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试题(1~7单元)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北京时间2024年11月4日凌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据悉,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在轨驻留192天,期间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的时间纪录,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神舟十八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下列步骤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与轨道舱分离 B.制动发动机点火 C.推进舱分离 D.打开降落伞2、化学与生活、环境、生产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CO中毒者,迅速将其转移到室外通风处B.影视舞台上的人工造雾是利用“干冰”化学性质C.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可加高烟囱后再将工厂废气排放到大气中D.尖端技术采用液氮获得低温,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氧气能用于医疗急救——氧气能供给呼吸B.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极其稳定C.金刚石能切割玻璃——金刚石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D.红磷可用于制作烟幕弹——红磷燃烧能产生白烟4、钷可为航天器提供动力。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钷原子的中子数为61 B.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1 D.钷元素的原子质量为1455、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蒸馏 B. 电解水C. 收集氧气 D. 过滤6、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酒精会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能分解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D.石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原子种类发生改变7、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2:6 B.秋水仙碱由54个原子构成C.秋水仙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9 D.秋水仙碱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8、以和为原料合成是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的研究热点。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9、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同温下分解过氧化氢,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D.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10、中华民族的智慧令人惊叹。如图是我国西汉青铜雁鱼灯及其示意图。这种青铜灯以动物油脂(主要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为燃料,油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鱼身和雁颈导入雁体内水中,减少对室内空气的污染,故又被称为环保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的作用也可以降低灯油的温度,减少油料挥发 B.灯油是可燃物C.燃烧放出的热量会加速灯油的蒸发 D.用嘴吹灭油灯,是利用隔绝空气的原理来灭火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目的相对应的是( )选项 A B C D方案 目的 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集气瓶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热量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A.A B.B C.C D.D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表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表示给冰块加热至水变为气态,b→c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C.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 表示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5分)某兴趣小组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了科学实验探究。【任务一】从空气中获得氮气,进行氨气的合成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工业合成氨气的流程如图1所示,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平衡时),测得氨气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1)请标出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2)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气反应,平衡时氨气的含量最高的是 (填字母序号)。A.200大气压、300℃B.200大气压、500℃C.500大气压、300℃D.500大气压、500℃【任务二】通过微观示意图认识分子的性质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4)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分子种类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也不同”的是________(填字母)。(5)通过对比B、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14、(6分)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装置E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b”或“c”)端通入;(2)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优点是 ,为了检验二氧化碳,可在装置D中加入的试剂是 ;(3)将装置G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15、(6分)煤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之一,如图是煤的精炼和综合利用的流程图。(1)煤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粉碎石灰石的目的是 ,写出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 。(3)“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填序号)。A.臭氧层空洞 B.沙尘暴 C.雾霾 D.酸雨(4)为了防止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填序号)。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b.矿井内要加强通风c.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16、(6+3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某校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带着极大的兴趣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展开了如下项目化学习。任务一:调查燃烧的价值(1)同学们通过上网搜索、图书馆翻阅资料、社区调查、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调查发现社区的家庭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做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实验】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②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会刺激人的呼吸道。【实验分析】(2)图甲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提供热量,另一方面是 。(3)通过对比图甲中 (填序号)处的现象,可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4)通过图乙中a处的白磷燃烧,b处的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交流讨论】(5)图乙中a处白磷燃烧后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A.Y形管内的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白磷的着火点升高【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6)实验小组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探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图1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B.图2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C.若将图3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任务三:调控运用燃烧打铁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焰火表演艺术。其原理是将生铁烧至熔化成为铁水,再将铁水在空中用力击打而形成四处飞溅的耀眼“铁花”。(7)烧铁水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其目的是 。【拓展应用】(8)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7、(5分)中国天宫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每日需要氧气2.4kg,航天员的供氧途径是固体燃料发生器制氧,该反应所需的主要试剂是氯酸钠(NaClO3),反应原理为,请计算:(1) NaClO3中钠元素质量分数 ;(2)三名航天员8天所需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多少?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 2 3 4 5 6 7 8 9 10B A C C C A B C C D11 12C C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5分)(1);(2)混合物;(3)C;(4)AB;(5)分子种类相同,温度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也不同。.14、(6分)(1)2KMnO4K2MnO4+MnO2+O2↑;b;(2)控制反应速率;澄清石灰水;(3)操作简便。15、(6分)(1)混合物;(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CaCO3CaO+CO2↑;(3)D;(4)a。16、(6+3分)(1) CH4+2O2CO2+2H2O;(2)隔绝氧气;(3)①③;(4)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5)B;(6)C;(7)使焦炭充分燃烧;(8)AC。17、(5分)(1)21.6%;(2)设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xx=42.6kg答: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42.6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