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
学校:
姓名:
班级:
座号:
一、单选题
1.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
走在世界前列。下列关于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关系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自然科学的进步能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③哲学与自然科学有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④哲学能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
歧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一“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没有万物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一“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4④
3.台风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部门可以对台风进行准确预测,尽量使台风
产生的灾害最小化。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理论强,才能方向明、
人心齐、底气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
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之所以能够使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是基于()
①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站在人民的立场探究人类自由解放
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为不同时代问题的解决提供具体方案
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以其真理绝对性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唐朝诗人李峤和朋友一起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清风徐来。李峤见此情
景,便随口吟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成为写“风”的千古名诗。对
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②意识源于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加工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④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二者相互依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年11月,中国水稻研究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通过集成“提效“引流”和扩容3个策略将水
稻种子油脂含量从2.3%提升至11.7%,让水稻也能像大豆一样榨油,这为水稻、玉米、马铃薯、木薯等
高产淀粉类粮食作物转换为油料用途作物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思路。这表明()
①认识和改造水稻种子油脂含量规律是提升油脂含量的基础
②人们创造条件,根据水稻种子油脂含量特点促进价值转换
③水稻种子高油脂含量是高产淀粉类粮食作物本身固有的特性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升水稻种子油脂含量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习近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的文章中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
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一是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
的关系:二是战略与策略的关系;三是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四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五是活力与秩序的
关系:六是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这启示我们()2024-2025年段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政治月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6
7
6
0
10
答案
C
A
B
C
A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0
C
17.有人认为:“只要我们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就能铸就现代化建设的新辉煌。”请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
动性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9分)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有
利于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铸就现代化建设的新挥煌(3分)。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只有通过
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上要靠亿万人民的团结奋
斗,在劳动实践中去实现(3分)。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
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铸就现代化建设的新挥煌还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
与弘扬劳动精神结合起来。(3分)
18.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把握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7分)
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1分)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1分)。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1分),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1分)③新质
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辩证否定。新质生产力以传统生产力为基础和条件,不断发展,向新的更高阶段
迈进,二者之间却不存在截然的断裂,而是一个前后相继、不断扬弃的历史过程(3分)。
19.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古籍“藏”与“用”的关系。(10分)
①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2分)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1分)。面对古籍,“藏”与“用”是矛盾的双方。古籍过度的“用”会有损坏的可能,影响古籍的
“藏”,单纯的“藏”、束之高阁不利于古籍的“用”,不利于文明的延续与传承利用(2分)。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1分),古籍的“藏”是为了更好地
“用”,古籍的“用”才是最好的“藏”(1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
分)。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开放共享有效地缓解了“藏”与“用”的矛盾,使古籍焕发生机与活力(1
分)。
20(1)结合材料一,运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中国探月工程历程。(9分)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2分),探月工程的每一个阶段的实验都为实现阶段目标
奠定基础(1分)。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2分),实现绕月探测和一系列关
键技术的突破,将实现“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质的飞跃(1分)。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
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2分),从无人月球探测到“载人登月”再到“建立月球基地”
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探月工程不断前进
(1分)
20(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特征的知识,说明嫦娥六号能成功在月球背面“挖土”的原因。(11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分),月球背面“挖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科研人员正
确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1分)。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属性,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2分),科研人员利用鹊桥二号中继卫星和一系列光学成像敏感器,建立起月球背面和嫦娥六号的联系,
确保月球背面“挖土”顺利进行(2分)。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
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分),科研人员善于分析和把握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挖土”的各种
条件,既注重地形复杂等客观条件,又恰当运用主观条件,制定详细预案,确保月球背面“挖土”万无一
失(2分)。
20(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月球背面“挖土”的必要性。(6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分)。目前在月球采集到的所有样品对月表的覆盖低,并且样品采集任务都集中
在月球正面,影响到对月球的整体认识。月球背面“挖土”采集样品,有利于深化人类对月球起源和演化
的认识,指导对月球演化模型的推测,揭示月球演化发展的奥秘。(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