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理解并概括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的主要事迹。
2. 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3.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结构,把握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
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变化及原因。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圈点批注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闻一多先生的照片,简单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和在学术、革命方面的重要贡献。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张照片,照片中的人物就是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出生于1899年,是我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在古典文学、古代文化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还是一位激情澎湃的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同时,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也毫不退缩,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勇敢地挺身而出。今天,我们将走进臧克家先生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去深入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和精神。”
2.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将走进闻一多先生的世界,通过他的言行来感受他的人格魅力。相信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鲜活、立体的闻一多先生,也能够从他的身上汲取到宝贵的精神力量。”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倾听学生的朗读,及时纠正读音错误。
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要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教师观察到部分学生在朗读“锲而不舍”这个词时读音不准确,及时进行示范和纠正:“同学们,注意‘锲而不舍’这个词,‘锲’读‘qiè’,不要读成‘qì’,大家再读几遍。”
2. 检查预习,重点检查“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这些词语,随机点名让学生朗读并解释。
对于学生解释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教师点名叫一位学生解释“兀兀穷年”,学生回答:“指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教师补充:“解释得不错,这个词更强调了用心劳苦的程度。闻一多先生就是这样兀兀穷年地致力于学术研究。”
(三)整体感知
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师给出提示:可以从闻一多先生的身份或活动领域来考虑。
学生默读时,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思考状态。
教师发现有学生眉头紧锁,似乎陷入了困惑,便轻声询问:“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题?可以和老师说一说。”
2.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学者”和“革命家”两个词,并引导学生:“接下来,让我们分别看看闻一多先生在这两个方面是如何说和做的。这就像是两条清晰的线索,将引领我们走进闻一多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文本研读(学者方面)
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1-7自然段,圈画出能体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的特点的语句。
教师提出要求:“请大家在阅读时,用铅笔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标注自己的理解。记住,要边读边思考,这些语句是如何展现闻一多先生学者形象的。”
学生阅读时,教师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
教师走到一位学生身边,看到他圈画的语句不太准确,便耐心地说:“你再仔细读一读这一段,想想哪些语句更能直接体现闻一多先生做学问时的专注和刻苦。”
2. 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倾听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在一个小组中听到学生们的讨论有些偏离主题,及时引导:“咱们再回到文本,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闻一多先生的治学态度,不要只是凭空想象哦。”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认真倾听每个小组的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肯定,并在黑板上记录下关键的词语和观点。
3. 教师提问:“这些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闻一多先生这种全身心投入学术的态度确实令人钦佩。老师再补充一点,他的治学态度还体现了一种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真理的不懈探索。”
4.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刻苦钻研、严谨认真。
(五)文本研读(革命家方面)
1. 学生默读8-20自然段,概括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说”和“做”的事例。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文中的具体事件入手进行概括。
学生默读时,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情况。
教师发现个别学生阅读速度较慢,鼓励道:“不要着急,慢慢读,抓住关键的事件和细节。”
2. 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个事例进行简要分析。
教师提问:“从这些事例中,你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什么品质?”
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认真倾听,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闻一多先生在这一时期的言行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升华。
教师激情洋溢地说:“同学们,闻一多先生在革命时期展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他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崇高!”
4. 学生回答,明确: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六)写作手法探究
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夹叙夹议的段落,如开头两段和结尾两段。
教师示范如何区分叙述和议论的部分。
教师讲解:“同学们,叙述就是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而议论则是作者对事情发表的看法和评价。比如开头这两段,先叙述了别人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看法,然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夹叙夹议。现在大家自己来找一找其他夹叙夹议的段落吧。”
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他夹叙夹议的段落。
2. 小组讨论:这些议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一个小组中听到一位学生的精彩发言,立刻表扬:“你的观点很独特,很有深度,继续保持这样的思考!”
3. 教师总结:开头两段总领全文,结尾两段总结全文,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些议论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进一步解释议论部分对表现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师结合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就像这句话,‘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既是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让我们对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七)语言品味
1. 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生动形象的语句,进行圈点批注,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师给出圈点批注的示例,如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展示自己的示例:“‘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研究的深入和专注。”
学生独立完成圈点批注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2. 小组内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批注。
教师参与小组交流,倾听学生的讨论,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教师听到一位学生精彩的分析,说道:“你的分析很到位,能够从细微之处体会到作者的用心,非常棒!”
3.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师举例说明细节描写的妙处,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教师说:“比如文中描写闻一多先生头发凌乱、书桌上‘众物腾怨’的细节,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为学术废寝忘食的样子,一个严谨刻苦的学者形象跃然纸上。”
(八)课堂小结
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主要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重点内容。
教师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在学术研究上有哪些令人敬佩的表现?作为革命家又有哪些英勇的举动?”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
2. 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
教师强调本文通过说和做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以及对闻一多先生崇高精神的赞美。
教师总结:“这篇文章通过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既有卓越学术成就,又有坚定革命信念的伟大人物。作者以夹叙夹议的方式,生动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希望同学们能从闻一多先生身上汲取力量,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人。”
(九)布置作业
1. 仿照本文的写法,描写一位身边熟悉的人的“说”和“做”,突出其性格特点。
教师给出写作要求和建议,如选择典型事例、注意语言表达等。
教师强调:“在写作时,要抓住人物的特点,选取能够体现其性格的典型事例,并且注意语言的生动和准确。期待看到你们精彩的作品!”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