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训练专题:文学常识(含答案)1.下列关于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方法,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B.可以在讲述的过程中发挥大胆的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C.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D.复述故事时,只要把故事的意思按顺序讲清楚就可以了2.下列关于民间故事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代久远,多以口头形式传播,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传承下去,经久不衰B.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C.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的,大多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有些具有教育意义D.因为受众教育水平较低,所以故事内容比较杂乱,没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3.下面关于借助资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可以借助资料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B.借助资料读课文,我们就不再需要深入地思考课文的内容了C.借助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写作背景,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情感D.我们可以结合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加深对情感的体会4.下列关于民间故事的内容叙述正确的哪一项?( )A.《田螺姑娘》、《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B.《八仙过海》的故事中,在吕洞宾的提议下,八仙将各自的法宝投于水面各自过海。C.在非洲,小朋友们是听着列那狐如何捉弄动物们的民间故事长大的。D.在欧洲民间故事中,《蜘蛛与大饥荒》<蜘蛛与老妇人》中的蜘蛛都是贪婪的。5.下列关于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方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以主人公的口吻讲,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B.可以给故事情节“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C.可以变换故事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D.可以采用段意串联法,把各段的意思连在一起就可以了。6.民间故事语言平实,情节生动。讲述民间故事时,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讲得生动、吸引人。B.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C.故事的内容一点儿也不能改变。D.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7.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通过查找资料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方法。下列句子与所查阅的资料不匹配的一项是( )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查阅清末社会环境资料)B.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查阅有关闻一多先生写作《七子之歌》的背景资料)C.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查阅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D.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查阅有关海南岛的资料)8.下课铃一响,许多同学便冲出教室,在楼道内推搡打闹。为避免发生危险,班里针对这一现象征集了公约,下面作为班级公约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楼道打闹,扣除5分!B.禁止在楼道内追逐打闹!C.不要推不要挤,关心他人爱自己。D.不要高声语,休惊读书人。9.为了让民间故事更有新鲜感,可以来点小创作,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B.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如,《猎人海力布》中先说有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讲海力布的故事。C.大胆地改编,改变原来故事的主要情节也没有关系。D.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10.下列关于班级公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级公约是同学们共同制定、认可的规则。B.班级公约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C.班级公约应该由班级干部共同讨论,逐条表决,形成班级公约。D.班级公约应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来制定。11.[跨学科知识]查阅“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相关资料,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人造太阳”可产生1.5亿摄氏度的高温。B.“人造太阳”高能、清洁、无污染。C.它被认为是未来人类取暖的主要来源。D.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世界领先。12.在朗读时,如何把感情表达出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朗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朗读流利B.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C.只要大声朗读,就能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D.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13.下列关于民间故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的结局是“梁祝化蝶”。B.《八仙过海》中的何仙姑是八仙之中唯一的女神仙。C.《列那狐的故事》中的列那狐非常狡猾,它偷鱼使用的计策是“装病”。D.《长不大的牧羊人》是欧洲民间故事,故事中的小牧羊人最后找到了在三只会唱歌的苹果中的巴尔加利娜。14.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通过查找资料来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下列句子与所查阅的资料不匹配的一项是( )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查阅清末社会环境资料)B.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查阅有关闻一多先生写作《七子之歌》的背景资料)C.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查阅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D.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查阅关于海南岛的资料)15.【读书方法积累】下面关于读书方法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对于自己喜爱的名著作品,我们可以反复去读,所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B.“温故知新”,也叫“隔时读书法”,就是隔一段时间去温习已读过的书,这样才能巩固已有的知识。C.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可以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充分、深刻。D.读书必须一知半解地读,随便拿起一本书就看,在文字里走马观花,不求甚解。16.课外,小乐喜欢读《呼兰河传》。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以下做法不恰当的是( )A.“栈房”这个词他不懂,但不影响理解文章内容,不管它,继续往下读。B.读到“这些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时,他抓住了关键词“变化极多”,知道了这部分讲什么,所以读得很快。C.看到目录,他产生了疑问,于是带着问题读,读的带度就快了。D.读到“除了我家的后园,还有街道。除了街道,还有大河,除了大河,还有柳条林……”时,他不太理解,于是回读。17.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办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阅读速度,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B.带着问题去阅读,有利于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速度。C.养成在阅读时边读边想,读想结合的习惯,可以不断提高阅读速度。D.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词语,无论是否影响课文内容理解,都要多读几遍,并通过结合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弄清楚词语的意思。18.同学们交流了关于阅读的感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阅读,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营养。B.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让我相信想象的力量可以使生活更加鲜活。C.通过阅读整本书,不但可以习得阅读方法,而且有助于锻炼思维能力。D.阅读的意义不是在于每个细节都要读懂,就是在于需要用的时候可以找到。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带着问题读都可以帮助我们加快阅读的速度。B.《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C.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九成宫醴泉铭》是其代表作之一。D.《慈母情深》的作者是梁晓声,文章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2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桂花雨》一文以桂花为主线,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B.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将相和》一文时,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C.作为一种口头艺术,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这是为了在讲述中方便记忆,同时加深听众的印象。D.巴金的《四季之美》一文中,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1.小北是班级图书角管理员,他对班级新添置的书进行分类,他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封神榜》B.《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C.《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D.《琦君散文集》《郭沫若散文集》《冰心散文集》22.本学期小北学到不少语文知识和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时,连词成句地读,带着问题读,都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我们还要边读边想,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B.讲民间故事时,可以适当变换情节顺序,丰富故事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神情,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人。C.阅读巴金的《鸟的天堂》,我们从作者的静态描写中感受到格树旺盛的生命力。D.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整体上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九成宫醴泉铭》是他的行书代表作。23.班里组织“创造性复述故事”大赛,下面不能当作评分标准的一项是( )A.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 B.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C.变换情节顺序,设置悬念 D.展开想象,续编故事2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这句话仅仅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火箭的速度非常快。B.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书用笔方正,笔力刚劲,《九成宫醴泉铭》是其行书代表作之一。C.《四季之美》一文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四季不同的美,其中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早晨,冬天最美是黄昏。D.“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这句话正确的缩写是“我看榕树。”25.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在阅读民间故事时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读《猎人海力布》时,我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地读,不回读,读的速度果然快多了。B.看到《鲁班学艺》这个题目,我产生了疑问:“鲁班是怎么学艺的?”“鲁班最终学成功了吗?”带着问题读不能提高阅读速度。C.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读《清不过包公》的时候,我一边读一边想:包公会不会被两个太监抓到把柄?抓住关键句我及时捕捉到了有用的信息,阅读速度提高了许多。D.我用上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读完了整本《中国民间故事》,感觉自己现在眼睛看得快了,脑子也想得更快了。26.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动态描写的一项是( )A.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B.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C.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D.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27.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缩写故事时,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可以大胆想象。B.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C.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有的活泼,但是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D.朗读者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声音的强弱来表达作品的感情。28.关于“提高阅读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提高阅读速度要不断练习,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B.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要集中注意力,一个字一个字地读。C.带着问题读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遇到不懂的词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D.读想结合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读书时要边读边想,圈画出关键词句。29.关于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方法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可以大胆想象,天马行空地为故事增加不合理的情节。B.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来讲。C.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观众。D.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删减一些不重要的情节。30.图书管理员要把一批新书分类摆放到相应的书架上,下列分类不恰当的是( )A.《中国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欧洲民间故事》B.《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安徒生童话》C.《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D.《炎帝尝百草》《哪吒闹海》《小英雄雨来》31.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B.梁晓声先生在《慈母情深》一文中回忆了自己去找母亲要钱买书的过程。C.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但不能丰富故事的细节。D.“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出自《朱子家训》。32.复习课上,同学们交流所学的阅读策略,下列发言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带着问题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B.阅读时可以边读边思考,直到把所有问题弄明白再继续往下读。C.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尽量连词成句地读。D.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33.为了把故事讲有趣,小鹿进行了创造性复述。他的说法、做法不当的一项是( )A.你们知道压岁钱的由来吗?它又蕴含着哪些美好的寓意呢?传说,古时候……B.这怪兽长得大高勇猛,非常健硕。他眼睛清澈,毛发茂盛而柔软。C.我是老爷爷,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守着我的小孙子,生怕怪兽摸他的头。D.小鹿讲到怪兽来到的时候,瞪大了眼睛,做出很害怕的表情。34.[读书方法]读书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让阅读事半功倍,下列关于读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的速度。B.读了好的故事我们可以复述给别人听,在复述时可以大胆想象,随意增加或更改故事情节,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还可以配上动作、表情等。C.读到难理解的课文,我们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D.阅读时可以这样去找书读:从读一篇文章开始到读整本书,再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35.五(1)班正向同学们征集“班级公约”的内容,下列你认为最不合适的是( )A.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应先向班主任请假。B.考试退步罚抄试卷三遍。C.逃避值日罚扫两天。D.作业必须按时、独立完成。36.下列关于课文理解的说法正确的一项( )A.许地山借落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做人做事的道理。B.《牛郎织女》《田螺姑娘》《将相和》和《三只苹果》,都是中国民间故事。C.《题临安邸》《枫桥夜泊》和《少年中国说》,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D.《珍珠鸟》《松鼠》和《鲸》这三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说明文,都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3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将相和》一文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表现了蔺相如有勇有谋、宽容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B.《少年中国说》一文阐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C.梁山伯、孟姜女、孙悟空、白素贞等人物都是出自于我国民间故事。D.《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在写法上具有独特之处:一是题目设问;二是段落的表达方式相似,每个自然段都是一种事物要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38.下列关于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回读。B.“带着问题读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C.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D.俗话说:“熟能生巧。”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不断练习,努力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转得快。39.写出“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 )A.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将到人间B.织女在牛郎家里C.天兵天将在人间察访了很久D.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与牛郎做了夫妻40.下列关于民间故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故事是老百姓口耳相传下来的,寄托了人们朴素的愿望。B.《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水浒传》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C.不仅中国有民间故事,欧洲、非洲等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有民间故事。D.要想把民间故事讲生动,可以丰富故事的细节,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41.下列关于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B.带着问题读,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先不管它。C.不管写的什么内容,都需要一目十行地跳读。D.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42.对“缩写故事”这个话题,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要紧紧抓住原文中心,尽量用原文中的语言。B.文章的主要情节不能漏掉,且中心和原文保持不变。C.只要把长篇的故事,写成短篇的故事,就可以了。D.缩写时,要把握主要事件和主要材料,删掉次要事件和次要材料。4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落花生》中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说明做人的道理,让我深受启发。B.要想提高阅读速度,要尽量连词成句地读,带着问题读就会影响阅读的速度。C.我们可以对民间故事进行小创作,对故事情节“添油加醋”。D.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4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落花生》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让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B.“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希望上天开恩,给人间降下救国救民的人才。D.《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45.关于民间故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讲述中方便记忆,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B.讲民间故事可以变换情节顺序,先讲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C.讲民间故事为了让故事充满新鲜感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只有中国才有民间故事。46.关于民间故事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代久远,多以口头形式传播,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传承下去,经久不衰。B.故事内容比较杂乱,没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C.情节夸张、充满幻想,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D.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民间故事存在于世上的每一个角落。47.某小学五年级的同学正在开展讲民间故事的活动,要想把故事讲生动,有许多方法,但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B.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来讲故事,用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C.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变化情节顺序,设置一些悬念。D.为增加故事效果,可以随便编创,只要观众喜欢听就好。48.《田螺姑娘》有很多版本,这与民间故事的什么特点有关?( )A.年代久远、远离生活 B.口耳相传、不断加入想象C.段落重复、情节动人 D.类型固定、扬善抑恶49.读到了好的民间故事,我们可以跟别人分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B.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C.可以简化语言,但不能将人物对话改为间接引语。D.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5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长生果”》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在文中指的是“书”。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典籍。C.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是大人的读书方法,小学生不可取。D.欧阳询是初唐著名书法家,《九成宫醴泉铭》是他的行书代表作之一。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2.【答案】D3.【答案】B4.【答案】B5.【答案】D6.【答案】C7.【答案】D8.【答案】B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C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D15.【答案】D16.【答案】D17.【答案】D18.【答案】D19.【答案】C20.【答案】D21.【答案】A22.【答案】D23.【答案】D24.【答案】D25.【答案】B26.【答案】D27.【答案】A28.【答案】B29.【答案】A30.【答案】D31.【答案】C32.【答案】B33.【答案】A34.【答案】B35.【答案】B36.【答案】A37.【答案】C38.【答案】A39.【答案】D40.【答案】B41.【答案】C42.【答案】C43.【答案】B44.【答案】C45.【答案】D46.【答案】B47.【答案】D48.【答案】B49.【答案】C50.【答案】A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