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末优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你是否记得牙牙学语时听过的第一个故事、背诵的第一首诗词 哪一本书让你读完感 万分,不忍释卷 哪一个文学人物让你的心潮跌宕起伏,为他的命运走向唏嘘不 已 不知不觉间,文学以它纯 的力量,在(参差不齐)的信息中为我们开辟出一片精神净土。当悬 上那个胆怯的孩子向黑暗的未知迈出勇敢的一步时;当牧羊人凭借一己之力将(不可救药)的荒原变为草木 勃生长的绿洲时;当康拉德·劳伦兹进行着看 似滑稽的动物行为研究时。文学就犹如春风化雨,在无形中洗刷掉成长路上的那些怅然、迷惘、烦躁……使得(神采奕奕)的人性真善美焕发光芒。与浩瀚恒久的宇宙相比,人类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何以向无数个千万年证明我们的 存在 有人尝试点燃文学的炉中之火,又有更多人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将火种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共同拥有。人类代代更迭,文学之火却经久不息,这火焰也正照亮你我。1.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开辟(pì) 胆怯(què) 怅(cháng) 然B.开辟(bì) 胆怯(qiè) 怅(cháng) 然C.开辟(pì) 胆怯(qiè) 怅(chàng)然D.开辟(bì) 胆怯(què) 怅(chàng) 然2.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概 萃 崖 篷B.慨 粹 崖 蓬C.概 萃 涯 篷D.慨 粹 涯 蓬3.文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参差不齐 B.不可救药 C.神采奕奕 D.微不足道二、选择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工作中勤奋踏实,积极进取,见异思迁,得到了全体同事的一致好评。B.毕业典礼那天,同学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意气风发,灵动的青春尽情飞扬。C.不管是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它们的外表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D.班长提出举行“为梦想加油”主题活动建议,同学们随声附和,表示赞同。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疫情期间,大家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B.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耳边回荡着孩子们愉快的歌声和欢乐的笑容。C.通过阅读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使我们看到了恢弘的科幻世界。D.是否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人文明素质高的最具体而真实表现。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恰如一棵树,如果花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如果叶子也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B.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C.叶子会青翠欲滴 枝干会错落有致 体态会绰约生姿D.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三、名句名篇默写7.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诵读古代优秀诗文,可以滋润和净化我们的心灵。曹操登山观海:“ ,洪波涌起。”李白遥寄祝福② ,随君直到夜郎西。”王湾乡情难忘:“乡书何处达? 。”马致远身在旅途:“ ,小桥流水人家。”孔子盛赞颜回:“ ,回也不改其乐。”杜甫逢友感叹:“ ,落花时节又逢君。”李益月夜闻笛:“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商隐共话今宵:“何当共剪西窗烛, ”多读这些诗文,让文化营养融进我们的血脉,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8.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B.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涂上浪漫的色彩。C.第四句“夜郎西”,喻为非常遥远的地方,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与祝福。D.“迁”表示官职调动。古人多以“左”为卑,题目中“左迁”是指降职。9.古人吟诗作赋讲求炼字,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闻道”一词的表达效果。五、名著阅读10.阅读《朝花夕拾》和《西游记》,让我们受益匪浅,请按提示填空。篇目人物 《朝花夕拾》鲁迅 《西游记》孙悟空出走路线 S城——南京——① (填国家)——回国 花果山——灵台方寸山——……——灵山出走原因 出走国门:想逃离留学生的乌烟瘴气,“寻救国道路去学医”——②《 》(填篇目) 出走花果山:想逃离规则,“躲过轮回,不生不灭”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寻心。寻的结果 回国后,弃医从文,写世人的冷眼,揭露国民劣根性。 在灵山,修成正果,成为③ (填封号)。六、文言文阅读11.【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节选自蒲松龄的《狼》【乙】王子猷①听笛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②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世说新语 任诞》【注释】①王子猷(即王徽之,338年﹣386年,字子猷),是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以书法、才气、随性、不拘礼俗而著称。②桓子野(即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素有“笛圣”之称。(1)解释下列加点字。①意暇甚②一狼洞其中③素闻王名④弄毕(2)下列句中的“之”与“客有识之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 B.夫君子之行C.两狼之并驱如故 D.下车引之(3)翻译下列句子。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②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4)王子猷与桓子野因笛相识,结尾却是“客主不交一言”,看似不合常理,你如何理解?七、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菜农崔杰①我静静地看着他,他静静地看着书。②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家禽的叫喊、车辆的鸣笛以及买家卖家的讨价还价;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蹿来蹿去追逐打闹的小孩……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片喧闹中、一堆蔬菜前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来人。③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健硕的臂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完全就是一副典型的农民模样。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精致。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一本《陶渊明集》,差点跌破了我的眼镜!一个菜农,你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起了这高大上的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④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都徘徊着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神态;而每次想到这一画面,都会被我不无讥讽地贴上“虚伪”的标签。⑤直到那个傍晚,我们又一次相遇——⑥那天,我散步经过一个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那是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大家踩着同一个鼓点,扭着同一个舞姿,陶醉在同一个旋律里。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与画面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一只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就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⑦我好奇地观察着: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片水渍。我正准备上前阻止他,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柄,在地面上挥动起来。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我走上前去,地面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几行大字还未风干——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地面上的字,个个道劲有力,刚柔兼济,圆滑顺畅,发力处如蛟龙升空,恢宏大气;收笔处如彩凤展翅,飘逸自然。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⑧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的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⑨第二天我去了菜场。菜场一如往日一样的喧闹,他也如往日一样在静静地看书,自顾自地默诵着。他左右的商贩,玩手机的,拉家常的,东张西望的……应有尽有,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纵使身边蝉噪蛙鸣,鸟语花香,他丝毫不为所动,静静地淡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流淌。很难了,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一心一意地守着他的书,守着他的书法。当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时,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⑩他执意要回送我些什么,便随他来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书法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铺、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屋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屋内,他铺开宣纸研起墨来。我环视左右,一下子明白过来:他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他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他读古诗古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更是为了培养自己“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他送我的是一幅书法,上面是大大的十个字——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2.文中,“我”对菜农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根据提示,将“我”态度变化的过程表述完整。怀疑→① →② ③→13.读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回答:文章的主人公是菜农,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其他人的活动?他左右的商贩,玩手机的,拉家常的,东张西望的……应有尽有。14.下列与散文主题相关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A.第③段除了描写菜农的外貌、肖像外,还写了他的动作、神态,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菜农在菜市场读书时的全神贯注的情态,表现了他对书本(知识)的虔敬(虔诚与敬意)和内心的宁静。B.第⑦段“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中“嗖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农写字的速度之快,表现了他写字技巧的娴熟。C.通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菜农是一位憨厚朴实、热爱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做事专注认真的人,但是他也害怕别人嘲笑和奚落。D.文章结尾用陶渊明的诗句“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揭示文章主旨。15.小江同学升入初中之后,自己所在班级的班风不是很好,经常有学生吵闹让他无法静心看书和学习,为此他很苦恼。请你结合选文、联系实际,给小江支支招儿。(100字左右)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我的“钢铁妈妈”朱健①妈妈89岁了,这两年她身体断崖式地病变。去年,医院诊断的结果是,她患阿尔茨海默病,处在中重度阶段,根据测试的结果,她现在的记忆力只有一分钟。此前,妈妈又摔断了大腿。大小便失禁,半瘫痪,种种不幸的磨难,都降临在了她的身上。②妈妈是苏州人。1950年,十七岁的她从上海参加解放军,被分配到新疆军区。那一年,新疆军区派出了一支由老红军何光吉领队的先遣队,为筹建八一钢铁厂打前站,妈妈是300人组成的先遣队中唯一的女战士。③我出生的那天,妈妈在参加劳动竞赛,爸爸在炼铁高炉值夜班。晚上,妈妈肚子疼了,就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去了厂医务所。等爸爸下了夜班,穿着一身脏兮兮的军装赶到医务所时,我已经出生了。④医生毫不留情地责怪起来:没见过你这样的男人,让爱人一个人来生孩子!爸爸只有急急忙忙地跑到军人服务社,用津贴券兑换了一包饼干,算是妈妈的产后补养了。⑤妈妈在我出生后的第十天就去上班了。她每天上班时,把我往床上一放,拿被子当围栏。白天,她要从厂里跑回家,给我喂几次奶。有一天,妈妈回来喂奶,发现我不见了,顿时天旋地转,见了爸爸大哭:我们儿子没有了!接着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就在爸爸拉妈妈时,无意中看到了在床板底下熟睡的我。一个婴儿,爬到了“悬崖”边上,重重地摔了下去!⑥朝阳升,夕阳落。七十年,弹指一瞬。创建八一钢铁厂的那一代理想主义者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人世。天,慢慢地黑。夕阳残晖下,妈妈坐在轮椅上,沉默不语的时间更长了。⑦本来,与新疆老朋友通电话,是妈妈最开心的事情。可患阿尔茨海默病后,她连电话也不会打了,她脑子稍清楚的时候,说的都是六七十年前在新疆的事,这也是她思维的天马,挣脱痴呆的羁绊,纵横奔驰,跳跃回到新疆的时刻!⑧2021年初,八一钢铁厂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要求妈妈把党组织关系从新疆迁到上海。我告诉他,我妈现在半瘫了,脑子也坏了,把一个近九旬的“脑残”老人的党组织关系迁出来,不是多此一举吗?可这一举,对妈妈非常重要啊!他们那一代人,把这些关系看得非常重!在她的思维世界里,经过七十多年的沉淀、凝结,这组织关系,早已转化为她与老战友、老朋友、老同事之间,最重要、最美好的情感丝萦!⑨妈妈若有所思地想起了什么,突然像小孩一样,撇起了嘴,哭了起来。⑩人一生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生命中的贵人,是青春的记忆,是难忘的友情!这些最珍贵的记忆,有着特殊的能量。它能激荡到痴呆大脑的深处,使深情的思念,跃出脑沟,冲破泪闸,泪流不止! 妈妈边哭边说,老书记一直要求,要把八钢建设好!我是党员,要听老书记的话!现在,妈妈完全是一个失去正常思维、失去生活质量、虚度光阴的耄耋老人。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一直要求我,把电视调到新疆卫视频道。 2021年建党节那天,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疆卫视里,播放着新疆各地领导给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画面。妈妈是有着68年党龄的老党员,为了让妈妈高兴一点,我大声告诉她,她也有一枚这样的纪念章。 妈妈的眼睛,仍木讷地傻看着电视,毫无反应。其实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爸爸妈妈就是“勋章大户”了。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有一个铁盒,里面装有大半盒各种勋章,我认字,就是通过这些金光闪闪的勋章认识的,什么党员先锋、劳动模范、青年标兵、建设突击手、时代先锋,如此等等。 见妈妈仍然无动于衷,我想,难道妈妈对勋章已经审美疲劳了?突然,她问我:王国祥也领到纪念章了吧?这位王国祥,是与妈妈一起从上海参军的苏州同乡,也是她的入党介绍人。 我和护理妈妈的浦阿姨,看到这一幕,感到很吃惊!我入党也47年了,我这个健康的大脑都已经记不清谁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了。妈妈,一个老年痴呆的大脑,听到自己也有一枚纪念章,没有感觉,但她竟然挂念着七十年前的战友,她的入党介绍人! 这是什么超级魔力?这是妈妈那一代人的情义、热血和生命凝结的特殊魔力!(选自《新华日报》,有删改)16.读一读与“妈妈”有关的句子,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 )A.要读出“妈妈”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我这样读:妈妈是300人组成的先遣队中唯一的女战士。B.要读出作者强调的内容,我这样读:人一生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生命中的贵人,是青春的记忆,是难忘的友情!C.要读出作者对“妈妈”现状的心酸,我这样读:现在,妈妈完全是一个失去正常思维、失去生活质量、虚度光阴的耄耋老人。D.要读出“妈妈”的无动于衷,我这样读:妈妈的眼睛,仍木讷地傻看着电视,毫无反应。17.第⑥段中加点的两个“夕阳”的意思一样吗?请写出你的理解。18.结合语境,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这也是她思维的天马,挣脱痴呆的羁绊,纵横奔驰,跳跃回到新疆的时刻!19.作者为什么称自己的母亲是“钢铁妈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C 2.B 3.D1.本题考查字音。开辟(kāi pì):打开通路;开拓扩展;开创、创立;胆怯(dǎn qiè):形容某人非常害怕;怅然(chàng rán):失望,不痛快的样子;2.本题考查字形。感慨: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纯粹:不掺杂其它成分的;也指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悬崖:陡峭山崖;用以比喻险境;蓬勃:繁荣,旺盛;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参差不齐 :原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不能形容消息良莠不齐,对象使用有误;B.不可救药:原义是病很重,不能抢救治疗;后也比喻人或事情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不能形容能变为绿洲的荒原,使用有误;C.神采奕奕: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不能形容人性,使用有误;D.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使用正确;4.CA.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常含贬义。此处用来形容他勤奋踏实,积极进取,褒贬误用。B.花枝招展: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此处用来形容同学们打扮的样子,同学们既包含了男生也包含了女生,使用有误。C.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此处用来形容白鸭、麝香鸭和水鸭外表的差别很大,符合语境。D.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含贬义。此处用来形容同学们表示赞同的态度,褒贬误用。5.AB.搭配不当,可删去“和欢乐的笑容”;C.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D.两面对一面,可删去“是否”,或在“高”后加“低”;6.C由语段第一个横线后面的句子“如果叶子也不漂亮”可知,第一个横线上应该填“叶子会青翠欲滴”;由语段第二个横线后面的句子“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可知,第二个横线上应该填“枝干会错落有致”;最后一句的横线上就应该是“体态会绰约生姿”,故选C。7. 秋风萧瑟 我寄愁心与明月 归雁洛阳边 枯藤老树昏鸦 人不堪其忧 正是江南好风景 不知何处吹芦管 却话巴山夜雨时8.B 9.“闻道”是“听说”的意思,生动形象写出李白一直在留心王昌龄的行迹,也和后文“寄明月”以抒怀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出诗人的对王昌龄的牵挂和担心。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B.有误,第三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的手法,是诗人将自己对友人的担忧与牵挂托付给明月,让明月陪伴友人一直到夜郎西,这里的“愁心”并非因诗人自己怀才不遇而生,而是为友人被贬而感到忧愁;9.本题考查词句赏析。“闻道龙标过五溪”意为: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闻道”是“听说”的意思。“听说”这个动作表明诗人并非事先知晓王昌龄左迁一事,而是通过某种渠道突然得知,这就暗示了诗人平时对友人的关注,一直留意着友人的动态,所以能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闻道”体现的是一种被动地得知消息,而“寄明月”则是诗人主动采取的行动,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深,担心友人在被贬之地受苦,所以急切地想要通过明月将自己的愁心传递给友人,和后文“寄明月”以抒怀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出诗人的对王昌龄的牵挂和担心。过这个看似平常的词语,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情感。10. 日本 藤野先生 斗战圣佛第一空,在《朝花夕拾》中,鲁迅离开S城前往南京新式学堂,学习新知识。后又前往日本学医,因看到中国人的麻木,深感学医无法救中国,所以弃医从文。回国后以笔为刃,成为一名民主“斗士”。所以,此空应该填“日本”。第二空,《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他不满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到仙台去学医。一次看电影事件受到的刺激,让他决定弃医从文,寻求救国之路。所以,此空应该填“《藤野先生》”。第三空,孙悟空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美猴王”。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余年,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所以,此空应该填“斗战胜佛”。11.(1)①神情、态度;②打洞;③向来,一向;④结束。(2)D(3)①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②王子猷曾经听说桓子野擅长吹笛,可是两个人互相不认识。(4)从“主客不交一言”这个细节里可以看出魏晋名士不拘礼法、率性而为、单纯平易的风度。(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①句意: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②句意: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洞:打洞;③句意:一向听说过王子猷的名声。素:向来,一向;④句意:演奏结束。毕:结束。(2)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题干的“之”是代词,代指“桓子野”。A.音节助词,不译;B.结构助词,“的”;C.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代词,代指“元方”;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少时,一会儿;犬,像狗一样。②中重点词语有:旧,曾经;闻,听闻;善,擅长。(4)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根据乙文“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可知,桓子野当时已经是显贵,但其为王子猷吹笛子,演奏完就上车走了。客主没说一句话,一方面体现王子猷的率真,也同时也体现出桓子野的单纯、平易,可知魏晋名士不拘礼法、率性而为、单纯平易的风度。参考译文:【甲】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乙】王子猷出国都(建康),船还停在码头上,没有上岸。曾经听说桓子野善吹笛,可不认识桓子野。遇见桓子野在岸上经过,王子猷在船中,客人有认识子野的说:“这人是桓子野。”王子猷便叫人请桓子野相见,并说:“听说你善吹笛,试着为我吹奏一曲。”桓子野当时已经显贵了,素闻王子猷的名声,就立即下车,坐在胡床上演奏了三支曲子。演奏完就上车走了。客主没说一句话。12. 不屑 敬佩 欣赏/赞赏 13.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商贩们在没有生意的时候的种种行为,突出(衬托)了菜农读书的专注和他内心的宁静。 14.C 15.示例:小江同学,当外界环境无法改变时,我们只有从自身来寻找解决的办法。文中的菜农能够在喧闹的菜市场认真读书,主要源于菜农能沉浸于书本的美好中,沉浸于内心的宁静中,因此在班级同学吵闹时更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深入课本,这样才能不为环境所扰。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第④段中“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都徘徊着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神态;而每次想到这一画面,都会被我不无讥讽地贴上‘虚伪’的标签”可知, 这里的“讥讽”和“虚伪”的标签表明了“我”对菜农行为的不屑态度。可概括为:不屑;第二空,结合第⑥—⑨段中“那天,我散步经过一个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那是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大家踩着同一个鼓点,扭着同一个舞姿,陶醉在同一个旋律里。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与画面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一只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我好奇地观察着: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片水渍。我正准备上前阻止他,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柄,在地面上挥动起来。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的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很难了,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一心一意地守着他的书,守着他的书法。当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时,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可知,在公园广场看到菜农用水拖把在地上练字,并写出道劲有力的书法后,“我”的心境发生了转变,愧疚地收起了“虚伪”的标签,并准备送给他一份拓本作为歉意与敬意的表达。这表明“我”开始敬佩菜农的书法才华和坚守宁静的精神。可概括为:敬佩;第三空,结合第⑩段中“他执意要回送我些什么,便随他来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书法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铺、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屋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屋内,他铺开宣纸研起墨来。我环视左右,一下子明白过来:他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他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他读古诗古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更是为了培养自己“心远地自偏”的定力”可知,来到菜农的出租屋,看到他的生活环境和书法作品,以及他种菜卖菜维持生计却坚持读书练字的生活方式,“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菜农,对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表示赞赏。可概括为:赞赏。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⑨段中“第二天我去了菜场。菜场一如往日一样的喧闹,他也如往日一样在静静地看书,自顾自地默诵着。他左右的商贩,玩手机的,拉家常的,东张西望的……应有尽有,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纵使身边蝉噪蛙鸣,鸟语花香,他丝毫不为所动,静静地淡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流淌。很难了,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一心一意地守着他的书,守着他的书法。当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时,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可知,写“其他人的活动”是为了衬托菜农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菜农读书时的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表现出他内心的宁静,表达出作者对菜农专心致志精神的赞美。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C.有误,文中并没有明确表现出菜农“害怕别人嘲笑和奚落”的情感。虽然最初“我”对菜农的行为有所怀疑和讥讽,但文中并未提及菜农因此感到害怕或担忧他人的看法。相反,菜农在喧嚣的市场中依然能够专注地读书、练字,展现了他内心的坚定和宁静。故选C。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首先,理解小江同学的困境——升入初中后,由于班级班风不佳,经常有学生吵闹,导致他无法静心看书和学习。接着,回顾选文中的菜农形象。菜农在喧闹的市场中依然能够专注地看书、练字,这得益于他内心的宁静和专注。这种精神品质可以作为小江学习的榜样。建议小江学习菜农,培养自己内心的宁静。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帮助自己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专注。如果条件允许,小江可以尝试在教室外或图书馆等相对安静的地方学习,以减少外界干扰。向班主任反映班级纪律问题,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因为环境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学习效率。综合以上分析,为小江提出具体的建议。示例:小江同学,你可以学习选文中的菜农,即使身处喧闹环境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你可以尝试在教室外或图书馆等安静的地方学习,或者通过冥想等方法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同时,也可以向班主任反映班级纪律问题,寻求老师的帮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你一定能够克服这个困难。16.A 17.不一样。第一个“夕阳”写出时间的光阴似箭,第二个“夕阳”写出妈妈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1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妈妈的思维比作天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虽然身患重病,但是对青春时在新疆建设八一钢铁厂仍记忆犹新,对老战友、老同事仍饱含深深的思念。 19.妈妈在最美好的岁月投入八一钢铁厂建设,始终与八一钢铁厂为伴,在这里挥洒青春,所以称自己的母亲是“钢铁妈妈”。16.本题考查朗读设计。A.处理不恰当。根据“要读出‘妈妈’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的要求,②段“妈妈是300人组成的先遣队中唯一的女战士”一句,重读“唯一”和“女战士”才能表现这种精神,而非重读“先遣队”。故选A。17.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认真研读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第⑥段中“朝阳升,夕阳落。七十年,弹指一瞬”这句话写出时光流转,时间流逝,说明妈妈的青春奉献岁月已过去七十年。“夕阳”一词是站在更广袤的时间角度,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夕阳残晖下,妈妈坐在轮椅上,沉默不语的时间更长了”这句话写出妈妈病重,人生如同落山的太阳。“夕阳”一词隐晦地写出妈妈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因此,两个“夕阳”的意思不一样。18.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根据⑦段画线句“这也是她思维的天马,挣脱痴呆的羁绊,纵横奔驰,跳跃回到新疆的时刻”将“思维”比作“天马”,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困扰下,思维偶尔能挣脱束缚,回到过去的状态。用“挣脱”“纵横奔驰”“跳跃”等拟人化的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母亲思维短暂清晰时的活跃状态,表现出她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强烈渴望和珍视。通过这些修辞手法,作者表达了对母亲病情的无奈和对她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紧密结合文章内容,梳理分析。根据②段“1950年,十七岁的她从上海参加解放军,被分配到新疆军区。那一年,新疆军区派出了一支由老红军何光吉领队的先遣队,为筹建八一钢铁厂打前站,妈妈是300人组成的先遣队中唯一的女战士”可知,母亲年轻时作为唯一的女战士参与新疆八一钢铁厂的建设,表现出不让须眉的精神;根据③段“我出生的那天,妈妈在参加劳动竞赛,爸爸在炼铁高炉值夜班。晚上,妈妈肚子疼了,就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去了厂医务所。等爸爸下了夜班,穿着一身脏兮兮的军装赶到医务所时,我已经出生了”,第⑤段“妈妈在我出生后的第十天就去上班了”可知,在生活中,她一个人去医院生孩子,并且在生完孩子十天后就回去上班,表现出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根据 段“我认字,就是通过这些金光闪闪的勋章认识的,什么党员先锋、劳动模范、青年标兵、建设突击手、时代先锋,如此等等”表现的妈妈工作突出,获得许多奖章;联系 段“现在,妈妈完全是一个失去正常思维、失去生活质量、虚度光阴的耄耋老人。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一直要求我,把电视调到新疆卫视频道”和第 段“妈妈,一个老年痴呆的大脑,听到自己也有一枚纪念章,没有感觉,对米和油,更没有感觉,但她竟然挂念着七十年前的战友,她的入党介绍人”分析,母亲虽然病情严重,但依然关心党组织关系和新疆的建设,体现出她对信仰的坚定和对过去的深情。这些都让人联想到钢铁般的坚强和不屈,所以称自己的母亲是“钢铁妈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