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5届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记者:农业是传统产业,乍一看与新质生产力完全不沾边。我们为什么要在农业领域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毛世平(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农业可以而且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人多地少、粮食供求紧平衡〔注〕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这导致我国粮食安全基础还不够稳固。与非农产业相比,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同时我国农业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在一些重要领域还存在不少"卡脖子"问题。因此,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尤为迫切。记者: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质"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林青宁(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体现在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蓝图、新的生产要素、新的装备产品4个方面。将基因编辑、生物育种、人工智能设计等前沿育种技术融合发展,催生具有颠覆性的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实现性状的精准定向改良发展,这就是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蓝图是一种在原理、实现路径等方面与当前技术蓝图有着本质区别的创新方式。以生物制造技术为例,这一新兴的技术正逐步推动未来食品产业的快速迭代,我们能够开发出更加健康、营养、可持续的食品产品。新的生产要素尤其需要重视数据的应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变革,将催生新质生产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农用北斗终端等农业机器则属于新的装备产品。王晓君(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质"体现在农业生产方式大变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助力农业生产实现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借助传感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等工具,可以实现对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关键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这些技术和工具的运用,无不彰显着新质生产力之"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质"还体现为强大的战略引领力和显著的竞争优势。这样的农业能引导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头雁效应并辐射相关产业,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的竞争优势。记者:我国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如何?周慧(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我国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基础。以星火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为代表的国家科技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为代表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使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较为完备,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记者:相较于其他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有何独特路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毛世平: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科技具有典型的公共性、基础性与社会性特点,以及长周期、自然属性和生命属性等特点。因此,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与其他领域不同,必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核心,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科技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同时,重点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要以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为玍线,以利益联结为纽带,打造协同创新载体,推动农业科技与产业有效衔接。周慧: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国情农情的关系,牢牢把握好我国小农生产的国情、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以及粮食安全的底线二是处理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系。旧动能不等于无用的动能不能一味地去旧扬新要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和农业特点,逐步推动旧动能的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的有机衔接三是把握好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相适应之间的关系要深化农村改革打破制约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记者: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何在?林青宁:其一是进一步完善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主体。首先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导向,在此基础上,加强农业高等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主力军地位,发挥高水平农业科研机构的骨干引领作用,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强支撑。其次要支持中小微涉农企业创新发展,着重扶持一批科技型骨干涉农企业,使其成为农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并培育一批大型涉农企业,使其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是国家要通过构建内外贯通的开放创新体系,支持国有涉农企业、民营科技型骨干涉农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其二是超前布局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超前部署规划一批未来农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争取在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制造、数字农业、绿色低碳农业和细胞农业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原创价值高、重大突破明显、产业引领性强的世界级成果,抢占世界未来农业高科技阵地与产业高地。(摘编自姜磊《农业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半月谈》2024年4月28日)【注】紧平衡:供需平衡达到或基本达到,但剩余不多、储备不多的一种平衡状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粮食连年获得丰收且产量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农业领域已经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B.实施国家科技战略,促进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殳,这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有积极影响。C.在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在其他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农业发展与现代科技结合紧密。D.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处理好新旧动能的转换关系,旧动能中也可能具备转化为新动能的条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在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既因为具备相应的发展条件,又因为该领域有需要解决的问题。B.新的技术蓝图是一种在原理、实现路径等方面的创新方式,可推动产业更新,并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发。C.农业新质生产力之"质"体现为两方面,强大的战略引领力和显著的竞争优势在其中最为重要。D.王晓君认为,大力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能够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农业方面的竞争优势。3.下列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B.C.D.4.《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请结合材料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广东某地荔枝产业发展的建议。(4分)广东某地是我国荔枝主产区,该地采用传统的嫁接苗种植法种植荔枝。嫁接苗的繁殖速度慢,荔枝收获周期长,再加上病虫害严重、荔枝保鲜期短等问题,该地尽管广泛种植荔枝,但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5.在这篇访谈中,受访者的回答特点鲜明,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人其实高不过一棵庄稼宋长征①人住在村子里,养鸡,喂狗,用铡刀铡碎一捆青草,是为了一头牛青青黄黄的日子。鸡会打鸣,会下蛋,会在村前的小河滩上领着一帮子女逮蚂蚱。人也想,可是脱不开身呀,村外的田里种着庄稼,村子里整天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所以,人想活成一只鸡都不成;再说,鸡的下场也不怎么光荣。狗最会看家,看似卧在墙根下,眯缝着眼,稍有动静,就红了眼,把一个"汪"字重复喊了很多遍。其实,见你一哈腰,便弓了身子,夹起尾巴,钻进一个柴草窠里,再不愿管别人的闲事。人不像狗,要不然,活得多没意义。②牛呢,我不说你也知道。主人下地了,被拴在林东的一棵歪脖子柳树上,日头在东,在西边卧;日头爬上南天门,就靠紧了柳树根。嘴倒嚼着,尾巴甩来甩去,也拍不到一只苍蝇;日头落在屋檐上的时候,牛们大都站起身来,朝着庄稼地的方向,哞——哞——喊了两嗓子,不大会儿就有人走了过来。天就黑了。③庄稼住在地里。南岗子,西水洼,起起伏伏,不咋平坦的老河滩上都是庄稼的家。眼下,庄稼做不了自己的主,村子里住的有的是人。别看平常不怎么出来,开春了,动镰了,一个个像从战壕里跃出来的士兵,跟无形的时光拼着抢着,不过是为了果腹,重复上演着祖先继续了很多年的战争。庄稼一开始不大理会这个,好像有了人,日子便再不会像草那么索然无趣。老河滩上的草就没人管,发芽了,开花了,结果了。羊呢,比较挑嘴,喜欢的,抿在嘴里,不紧不慢,咀嚼着光阴;不喜欢的——比如刺老牙——就打个响鼻,分明在告诉自己的子女:那玩意儿碰不得。④(1)至于庄稼到底美不羡慕草的活法,这个你得问庄稼。反正,乡下有风也有雨,有寂寞的寒冬,也有漫长而火热的盛夏,草能忍受,庄稼也不惧怕——脚下一样是贫瘠或者丰腴的土地,头上是或阴或暗的天,生长时不妨昂首向天,成熟时不妨低头看地。这日子,悠悠远远,不也已经走了很多年?⑤凝望炊烟,静听流年。⑥人这一辈子啊,还真是有些复杂,不能像一棵庄稼,在野地里生长。像蚂蚁那样日日辛劳,不过是为了寻找一个遮风避雨的处所。村子就是一个蚂蚁窝,一个个老去的蚂蚁靠在土墙根下晒太阳。他们拿不起锄头了,也背不起草筐,眼看着村口那棵刺槐树上的叶子落了一片又一片,老去的脉络里已寻找不到春天的影像。他们却又看着咿咿呀呀在土里打滚的娃儿们笑得合不拢嘴。也许吧,咀嚼了那么些年的庄稼子孙,此时已风化在泥土,紧紧握住一条根,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错过时光,记得在春天上路。⑦(2)一棵庄稼就是一种温暖——但不一定就是粮食。十月的棉田迎来了收获的季节,那些丝丝绒绒的棉絮,将被村庄里勤劳的妇女采收在贴身的布兜,在一个个寂寞的夜里,嘤嘤,嘤嘤,纺织着平凡的一生。那些棉的温度,从此将披在男人身上,暖在男人的脚上,甚至,远在千里的儿女,从邮局的包裹里,轻轻,轻轻,取出,一种暖意会霎时夺眶而出。远在天涯的你,是否也在牵挂这样一种温暖,那细密的针脚,就是一个母亲用尽一生写满的爱的叮咛。⑧一棵庄稼长啊长,分明在汲取天地日月的精华。有一种庄稼叫谷子,细细的茎,狭长的叶子,于夏日的某天,被一粒粒点进田里。阳光有多热烈,生命就有多少激情,他们扎根,分蘖,像风一样顶着七月的流火往上蹿。⑨(3)静止,就是静美。这是在秋天才能体悟到的一种美丽情愫。满地的谷子啊穗头比麦子大了好几倍齐刷刷低下谦卑的头颅。稻草人适时登场,这个陪伴了土地与乡村多少年的神秘人物,就像一尊神的雕像。或者,凝视了乡村很久,像一位普度众生的圣母,轻轻一拂,谷子便在这个季节迅速膨胀,给贫瘠的家园以最大的希望,让男儿如山,让女儿如花,继续奔跑在乡村或乡村以外的岁月。⑩学做一棵庄稼不容易。 七奶放下手中的镰刀,向远处张望。她在等谁呢?哪怕一阵风能捎来马儿的消息也好。(4)马儿是七奶的长子,七奶一天念叨一百遍也不觉得唠叨。这样,七奶在乡下寂寞的夜里再不会哭泣。 马儿嘬加鸡蛋红糖的小米粥长大,长大了的马儿是一条骏逸的小马驹。马儿上学了。马儿落榜了。马儿在家门口不怕风吹雨打太阳晒,蚊子咬了浑身红疙瘩,也不肯放弃学习。马儿参军了。马儿考上了军医大学。马儿娶妻了。马儿提干了……马儿却很少再回家。到后来,村里人再也没见过马儿的踪影。 木匠六爷说了:人啊,咋还不如一棵庄稼。 人呐,有时候真的不如一棵庄稼。一棵庄稼离村庄很近,见风就长,绝不辜负乡下母亲期盼的眼神。纺成丝线,不是为了牵绊,是为了寄托一种远在天涯的温暖;熬一碗热粥,不是为了挽留,是为了把积攒一生的祝福装进儿女的兜里。想念时,哪怕是梦呓也会叫出最亲最暖的那个字——娘。 玉米又长起来了,蝉的歌唱得无比嘹亮,村庄在仲夏的氤氲里安详。人还是村子里的人,唤狗的唤狗,撵鸡的撵鸡,把日子过得琐琐碎碎,细细长长。一棵庄稼在田野里,听风,听雨,听蟋蟀柔柔的丝弦,明明知道人其实高不过一棵庄稼,也不炫耀所谓的丰功伟绩。其实,人知道就好。知道了一棵庄稼的高度.才能仔细审视脚下的土地,无论走多远,不忘却,不迷惘,就会像一棵庄稼,明晰自己的方向。哪怕最后化身为土,也会在来生茁壮。(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句的答案是庄稼并不羡慕草的活法。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庄稼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活得自在又顽强。B.(2)句中的"庄稼"具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意义。它不仅实用,还附着了情感价值,成为人们联系的纽带。C.(3)句流露出作者对生命成熟状态的赞美。"静止"一词凸显了作者所向往的闲散安逸的乡村生活的特点。D.(4)句刻画了一位孤独的留守老人形象。七奶的念叨不仅寄托了对儿子的思念,还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宽慰。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描写的乡村,与《边城》中所写的茶峒一样,都是作者通过对民风民俗的铺陈面描绘出的典型乡土社会。B.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村里的老人。他们辛劳终生,渺小卑微,却并未失去生的希望,依然饱含对土地的深情。C.文章记叙马儿的成长经历,意在传达对城市生活的反思。马儿远离亲人、融入城市,这是一个疏远乡土的过程。D.文章用丰富的乡村意象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将寻常的乡村生活描绘得富有诗情画意,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8.本文主要是写庄稼和人,①②段却用了不少笔墨写各种动物,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9.作者说:"知道了一棵庄稼的高度,才能仔细审视脚下的土地。"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意蕴。(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萤火,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事乎?"魏征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选自《贞观政要·慎言语》,有删改)材料二: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至如齐〔注〕、隋间谗谮事,耳目所接者,略与公等言之。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及明月被祖孝征谗构伏诛,周人始有吞齐之意。高颎有经国大才,为隋文帝赞成霸业,知国政者二十余载,天下赖以安宁。文帝惟妇言是听特令摈斥及为炀帝所杀刑政由是衰坏。又隋太子勇抚军监国,凡二十年间,固亦早有定分。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善,使父子之道一朝灭于天性,逆乱之源,自此开矣。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祸及其身,社稷寻亦覆败。朕每防微杜渐,用绝谗构之端,犹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觉悟。前史云:猛兽处山林,藜藿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此实朕所望于群公也。"(选自《贞观政要·杜谗邪》,有删改)材料三: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选自《贞观政要·辩兴亡》,有删改)【注】齐:指北齐。后文的周指北周。北朝(439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文帝惟妇言A是听B特令C摈斥D及E为F炀帝所杀G刑政H由是衰坏。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众民、百姓,与《陈情表》中"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的"庶"意思和用法不同。B.罔,欺骗,与《核舟记》中的"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罔"意思和用法相同。C.朝,天、日,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欲辟土地,朝秦楚"的"朝"意思和用法不同。D.不肖,不贤,与《屈原列传》中的"人君无愚、智、贤、不肖"的"不肖"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征认为,君王位居四海之尊,实当谨言慎行。君王若有言行上的亏失,就会像古人所说的日食和月食,人人都会看见。B.唐太宗以"兰草"喻"君王",以"秋风"喻"小人","秋风败之"说明"小人"对君主的蒙蔽具有强大的破坏力。C.北周人一直怀有侵吞北齐的想法,但因北齐良将斛律明月威震四海,北周人担心齐兵西渡,只好打消了吞齐的念头。D.唐太宗认为,前代君主的国家储备粮食无需过多,足以确保百姓度过灾年即可,后世明君自有方法保天下,无需多虑。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事乎?(4分)(2)朕每防微杜渐,用绝谗构之端,犹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觉悟。(4分)14.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①每年春草芳。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②非我乡。【注】①上国:指京城。②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和即将南归的朋友饮酒作别,"揽君衣袂"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B.颔联中的"行人"指朋友,在日暮时分,他情绪低落,唉声叹气,诗人对此作出了贴心的回应。C.颈联通过描写朋友南下路途中天气的变化和回雁的怨声,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体察之意。D.尾联为虚写,其中"应无惆怅""非我乡"表明朋友在远涉沧波后的情绪和抉择都发生了改变。16.本诗第四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张老师用《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响遏行云"这个成语的词义。(2)学校同学暑假来到钱塘江边,用手机拍下了江涛汹涌、江水无边的壮阔美景。他可在唐诗宋词中挑选"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为朋友圈的文案来配图发布。(3)古代诗人常在"白鸥"这一意象中寄寓与世无争的隐逸情怀,宋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如此。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田亩间分出红黄绿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极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放翁自己说:"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是的,确然天叫他称放翁的。阁旁有花园二,一在前,一在后。前面的一个又以墙壁分为二,前半叠假山,后半凿小池。池中植荷花,如在夏日,红莲白莲,盖满一池,自当另有一番风味。池前有春花秋月楼,楼下有匾额曰"飞跃处"。其实,池中只有很小很小的小鱼,要它跃也跃不起来,如何会飞跃呢?自池旁折向北,便是那后花园了。我们一踏进后花园,便有一架紫藤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架紫藤正在开得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花蕊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的。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它们是在采蜜吗?它们是在舞蹈吗?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紫云英.豌豆叶、油菜花的颜色分别是红色、绿色、黄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19.标点符号有利于增强文学作品的表达效果,文末三个问号连用,请分析其效果。(5分)20.下列句子中的"便"与文中加点的"便",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这里有一些水果,请您得便捎给他。B.敌人还来不及逃跑,我们便抓住了他们。C.公园里增设了不少游乐设施,游客无不称便。D.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1题。21.这是一首由三个诗节组成的图像诗,评论者认为此诗"没有任何文字的描述,却通过视觉完整展现出了战争的场景",请据此对本诗内容进行逐节分析。(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认为,重复是有意义的。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3分)C 2.(3分)C 3.(3分)A4.(4分)①抓住国家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契机,贴合国家发展战略。②引入并运用先进科技和工具,突破保鲜、病虫害率高的难题。③推广新的种植技术,缩短种植周期,提高荔枝的生产效率。5.(6分)①紧贴国计民生/国家大政方针/具备指导意义/有现实针对性。②回答条理清晰/条分缕析/分条陈述,严谨客观。③多用专业术语和可靠数据,专业权威。④部分问题由多人多角度进行回答,深入全面。⑤回答时大量举例,通俗易懂。6.(3分)C 7.(3分)B8.①本文用不少笔墨写动物,描绘了它们悠闲自在却又无聊无意义的生活状态。②用动物与人和庄稼形成对比,表现出两者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的根本不同。③鸡、狗、牛看似活得自在,却虚度光阴、没有意义,庄稼和人虽然忙碌,却生活得有目标有原则,生命充实而有价值。④本文既写人和庄稼又写动物,用丰富的乡村意象,呈现出真实生动的乡村场景。9.①“庄稼的高度”指的是庄稼具有自由纯粹、坚韧、谦逊又充满激情的精神品质,值得人们学习。②“脚下的土地”强调庄稼对土地的坚守,启发人们不要失去文化的根脉,要立足于当下,扎实苦干。③作者认为人只有理解了庄稼所具备的这些精神内涵,才能对自身的不足与局限作出反省,才能获得自身的成长和进步。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庄稼的敬意和对乡村的深厚感情、对未来的美好期望。10.(3分)BDG11.(3分)B12.(3分)C13.(1)主管官员急忙派遣几千人去捕捉(萤火虫),(后来)送来五百车萤火虫到宫殿旁边,小事尚且如此/这样,更何况大事呢?(2)我时常防微杜渐(或译出成语“防微杜渐”:在错误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用这个方法来杜绝奸佞小人用谗言构陷(忠良)的祸端,我还是担心心力不能达到,或者自己不能觉察醒悟。14.①贪图享乐,不慎言语。隋炀帝初到甘泉宫,为己享乐,下令捕捉萤火虫,劳民伤财。②任用奸佞,听信谗言。隋文帝听信杨素谗言,废太子,混淆嫡庶。③不以民为本,奢华无道。隋文帝不开仓放粮,救济百姓;隋炀帝奢侈无度。15.(3分)D16.①第四句中的“春草芳”既写出京城春日草木的芳香怡人,又暗示出京城每年都有考试的机会/未来还有机会,委婉地表达/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用一语双关的方式表达诗人对于朋友的鼓励与劝勉,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要积极振作。②尾联中“应无惆怅”“非我乡”等词语,直接劝告友人/用直抒胸臆/直接发表议论/卒章显志的方式劝告友人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表达对朋友的期冀、祝愿之情。17.(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2)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3)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18.①原文用颜色作主语,突出了颜色本身,也强调了以颜色来区分不同的作物,突出表达了田亩景色的生动多姿、鲜艳美丽。②原句连用三个短句,形成排比,句式灵活,具有节奏感和音律美。③原文与前后句衔接更紧密。原文三个短句主语依次为“红”“绿”“黄”三种颜色,宾语为三种作物,能更好与前句“三色”和后句“一片一片”衔接。④原文与上下文多用短句的风格一致。19.①三次发问是对蜜蜂不同活动的猜想,突出了蜜蜂飞舞场景的热闹、欢快和自在。②把由蜜蜂飞舞引发的想象一一并举,既表达出观蜂带给作者的丰富意趣,也表达出观蜂者内心的悠闲、恬淡。③在文章结尾处与读者互动/引发读者思考/直接跟读者对话,给读者带来亲切活泼之感。20.B21.①第一节描绘的是军队即将出征/军队正在接受检阅/军队正在备战/排列整齐的十行“兵”组成的方阵。这排列整齐的队伍仿佛百万雄师般气吞山河/雄赳赳气昂昂/气势盛大,即将冲锋陷阵。②第二节描绘的是战争的过程,有受伤的士兵,“乒”“乓”代表着“缺胳膊少腿”;有消失的士兵,消失之处只留下一片尖锐的空白。整个队伍溃不成军/队伍凌乱/方阵被冲散,牺牲的士兵数量很多。//第二节也可答为:“乒乓”二字为拟声词,可联想到战争中兵器相接或子弹大炮的声音,伴随着这些声音,士兵接连受伤或牺牲,方阵中的空白愈加明显。③第三节描绘战争结束,那些己经成为“丘”的士兵,重新组成了一支整齐的队伍。无数的死难者组成的“丘”字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文言文参考译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