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年度河南省高三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n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绿材料一:将学术分为哲学、文学(文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称人文科学),这是近现代的事情。如在中国,直到明清时代,学科的划分还不这样明确。清代学者将学术分为义理之学、考据之学与词章之学。段玉裁在《(戴东原集〉序》中述戴震之言云:“有义理之学,有文章之学,有考核之学。部义理者文章考核之源也,熟乎义理,而后能考核、能文章。”段氏接着说:“后之儒者,划分义理、考核、文章为三,区别不相通,其所为细已甚焉。”这就表示,分义理、考核、文章为三,不始于戟氏,长是多数学者的共同意见。戴、段二人所强调的是三者的联系。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对于所谓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都必须有较深的体会,否则是难以真正理解古代学术的真实意蕴的。从其内容来说,义理之学即哲学,考据之学是史学的基础,词章之学属于文学。都传统的义理之学有一个特点,即重视思想与生活的统一,亦曰“知行合一”。所谓“学”,不仅是知识,也是修养。王守仁说:“然世之讲学者有二,有讲之以身心者,有讲之以口耳者。”(《答罗拓整庵少宰书》)所谓“讲之以身心”,即在身心修养上用功夫。我们想切实了解传统的义理之学,也必须了解古代哲学家的身心修养。这种学风也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自然哲学的研究,总是将天道与人道联系起来,很少能对自然规律进行客观的探讨。但也表现了一定的优,点,即强调伦理思想上的言行一致。固然不乏“假道学”“伪君子”,但是真正称得上思想家的还是“言顾行、行顾言”,有较高修养的。讲义理之学者,有完全忽视考据的,如陆九渊;也有兼重考据的,如朱熹。朱熹对于考据是有贡献的,但又往往不顾史实,凭空立说,如《大学章句》说:“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这都不过是“想当然耳”。清代学者,从顾炎武以来,特别重视考据,阐明了一些具有科学性的考据方法。关于清儒的考据方法,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有所论述,还是得其要领的,虽然梁氏自己的考据并不精细。宋明的义理之学的大部分内容已经过时了,当然还含有一些值得参服的理论观点。清儒的考据之学也多偏陋之见,但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清儒关于古书的校勘、训诂的贡献,今日还靠是必须传承下来的。词章之学也有可以借鉴之处。五四运动进行“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这是中国文化史、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历史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但古人的文章,固然不必模仿,却仍应学习、读【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25-194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