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学试题
(时间:4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闭卷笔答,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5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都分别填写在本卷和答题卡上。
3.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卷上无效。
4.答题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关于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藻类中提取出来的琼脂和碘等在工业和医药等方面被广泛使用
B. 蜈蚣草可用于某些污染土地的修复治理
C. 古代高大的蕨类植物的遗体堆积形成了煤
D. 鱼缸长期不换水,内壁上长出的绿膜是苔藓植物
2. 科研人员在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珍稀濒危苔藓植物——耳坠苔,下列关于耳坠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仔细观察耳坠苔叶片,可以发现导管这一结构
B. 为提高耳坠苔的数量,可以收获其种子,进行人工繁育
C. 耳坠苔植株矮小主要是因为其内部细胞无法获得充足营养
D. 耳坠苔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九寨沟地区空气污染程度相对较低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初二年级一班开展了“品味诗词魅力·传承文化经典”的主题活动,以下是第三小组制作的描写植物的诗词卡,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诗词卡
垂杨浮绿水,摇艳东风年。一一李白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杜甫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诗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
3.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春天我们漫步池旁河畔时,会发现池塘或小河里的水逐渐变绿,出现诗句中描述的绿水现象的原因是( )
A. 藻类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裸子植物
4.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是第五小组的同学们收集整理的,诗句中所描写的“苔花”与诗词卡中的哪句所描述的是同一类植物( )
A.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B.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C.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 D.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 古诗词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了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梅与松树的共同特点是( )
A. 都能产生种子
B. 都能开花结果
C. 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 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6. 如图是山椒藻,学名叫槐叶萍,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它的茎细长,叶舒展于水面上,具有叶脉,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在沉水叶的基部着生孢子果。这种植物属于( )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7.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银杏的记载是: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如图是银杏所结“白果”的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银杏属于( )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苔藓植物
8. 我们食用的大米是稻谷加工处理后的精米(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稻是一种双子叶植物 B. 水稻种子中没有子叶
C. 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D. 精白米能萌发长成幼苗
9. 某同学在校园中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观察后记录如下:①植株高大,可达20米;②叶椭圆形或卵形;③花长在树枝基部,种子的成熟期在每年的9—11月份,成熟的种子呈褐色,外有果皮包被。该植物与下列哪种植物属于同一类群( )
A. 地钱 B. 肾蕨 C. 油松 D. 玉米
10. 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玉米植株的叶片为网状叶脉
B. 大豆种子的⑤是一片,而玉米种子的是两片
C. 我们食用的豆腐主要由大豆种子的胚乳加工而成
D. 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最重要的结构都是①②④⑤
11. 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滇池采集到的水样中观察到一种生物,身体透明,呈辐射对称,用触手探寻和捕获食物。根据以上特征,推测该动物可能是( )
A. 刺胞动物 B. 扁形动物
C. 线虫动物 D. 软体动物
12. 无脊椎动物水螅和涡虫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
A. 有口无肛门 B. 身体呈两侧对称
C. 身体背腹扁平 D. 体内有脊柱
13. 太原市某中学的小芳同学身体不适,医生给开了肠道驱虫药,以驱除钩虫、线虫、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下列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无关的是( )
A. 有口有肛门 B. 消化器官简单
C. 生殖器官发达 D. 体表有角质层
14. 蚯蚓体内没有健壮的骨骼,但也能灵活运动,主要是因为蚯蚓( )
A. 身体分节 B. 有发达的肌肉
C. 体壁有刚毛 D. 有环带
15. “金蝉脱壳”的“壳"指蝉体表的外骨骼,从生物学的角度讲,“金蝉脱壳”的原因是( )
A. 外骨骼比较坚韧
B. 外骨骼可保护内部器官
C. 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 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和发育
16. 如图所示蜈蚣的形态结构,其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蜈蚣属于(  )
A 环节动物 B. 线形动物 C. 软体动物 D. 节肢动物
17.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螅——辐射对称的体形增强了运动能力
B. 涡虫——两侧对称的体形有助于动物的定向运动
C. 蚯蚓——腹面的刚毛可以辅助运动
D 鲫鱼——体表鳞片和黏液可以保护身体和减小水中游动阻力
18. 当遇到阴雨连绵,闷热无风的天气时,池塘里的鱼会大量浮出水面(即“浮头”),甚至还会出现鱼群大量死亡的现象。若此时用水泵向池塘冲水,则会解救浮头的鱼,这样做对鱼的意义是( )
A. 让食物随水流进入口中,完成摄食与消化
B. 吞水、排水,调节身体质量,有助于游泳
C. 水中的氧渗入鳃丝,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到水中,完成气体交换
D. 吞入新鲜水,保持体内外水分的平衡
19. 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真正的鱼( )
A. 鱿鱼 B. 鲍鱼 C. 泥鳅 D. 章鱼
20. “鱼戏莲叶间”描写的是鱼在莲叶间自由游泳,为小鱼游泳提供动力的是( )
A. 尾鳍和臀鳍的摆动 B. 胸鳍和尾鳍的摆动
C. 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D. 所有鱼鳍共同协调配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2个小题,共30分([______]中填序号或字母,除标注外,每空1分)
21. 认识藻类和植物类群
2024年5月22日是第31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某实验中学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生物兴趣小组组织的同学们走进太原植物园,对藻类和绿色植物进行考察,图一是同学们看到的一些生物,图二是同学们进一步解剖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请你一起来观察、分析。
(1)图一中______(填字母)属于藻类,是能进行______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该类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是______。
(2)图一中______(填字母)类植物已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并且体内具有______组织,所以该类植物同C类植物相比长得较为高大且结构也更为复杂。在夏末秋初,仔细观察其叶片背面,可发现有许多褐色的隆起,并有许多褐色粉末从中散落出来,这些粉末是______。
(3)植物B油松,属于______植物,其与植物D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______包被。植物B和植物D、E的共同之处是都能产生______,并用其繁殖后代。
(4)图二的B表示玉米种子的纵剖面,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二的A所示的,[______]线剖开的,玉米种子中新植物的幼体是______,其包含的结构是图二中B图的______(填序号)。在玉米种子纵切图上滴加碘液后,变蓝的结构是图中的[ ]______。小青发现,玉米所属的被子植物类群分布非常广泛,请你来帮他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______。
(5)从图示生物中任选两种,说出它们的名称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温馨提示:三种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不能答成一样的)植物名称:______;与人类的关系:______植物名称:______;与人类的关系:______。
22. 探究鱼和螃蟹的呼吸
鱼和螃蟹都是用鳃呼吸的,为什么鱼离开水很快就会窒息而死,而螃蟹不会呢?生物社团的同学对鱼的鳃和螃蟹的鳃进行了对比和观察的实践活动。下图一和二分别是鱼和螃蟹的鳃的外形示意图。
【实践前准备】
(一)将新鲜的鱼鳃和螃蟹的鳃分别放入水中,观察鳃丝的分散情况。
观察结果:鱼的鳃丝在水中较分散;螃蟹的鳃外形蓬松。
(二)将鳃从水中取出,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鳃的变化。
观察结果:鱼的鳃丝粘连,表面黏稠;螃蟹的鳃外形无明显变化。
请根据上述观察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践中体验】小秦在观察过程中,进行了思考:
(1)鱼鳃丝呈鲜红色,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______。与螃蟹相比,鱼的身体呈______型,有利于游泳和减少阻力。鱼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______支撑,属于______动物。
(2)图二中,螃蟹身体分部,足分节,属于______动物;螃蟹体表有______,故体表较硬。
(3)根据观察结果,解释鱼离开水后便很快窒息而死的原因:______。
【实践后探究】在观察后,小秦进一步探究了鱼的呼吸:
(4)溶解在进入鲫口和流出鲫鳃盖后缘的水中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呢?为探究这一问题,小秦设计了如下表实验:
步骤 烧杯一 烧杯二
1 加入适量清水,放入一条健康的鲫 加入等量清水,但不放入鲫
2 在鱼口的前方滴两滴BTB溶液,观察流出 鳃盖后缘的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在水中滴入等量BTB溶液,观 察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3 实验现象:烧杯一中流出鳃盖后缘的水呈黄色,而烧杯二中的水呈蓝色
(提示: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遇二氧化碳后,BTB由蓝色变成黄色,生物学实验中常用BTB检测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使用BTB短时间内对鱼没有影响)
①实验前,小秦同学仔细观察鱼的活动,发现口的一张一合和鳃盖后缘的一张一合总是______(填“同步”或“交替”)进行,这是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②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水流经鱼体后,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是______。
③烧杯二中加入的清水和BTB溶液需要与烧杯一中的是等量的,目的是:______。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学试题 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D
【3~5题答案】
【答案】3. A 4. D 5. 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2个小题,共30分([______]中填序号或字母,除标注外,每空1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F ②. 光合 ③.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等多种形态,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2) ①. A ②. 输导 ③. 孢子
(3) ①. 裸子 ②. 无果皮 ③. 种子
(4) ①. a ②. 胚 ③. ③④⑤⑥ ④. ②胚乳 ⑤. 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果实能够保护种子并帮助种子传播
(5) ①. 藻类 ②. 是水生动物的食物或氧的来源 ③. 油松 ④. 可作为观赏植物,其木材可供建筑、造纸等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毛细血管 ②. 流线 ③. 脊柱 ④. 脊椎
(2) ①. 节肢 ②. 外骨骼
(3)鳃丝粘连,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无法获取足够的氧气,导致窒息死亡
(4) ①. 交替 ②.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增加) ③. 控制单一变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