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新课导入
《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表达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学习目标
1.通过时间轴和历史地图,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背景和意义;了解我国为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家国情怀)
知识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知讲解
1.原因
合作探究: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原因。
达赖、班禅金印
文成公主像
中国古代史单元目录节选
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①历史特点: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知识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知讲解
1.原因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②现实情况: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知识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知讲解
2.含义
国家统一领导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
内容
实行地区
知识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知讲解
3.地位
1949年
1954年
1984年
《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被载入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
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知识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知讲解
4.实施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个级别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旗)
知识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知讲解
5.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 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课本分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作用?
知识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知讲解
5.意义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1)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知识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知讲解
6.进入新时代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知识点2 共同繁荣发展
新知讲解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
处在奴隶社会阶段
藏族人民生活在
农奴制的压迫之下
云南地区的佤族、景颇族等少数
民族仍保留着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
知识点2 共同繁荣发展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4人合作,化身专家来共同探讨我们该如何改革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结合课本62—63页,找出这四个方面的措施。
知识点2 共同繁荣发展
新知讲解
2.措施
(1)政治上
措施:
结果:
1959—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成为自己命运和社会的主人。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知识点2 共同繁荣发展
新知讲解
2.措施
(2)经济上
措施:
结果: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援藏·孔繁森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 352.3 64 369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知识点2 共同繁荣发展
新知讲解
2.措施
(3)文化上: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④整理少数民族的古籍文献。
①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②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藏族唐卡
蒙古文
维吾尔文
藏文
壮文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2 共同繁荣发展
新知讲解
2.措施
(4)政策上: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知识点2 共同繁荣发展
新知讲解
2.措施
西部大开发政策
具体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eg:青藏铁路
结果: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青藏铁路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青藏铁路
知识点2 共同繁荣发展
新知讲解
2.措施
兴边富民行动是1999年由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倡议发起的一项边境建设工程。采取特殊措施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兴边富民行动
课堂小结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
背景
含义
地位
实施
意义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等举措
课堂练习
1.2017年,新疆增开了乌鲁木齐至和田的列车,右图为列车的LOGO(标识),
设计成石榴造型,并用汉字、维吾尔族文字书写了列车的名称。该设计表
达的期望是( )
A.实现统一大业 B.完善基层民主
C.提升国际地位 D.维护民族团结
【解析】据图片信息“民族团结一家亲”并结合材料信息“设计成石榴造型,并用汉字、维吾尔族文字书写了列车的名称”可知,石榴造型体现了各民族大团结,“民族团结一家亲”体现了对民族团结的期望。故选D。
D
课堂练习
2.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的喜悦,唱出了感谢毛主席和党恩的真情,表达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决心。该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是西藏( )
A.和平解放 B.进行民主改革 C.自治区建立 D.实行改革开放
【解析】根据题干“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的喜悦,唱出了感谢毛主席和党恩的真情,表达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决心”和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前,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之下,20世纪60年代初,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农奴制,藏族人民翻身做主人。故选B。
B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