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12月阶段性考试·政治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比起陷入企业剥削的恶性循环,他们宁肯躺在家里领高额的失业救济金”,表明资本家们无偿且隐蔽地
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③正确。资本主义背景下,剥削制度、经济危机、无偿占有剩余价值,都是无法掩盖的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这些弊端无法通过高福利制度掩盖,④正确。经济危机会导致工厂关门,工人们失业,
但仅由材料中“美国辞职人数创历史新高”这一信息不能判定出是否发生了经济危机,①排除。原始社会时
期,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共同占有,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在这个时期没有剥削制度,②错误。
2.D不同历史时期的党的领导人都重视学习《共产党宣言》,是因为《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的理想目标,蕴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是照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明灯,激励人们不断地奋斗,③④符合题
意。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
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①不符合题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
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
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说法错误。
3.A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
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③排第一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
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①排第二位。1921年,在马克思列
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④排第三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马克思列
宁主义指导下,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排第四位。
4.D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
代化广阔前景,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这表明党领导人民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复兴伟
业,也说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③④符合题意。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非改革开放,
①说法错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不是要变革我国社会主义制度,②说法
错误。
5.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
协同坚持和完善,③④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
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
正确理论,①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
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制度保障,②错误
6,A材料反映出这一年我国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这些成就表明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迈
出坚实步伐,也表明新时代需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这些成就
表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体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排除。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没有发生根本
性变革,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④错误。
7.D根据图表可知,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等领域国有资产占有重要的比重,说明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D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8.C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不能流转所有权,流转的是经营权,①不选: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所以不
是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③不选。②④符合题意。
9.A漫画中对混合所有制经济、民企等采取《非禁即人》政策,表明国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中平等竞
争、共同发展,A符合题意。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进入社会各个领域的说法太绝对,也不符合事实,B不选;
要消除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地位的差别,而不是消除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差别,C不选:民营
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D不选。
10.A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从制度层面要求真正把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作为平等的市场主体,因而需要清
理和废止阻碍民营经济参与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①人选:从实践层面要求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税费
等制度性成本高的问题,③人选:材料未涉及以法律形式确定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不
选;国有资产监管机制与国有经济有关,④不选。
【高一年级12月阶段性考试·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5044A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12月阶段性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必修2第一课至第三课第一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2月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美国主动辞职人数创历史新高。“工人们对通过
努力工作过上充实生活的‘美国梦’失去了信心。比起陷入企业剥削的恶性循环,他们宁肯躺
在家里领高额的失业救济金。”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②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
终③资本家们无偿且隐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④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盖资本主义制
度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是《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建立起自
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同志也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习近平总书记
特别要求领导干部精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中的代表性篇目,其中首篇就是
《共产党宣言》。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②结合工人运动,使社会主
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人们不断
地奋斗④蕴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是照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明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
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人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
排序正确的是
【高一年级12月阶段性考试·政治第1页(共6页)】
25044A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
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
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4.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对
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始终坚持深化改革这一基本国策②改革开放就是要变革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③改革
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④党领导人民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复兴伟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以全新的视野为推进新时代
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信心。下列关于“四个自信”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理论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制度保障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制度、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习近平主席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粮食生产“二
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雄安新区拔节
生长,长江经济带活力脉动,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这些成就表明
①新时代需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④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下表可以表明
行业
石油天然气开采
煤炭开采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
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占比
94.7%
76%
87.3%
A.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一年级12月阶段性考试·政治
第2页(共6页)】
25044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