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河南省中职对口升学语文真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A. 后裔(yì) 凫水(fú) 殷红(yīn) 有恃无恐(shì)B. 自诩(xǔ) 刀俎(jǔ) 遏止(è) 黯然失色(àn)C. 瞥见(piē) 巢窠(kē) 桅杆(wéi) 杳无音信(yǎo)D. 颓圮(pǐ) 亵渎(xiè) 徘徊(huí) 针砭时弊(biǎ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阡陌 蹂躏 璀灿 川流不息B. 婀娜 窈窕 惆怅 惊慌失措C. 放诞 渺茫 贮藏 披荆斩刺D. 款待 吞噬 浩瀚 没精打彩3. 下列作家、作品及体裁对应有误是( )A. 史铁生——《合欢树》——散文B. 路遥——《平凡的世界》——小说C. 曹禺——《雷雨》——戏剧D. 老舍——《我的母亲》——诗歌4.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过一样:又像 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A. 泻 洗 笼 B. 照 漂 隔C. 照 洗 笼 D. 泻 漂 隔5. 下列诗词有误是(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来思,杨柳依依。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B.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所撰写的《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C.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体例。D. 杜甫,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 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B. 能否提高训练成绩,关键在于端正的训练态度和正确的训练方法。C. 学习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文章,我由衷地从心里敬佩袁隆平。D. 通过学习焦裕禄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8.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A. 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B. 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C.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吧。——我说不清。D. 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9.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是( )A.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B.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借代)C.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夸张)D. 他的性格很像他的母亲。(比喻)10.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A. 或师焉,或不焉B.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字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觳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铩也;谪成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1. 以上文段出自西汉文学家_____(作者)的《_____》(作品)。12.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崤函 ②行伍 ③瓮牖绳枢 ④一夫作难A.①yáo ②xíng ③xiǔ ④nánB.①yáo ②háng ③yǒu ④nánC.①xiáo ②xíng ③xiǔ ④nànD.①xiáo ②háng ③yǒu ④nàn(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一项( )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B.而倔起阡陌之中C.振长策而御宇内D.赢粮而景从(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则不可同年而语矣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4)对文段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段采用整句与散句交错使用的形式,句式铿锵有力,气韵流畅,文辞优美,构思精巧。B.“且夫”一句写出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说明秦亡的原因不是地理环境的变化。C.文段主要描写秦统一全国以后,采用一系列措施凝聚民心,国力空前强大。D.文章以充分的史实为依据,综合分析了秦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的演变过程,归纳了秦亡的原因。13.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选文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2)翻译下面的句子。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三、现代文阅读(2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①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②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14. 本段文字选自当代小说家______写的小说《______》。15.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为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语句。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A.你走,你走走试试,看我不把家给你翻个底朝天!B.你走,你走我也走,老娘不伺候了!C.你走,我不拦你。可我想你了怎么办?D.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2)对“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中“总是”一词的解读,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表现了水生嫂对水生积极报名行为的赞扬。B.表现了水生嫂对水生积极报名行为的不满、怨愤。C.水生嫂既为水生的行为感到自豪,同时又有嗔怪的情绪。D.对水生积极报名的爱国行为,水生嫂持挖苦、讽刺的态度。(3)对“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一句朗读重音的分析,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重读“你”)B.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重读“明白”)C.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重读“家里的难处”)D.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重读“就好了”)16. 文中①、②画线处运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______和_____。17. 结合加点词语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2)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18. 结合文段分析水生嫂的形象。19. 简要分析选文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四、作文(40分)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2024年4月25日,在亿万人民期许的目光中,神舟十八号顺利发射,又一次在太空抒写了精彩的中国故事。三十载砥砺奋进,三十载锐意进取,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努力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现了“飞天梦”。中国人的飞天之路,是不断让梦想成为现实的漫漫征途。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2024年河南省中职对口升学语文真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A. 后裔(yì) 凫水(fú) 殷红(yīn) 有恃无恐(shì)B. 自诩(xǔ) 刀俎(jǔ) 遏止(è) 黯然失色(àn)C. 瞥见(piē) 巢窠(kē) 桅杆(wéi) 杳无音信(yǎo)D. 颓圮(pǐ) 亵渎(xiè) 徘徊(huí) 针砭时弊(biǎn)【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殷红”“殷”应读作yān。B.“刀俎”的“俎”应读作zǔ。D.“徘徊”的“徊”应读作huái,“针砭时弊”的“砭”应读作biān。故选C。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阡陌 蹂躏 璀灿 川流不息B. 婀娜 窈窕 惆怅 惊慌失措C. 放诞 渺茫 贮藏 披荆斩刺D. 款待 吞噬 浩瀚 没精打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璀灿”的“灿”应写作“璨”。C.“披荆斩刺”的“刺”应写作“棘”。D.“没精打彩”的“彩”应写作“采”。故选B。 3. 下列作家、作品及体裁对应有误的是( )A. 史铁生——《合欢树》——散文B. 路遥——《平凡的世界》——小说C. 曹禺——《雷雨》——戏剧D. 老舍——《我的母亲》——诗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D.“诗歌”错误,《我的母亲》是老舍的作品,是一篇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故选D。4.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过一样:又像 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A. 泻 洗 笼 B. 照 漂 隔C. 照 洗 笼 D. 泻 漂 隔【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泻”,很快地流。/“照”,照射。句中说月光如流水,应填“泻”。第二空:“洗”,用水或汽油等去掉物体上的泥污。/“漂”,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句中是说叶子和花朦朦胧胧的。好像在牛奶中洗过一样,应填“洗”。第三空:“笼”,笼罩。/“隔”,遮断,隔开。句中是说像笼罩着轻纱的梦,朦胧的样子,应填“笼”。故选A。5. 下列诗词有误的是(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来思,杨柳依依。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B.诗句出自《采薇》,诗句顺序错位,应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故选B。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B.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所撰写的《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C.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体例。D. 杜甫,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B.“他所撰写的《论语》”错误,《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不是“孔子”。故选B。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 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B. 能否提高训练成绩,关键在于端正的训练态度和正确的训练方法。C. 学习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文章,我由衷地从心里敬佩袁隆平。D. 通过学习焦裕禄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搭配不当。“能否”与“端正的训练态度和正确的训练方法”一面与两面不协调,应删掉“能否”。C.重复累赘。“由衷”与“从心里”重复,去掉其一。D.成分残缺。介词结构在句首淹没主语,删掉“通过”或者“使”。故选A。8.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A. 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B. 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C.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吧。——我说不清。D. 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整段话都出自一个人之口,把反引号移到句号后面。应改为:“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吧。——我说不清。”故选C。9.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是( )A.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B.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借代)C.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夸张)D. 他的性格很像他的母亲。(比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正确。“横眉”对“俯首”,“冷对”对“甘为”,“千夫指”对“孺子牛”。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句意相连,是对偶。B.正确。“雷锋”代指具有雷锋精神的人。C.正确。“难于上青天”把攀援蜀道的难度夸大了,是夸张的修辞。D.“比喻”错误,同类相比不是比喻。比喻修辞必须满足:本体喻体为不同事物,有相似点,能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故选D。10.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A. 或师焉,或不焉B.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不”,通“否”,表否定。句意:有的跟从老师学习,有的不跟从老师学习。B.“爱”,通“薆”,隐藏;“见”,通 “现”,表示出现。句意:姑娘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不出现,急得我挠头搔腮。C.无通假字。句意: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D.“生”,通“性”,资质,禀赋。句意:君子的本性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凭借外物罢了。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字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觳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铩也;谪成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1. 以上文段出自西汉文学家_____(作者)的《_____》(作品)。12.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崤函 ②行伍 ③瓮牖绳枢 ④一夫作难A.①yáo ②xíng ③xiǔ ④nánB.①yáo ②háng ③yǒu ④nánC.①xiáo ②xíng ③xiǔ ④nànD.①xiáo ②háng ③yǒu ④nàn(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B.而倔起阡陌之中C.振长策而御宇内D.赢粮而景从(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则不可同年而语矣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4)对文段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段采用整句与散句交错使用的形式,句式铿锵有力,气韵流畅,文辞优美,构思精巧。B.“且夫”一句写出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说明秦亡的原因不是地理环境的变化。C.文段主要描写秦统一全国以后,采用一系列措施凝聚民心,国力空前强大。D.文章以充分的史实为依据,综合分析了秦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的演变过程,归纳了秦亡的原因。13.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选文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2)翻译下面的句子。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答案】11. ①. 贾谊 ②. 过秦论12. (1)D(2)C(3)C(4)C 13. (1)对比论证。(2)假使让崤山以东的诸侯国与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较量一下权势和力量,就不可相提并论了。【解析】【11题详解】本意考查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过秦论》的作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及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12题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①“崤函”的“崤”读作xiáo。“崤函”,古代对崤山和函谷关的合称。②“行伍”的“行”读作háng。“行伍”,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泛指军队。③“瓮牖绳枢”应的“牖”读作yǒu。“瓮牖绳枢”,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④“一夫作难”的“难”读作nàn。“一夫作难”,陈涉一人起义。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何”,通“呵”,呵斥、盘问。句意: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B.“倔”,通“崛”,突起。句意: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C.无通假。句意:以武力来统治各国。D.“景”,通“影”,像影子一样。句意: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句意: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B.“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句意: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C.“不可”:古今同义,不可以。句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D.“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句意: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凝聚民心,国力空前强大”错误。由原文第二段“而倔起阡陌之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可知第二段主要描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由原文第三段“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知主要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故选C。【13题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地位、武器、军队、谋略四个方面把陈涉和山东六国做了对比。强调了陈涉与诸侯国在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以及他们共同对抗秦国的历史背景。 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陈涉起义的艰难和不易, 也反映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强大实力。 通过这种对比论证, 作者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即秦朝的兴衰与仁义的关系, 以及攻守之势的变化。(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山东之国”,崤山以东的诸侯国;“度长絜大”,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权量力”,较量一下权势和力量;“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就不可相提并论了。参考译文: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三、现代文阅读(2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①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②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14. 本段文字选自当代小说家______写的小说《______》。15.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为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语句。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A.你走,你走走试试,看我不把家给你翻个底朝天!B.你走,你走我也走,老娘不伺候了!C.你走,我不拦你。可我想你了怎么办?D.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2)对“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中“总是”一词的解读,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表现了水生嫂对水生积极报名行为的赞扬。B.表现了水生嫂对水生积极报名行为的不满、怨愤。C.水生嫂既为水生的行为感到自豪,同时又有嗔怪的情绪。D.对水生积极报名的爱国行为,水生嫂持挖苦、讽刺的态度。(3)对“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一句朗读重音的分析,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重读“你”)B.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重读“明白”)C.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重读“家里的难处”)D.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重读“就好了”)16. 文中①、②画线处运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______和_____。17. 结合加点词语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2)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18. 结合文段分析水生嫂的形象。19. 简要分析选文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答案】14. ①. 孙犁 ②. 《荷花淀》15. ①.D ②. C ③. B16. ①. 拟人 ②. 比喻17. ①. 手指的“震动”反映了她内心的震动,表现了水生嫂内心的激动、震惊、不舍、依恋等复杂情感。用“吮”来平复内心的情绪波动,表明了她的深明大义和坚强勇敢。 ②. “眼泪”表现出了对丈夫的感动,对丈夫忠贞的诺言和不舍。18. 勤劳质朴,温柔能干,细心体贴,识大体顾大局(深明大义)。19. (1)为故事情节做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引出水生嫂织席等待丈夫的故事。(2)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为下文的日寇略做了铺垫。(3)衬托人物形象,体现了水生嫂的勤快利落,编席手艺好。(4)暗示小说主题,祥和的生活氛围会遭到破坏,引出了保家卫国的主题。【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1)D.根据“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知,这是对女人问话的回答,女人是在问家里怎么办。故选D。(2)C.根据“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可知,女人心里虽然有些委屈、嗔怪的情绪,但还是很支持丈夫的,认为他干的事是光荣的。故选C。(3)B.根据“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可知,女人内心是委屈、有苦楚的,希望丈夫能够明白自己的不容易,强调“明白”,所以“明白”应该重读。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①“在她怀里跳跃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苇眉子拟人化,赋予了人的动作,体现女人编席子时手指的灵巧和熟练。②“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编成的一大片席子”比作“雪地”“云彩”,体现编的席子之多。【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的能力。(1)“震动”,颤动。手指的震动反映了她内心的震动,她为丈夫担心,又不能阻止丈夫报名参军杀敌,所以内心很不平静,表现了水生嫂内心的激动、震惊、不舍、依恋等复杂情感。“吮”,吮吸。表现水生嫂不想让丈夫看出自己内心的震动,用“吮”来平复内心的情绪波动,表明了她的深明大义和坚强勇敢。(2)这句话是在水生叮嘱她“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之后,水生嫂才哭着答应的,所以“眼泪”是对丈夫的感动,对丈夫忠贞的诺言和不舍。【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可知,水生嫂编席又快又好,体现其勤劳能干。根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可知,其温柔贤惠。根据“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可知,其非常细心体贴。根据“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可知,其识大体,顾大局。【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本文开头两段主要是描写水生女人编席子,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劳动场面。(1)开头前三句,“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点出了劳动的时间、空间和对象,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2)这两段还重点描写了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飘香的荷花,这是对荷花淀平静优美的环境描写,从而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为下文的日寇侵略做了铺垫。(3)“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还凸显了水生嫂的勤快、利落。(4)环境描写的同时也有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开头两段描写了如此祥和的生活氛围,后文又写到了战争,从而引出了保家卫国的主题。四、作文(40分)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2024年4月25日,在亿万人民期许的目光中,神舟十八号顺利发射,又一次在太空抒写了精彩的中国故事。三十载砥砺奋进,三十载锐意进取,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努力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现了“飞天梦”。中国人的飞天之路,是不断让梦想成为现实的漫漫征途。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答案】例文:青萍之末乘风起,敢做时代弄潮儿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凡属过往,皆为序章。在这个黄金般璀璨、水晶般透明、珍珠般闪亮的时代,我辈青年当心有家国,志存高远,奋楫笃行,扬帆起航。征途漫漫存浩气,凌云壮志勇担当。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担当,青春芳华应该在爱国的赤诚里闪亮。林觉民说,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是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只有把我们有限的青春投入到为国为民的奉献之中,我们的青春,才更有价值。家国情怀,就是严复、梁启超、林觉民等爱国志士为救国图存的奔走呼号;家国情怀,就是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等革命先烈为救民水火的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民族复兴,中国梦圆,我们的时代更需我辈青年,有担当,为国家,为理想,雄鸡一唱天下白,晔晔扶桑少年郎。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担当,我辈少年郎,勇毅前行当自强。逆水行舟岸卷浪,奋楫笃行放光芒。雪莱的诗里写道,“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承担社会使命,就是新时代我辈的责任担当。华夏民族万年长,风华正茂勇力强。责任担当,是王进喜、孔繁森、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为振兴国家的砥砺耕耘,责任担当,是黄大年、李保国、黄文秀等时代楷模为强国富民的牺牲奉献。如今,我辈青年更应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更要笃行之,以拼搏为衣、以前行为裳。破釜沉舟无退路,生死山河挺脊梁。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担当,唯有奋斗铸就辉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跨界者钟扬这样告诫我辈。我辈青年更应志高远,大鹏展翅扶摇上。拼搏奋斗,是大凉山走出的学子陈世鑫,以青春之我,立志强“中国芯”;是“大姐不大”的周承钰,弱冠之年担纲大任,成为最年轻的火箭发射总指挥,在追星逐月中,实现科技报国的一腔宏谋;是后浪中的“巨浪”曹原,22岁攻克百年难题,当惊世界殊。他们以奋斗创造历史,以拼搏铸就辉煌。青年自有凌云志,不负江河万古长。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担当,我们的青春将更加闪亮。让我辈青年,甘于奉献,做时代前行的先锋,用担当奉献谱写青春之歌。从精进学问、砥砺自我、成就大器,到心系“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到秉持“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恢弘格局,青萍之末乘风起,敢做时代弄潮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开头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是指每一代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不同向往和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是说每一代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是说每一代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各自的领域内努力拼搏,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贡献力量。接着举神州十八号顺利发射的事例,强调中国人实现了“飞天梦”,这是不断让梦想成为现实的漫漫征途,强调梦想的实现需要长期的努力。根据材料可知,作文可以围绕梦想、使命、奋斗这几个关键词来进行写作,要明确三者关系,梦想、使命和奋斗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有了梦想,我们才能明确我们的使命;只有明确了使命,我们才能更有动力去奋斗;只有通过奋斗,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完成我们的使命。作文时可创作一篇议论文。首先,简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一主题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引出中心论点,青年人要有责任使命。其次,从梦想的传承与演变,分析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梦想及其对后代的影响,讨论个人梦想如何在不同生活阶段和社会环境中发生变化;使命的传递与实践,阐述年轻一代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承担起新的使命,分析不同代际在中国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使命;奋斗的意义与价值,探讨个人奋斗对于实现梦想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论证集体奋斗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关键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证,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充实有效的论证论点。最后,重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一观点的核心意义,强调每一代人都有责任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未来,发出号召鼓励年轻一代积极拥抱新时代的挑战,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立意:1.时代变迁与青年责任。(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挑战,青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和责任。)2.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通过实现个人的梦想,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是每一代人的使命所在。)3.奋斗精神的传承。(当代青年应继承和发扬这种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河南省中职对口升学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原卷版).docx 2024年河南省中职对口升学高考语文试题真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