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节曲歌戏韵话传承——曲艺之韵 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粤教花城版必修音乐鉴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节曲歌戏韵话传承——曲艺之韵 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粤教花城版必修音乐鉴赏

资源简介

3.2曲歌戏韵话传承——《曲艺之韵》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花城版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授课类型:音乐鉴赏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但是在鉴赏民族音乐作品、理解作品方面,还要深入的学习,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素养需要加强。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激发聆听感知,审美鉴赏的兴趣,通过艺术表现、探究讨论等方式,逐步提升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必修课第三单元《民歌篇——民歌之风》、《说唱篇——曲艺之韵》、《戏曲篇——国粹京剧》组成。介绍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参与音乐审美体验与表现实践,了解并理解中华民族音乐智慧和成果,珍爱这些由劳动人民创造的、属于各民族也属于全人类的宝贵文化成果。在本节中,学生将通过音乐体验、
表现和探究,理解中国各地区的音乐与当地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地方语言、地域文化的关系。通过这些经典作品,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些创作方式、表现手段、风格形成等特征,获得一些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门道”,建立民族音乐的审美趣味, 提高对本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
本节课是《说唱篇——曲艺之韵》。 而整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教材中的京韵大鼓《丑末寅初》进行重点的了解和学习;
《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的传统唱段,又名《三春景》,生动的描绘了在丑末寅初这个时辰里(清晨三四点钟)值更令人、旅客、渔翁、樵夫、学生各色人等的种种活动。通过老师范唱《丑末寅初》和歌词内容的分析,学生对唱段和京韵大鼓有了初步认识,并了解了京韵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书皷、书板、三弦、四胡、琵琶。京韵大鼓的基本点(老七点)和固定前奏以及学唱活动是这堂课的重难点,老七点和固定旋律的学习让学生们更深入的了解京韵大鼓的精髓,更近距离的认识书皷和三弦等学生们平时接触不到的乐器和知识,学生们很感兴趣。
【课标分析】
1. 审美感知
(1)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传统曲艺文化,建立民族音乐的审美趣味;
(2)培养学生对曲艺艺术的兴趣,乐于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艺术特色等;
(3)能够了解曲艺艺术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曲艺的发展,深刻体会它在社会文化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2.艺术表现
(1)通过欣赏、体验、比较、模仿、探究和合作等方法让学生为主体了解曲艺的有关知识,能对曲艺感兴趣;
(2)通过欣赏学习《武松打虎》,并体验比较山东快书和天津快板的不同韵味。
(3)通过学习基本鼓点“老七点”,欣赏体验京韵大鼓的固定旋律并聆听模仿三弦的音色特点,深刻感受京韵大鼓的韵味和魅力。
(4)通过用手比划引导学生体验语言与音调之间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说唱音乐不仅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还具有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的特点。
3.文化理解
(1)了解曲艺的概念和历史,并能学习本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山东快书,并总结其艺术特点;
(2)了解学习京韵大鼓,并掌握京韵大鼓的伴奏乐器、基本鼓点、旋律和唱腔知识,提升了学习京韵大鼓的兴趣和鉴赏音乐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语言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说唱音乐不仅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更加凸显出语言的艺术性和方言;并继承了传统声乐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的特征。
(4)了解并掌握中国说唱艺术——曲艺的一些创作方式、表现手段、风格形成等特征, 提高对本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一)课前播放歌曲《京韵京腔》(烘托气氛)(录课省略)
导入:老师演唱曲苑杂坛主题曲,提问有哪些表演形式?学生回答(相声、小品、评书、说唱艺术等)总结出共同特点,引出曲艺的主题并介绍曲艺定义。曲艺是中华说唱艺术的统称。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导入是教材当中的经典放送部分(《曲苑杂坛》片头曲)由老师的示范演唱导入新课,能调动起整个课堂气氛。
(二)教授新课
1.山东快书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山东的曲艺形式有什么吗?
学生回答:(山东快书)然后引入山东快书,欣赏赵连甲老师的《武松打虎》,回答问题:
方言 伴奏乐器 表演风格
山东方言 快板、鸳鸯板 风趣幽默、具有乡土气息
课堂活动:学生边拍手边用自己的家乡话来体会学唱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2.快板
在我们北方还有另外一版的《武松打虎》也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一起来学
习一下天津快书《武松打虎》。
活动:用学生天津话说《武松打虎》(播放天津快书的伴奏音乐)
(用比较的方法总结两者的特点并引出下一环节)
师: 同样是快书,同样是《武松打虎》因地域的不同,方言不同,他们的韵味也是不一样的,可谓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设计意图】作为山东人,了解本地区的曲艺形式是很重要的,所以让学生学习的本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山东快书是很有必要。这是教材当中的拓展内容,学生们能熟练的掌握家乡话学习山东快书并总结其艺术特点。又通过对比与天津快板不同感受不一样的韵味,激发了学生对曲艺艺术的热情和兴趣,乐于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艺术特色等。
3.京韵大鼓(重点)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种曲艺形式,我给大家表演一下好不好”
(学生鼓掌欢迎)
老师范唱《丑末寅初》(播放伴奏),让同学们欣赏,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种曲艺形式吗?有同学会回答:京韵大鼓(引出京韵大鼓,并介绍《丑末寅初》的背景)
(1)介绍京韵大鼓的乐器:让同学们通过实物大鼓的观察认识书鼓、书板(檀板)、鼓毽子、三弦、四胡、琵琶。京韵大鼓的表演者就是站唱自击鼓板。
(2)提问:刚才看到老师主要是在前奏还是在演唱中打板击鼓呢?(学生说前奏)好老师打的鼓点就是京韵大鼓的基本点叫老七点。
●难点:
活动一:击打老七点(分别叫同学上来击鼓、打板;全体同学用敲击笔和书来体会)
(3)在京韵大鼓中除了固定的伴奏乐器,基本的鼓点,它在音乐旋律中也有自己的特点,它们都有固定的前奏。固定前奏就是不管什么曲目前面如何演奏,最后都会落到这句旋律上,之后演员开始演唱。
活动二:(展示谱例)介绍三弦这个乐器,再让学生听一遍由老师弹奏的三弦、模仿三弦的音色特点,学唱旋律。
活动三:
老师教学生唱 丑末寅初 日转扶桑 这一句学习用拼唱、用手比划 依字行腔 把京韵大鼓的韵味掌握好。
【设计意图】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将京韵大鼓的学习作为这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而老师的示范演唱《丑末寅初》是整节课最出彩的环节,学生能近距离的看到书鼓、三弦等乐器,并在展示老师的专业基本功的同时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聆听和感受京韵大鼓魅力,加深学生的印象,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理。
(4)介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老师。
骆玉笙老师被誉为“曲坛女鼓王”艺名“小彩舞”
(5)对比总结山东快书与京韵大鼓的特点
形式 方言 伴奏乐器 表演风格
山东快书 山东方言 竹板、鸳鸯板 风趣幽默、具有乡土气息
京韵大鼓 北京方言 书鼓、书板、三弦、四胡、琵琶 依字行腔、半说半唱、京腔京韵
【设计意图】真正演唱京韵大鼓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引入简单一点的带有京韵大鼓元素的歌曲学生们更能很好的掌握。通过用拼唱、用手比划 依字行腔的方法学习《丑末寅初》第一句,引导学生体验语言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说唱音乐不仅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更加凸显出语言的艺术性和方言;并继承了传统声乐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的特征。
(三)总结
我国的曲艺大概发展了有 400 个曲种,我们的知道的有相声、评书、东北的二人转、四川的清音、四川盘子、苏州弹词还有我们山东的快书都和京韵大鼓一样属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曲艺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沧桑,它在社会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曲艺的一些创作方式、表现手段、风格形成等特征, 提高对本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下课
“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击打一遍老七点作为这堂课的结束。”
【教学反思】
1.在每个环节在衔接时语言再精美一些。
2.重点互动部分在练习时,再注意加强学生的掌握度会更好。
3.在展示书鼓、书板的这个乐器时,通过观课发现其实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是很浓的,如果走下课堂,深入的让更多的学生摸一下感受一下,我想达到的课堂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