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①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②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释: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②相与:共同,一起。③中庭:院子里。④空明: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1.【字词理解】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填在括号里。(填序号)(1)念无与为乐者( ) A.想念。 B.想到。 C.想法。(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A.成功。 B.终于。 C.于是。2.【提取信息】用“ ”画出文中描写月色的语句。3.【综合判断】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一词体现出作者在这月色如水的夜晚喜悦与兴奋的心情。B.作者与张怀民一早就约好一起欣赏月色美景。C.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起因。D.文章最后几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心情。4.【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由这篇古文中对月色的描写,想到了些什么呢?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⑤其侄曰:"胡⑥不早来问?致吾忘之。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使侄录之。6.翻译下列句子。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7.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其舍近墓 ( ) (2)遂迁居市旁 ( )9.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10.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阅读文段,完成小题。雏燕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①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②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③弟遽④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注释:①竟日:整天。②盖:原来是。③趣:催促。④遽:jù,马上。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日思得一雏 日:遂出笼释之 释:是乃益鸟 是:尔安得久饲之 尔: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答: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答:13.仿照样子,概括本文故事情节。思雏→( )雏→( )雏→( )雏读精段,品意境。(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二)那小蛾(飞 跑)了一会儿,落在一片稻叶上,简直像不觉得稻草人在那里(驱逐 追逐)似的。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急。可是他的身子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想往前移动半步也做不到;扇子尽管扇动,那小蛾却依旧稳稳地歇着。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像刀割一样。但是那小蛾是歇定了,(不管 即使)怎么赶,他就是不动。14.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其人弗能应也(不)15.《自相矛盾》选自 ,它比喻 。16.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飞 跑) 了 (驱逐 追逐) (不管 即使) 怎么赶17.稻草人心如刀割,因为他想到了( )A.可恨的小蛾B.主人的悲惨命运C.自己太辛苦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遽契其舟/他俩配合得很默契 B.是吾剑之所从坠/自以为是C.求剑若此/精益求精 D.不亦惑乎/大惑不解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0.根据课文,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文字。渡江→ →刻舟→21.楚国人错在哪里?22.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楚国人找到剑?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2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郑人有欲买履者(想要) B.反归取之(同“返”,返回)C.先自度其足(测量) D.吾忘持度(尺子)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及反,市罢,遂不得履。25.阅读寓言,按顺序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经过:结果:26.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古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27.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其内容,并作为本文的标题。2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虎求百兽而食之(寻找) B.子无敢食我也(食物)C.天帝使我长百兽(派遣) D.虎以为然(对)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30.读了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感悟?阅读欣赏。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②为谢,却不受。注:①以:因为。②铤:同“锭”,量词。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与群儿戏水滨 戏:②见一客来濯足 濯:③遗所提囊 遗:④其人果号而至 果: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译文:33.“其人”“喜”的是 。34.王华具有 和 的品质。阅读于园[明]张岱①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②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3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他奇(特殊的,罕见的) B.缘坡(顺着,沿着)C.后厅临大池(临近) D.处处款之(题词)36.于园的特点是“ ”。作者从“ ”“ ”“幽阴深邃奇”三个方面来介绍于园的这一特点。37.文中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于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古文阅读。黄鹤楼记[唐]阎伯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阔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38.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亦荆吴形胜之最也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40.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交代了黄鹤楼名称的由来。B.文章重点写了黄鹤楼的高大巍峨和作者的所见所感。C.“坐窥井邑,俯拍云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侧面表现出黄鹤楼的高耸。D.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临仙境,“仙”字可谓贯穿全文。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那年,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词文字,下笔已如成人。4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 书:写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 及:等到42.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4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通古人篇章。(2)惟读书是务。4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文言文阅读。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45.解释括号里的词。手不释书( ) 众皆弃去( ) 破之( )46.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47.将你搜集到的司马光的资料整理一下,选择你觉得最为重要的几条,写在下面。。48.“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49.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分别是: 、 、 。50.请解释加点词的意思。齐宣王使人吹竽: 好一一听之:51.翻译下面的句子。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52.现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呢?阅读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5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通国: 鸿鹄:弗若: 非然也:54.这两个学下棋的人有什么不同,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他们是怎样学习的。55.一个老师教却出现了不一样的现象,是因为后面那个人笨,学不会吗?请你来说一说理由。56.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来谈一谈。认真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5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恐已暮矣( )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3)臣闻之( ) (4)善哉( )58.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停顿。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5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0.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等到年纪大再学习就晚了。B.活到老,学到老。告诫我们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阅读理解。父子性刚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待我与他对立在此!”————冯梦龙《广笑府》【译文】有父子俩,性格刚烈,不肯让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正巧一个人迎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横眉竖眼,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让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6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遣子入城市肉( )( ) 谓子曰( )值一人对面而来( )6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汝姑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6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窝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颏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6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到) B.方命坐(才)C.不复下箸(再次) D.公取自食之(食物)65.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6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其人已心怪之。67.“其人愧甚而退”,萧氏子为什么感到惭愧?68.下列对王安石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风简朴 B.勤俭节约 C.廉洁奉公 D.坚守原则小古文阅读。(一)何岳还金(节选)[明]周晖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选自《金陵琐事》)【注释】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俟:等。6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都) B.其人欲分数金为谢(想要)C.又尝教书于宦官家(曾经) D.略不动心(粗略)7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其人感谢而去。71.何岳为什么没有把自己捡到银子的事告诉家里人?请用原文回答。7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写了何岳“拾金不昧”和“寄金不昧”两件事。B.何岳心思缜密,在“银数与封识皆合”的情况下,他才把钱还给失主。C.宦官让自己的侄子向何岳要回银子,何岳如数奉还,可见他不为金钱所动。D.“夫畏斋一穷秀才也”中“穷”表明何岳家境贫寒,这显得他的行为更加可贵。73.用自己的话说说何岳是一个怎样的人。轻松阅读。望梅止渴①魏武②行役③,失汲道④,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⑤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⑥,乘此得及前源。【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假谲》。②魏武:曹操。③行役:指代行军。④失汲道:找不到取水的路径。⑤饶:多。⑥出水:流出唾液。74.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魏武行役,失汲道。75.“士卒闻之”中的“之”是指( )A.没有找到水源B.前面不远处就有水源了C.曹操说前面有梅树林,梅子很多,酸甜可口,可以解渴76.“望梅止渴”原意是口渴时想到马上可以吃到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在现实生活中用来比喻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④其侄曰:“汝⑥胡不早问,致余⑦忘之。”【注释】①流象:同象,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像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话:责骂,⑥汝:你,①胡:为什么 ⑦余:我77.联系上下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A.优点多的 B.常容易(发生某事) C.喜爱 D.表示赞许(2)执所书问曰( )A.坚持 B.拿着 C.捉住 D.凭证,单据7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79.“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80.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文言文阅读。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③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④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⑤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⑥强⑦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②仕:做官。③并:连同。④欲:想要。⑤夫:语气词。⑥坐:因为,由于。⑦强:勉强。81.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①“或曰:‘食菱须去壳。’”句中“或”的意思是( )A.有人。 B.或者。②“其人自护其短”中“短”的意思是( )A.长度小,与“长”相反。 B.缺点。8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83.“坐”在文中是“因为”的意思,请再写一句含有“坐”字并且表示“因为”的意思的古诗句。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1. B C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 3.B 4.想到了描写月亮的古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5. 喜欢。 抄录。 6.张丞相认真看了好长时间,自己也不认识。 7.该责怪的人应该是张丞相,因为他写的字不规范,别人难以认读。8. 靠近 于是 9.居住的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 10.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11. 每天 放 这 你 12. 燕子是益鸟,吃的是害虫,它们不久就要飞到南方去度过冬天,你怎么能养得久呢? 弟弟对小燕子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它的神态非常悲哀,于是弟弟就把小燕子放出笼子放飞了。 13. 拾 饲 释14.C 15. 《韩非子·难一》 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16. 飞 驱逐 不管 17.B18.D 19.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0. 坠剑 求剑 2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2.调转船头,向来时的方向航行,用绳子拴住磁铁寻找掉落在水中的宝剑。23.D 24.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25. 郑人想要买鞋。 忘记带尺码,回去拿尺码。 回来集市已散,没有买到鞋。 26.无论做什么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27.狐假虎威 28.B 29.看百兽们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30.示例: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逞雄”一时,而本质却是最虚弱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31. 嬉戏,玩耍 洗 遗漏 果然 32.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包裹投到水里,坐在那儿守着包裹。 33.金子失而复得 34. 不贪财物 乐于助人35.D 36. 奇在磊石 实奇 空奇 37.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于园。表达了作者赞颂园林主人高超的艺术构思的感情。38.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39.(费祎)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40.C41.C 42.D 43. 诵读了许多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读书。 44.家长的善于教育和严格要求45. 放下 离开 代词,指瓦缸 46. 从此手不离书,(热爱学习)到了不知道饥渴寒暑的地步 司马光抱起石头去砸水缸,砸破了水缸,水喷涌出来,掉进水缸的小孩得救了 47.爱读书(爱学习);聪明机智,善于利用身边的条件去解决问题 48.曹冲称象;瓦特发明蒸汽机49. 齐宣王 南郭处士 湣王 50. 让 喜欢 51.齐宣王死后,湣王登基。喜欢听独奏,南郭处士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逃跑了。 52.比喻没有真材实料,想要蒙混过关的人。53. 全国 天鹅 不如 不是这样的 54.一个人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看着在听讲,却心不在焉,心里总想着会有天鹅飞过,一心想拿弓箭去射天鹅。 55.不是因为第二个笨,而是因为他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态度不端正,才会不如第一个学生。 56.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如果三心二意就会学无所成。57. 晚了 怎么 所说 好 58.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59.少年时学习,像早晨的太阳,壮年时好学,像中午的太阳,老年时好学,像蜡烛的光亮。 60.B61. 派 买 对……说,告诉 正巧 62. 有一对父子,性子都很刚烈 ,不肯让人。 你暂且拿着肉回家陪客人喝酒,等我和他在这里对站(看谁站得过谁)! 63.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64.D 65.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66.萧氏子已经在心里责备王安石。 67.萧氏子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的胡饼吃了,王安石身为宰相过着俭朴的生活,而自己却骄横放纵,所以他感到很惭愧。 68.C69.D 70.那人感激地离开。 71.恐劝令留金也。 72.C 73.何岳是一个不贪图钱财、诚实守信的人。74.曹操带兵在行军的路上找不到取水的路径。 75.C 76.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77. C B 78.你为什么不早点儿问我?导致我都忘记了 79.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80.要知错就改,不能把自己的错强加在别人身上81. A B 82. 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这是因为他勉强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8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