所示,图中X是一种mRNA合成抑制剂,“↓”表示开始处理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GA除能促进种子萌发外,还能促进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分裂”或“细胞伸长生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细胞伸长生长
(2)本实验图中第②③组结果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可以推测在α-淀粉酶的合成方面,ABA与GA表现为________(填“协同”或“相抗衡”)作用。说明AB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________________酶的活性,从而抑制____________的合成。
相抗衡
RNA聚合
mRNA
(3)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内源ABA具有促进脱落的效应,但用ABA作为脱叶剂的田间试验尚未成功,这可能是由于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种即可)对ABA(促进脱落的效应)有抵消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脱落的器官中乙烯含量明显较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或生长素等
脱落酸能促进乙烯的产生
解析:(1)题中显示GA能促进种子萌发,此外,GA还能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即赤霉素是通过促进
细胞伸长来促进植物生长的。
(2)图中第②③组结果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又知X是一
种mRNA合成抑制剂,抑制基因的转录,据此可推测ABA
抑制α-淀粉酶的产生的机制可能是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从而抑制mRNA的合成进而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而GA能
促进α-淀粉酶的合成,因此,在α-淀粉酶的合成方面,ABA与GA表现为相抗衡作用。
(3)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内源ABA具有促进脱落的效应,但用ABA作为脱叶剂的田间试验尚未成功,这可能是由于植物体内的GA(或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对ABA有抵消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脱落的器官中乙烯含明显上升,其上升的原因可能是ABA(脱落酸)能促进乙烯的产生。
24.(12分)噻苯隆(THIDIAZURON)是一种人工调节剂,在棉花种植上作落叶剂使用。被植株吸收后,可促进叶柄与茎之间的分离组织(离层)自然形成而脱落或蕾的开裂,是很好的脱叶剂。其作用如图。自然情况下离层的产生与植物激素有关。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植物激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生长素合成部位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噻苯隆具有类似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但噻苯隆不是植物激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噻苯隆促进棉花脱落或蕾的开裂是通过影响内源激素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
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不是由植物体产生的
含量
(3)乙烯通过促进离层区细胞合成酶X,水解离层细胞细胞壁使叶柄脱落。说明植物生长根本上是植物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________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____________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体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空间
光照、温度
(4)如何探索噻苯隆促使棉花叶片脱落的相对适宜浓度,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生长状态相同的棉花植株相同部位的叶片均分为多组(≥4组),1组用清水处理
作为对照,其余各组分别喷洒等量的不同浓度的噻苯隆溶液,然后在相同条件
下培养这些植株,观察叶片脱落所需的时间,叶片脱落所需时间最短的即为噻
苯隆促使棉花叶片脱落的相对适宜浓度
解析:(2)噻苯隆虽然能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但由于不是植物体产生的,因此不能称为植物激素。由图可知,噻苯隆是通过影响内源激素的含量来促进叶片脱落或蕾的开裂。
(3)乙烯可促进离层区细胞合成酶X,水解离层区细胞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说明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激素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外界因素(光照、温度等)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植物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4)设计实验时应注意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噻苯隆的浓度,因变量是棉花叶片脱落的多少或时间等,植株的长势、健康状况、培养条件等属于无关变量。欲探索噻苯隆促使棉花叶片脱落的相对适宜浓度,将生长状态相同的棉花植株相同部位的叶片均分为多组(≥4组),1组用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其余各组分别喷洒等量的不同浓度的噻苯隆溶液,然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这些植株,观察叶片脱落所需的时间,叶片脱落所需时间最短的即为噻苯隆促使棉花叶片脱落的相对适宜浓度。
25.(12分)农学经典《齐民要术》记载的“闷麦法”是把已经处于萌动状态的冬小麦种子置于在0 ℃~5 ℃的低温下保留数十天,再春播,可以达到秋播一样的效果。科学家把这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诱导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请回答问题:
(1)经春化处理后的冬小麦种子体内主要是_____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含量升高,以促进种子进一步萌发。
(2)将春化的某植株叶片嫁接到没有春化的同种植物的砧木上,可诱导没有春化的植株开花,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赤霉素
已春化的植物叶片中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促进
春化作用的发生
(3)科学家推测春化处理冬小麦种子主要通过促进关键基因V1的表达来抑制基因V2的表达,进而促进冬小麦的开花。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该推测,以相关蛋白质含量为检测指标,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蛋白质含量检测手段不作要求)。
实验思路:①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冬小麦种子均分为A、B两组;
②A组低温处理,B组不作处理;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种子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理状况基本相同
V1蛋白和V2蛋白含量
A组V1蛋白含量高于B组,A组V2蛋白含量低于B组
解析:(1)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所以经春化处理后的冬小麦种子体内赤霉素含量升高,以促进种子进一步萌发。
(2)由于已春化的植物叶片中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促进春化作用的发生,所以将春化的某植株叶片嫁接到没有春化的同种植物的砧木上,可诱导没有春化的植株开花。
(3)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则自变量为是否春化处理,因变量是V1和V2基因的表达情况(V1和V2蛋白质的含量),据此设计实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