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地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一抔黄土且堆原,万壑千沟铸作魂。养育神州传社稷,苍茫旧事化晨昏。塬梁再造乾坤变,草木新栽翠黛存。还看山河增秀美,人民富足喜儿孙。知识目标: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能力目标: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学习目标知识讲解位置范围黄土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深居内陆。经纬度位置大致介于33°N-41°N,100°E-114°E之间,属于中纬度。100°E114°E41°N33°N知识点1 文明的摇篮知识讲解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图6.25)知识点1 文明的摇篮知识讲解地形地势黄土高原内部除了有着六盘山、吕梁山脉外,还有渭河平原和汾河平原等重要地形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汾河平原渭河平原知识点1 文明的摇篮知识讲解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知识点1 文明的摇篮知识讲解地位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知识点1 文明的摇篮知识讲解黄河渭河平原知识点1 文明的摇篮黄帝陵社稷坛知识讲解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山连着山,沟接着沟,交通不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高亢而悠长的歌声抒发自己的感情、感触。知识点1 文明的摇篮知识讲解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总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表面被厚厚的黄土覆盖,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黄土高原面积约占世界黄土分布的70%,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知识点2 风吹来的黄土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了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蒙古、中亚“风成说”知识讲解知识点2 风吹来的黄土教材活动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黄土是被风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黄土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有可能是西北风带来的。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是从其他地方过来的。知识讲解黄土地貌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墚、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士地貌景观。知识点2 风吹来的黄土知识讲解黄土地貌黄土塬,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顶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农耕地所在。知识点2 风吹来的黄土知识讲解黄土地貌黄土梁,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主要是黄土覆盖在梁状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蚀而形成的。知识点2 风吹来的黄土知识讲解黄土地貌黄土峁,是一种外形很像馒头的峁,峁的横剖面呈椭圆形或圆形,顶部有的为平顶,四周多为凸形坡,坡长较短,主要分布在高原沟壑区。知识点2 风吹来的黄土知识讲解黄土地貌沟谷进一步发育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农耕,所以人口密集。知识点2 风吹来的黄土课堂小结黄土高原自然条件文明摇篮形成原因位置范围:气候特征: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黄土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风情:窑洞、信天游、白羊肚头巾形成原因:“风成说”及其证据黄土地貌: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地貌景观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读“我国四幅传统民居图”,完成下面小题。1.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C课堂练习【解析】1.读图分析,①四合院,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地区的传统民居。②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③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④江南水乡的民居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ABD错误,故选C。答案及解析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读“我国四幅传统民居图”,完成下面小题。2.下列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相符的是( )A.①墙体薄-终年高温 B.②易拆卸-草原广布C.③木质屋-年温差小 D.④屋顶平-气候湿热B课堂练习【解析】2.读图分析,①四合院墙体厚,适应当地冬季寒冷的自然环境;②蒙古包易于拆卸、搬运、安装,适应内蒙古草原地区的游牧生活;③窑洞是在黄土堆开挖的居所,冬暖夏凉,适应当地冬冷夏热、降水少的自然环境;④江南水乡的民居屋顶坡度大,利于防潮、排雨水,适应当地气候湿热的自然环境。ACD错误,故选B。答案及解析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范围东至乌鞘岭B.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C.信天游是该地区富有民俗特色的民歌形式 D. ③河段形成了“地上河”C课堂练习【解析】3.黄土高原范围西至乌鞘岭,A错误;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以来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B错误;信天游是该地区富有民俗特色的民歌形式,C正确;③为中游河段,“地上河”位于下游河段,D错误。故选C。答案及解析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导致该地区地表形态沟壑纵横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板块运动 D.火山喷发A课堂练习【解析】4.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长期的人类活动,如采矿、修路、乱砍滥伐、过放放牧等导致植被破坏十分严重,每当降雨时,雨水冲刷黄土形成了这种沟壑纵横的地表特征,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及解析谢谢观看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