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题型分类突破:考向06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应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题型分类突破:考向06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应用(含答案)

资源简介

考向06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考教衔接】
1.杂合子(Dd)产生的雌配子、雄配子都有  种,且类型及比例    ;但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    于雌配子数。
2.基因型不同的两株纯合豌豆植株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豌豆,F1自交得F2,F2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占     或     或     。
3.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按照融合遗传观点,预期子代的豌豆花是什么颜色     。若子代的豌豆花真的是预期的颜色,如何用分离定律解释这一现象    。
4.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据此并结合分离定律解释“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的原因:  。
5.孟德尔选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豌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有哪些
6.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之间的联系。依据概率乘法定理,将分离定律的研究对象看成一个独立事件,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对象则是同时发生的多个独立事件。如基因型为AaBbCc(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产生     种配子;该个体自交,子代的基因型有      种,表型(均完全显性)有      种。(列出计算式)
7.已知玉米籽粒的甜与非甜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纯种甜玉米与纯种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甜玉米果穗与非甜玉米果穗上的籽粒各有几种基因型 如何判断出这对相对性状中的隐性性状
8.(原创)已知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利用黄色皱粒(母本)与绿色圆粒(父本)两个纯合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所得F1自交获得F2。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杂交实验中,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干扰,确保花粉来自预设父本。套袋操作应该在    (填序号)。
①去雄前  ②去雄后  ③人工传粉后
(2)若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来预测F2的表型及比例,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①黄色与绿色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
② ;
③ 。
(3)实验所得F1中出现少数皱粒种子,绝大多数种子为圆粒。分析认为F1中出现皱粒种子的原因:一是去雄不彻底导致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两个R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形成r基因。要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种植皱粒种子并让其自交,分析收获的种子的颜色:若              ,则是由于母本自交;若             ,则是由于父本的两个R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形成r基因。
【考点分析】
高频考点1 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真题引领1 (2024·安徽高考)某种昆虫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虫有黄色和白色两种表型,雄虫只有黄色,控制白色的基因在雄虫中不表达,各类型个体的生存和繁殖力相同。随机选取一只白色雌虫与一只黄色雄虫交配,F1雌性全为白色,雄性全为黄色。继续让F1自由交配,理论上F2雌性中白色个体的比例不可能是()。
A.1/2   B.3/4   C.15/16   D.1
获取信息 结论
(1)某种昆虫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虫有黄色和白色,雄虫只有黄色,各类型个体的生存和繁殖力相同。 (2)一只白色雌虫×一只黄色雄虫→F1雌性全为白色,雄性全为黄色 无法判断出黄色和白色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设A、a分别控制显性、隐性性状,因此符合要求的亲本及F1的组合有①白色为隐性,aa×aa→aa;②白色为显性,AA×AA→AA;③白色为显性,AA(♀)×Aa(♂)→♀♂均为1/2AA、1/2Aa;④白色为显性,Aa(♀)×AA(♂)→♀♂均为1/2AA、1/2Aa;⑤白色为显性,AA(♀)×aa(♂)→Aa
演绎推理
F1自由交配,理论上F2雌性中白色个体的比例 若亲本为组合①,则F1为aa,F2雌性中aa(白色)占    。 若亲本为组合②,则F1为AA,F2雌性中AA(白色)占    。 若亲本为组合③或④,则F1为1/2AA、1/2Aa,F2雌性中A_(白色)∶aa(黄色)=        。 若亲本为组合⑤,则F1为Aa,F2雌性中A_(白色)∶aa(黄色)=   
真题改编1 (2023·全国甲卷改编)水稻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一株全抗植株与一株抗性植株作亲本杂交,所得F1自由传粉,下列有关F2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F2中全抗植株占3/4,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1A1、A2A2
B.若F2中全抗植株占7/16,则亲本的基因型有4种可能组合
C.若F2中抗部分菌株植株占3/16,则亲本的基因型有2种可能组合
D.若F2中易感植株占1/16,则亲本的基因型有2种可能组合
高频考点2 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真题引领2 (2024·新课标卷)某种二倍体植物的P1和P2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对个体的DNA进行PCR检测,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其中①~⑧为部分F2个体,上部2条带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下部2条带是另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个体均为杂合体,F2中③所占的比例大于⑤
B.还有一种F2个体的PCR产物电泳结果有3条带
C.③和⑦杂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②⑧电泳结果相同
D.①自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④电泳结果相同的占1/2
获取信息 结论
(1)PCR产物的电泳结果图中,上部2条带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下部2条带是另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 (2)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设自上而下的4条带依次表示基因A1、A2、B1、B2,则个体①~⑧的基因型依次为                                         
逻辑推理
A.①②的基因型分别为        ,因此①②都是杂合子;F2中③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 B.①②③的PCR产物电泳结果均为3条带,基因型为    的个体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也为3条带。 C.③(A1A1B1B2)×⑦(A2A2B2B2)→       ,因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②⑧的相同。 D.①(A1A2B1B1)自交,子代中与④(A2A2B1B1)电泳结果相同的占   
真题改编2 (2023·辽宁高考改编)萝卜是雌雄同花植物,其储藏根(萝卜)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长形、椭圆形和圆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一株表型为紫色椭圆形萝卜的植株自交,F1的表型及其比例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信息可判断,控制萝卜颜色和形状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为验证这一结论,选择F1中的表型为紫色椭圆形萝卜的植株与X杂交,若子代出现4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则可验证该结论。符合要求的X有几种可能 ()。
F1 表型 红色 长形 红色 椭圆形 红色 圆形 紫色 长形 紫色 椭圆形 紫色 圆形 白色 长形 白色 椭圆形 白色圆形
比例 1 2 1 2 4 2 1 2 1
注:假设不同基因型植株个体及配子的存活率相同。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真题改编3 (2023·新课标卷改编)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甲、乙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的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F1与野生型的表型相同
B.F2高秆中与F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
C.F2矮秆中与亲本甲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6
D.F2的3种表型中,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最高
高频考点3 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真题引领3 (2024·广东高考)雄性不育对遗传育种有重要价值。为获得以茎的颜色或叶片形状为标记的雄性不育番茄材料,研究者用基因型为AaCcFf的番茄植株自交,所得子代的部分结果见图。其中,控制紫茎(A)与绿茎(a)、缺刻叶(C)与马铃薯叶(c)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雄性可育(F)与雄性不育(f)为另一对相对性状,三对性状均为完全显隐性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育种实践中缺刻叶可以作为雄性不育材料筛选的标记
B.子代的雄性可育株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的比例约为1∶1
C.子代中紫茎雄性可育株与绿茎雄性不育株的比例约为3∶1
D.出现等量绿茎可育株与紫茎不育株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获取信息 结论
(1)控制紫茎(A)与绿茎(a)、缺刻叶(C)与马铃薯叶(c)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2)三对性状均为完全显隐性关系。 (3)AaFf自交,子代绿茎株中绝大多数雄性不育,紫茎株中绝大多数雄性可育,偶见绿茎可育株与紫茎不育株 (1)等位基因A与a、C与c位于     同源染色体上。 (2)等位基因A与a、F与f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逻辑推理
(1)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    可作为雄性不育材料筛选的标记。 (2)等位基因F与f、C与c位于    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子代的雄性可育株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的比例约为    。 (3)子代中紫茎雄性可育株与绿茎雄性不育株的比例约为    。 (4)子代出现等量绿茎可育株与紫茎不育株是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导致    的结果
真题改编4 (2021·全国乙卷改编)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n>2)。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株A的自交子代中会出现2n种不同表型的个体
B.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不同表型个体数目彼此相等
C.植株A的自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比纯合子的多
D.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与纯合子的个体数可能相等
真题改编5 (2023·湖北高考改编)人的某条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这三个基因各有上百个等位基因(例如:A1~An均为A的等位基因)。父母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基因组成
父亲 A23A25B7B35C2C4
母亲 A3A24B8B44C5C9
儿子 A24A25B7B8C4C5
女儿 A3A23B35B44C2C9
A.基因A、B、C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父亲的基因A23与A25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若此夫妻生第三个孩子,此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23A24B7B8C4C9
D.若此夫妻生第三个孩子,此孩子的基因型与儿子相同的概率是1/4
高频考点4 遗传规律中的特殊现象
真题引领4 (2024·浙江6月选考)某昆虫的翅型有正常翅和裂翅,体色有灰体和黄体,控制翅型和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研究人员选取一只裂翅黄体雌虫与一只裂翅灰体雄虫杂交,F1表型及比例为裂翅灰体雌虫∶裂翅黄体雄虫∶正常翅灰体雌虫∶正常翅黄体雄虫=2∶2∶1∶1。让全部F1相同翅型的个体自由交配,F2中裂翅黄体雄虫占F2总数的()。
A.1/12 B.1/10
C.1/8 D.1/6
获取信息 结论
①控制翅型和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 ②裂翅雌虫×裂翅雄虫→F1雌虫中,裂翅∶正常翅=2∶1,F1雄虫中,裂翅∶正常翅=2∶1。 ③黄体雌虫×灰体雄虫→F1雌雄虫中,灰体雌∶黄体雄=1∶1 ①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裂翅对正常翅为    。 ②      不能存活。 ③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灰体对黄体为    
逻辑推理
①假设控制翅型的基因为A、a,Aa×Aa→F1中Aa∶aa=    ,让全部F1相同翅型的个体自由交配,即Aa×Aa,子代理论上占    ;aa×aa,子代理论上占    。Aa×Aa的子代中Aa占    ,aa占    ;aa×aa的子代为aa,所以子代中aa占    。因       不能存活,故子代中Aa占    ,aa占   。 ②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为B、b,XBXb×XbY→子代中XbY占    。 ③F2中裂翅黄体雄虫(AaXbY)占   
真题改编6 (2022·全国甲卷改编)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一代植株中最多有9种基因型
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4
C.亲本产生的含a的雌配子数比含a的可育雄配子数多
D.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中,含基因B、b的各占一半
【最新模拟】
(1~7,9~10,每题3分,第8题13分,共40分)
1.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由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群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1中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5∶1,则F1中红眼雌果蝇杂合子占()。
A.1/2 B.1/5 C.1/6 D.1/12
2.某观赏性植物的花色受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D/d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黄色素合成,基因b无色素合成功能,基因D可将黄色素转变为红色素。A/a不直接控制色素合成,但基因A可抑制基因B的表达。现利用3个纯合品系红花植株甲、白花植株乙、白花植株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甲×乙 白花 白花∶红花=13∶3
实验二:甲×丙 白花 白花∶红花∶黄花=12∶3∶1
A.植株甲、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
B.实验一中F2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3/13
C.实验二中F2的红花植株随机交配,后代中黄花占1/9
D.白花植株乙、丙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为白花
3.拟南芥(2n=10)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为两性花,传粉方式为闭花受粉,从发芽到开花要4~6周,是遗传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式植物。野生型拟南芥无抗潮霉素基因,对潮霉素敏感,其基因型记为hh。科研人员将转入两个H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杂交,通过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来判定转基因拟南芥中H基因插入染色体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拟南芥作为遗传学的模式植物,其优点有生长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等
B.对拟南芥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测定6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
C.若子代中抗性∶敏感=1∶1,则说明这两个H基因插入同一条染色体上
D.若子代中抗性∶敏感=3∶1,则说明这两个H基因插入非同源染色体上
4.水稻品质和抗性的协同提升是育种科学家的共同目标。已知水稻的香味和抗性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个纯合的水稻品系,一种有香味但易感病,另一种没有香味但有抗性。科研人员将这两种水稻进行杂交,得到的F1的表型为有香味且有抗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1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若从F1开始逐代自交,则两个显性基因的频率将逐渐增大
C.F1与两种亲本分别杂交,两组后代中有香味且有抗性的个体占比相同
D.对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将获得的单倍体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后,所需要类型的植株占1/4
5.金鱼的透明鳞和正常鳞由基因D/d控制,龙睛和正常眼由基因E/e控制。育种人员选择透明鳞正常眼金鱼和正常鳞龙睛金鱼杂交,F1全为五花鳞正常眼,F1自由交配,F2中透明鳞正常眼、五花鳞正常眼、正常鳞正常眼、透明鳞龙睛、五花鳞龙睛、正常鳞龙睛的个体数分别为61、122、58、22、41、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D/d与基因E/e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中正常鳞正常眼自由交配,后代中龙睛所占的比例是1/6,均可稳定遗传
C.F2的五花鳞正常眼中基因型不同于F1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3,且全部是杂合子
D.为获得更多的五花鳞龙睛金鱼,应选择透明鳞龙睛和正常鳞龙睛个体杂交
6.某双子叶植物种子胚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表型有橙色、黄色、红色。取甲(橙色)与乙(黄色)植株杂交,F1均为红色,F1自交,F2中红色∶橙色∶黄色=9∶4∶3。用A、a、B、b四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甲、乙细胞的DNA进行PCR扩增,并用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F2中红色丙、用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F2中红色丁的DNA进行PCR扩增作为标准参照,PCR产物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
B.条带1~4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B、b、A
C.丙和丁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AAbb
D.F2中的橙色个体随机传粉,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7.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果蝇的红眼、伊红眼和白眼三种眼色分别由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B1、B2、b控制。将红眼雌蝇和伊红眼雄蝇杂交,F1中红眼∶伊红眼∶白眼=2∶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1和B2对b为显性,B1对B2为显性
B.控制果蝇上述眼色的基因型有9种
C.F1果蝇随机交配,F2中白眼果蝇占3/16
D.F1中红眼与白眼果蝇杂交,后代有3种眼色
8.(13分)已知果蝇的体色和翅型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表现出连锁遗传的现象。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杂交,F1果蝇全部表现为灰身长翅。以F1果蝇和纯种黑身残翅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正反交实验,当F1果蝇作父本时,后代只出现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两种类型,且比例为1∶1;当F1果蝇作母本时,后代出现了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四种类型。多次重复上述杂交实验后统计结果不变。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F1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杂交时,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原因是  。
(2)果蝇的刚毛对截毛为显性,酒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D/d、E/e控制。研究发现,雌果蝇体内一条染色体上相邻基因位点间发生交换的概率与二者间的距离呈正相关,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距离最远的两对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产生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几乎相同。研究小组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来证明D/d与E/e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最远。
①提出假说:假设控制毛型和眼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最远。请在下列方框中画出基因型为DdEe的正常体细胞中控制毛型和眼色的基因可能的位置情况(注:用“圆圈”代表细胞,细胞中用“竖线”代表染色体,“黑点”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
②演绎推理:若假说成立,则基因型为DdEe的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该雌果蝇与同种基因型的雄果蝇杂交,后代的分离比为        。
③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让基因型为DdEe的雌雄个体杂交,若结果符合预期,则证明D/d与E/e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最远。
9.(原创)南瓜植株上既有雌花也有雄花,黄花和深橙色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但是携带基因B的杂合子中只有60%表现为黄花,且含b的花粉有1/2致死。现将基因型为Bb的南瓜植株自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F1中黄花∶深橙色花=9∶7
B.F1中纯合子占比为1/2
C.F1产生的可育花粉中含b的花粉占比为5/18
D.根据南瓜花的表型可推测其基因型
10.(原创)黄瓜的果实颜色有绿色、白色或黄色,形状有长圆形或圆柱形。农业科技员将瓜绿色、瓜圆柱形雄株与瓜白色、瓜长圆形雌株杂交,将种子种植后发现F1雌雄个体均表现为瓜绿色、瓜长圆形∶瓜绿色、瓜圆柱形∶瓜白色、瓜长圆形∶瓜白色、瓜圆柱形∶瓜黄色、瓜长圆形∶瓜黄色、瓜圆柱形=9∶9∶3∶3∶4∶4(不考虑相关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已知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黄瓜的果实颜色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控制瓜长圆形与瓜圆柱形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碱基甲基化导致瓜绿色变为瓜白色,此现象属于表观遗传
D.题干现象可说明基因与性状并非呈现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
参考答案
1.两 相同 多
2.0 3/8 5/8
3.粉色 豌豆花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为不完全显性,纯合子表现为红花、白花,杂合子表现为粉花
4.杂合子连续自交多代后,杂合子所占比例会接近于零
5.①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实验结果可靠;②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③品种间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易于观察和分析杂交实验结果;④生长周期短,提高了实验效率;⑤子代数量多,适合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6.2×2×2=8 3×3×3=27 2×2×2=8
7.均有2种基因型。隐性性状的玉米果穗上有甜籽粒和非甜籽粒两种。
8.(1)②③ (2)圆粒和皱粒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收获的种子全部为黄色 收获的种子既有黄色又有绿色(或收获的种子中黄色∶绿色≈3∶1)
真题引领1 A 解题思路 1 1 15∶1 3∶1
真题改编1 B 解析 符合要求的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1_、A2_,其中A1_(全抗植株)有3种可能的基因型,A2_(抗性植株)有2种可能的基因型,因此符合要求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6种(A1A1×A2A2、A1A1×A2a、A1A2×A2A2、A1A2×A2a、A1a×A2A2、A1a×A2a),其中A1A1×A2A2与A1A1×A2a,所得F1自由传粉,F2中全抗植株均占3/4,A错误;A1A2×A2A2、A1A2×A2a、A1a×A2A2、A1a×A2a,所得F1自由传粉,F2中全抗植株均占7/16,B正确;只有当亲本杂交组合为A1A1×A2a时,F2中抗部分菌株植株才占3/16,C错误;A1A2×A2a、A1a×A2A2、A1A1×A2a,所得F1自由传粉,F2中易感植株都占1/16,D错误。
真题引领2 D 解题思路 A1A2B1B1、A1A2B2B2、A1A1B1B2、A2A2B1B1、A1A1B1B1、A1A1B2B2、A2A2B2B2、A1A2B1B2 A1A2B1B1、A1A2B2B2 1/8、1/16 A2A2B1B2 A1A2B2B2、A1A2B1B2 1/4
真题改编2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F1中的表型为紫色椭圆形的植株的基因型为WwRr。红色和长形可能为隐性性状,也可能为纯合显性性状,假设红色和长形都为纯合显性性状,则紫色椭圆形(WwRr)×红色长形(WWRR)→紫色椭圆形∶紫色长形∶红色椭圆形∶红色长形=1∶1∶1∶1,紫色椭圆形(WwRr)×红色圆形(WWrr)→紫色椭圆形∶紫色圆形∶红色椭圆形∶红色圆形=1∶1∶1∶1,紫色椭圆形(WwRr)×白色长形(wwRR)→紫色椭圆形∶紫色长形∶白色椭圆形∶白色长形=1∶1∶1∶1,紫色椭圆形(WwRr)×白色圆形(wwrr)→紫色椭圆形∶紫色圆形∶白色椭圆形∶白色圆形=1∶1∶1∶1。其他情况同上述分析均有4种可能,D符合题意。
真题改编3 D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表型及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2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则高秆的基因型为A_B_,矮秆的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的基因型为aabb,由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高秆,故F1与野生型的表型相同,A正确;F2中高秆的基因型为A_B_(占9/16),杂合子(AaBb)占4/16,故F2高秆中与F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B正确;F2中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占1/16)、AAbb(占1/16)、aaBb(占2/16)、Aabb(占2/16),故F2矮秆中与亲本甲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6,C正确;F2的3种表型中,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极矮秆全部为纯合子,D错误。
真题引领3 C 解题思路 两对 A与F a与f a与f 绿茎 两对 3∶1 3∶1 基因重组
真题改编4 D 解析 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纯合子占1/2n,已知n>2,所以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比纯合子的多,D错误。
真题改编5 C 解析 某条都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即三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所以基因A、B、C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父亲的基因A23与A25是一对等位基因,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父亲的A25、B7、C4三个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A23、B35、C2三个基因在另一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不发生互换,因而父亲不会产生基因型为A23B7C4的精子,同理,母亲不会产生基因型为A24B8C9的卵细胞,因此此夫妻所生孩子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23A24B7B8C4C9,C错误;父亲产生的两种精子各占1/2,母亲产生的两种卵细胞各占1/2,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若此夫妻生第三个孩子,此孩子的基因型与儿子相同的概率是1/4,D正确。
真题引领4 B 解题思路 常 显性 裂翅纯合子 X 显性 2∶1 2/3 1/3 1/3 1/6 1/3 裂翅纯合子(AA) 2/5 3/5 1/4 1/10 
真题改编6 C 解析 含a的花粉50%不育,只影响雄配子的比例,不影响雄配子的种类,因此不影响子一代植株的基因型种类,子一代植株中最多有9种基因型,A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自交,含a的花粉50%不育,子一代中Aa仍占1/2,Bb占1/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4,B正确;亲本产生的雌配子数量远比雄配子数量少,因此亲本产生的含a的雌配子数比含a的可育雄配子数少,C错误;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控制花粉育性的等位基因(A/a)对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B/b)的遗传没有影响,因此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中,含B的雄配子与含b的雄配子各占一半,D正确。
1.D 解析 假设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由基因A、a控制,通过F1中雄果蝇的表型和比例可推出,亲本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A∶Xa=5∶1,亲本雌果蝇提供配子Xa的概率为1/6,亲本雄果蝇提供配子XA的概率为1/2,故F1中红眼雌果蝇杂合子(XAXa)占(1/2)×(1/6)=1/12,D符合题意。
2.B 解析 由题意可知,黄花的基因型为aaB_dd,红花的基因型为aaB_D_,白花的基因型为A_____、aabb__。纯合红花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实验一中F2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13∶3,由于F2中无黄花,故推测白花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DD;实验二中F2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黄花=12∶3∶1,推测白花植株丙的基因型为AABBdd,A正确。实验一的亲本杂交组合为aaBBDD×AAbbDD,F1的基因型为AaBbDD,F2白花植株中AaBbDD占4/13,AaBBDD占2/13,AABbDD占2/13,AABBDD占1/13,aabbDD占1/13,AabbDD占2/13,AAbbDD占1/13,F2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共占7/13,B错误。实验二的亲本杂交组合为aaBBDD×AABBdd,F1的基因型为AaBBDd,F2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DD、2/3aaBBDd,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d∶aBD=1∶2,故F2的红花植株随机交配,后代中黄花(aaB_dd)占(1/3)×(1/3)=1/9,C正确。白花植株乙(AAbbDD)、丙(AABBdd)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Dd,后代全部表现为白花,D正确。
3.B 解析 依题意可知,拟南芥的染色体数目为2n=10条,其从发芽到开花要4~6周,故拟南芥作为遗传学的模式植物,具有生长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等优点,A正确;依题意可知,拟南芥的花为两性花,拟南芥没有性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10条,因此,对拟南芥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B错误;若转入的两个H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转基因拟南芥产生了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将转入两个H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杂交,子代中抗性∶敏感=1∶1,C正确;若转入的两个H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转基因拟南芥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四种配子,则将转入两个H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杂交,子代中抗性∶敏感=3∶1,D正确。
4.B 解析 已知水稻的香味和抗性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将两种水稻进行杂交,得到的F1的表型为有香味且有抗性,F1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既遵循分离定律,又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若从F1开始逐代自交,后代纯合子的比例会变大,没有单独淘汰任何个体的情况下,两个显性基因的频率和两个隐性基因的频率相同,B错误;有香味且有抗性的个体是双显性个体,亲本是两个纯合的水稻品系,一种有香味但易感病,另一种没有香味但有抗性,均为单显性个体,F1的表型为有香味且有抗性,F1与两种亲本分别杂交,两组后代中有香味且有抗性的个体占比相同,都是1/2,C正确;F1为双杂合子,能产生4种配子,比例是1∶1∶1∶1,对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将获得的单倍体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后,所需要类型的植株占1/4,D正确。
5.B 解析 F2中透明鳞正常眼、五花鳞正常眼、正常鳞正常眼、透明鳞龙睛、五花鳞龙睛、正常鳞龙睛的个体数分别为61、122、58、22、41、19,比例约为3∶6∶3∶1∶2∶1,符合9∶3∶3∶1的变式,F2中透明鳞∶五花鳞(Dd)∶正常鳞≈1∶2∶1,正常眼(E_)∶龙睛(ee)≈3∶1,故基因D/d与基因E/e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2中正常鳞正常眼(1/3DDEE、2/3DDEe)自由交配,仅考虑眼睛性状,则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2/3E、1/3e,后代中龙睛(ee)所占的比例是(1/3)×(1/3)=1/9,B错误;F2的五花鳞正常眼(1/3DdEE、2/3DdEe)中基因型不同于F1(DdEe)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3,且全部是杂合子,C正确;为获得更多的五花鳞龙睛(Ddee)金鱼,应选择透明鳞龙睛(如ddee)和正常鳞龙睛(如DDee)个体杂交,D正确。
6.B 解析 由题意可知,F2中红色∶橙色∶黄色=9∶4∶3,属于9∶3∶3∶1的变式,可以推断F1的基因型为AaBb,亲代甲、乙的基因型存在两种情况,即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若亲代橙色甲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代黄色乙的基因型为aaBB,又因为F2中红色丙只用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所以条带4为A,由此推测条带3为b,同理,根据丁只用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所以条带2为B,则条带1为a,故条带1、2、3、4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B、b、A;若亲代橙色甲的基因型为aaBB,则与题意不符。综上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A错误,B正确;丙和丁为F2中的红色个体,且带有A、B基因,因此其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AaBb、AaBB,不可能是AAbb,C错误;F2中橙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4AAbb、2/4Aabb、1/4aabb,该群体随机传粉,子代的基因型为__bb,表型全部是橙色,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D错误。
7.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红眼雌蝇(X-)和伊红眼雄蝇(Y)杂交,F1中红眼(、Y)∶伊红眼(X-)∶白眼(XbY)=2∶1∶1,说明亲本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b,B1和B2对b为显性,B1对B2为显性,A正确;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型有、、Xb、、Xb、XbXb、Y、Y、XbY,共9种,B正确;由A项分析可知,亲本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b,伊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Y,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Y、XbY,因此F1果蝇随机交配,F2中白眼果蝇占(1/4)×(1/4+1/2)=3/16,C正确;F1中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XbY)杂交,后代有红眼(Xb、Y)、伊红眼(Xb、Y)2种眼色,D错误。
8.(除标注外,每空3分,共13分)(1)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Ⅱ号)上,且基因A与基因B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与基因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为AaBb;F1雄性个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发生互换,只产生AB、ab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F1雌性个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发生互换,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配子
(2)①(4分) ②DE∶De∶dE∶de=1∶1∶1∶1 2∶1∶1或5∶1∶1∶1
解析 (1)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杂交,F1果蝇全部表现为灰身长翅,说明灰身和长翅性状为显性性状,由于控制果蝇体色和翅型的基因均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即常染色体上,故亲本的杂交组合是AABB×aabb,F1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F1果蝇与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正反交。当F1果蝇作父本时,后代只出现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两种类型,且比例为1∶1,说明F1果蝇作父本时只产生了AB和ab两种类型的配子,染色体并未发生互换;当F1果蝇作母本时,后代出现了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四种类型,说明F1果蝇作母本时产生了四种配子,不仅仅是AB和ab这两种类型的配子,说明F1果蝇(母本)在形成配子的时候,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形成了Ab和aB两种重组型配子,进而出现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这两种新的表型,所以正反交结果不一致。(2)①由于D/d与E/e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DdEe的正常体细胞中控制眼色和毛型的基因可能的位置情况有两种,一是D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二是D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可用两种不同的图像表示,如答案所示。②若假说成立,即D/d与E/e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最远,由于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距离最远的两对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产生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几乎相同,则可以把D/d与E/e两对等位基因看作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结合第(1)问可知,雌果蝇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互换,则基因型为DdEe的雌果蝇产生的配子应有四种,且概率相同,即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DE∶De∶dE∶de=1∶1∶1∶1。该雌果蝇与同种基因型的雄果蝇杂交,由于雄果蝇形成配子时,染色体不发生互换,若D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DE∶de=1∶1,后代的分离比为5∶1∶1∶1;若D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De∶dE=1∶1,后代的分离比为2∶1∶1。
9.B 解析 基因型为Bb的南瓜植株自交,其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雌雄配子结合的受精卵如下表:
配子 雌配子
1/2B 1/2b
雄配子 2/3B 1/3BB 1/3Bb
1/3b 1/6Bb 1/6bb
F1的基因型为1/3BB、1/2Bb、1/6bb,F1中黄花∶深橙色花=[1/3+(1/2)×60%]∶[(1/2)×40%+1/6]=19∶11,A错误;F1中纯合子占比为1/2,B正确;F1产生的可育花粉(7/4B+5/8b)中含b的花粉(5/8b)占比为5/19,C错误;携带基因B的杂合子中只有60%表现为黄花,根据南瓜花的表型不能推测其基因型,D错误。
10.B 解析 亲本瓜绿色雄株与瓜白色雌株杂交,F1雌雄个体均表现为瓜绿色∶瓜黄色∶瓜白色=9∶4∶3,是9∶3∶3∶1的变式,可以判断黄瓜的果实颜色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亲本瓜圆柱形雄株与瓜长圆形雌株杂交,F1雌雄个体均表现为瓜长圆形∶瓜圆柱形=1∶1,已知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瓜长圆形为显性,该对等位基因为E、e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瓜圆柱形雄株(ee)与瓜长圆形雌株(Ee)杂交,F1雌雄个体均表现为瓜长圆形(Ee)∶瓜圆柱形(ee)=1∶1;假设瓜长圆形为显性,该对等位基因为E、e且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瓜圆柱形雄株(XeY)与瓜长圆形雌株(XEXe)杂交,F1雌性个体表现为瓜长圆形(XEXe)∶瓜圆柱形(XeXe)=1∶1,雄性个体也表现为瓜长圆形(XEY)∶瓜圆柱形(XeY)=1∶1,故控制瓜长圆形与瓜圆柱形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上,假设瓜圆柱形为显性时,情况同上,B错误。基因的碱基序列出现甲基化导致的遗传属于表观遗传,C正确。黄瓜果实颜色的遗传可说明并不都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