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题型分类突破:考向1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题型分类突破:考向1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答案)

资源简介

考向1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教衔接】
1.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吲哚乙酸、萘乙酸、吲哚丁酸中,属于生长素的有              ;吲哚乙酸最早是从    中分离出的。
2.一般认为,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    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            ,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关于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目前还有争议。有学者根据一些实验结果提出,植物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    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相对于生长素处于最低浓度时各器官的生长速度而言,器官表现为生长速度加快,则为    ;器官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甚至生长停滞,则为    。
4.赤霉素最早是从       中分离出的。
5.小麦、玉米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原因是脱落酸能促进种子     ,抑制其    ;而持续高温会使脱落酸降解,大雨天气给种子萌发提供了    ,这样,在     、      、      和    等条件下,种子不适时地萌发了。
6.    被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其生理作用是                。7.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去掉芽和幼叶以及用蒸馏水浸泡枝条,目的是  。
8.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  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  。
9.(原创)为比较失去标签的4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X溶液的浓度,将它们依次记为C1、C2、C3、C4,再分别处理植物Y的枝条,记录各组枝条平均生根数。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相应的植物激素的生理效应类似、分子结构         (填“类似”“完全不同”或“类似或完全不同”)。
(2)结果显示,各组枝条平均生根数依次为n1、n2、n3、n4,且n4>n3>n2>n1,又知n2和n1均小于蒸馏水处理组的枝条平均生根数。
①4瓶生长素类调节剂X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    。
②为进一步比较C3与C4的浓度大小,将C3、C4适度    ,分别处理植物Y的枝条,记录两组枝条的      ,与n3、n4比较。
③预期结果与结论:若                   ,则C3的浓度大于C4;若                 ,则C4的浓度大于C3。
【考点分析】
高频考点1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
真题引领1 (2024·河北高考)水稻在苗期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其分蘖相当于侧枝。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载体蛋白之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UX1缺失突变体的分蘖可能增多
B.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分蘖增多
C.在水稻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D.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
考点剖析知识回顾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    、植物细胞的      和器官的    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如下: (1)在浓度较低时    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    生长; (2)敏感程度:幼嫩细胞>衰老细胞,根>芽>茎
生长素的 运输在植物胚芽鞘等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单方向地从     运输到      ,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    ,是逆浓度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    组织进行
顶端优势原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    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因生长素浓度较   而发育受到抑制
推理与结论
(1)水稻的分蘖相当于侧枝,其在苗期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即分蘖生长受抑制,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越高越    分蘖增多。 (2)AUX1参与水稻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UX1缺失突变体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可能受阻,导致      ,分蘖可能增多。 (3)由于与芽(分蘖处)相比,根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促进分蘖生长的某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    根的生长
真题改编1 (2023·全国甲卷改编)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中由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需要核糖体参与
B.IAA是植物激素,因此不可能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
C.植物体内具有与IAA相同效应的物质都属于生长素
D.植物激素不仅是信息分子,部分激素还可以催化某些细胞代谢
高频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
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真题引领2 (2024·山东高考)拟南芥的基因S与种子萌发有关。对野生型和基因S过表达株系的种子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处理方式及种子萌发率(%)如表所示,其中MS为基本培养基,WT为野生型,OX为基因S过表达株系,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培养时间 MS MS+脱 落酸 MS+ PAC MS+PAC+ 赤霉素
WT OX WT OX WT OX WT OX
24小时 0 80 0 36 0 0 0 0
36小时 31 90 5 72 3 3 18 18
A.MS组是为了排除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影响
B.基因S通过增加赤霉素的活性促进种子萌发
C.基因S过表达减缓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
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相互拮抗
考点剖析 知识回顾
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赤霉素    种子萌发
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脱落酸维持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在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脱落酸和赤霉素的作用       
获取信息 结论
有关种子萌发率的实验数据 (1)脱落酸能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赤霉素能促进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基因S过表达    种子萌发。 (2)基因S过表达    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 (3)基因S通过        来促进种子萌发
真题引领3 (2024·江西高考改编)阳光为生命世界提供能量,同时作为光信号调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衍,使地球成为生机勃勃的美丽星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可通过感受光质和光周期等光信号调控开花
B.植物体中感受光信号的色素均匀分布在各组织中
C.植物体中光敏色素结构的改变不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
D.光信号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机制是调节光合作用的强度
考点剖析 知识回顾
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1)光是植物进行    的能量来源。 (2)光作为一种    ,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光敏色素 光敏色素是植物具有的能接收光信号的       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    组织的细胞内含量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真题改编2 (2024·安徽高考改编)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提前开花
B.棉花生产上,可以通过适时摘除顶芽来促进侧芽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C.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
D.感染赤霉菌能提高水稻幼苗赤霉素的合成能力,植株疯长而患恶苗病
真题改编3 (2024·湖北高考改编)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水稻和突变型水稻(乙烯受体缺失)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组别 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 根系长度
① 野生型水稻 +++ +++
② 突变型水稻 + +
③ 突变型水稻+NAA + +++
④ 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水稻 +++ +++
注:+越多表示相关指标的量越大。
A.第①组与第②组、第②组与第③组的自变量分别是是否具有乙烯受体、生长素含量
B.第③组与第④组对比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C.实验结果说明乙烯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
D.NAA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生理效应,推测NAA是一种植物激素
【最新模拟】
(1~8,10~11,每题3分,第9题10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调节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连续暴雨影响了盛花期油菜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应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
B.“凡嫁接矮果及花,用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十余次,则根生”与生长素有关
C.“小麦即将成熟时,经历一段时间的干热后又遇大雨,种子易在穗上发芽”与乙烯有关
D.把成熟苹果与未成熟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于成熟苹果释放了脱落酸
2.在一定比例的红光/远红光的条件下,植物中活性形式的光敏色素(Pfr)与非活性形式的光敏色素(Pr)会发生相互转化,进而影响生长素的合成,具体过程如图所示。PIfs是调节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高比例的红光/远红光的条件下,Pfr含量会增加
B.在低比例的红光/远红光的条件下,生长素的合成量减少
C.光敏色素在受到光照射后会产生信息并传导到细胞核内
D.生长素的合成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
3.成熟的柿果实营养丰富,形色美观且有“事事(柿柿)如意”的美好寓意,深受人们喜爱。柿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起着关键的作用,乙烯在细胞内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能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B.用14C标记甲硫氨酸可追踪研究乙烯的合成过程
C.果实经ACC合成酶抑制剂处理后可延长储藏时间
D.乙烯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质上是植物基因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过程
4.为促成春兰在春节期间开花,科研人员将春兰经春化处理不同时间后置于20 ℃大棚中保温培养,并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统计春兰开花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春兰必须经过春化作用后才能开花
B.浓度为150 mg·L-1的赤霉素可抑制春兰开花
C.60 mg·L-1是促进春兰开花的最适浓度
D.春化处理效果比赤霉素处理效果更明显
5.为探讨乙烯与赤霉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乙烯和赤霉素处理水稻幼苗,结果如图1。已知D蛋白可以抑制赤霉素合成,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分析D蛋白缺失突变体对乙烯的反应,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霉素处理不能缓解乙烯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
B.乙烯可能通过抑制D蛋白的合成来抑制赤霉素合成
C.野生型比D蛋白缺失突变体更能抵抗乙烯的作用
D.乙烯不完全依赖D蛋白调控主根的生长
6.高浓度NH4NO3会毒害野生型拟南芥幼苗,诱导幼苗根毛畸形分叉。为研究高浓度NH4NO3下乙烯合成前体(ACC)和生长素(IAA)在调节拟南芥幼苗根毛发育中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植株甲、乙分别是蛋白M缺失和蛋白N缺失的IAA不敏感型突变体。
A.实验自变量是甲、乙拟南芥突变体及分叉根毛比例
B.高浓度NH4NO3下,蛋白N是否缺失对ACC抑制根毛分叉没有影响
C.实验结果表明,IAA对根毛分叉的调节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
D.高浓度NH4NO3下,外源IAA对植株甲的根系保护效果比对植株乙的好
7.种子中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含量的平衡在调控种子休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外界环境信号因素通过影响种子ABA和GA的合成和降解来改变种子休眠程度。下图是ABA和GA调控种子休眠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合材料和图推测,种子休眠时A处的生理变化存在合成ABA,B处的生理变化存在降解ABA
B.AB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衰老,抑制细胞分裂、种子萌发和气孔关闭
C.不同植物激素的绝对含量和调节的顺序共同影响种子萌发
D.解除休眠后,种子对ABA、温度和光照的敏感性降低
8.油菜素内酯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为研究盐(NaCl)胁迫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盐(NaCl)胁迫下EBR(一种油菜素内酯)的作用效果,科研人员将150 mmol·L-1的NaCl溶液和不同浓度的EBR溶液喷施在西瓜幼苗上,喷施后西瓜幼苗生长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NaCl溶液浓度/(mmol·L-1) EBR溶液浓度/(mg·L-1) 根长/mm 叶长/mm
CK 0 0 96.61 50.30
T1 150 0 75.93 42.15
T2 150 0.025 88.70 44.39
T3 150 0.050 91.92 47.63
T4 150 0.100 89.60 45.12
A.CK组和T1组在本实验中均能起到对照作用
B.有无盐胁迫及EBR的浓度均为本实验的自变量
C.T1组处理表明盐胁迫对根长的影响大于对叶长的影响
D.T2~T4组实验表明,EBR能缓解盐胁迫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且浓度越大效果越好
9.(10分)科研人员揭示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机制,如下图所示,TMK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类受体激酶家族蛋白,AHA是一种质子泵。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植物原生质体包埋在坚固的    (填细胞结构M)中,细胞要扩展和伸长,先要让M变得更柔软,成长的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后,液泡体积增大,造成原生质体对M产生压力,从而驱动细胞伸展。推测图中胞质体指的是       之间的结构。
(2)据图分析可知,一方面,生长素可以在数秒内诱导    与AHA结合,形成蛋白复合体。另一方面,生长素直接通过TMK磷酸化的方式激活AHA,导致大量的质子被    (填“泵出”或“泵入”)细胞,从而引起M酸性化和细胞的伸长,此过程所需的磷酸由    (填过程)提供。
(3)拟南芥下胚轴生长是研究细胞伸长的经典模型,研究人员发现在TMK缺失突变体中有明显的下胚轴伸长缺陷,原因是生长素无法激活AHA,最终突变体中整体的AHA活性显著低于野生型,M的pH升高导致M无法软化,从而抑制了细胞和组织的伸长。通过人为进行      处理或者             处理,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TMK缺失突变体的下胚轴伸长,进一步证明了TMK介导的M酸性化是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关键机制。
10.(原创)下图为在营养液中栽培的番茄植株示意图,图中①为顶芽,②为侧芽,③为叶片,④为主根较粗的一端,⑤为主根较细的一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由①向②、由④向⑤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
B.若③叶片处也有侧芽,则芽中生长素浓度的大小为②>③>①
C.若人为施加生长素,则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侧枝生长的程度不同
D.生长素能给细胞传递信息,起着催化和调节植物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
11.(原创)科技人员以荔枝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同时施加外源1 nmol/L细胞分裂素(CTK)和不同浓度赤霉素(GA)对植物侧芽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低浓度GA不一定促进侧芽生长
B.与自然生长相比,施加1 nmol/L CTK会促进侧芽生长
C.结果表明GA和CTK对侧芽生长表现为协同关系
D.据图示信息不能确定促进侧芽生长的最适GA浓度
参考答案
1.吲哚乙酸、萘乙酸、吲哚丁酸 人尿
2.促进生长 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 抑制生长
3.促进 抑制
4.赤霉菌(培养赤霉菌的培养基)
5.休眠 发芽 水分 充足的水分 充足的氧气 适宜的温度 脱落酸含量低
6.油菜素内酯 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
7.排除芽和叶产生的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8.预 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9.(1)类似或完全不同 (2)①C1 ②稀释 平均生根数 ③C3组与C4组生根数都增多或C3组生根数增多,C4组减少  C3组与C4组生根数都减少或C3组生根数减少,C4组增多
真题引领1 B 解题思路 浓度 成熟情况 种类 促进
抑制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主动运输 输导 非极性运输 极性 高 不利于 顶端优势解除 抑制
真题改编1 C 解析 吲哚乙酸是小分子,不含肽键,因此由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不需要核糖体参与,A错误;IAA随食物进入人体,不能被人体消化分解,但可被人体吸收到内环境中,B错误;植物体内具有与IAA相同效应的物质(如PAA等)都属于生长素,C正确;植物激素是信息分子,但不是催化剂,不具有催化功能,D错误。
真题引领2  B 解题思路 促进 抑制 相抗衡 促进 减缓 促进赤霉素的合成
真题引领3 A 解题思路 光合作用 信号 色素—蛋白 分生
真题改编2 D 解析  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即菊花开花需要较短的日照条件,遮光处理可使其提前开花,A正确;棉花生产上,适时摘除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使棉花植株多开花结果,从而提高产量,B正确;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蒸发,C正确;感染赤霉菌会导致水稻幼苗疯长并患恶苗病,赤霉素主要来自赤霉菌,D错误。
真题改编3  C 解析  第②组与第③组对比,自变量为是否含有NAA,A错误;第③组与第④组对比,自变量不唯一,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不能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B错误;由第①②④组的结果可知,野生型水稻和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水稻体内生长素含量与根系长度都比突变型水稻(乙烯受体缺失)大,说明乙烯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C正确;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与生长素相似,D错误。
1.B 解析 连续暴雨影响了盛花期油菜的正常受粉,由于收获的是油菜的种子,因此无法通过喷施植物激素防止减产,A错误;“凡嫁接矮果及花,用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十余次,则根生”利用的是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枝条生根,B正确;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脱落酸降解会解除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使得种子容易在穗上发芽,C错误;把成熟苹果与未成熟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于成熟苹果释放了乙烯,D错误。
2.B 解析 由题图可知,高比例的红光/远红光会促进Pr转化为Pfr,故Pfr含量会增加,A正确;在低比例的红光/远红光的条件下,Pr转化为Pfr变慢,Pfr对PIfs的抑制作用减弱,T/Y基因转录加快,促进色氨酸转化为IAA,生长素的合成量增加,B错误;光敏色素在受到光照射后会产生信息并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C正确;生长素的合成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D正确。
3.D 解析 乙烯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促进植株开花、果实成熟,促进叶、花、果实脱落,A正确;由图可知,甲硫氨酸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能转化为乙烯,因此用14C标记甲硫氨酸可追踪研究乙烯的合成过程,B正确;抑制ACC合成酶的表达,能抑制ACC的合成,进而抑制乙烯的合成,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因此抑制ACC合成酶的表达能延长柿果实储藏时间,C正确;由图可知,乙烯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质上是基因组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过程,D错误。
4.D 解析 由图可知,春兰没有经过春化处理也能开花,只是开花率低,这说明春兰并不是必须经过春化作用后才能开花,A错误;用150 mg·L-1的赤霉素处理春兰,春兰的开花率均高于对照组,B错误;由图可知,60 mg·L-1的赤霉素促进春兰开花的效果最好,但不能确定60 mg·L-1是促进春兰开花的最适浓度,C错误;由图可知,春化处理下春兰开花率的变化幅度大于赤霉素处理下的,故春化处理效果比赤霉素处理效果更明显,D正确。
5.D 解析 据图可知,乙烯+赤霉素处理组的主根长度大于乙烯单独处理组,小于赤霉素单独处理组,说明赤霉素能缓解乙烯对水稻主根生长的抑制作用,A错误;已知D蛋白可以抑制赤霉素合成,由图2推测,乙烯可通过促进D蛋白的合成来抑制赤霉素合成,B错误;在添加乙烯的情况下,野生型的主根长度比D蛋白缺失突变体短,说明D蛋白缺失突变体比野生型更能抵抗乙烯的作用,C错误;由图2可知,在D蛋白缺失突变体中添加乙烯仍可抑制主根生长,因此可推断乙烯不完全依赖D蛋白调控主根的生长,D正确。
6.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植株的类型、添加的试剂类型,分叉根毛比例是因变量,A错误;比较野生型和植株乙(蛋白N缺失),在高浓度NH4NO3下,添加ACC时,两者的分叉根毛比例几乎相同,故高浓度NH4NO3下,蛋白N是否缺失对ACC抑制根毛分叉没有影响,B正确;据图可知,在高浓度NH4NO3下,三组实验中添加IAA组与不添加激素组相比,IAA调节三种类型的拟南芥幼苗根毛分叉的作用为抑制或没有影响,没有体现促进作用,不能说明IAA对根毛分叉的调节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外源IAA抑制植株乙根毛分叉的效果更明显,而对植株甲几乎不起作用,故高浓度NH4NO3下,外源IAA对植株乙的根系保护效果比对植株甲的好,D错误。
7.A 解析 据图分析,ABA的作用是抑制种子萌发,促进种子休眠,GA的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抑制种子休眠,外界环境信号因素引起种子休眠,促进ABA的合成,降解GA,故A处的生理变化存在合成ABA,相反,外界环境信号因素也会打破种子休眠,降解ABA,促进GA的合成,故B处的生理变化存在降解ABA,A正确;AB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衰老和气孔关闭,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B错误;不同植物激素的相对含量和调节的顺序共同影响种子萌发,C错误;据图分析,解除休眠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降低,对温度和光照的敏感性升高,D错误。
8.D 解析 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盐胁迫和EBR的浓度,因变量是根长和叶长,故CK组和T1组在本实验中均能起到对照作用,A、B正确;从表中的数据可知,T1组处理表明盐胁迫对根长的影响大于对叶长的影响,C正确;T2~T4组实验表明,EBR能缓解盐胁迫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但浓度越大效果不一定越好,D错误。
9.(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细胞壁 细胞壁与细胞膜
(2)TMK 泵出 ATP水解(2分) (3)激活AHA(2分) 将拟南芥下胚轴置于酸性生长环境(2分)
解析 (1)植物原生质体包埋在坚固的细胞壁中,细胞要扩展和伸长,先要让细胞壁变得更柔软,细胞膨压(成长的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后,液泡体积增大,原生质体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增大才能驱动细胞伸展。TMK是一种位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可以感受胞外生长素,从而促使质子泵合成并运输到细胞膜上,随后质子泵将H+逆浓度运出细胞膜,再结合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胞质体应该是位于细胞膜外,但位于细胞壁以内的结构,即胞质体指的是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结构。(2)据图分析可知,一方面生长素可以在数秒内诱导TMK和AHA在细胞膜上结合,形成蛋白复合体。另一方面,生长素直接通过TMK磷酸化激活AHA(一种质子泵,能将H+泵出细胞),导致大量的质子被泵出细胞,从而引起细胞壁酸性化和细胞的伸长,此过程所需的磷酸由ATP水解提供。(3)据题意可知,TMK缺失突变体中有明显的下胚轴伸长缺陷,原因是生长素无法激活AHA,最终突变体中整体的AHA活性显著低于野生型,细胞壁的pH升高导致细胞壁无法软化,抑制了细胞和组织的伸长。因此通过人为进行激活AHA处理或者将拟南芥下胚轴置于酸性生长环境中处理,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TMK缺失突变体的下胚轴伸长,进一步证明了TMK介导的细胞壁酸性化是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关键机制。
10.B 解析 生长素由①向②、由⑤向④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A错误;若③叶片处也有侧芽,则根据发育成枝条的先后顺序,芽中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②>③>①,B正确;根据生长素作用曲线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侧枝生长的程度可能相同,C错误;生长素不起催化作用,D错误。
11.C 解析 GA浓度为0~1 nmol/L、未施加CTK时,侧芽的长度逐渐减小,故低浓度GA不一定促进侧芽生长,A正确;与自然生长即GA浓度为0且不施加CTK时相比,施加1 nmol/L CTK会促进侧芽生长,B正确;GA浓度为0~1 nmol/L时,GA和CTK对侧芽生长表现为相抗衡关系,C错误;据图示信息不能确定曲线的最高点,即不能确定促进侧芽生长的最适GA浓度,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