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 花的学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荒、笛”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落、荒”等13个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阵雨、荒野”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3.能通过想象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体会拟人的写法。4.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写句子。5.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花的活泼、调皮。教 学 课 时 2 课 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导入类型:音乐导入(播放歌曲《上学歌》)。教师口述:大多数同学已经在这所学校里学习了两年,谁能说说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学 生各抒己见。)你们知道吗 不但我们有学校,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花的学校》。(板书 花的学校)学生齐读课题。展示图片:出示草地和花朵的图片,你听说过“花的学校”吗 谁能说说你心中的“花的学校” 是什么样的 教师提示: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说“花的学校”是怎样的,“花的学校”里可能会 发生什么事情。教师口述:《花的学校》是著名诗人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领略 一下它的美丽吧!二 介绍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哲学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他因《吉檀迦利》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一般含有深刻的哲学见解。 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荒野 口 笛 罚站 放假 衣裳 落 下 跳 舞狂欢 互相 住所 能够 猜测 扬起 双 臂重 点 指 导 生 字: “荒、裳、狂、扬”为后鼻音,“所、猜”是平舌音,“裳”是翘舌音。(2)学习多音字:假(jiǎjià)。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②读一读。放假(jià) 时,我在公园里看到了很多假(jiǎ) 山 。(3)理解难懂的词语,以方便我们理解课文。难懂的词语。湿润 荒野 狂欢 碰触 扬起重点引导学生对“湿润、狂欢”进行理解。(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顽皮活泼且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在看到雨后青草地里冒出的花儿时,想象到的花儿的生活场景。)(2)梳理课文思路。填空:课文先写( 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再写( 雨来时,在学校上学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然后写( 花孩子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 最后写(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四 学习“会写字”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扬 臂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舞、臂”,上下结构,上宽下窄。“落、荒、笛、罚”,上下结构,上扁下长。 “狂、假、猜、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所、够”,左右结构,左右等宽。(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荒、舞”和左右结构的字“够、猜”,学生练写。荒:中间“亡”字要扁小,竖折不要写成撇折;下边中间有一竖。舞:上边中间是一横四竖;倒数第二笔是竖折。够:右边两个“夕”字上下排列,最下边横撇的撇要长。猜:左窄右宽,“青”字上边三横中下横最长,中间一竖下边不出头。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雷云、阵雨、荒野、竹林、口笛、绿草、花朵、学校、树枝、绿叶、狂风、衣裳、星星。(2) 表示动作的词语:落下、走过、跳舞、碰触、扬起。(3) 描写事物的词语:湿润。(4) 叠 词:簌簌、急急忙忙。(5)描写颜色的词语:紫的、黄的、白的。2.练习运用:练习用“簌簌、湿润、急急忙忙”说话。设 计 意 图 词语源于生活,而为反映生活所用。学生初学词语时,我们要从具体的生活情景 入手,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归纳总结,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增长知识。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字形、字义,学会了正确书写本课的“会写字”, 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花儿的活泼、可爱、美丽, 感受到了文中的童真童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