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地位《荷花淀》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经典篇目,出自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它以白洋淀地区的抗日斗争为背景,描绘了一群农村妇女在战争中的成长历程,展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英勇抗战和美好人性。这篇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以清新优美的语言、细腻的人物描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二)文本特点1. 语言优美孙犁的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 “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这些描写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2. 人物形象鲜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形象,她们勤劳善良、勇敢坚强、深明大义。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她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品质。3. 主题深刻《荷花淀》不仅描写了战争,更展现了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它通过对农村妇女在战争中的表现,歌颂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现代小说,对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二)认知能力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他们对战争题材的作品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可能缺乏深刻的认识。(三)学习特点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喜欢在探究中学习。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手段。三、课时目标(三课时)第一课时1、了解作家作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2、分析小说中的情节美、人物美、环境美,掌握小说三要素的分析方法。3、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至纯至高的人性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第二课时1. 进一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水生嫂的形象。2. 品味小说的语言,体会其清新优美的特点。3. 探讨小说的主题,理解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第三课时1. 学习小说中的写作手法,如细节描写、对话描写等。2. 进行拓展阅读,了解孙犁的其他作品及 “荷花淀派” 的特点。3. 进行写作训练,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进行小说创作。四、教学重难点第一课时1.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作者孙犁的生平及小说的创作背景有进一步的认识。2. 学生能够简要概括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情,并能从情节、人物、环境,掌握小说三要素的分析方法。3.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及对文本的进一步学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第二课时1. 学生能够结合文本分析水生嫂的形象特点,如勤劳善良、勇敢坚强、深明大义等。2. 学生能够赏析小说中的语言,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的清新优美。3. 学生能够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理解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并能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第三课时1. 学生能够指出小说中的写作手法,如细节描写、对话描写等,并能分析其作用。2. 学生能够阅读孙犁的其他作品,并总结 “荷花淀派” 的特点。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进行小说创作,作品要有一定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五、学习活动第一课时《荷花淀》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2、分析小说中的情节美、人物美、环境美,掌握小说三要素的分析方法。3、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至纯至高的人性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情节美、人物美、环境美,掌握小说三要素的分析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体会三要素之美。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二)教学过程设计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学情,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新课导入、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介绍、故事与情节、析情节、品人物、赏环境、铭记与传承这几大部分。一、新课导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有这样一群妇女,她们深明大义,送夫参军;她们勤劳质朴热爱生活;她们机智勇敢,与敌斗争。她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去感受那个特殊年代里,这些巾帼英雄带给我们的感动……二、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介绍孙犁(1913 年 5 月 11 日﹣2002 年 7 月 11 日)原名孙树勋,笔名有孙犁、力编、纵耕等。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中国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有《风云初记》《铁木前传》和《白洋淀纪事》等。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笔调婉约而流畅,风格秀雅隽永。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被称为"诗体小说",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诗体小说:情节不离奇、不曲折一一淡化。人物无姓名、肖像模糊一一虚化。写作视角独特,语言清新淡雅,意境纯美,富有诗情画意﹣﹣诗化。"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景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创作背景:孙犁高中毕业后,在北平当过职员和小学教员,之后到了安新县(白洋淀地区\雄安新区)同口镇的小学校,教了一年国文。在这段时间里,白洋淀的人朴素、热情、勤劳,给他留下了美好印象。1937 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在抗日的旗帜下,这里的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后来在延安,他写成了 5000 字的短篇小说《荷花淀》,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当时的题目是《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就那么写出来了,连草稿也没打。"孙犁回忆。文题解读:"荷花淀"是现在的河北省中部的湖泊﹣﹣白洋淀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位于北京、天津、保定之间,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的斗争十分激烈。本文以"荷花淀"为题,点明了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给人以诗情画意的联想。整体感知,故事与情节:1、复述故事,梳理故事情节。2、请用四字词语为文章的每一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复述故事,梳理故事情节。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整体感知:请用四字词语为文章的每一部分拟写一个小题。开 端:(1--31): 夫妻话别发 展:(32--61):探夫遇敌高潮、结局:(62--85) 助夫杀敌析情节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气氛是如何变化的?故事情节是否平淡无奇?如果不是,如何体现?各个情节着墨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试举例说明。夫妻话别:气氛舒缓探夫遇敌:气氛紧张助夫杀敌:气氛欢乐跌宕有致,缓急有序,浓淡相合品人物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小组讨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她)是什么样的人?(结合具体语段进行分析)月下编席 —— 勤劳能干夫妻话别 —— 温柔体贴,机敏稳重,深明大义探夫御敌 —— 勇敢镇定助夫杀敌 —— 自尊自强赏环境找出文中的三处景物描写,简析其作用月下白洋淀 ——清新宁静正午淀上风光——辽阔静寂荷花淀——威武雄壮诗情画意,化景为情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一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提供人物活动的背景2、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3、渲染气氛、烘托氛围、奠定基调;4、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形象。5、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6、揭示或深化主旨中心。主题归结: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统帅全篇的总纲,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红线。请按照"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个……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形象,表现了(歌颂了……赞美了……)"这一形式,归结文章主题。文章记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和热爱生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铭记与传承:2014 年 2 月 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定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日之铭记,不是宣扬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牢记这段屈辱与奋起的民族记忆,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一个民族只有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光荣,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住他们建立的不朽功勋。作业布置:1、请以"读《荷花淀》有感为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自身阅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如小说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二)分析人物形象1.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水生嫂的语句,分析其形象特点。2、小组讨论水生嫂的形象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水生嫂的形象特点。(三)品味语言1、学生朗读小说中的精彩语句,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小组讨论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等方面进行分析。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小说语言的特点。(四)探讨主题1、学生结合小说的内容,探讨小说的主题,理解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2、小组讨论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小说的主题及现实意义。(五)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形象分析、语言品味和主题探讨。2、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理解。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如水生嫂的形象特点、小说语言的特点、小说的主题等。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二)学习写作手法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小说中的写作手法,如细节描写、对话描写等。2、小组讨论这些写作手法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小说的写作手法及作用。(三)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孙犁的其他作品,如《芦花荡》《嘱咐》等,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2、学生阅读孙犁的其他作品,总结 “荷花淀派” 的特点。3、小组讨论 “荷花淀派” 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风格、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4、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荷花淀派” 的特点。(四)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进行小说创作。2、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小组互评,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展示。(五)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写作手法学习、拓展阅读和写作训练。2、布置作业:修改自己的小说作品,使其更加完善。六、作业设计第一课时1、请以“读《荷花淀》有感”为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自身阅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课时1、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理解。2、找出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形象特点,并进行分析。第三课时1、修改自己的小说作品,使其更加完善。2、阅读其他 “荷花淀派” 作家的作品,了解该流派的发展历程。《荷花淀》教学反思《荷花淀》是一篇充满诗意的小说,在教授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既有收获也有反思。一、教学优点1、 成功引导学生认识 “诗体小说”的鲜明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课文的细致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了《荷花淀》作为 “诗体小说” 的独特魅力。小说中充满诗意的环境描写,如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些描写犹如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2、 有效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荷花淀》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描绘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白洋淀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小说中的水生嫂等妇女们,在丈夫们离家参加抗日斗争后,也积极投身到抗日活动中,她们编席、侦察、运送物资,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学生们被这些人物的事迹所感动,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缺点1、课文内容讲解不够透彻。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我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析,但在一些细节方面还存在讲解不够透彻的问题。例如,小说中的一些象征意义,如荷花淀的象征意义、水生嫂等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等,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2、对于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导致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够准确。3、课堂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导致有些教学环节时间过长,有些教学环节时间过短。例如,在分析人物形象的环节,我的用时过少,而在总结主题的环节,时间也比较紧张,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另外,在课堂提问环节,由于没有控制好提问的数量和时间,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影响了教学进度。三、改进措施1、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深入地讲解课文内容,对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叙事结构、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同事交流等方式,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思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进行汇报交流,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2、准确把握课堂时间为了准确把握课堂时间,我要在备课阶段就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确定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长短。在课堂教学中,要严格控制提问的数量和时间,避免出现提问过多或时间过长的情况。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教学辅助工具,如计时器等,来帮助自己准确把握课堂时间。总之,通过对《荷花淀》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发挥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