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3课 土地改革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新课导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农民分到了土地、耕牛、农具和房屋等。你知道土地改革的情况吗?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土地改革发生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运用史料分析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对巩固新中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对土地改革的学习,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加深对党和政府政策的认同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知识点1 土地改革的原因新知讲解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呢?知识点1 土地改革的原因新知讲解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呢?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的果实。——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项目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巩固新政权的需要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知识点2 土地改革的经过新知讲解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开始。1950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知识点2 土地改革的经过新知讲解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效信息?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知识点2 土地改革的经过新知讲解3.土地改革中在经济上保存富农、在政治上中立富农,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动他们,则将显得我们更加有理由,即是说更加有政治上的主动权……我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现在已经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组织上都形成了,而民族资产阶级是与土地问题密切联系的,为了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起见,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似较妥当的。——毛泽东《征询对待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知识点2 土地改革的经过新知讲解4.观察图片,经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什么?青海省农民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分到的土地上耕作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民分到了劳动工具土地、牲畜劳动工具知识点2 土地改革的经过新知讲解4.观察图片,经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什么?土地房产所有证房屋知识点2 土地改革的经过新知讲解素养提升:回顾所学,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有哪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初期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知识点3 土地改革的意义新知讲解阅读史料,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年6月)①彻底摧毁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知识点3 土地改革的意义新知讲解阅读史料,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材料二: 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知识点3 土地改革的意义新知讲解阅读史料,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材料三:正如土改时担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后来所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聂俊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成功原因探析》③得到农民拥护,巩固人民政权知识点3 土地改革的意义新知讲解阅读史料,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材料四:1949—1952年全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④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年份 粮食 棉花 油料 黄花麻 糖料 茶叶 水果1949年 11 318.0 44.4 256.4 3.7 283.3 4.1 120.01950年 13 212.5 69.2 267.2 7.9 337.8 6.5 132.51951年 14 368.5 103.1 362.0 25.0 498.9 7.9 156.41952年 16 391.5 130.4 419.3 30.6 759.5 8.2 244.3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翻身成为主人,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对我们今天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启示?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制度,解放生产力,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的发展。知识点3 土地改革的意义新知讲解课堂小结土地改革时间内容原因1950—1952年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巩固新政权的需要③直接原因: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意义①彻底摧毁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得到农民拥护,巩固人民政权④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课堂练习1.“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政策,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材料中的“它”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政策,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B项正确;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不符合“新中国成立后”时间信息,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B课堂练习2.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全国约有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材料中“社会变革”的含义指( )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B.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C.掀起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1950—1952年,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项正确;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方所推行的土地政策,有利于团结各阶层坚持抗战,排除A项;1958年我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978年我国开始推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B课堂练习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打开了全新的外交局面【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新解放区分配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C项正确;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相关,与抗美援朝战争不符,排除A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与土地改革不符,排除B项;打开了全新的外交局面,与外交政策相关,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C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