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第三节 重力
第七章 运动和力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重力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心
知识点
重力
知1-讲
1
1. 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力。
(2)符号:通常用字母G 表示。
(3)施力物体:地球。
(4)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物体。
地球在吸引物体的同时,物体也在吸引地球。
知1-讲
2.重力的方向
(1) 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的,与物体所处的位置、运动状态无关,也不随外力的改变而改变。
(2)重力的方向图解(图1)
不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始终指向地球中心与水平方向垂直),垂直向下是与接触面垂直且向下。
知1-讲
3. 应用 制作重垂线,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也可以检测桌面是否水平。
知1-讲
深度理解
1. 地球附近所有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2. 重力是非接触力,重力的产生不需要物体相互接触。
3. 重力与地球的引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知1-练
例 1
[中考·天津]利用重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2 所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知1-练
解题秘方:重垂线下垂的方向为竖直方向,而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故利用重垂线与三角尺组合可判断桌面是否水平。
解析:把三角尺竖直放置,一个直角边放在桌面上,另一个直角边挂上重垂线,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如果重垂线与直角边是平行的,则表明桌面是水平的。
答案:A
知1-练
1 . [中考·天津]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 )
A. 重力的方向
B. 重力的大小
C. 重力的作用点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A
知2-讲
知识点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1. 提出问题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2. 猜想 提起质量越大的物体用力越大,由此猜想,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受的重力越大。
3. 设计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同数目、质量均为50 g 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知2-讲
4. 进行实验
(1)将1 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图3),当钩码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知2-讲
钩码的质量m/g 钩码所受的 重力G/N /(N/kg)
50 0.49 9.8
100 0.98 9.8
150 1.47 9.8
200 1.96 9.8
250 2.45 9.8
知2-讲
(2)用同样的方法测出2 个、3 个、4 个、5 个钩码所受的重力,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以质量m 为横坐标,重力G为纵坐标,作出钩码的重力与质量关系图像,如图4 所示。
知2-讲
5. 分析论证
(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质量成倍增加时,重力也成倍增加,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不变。
(2)由图可知,G-m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知2-讲
6. 归纳总结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G= mg(g 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2) 一般情况下g 取9. 8 N/kg 。在粗略计算中,g可以取10N/kg 。
知2-讲
温馨提示
关于G-m图像:
●由于m=0时G=0,所以连线应从原点开始,到最高点后再延长。
●利用图像可以更清晰地反映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知2-讲
深度理解
1. 物体重力的大小不仅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还跟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有关。
2. 不能说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3. 关于g 值:
(1)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g的数值可能不同。在同一纬度上,海拔越高的位置,g值越小。如果都在海平面上测量,地球赤道附近g值最小,越靠近两极 g值越大。
(2)g取9.8 N/kg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 N。
知2-练
例 2
[新考法表格分析题中考·长沙]小明用家里的器材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如图5 甲、乙所示,小明用
布袋装着质量不同的米,
用电子秤测其质量,用液
晶屏拉力器测其所受重力,
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知2-练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子秤的示数/g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拉力器的 示数/N 0.98 1.96 2.94 3.92 4.90
解题秘方:对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时,若数据均是增大的,则可考虑正比例关系,即看是否以相同倍数变化,或它们的比值是否是定值。
知2-练
知2-练
(1)在图乙中,当米袋静止时,拉力器的示数与米袋所受重力的大小 ______。
解析:米袋静止时,拉力器的示数等于米袋所受的重力。
相等
知2-练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____ ;下列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得到此结论的是_____。
A. 计算每一次实验中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比值
B. 计算每一次实验中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乘积
正比
A
解析:实验中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比值======9.8N/kg ,可见,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知2-练
知2-练
2. 科学思维 质疑创新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的实验中:
(1)测量物体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 ______方向上调零。
(2)测量物体重力时,应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______状态,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
竖直
静止
知2-练
(3)实验小组的小红同学提出:“还可以测量其他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将这些数据与钩码的数据放到一起寻找规律。”而小刚同学认为:“必须全部用钩码的重力与质量的数据来寻找规律。”你认为______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小红
知3-讲
知识点
重心
3
1. 定义 物体的每一部分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但是对于整个物体来说,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作用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知3-讲
2. 位置
(1) 外形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如图6 甲、乙、丙所示。
知3-讲
(2)质地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不仅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3)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如图6 丁所示,铁环的重心在铁环中心,但不在铁环上。
知3-讲
(4) 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发生改变。如,人的重心会随着人体站立的姿势而改变,人下蹲时,重心降低;当人侧身弯腰时,人的重心还可能不在身体上。
(5)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和运动状态无关。
(6)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在画力的示意图时,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知3-讲
延伸拓展
悬挂法找重心:将一细绳固定在物体上某一点,将绳悬挂,画出物体静止后的重力作用线。另外再找一点用绳悬挂,画出重力作用线,两条重力作用线
的交点就是物体的重心(图7甲)。
支撑法找重心:用一个支点支撑物体,
不断变化位置,越稳定的位置,越接近重
心( 图乙)。
如图8 所示是跳高历史上的三种姿势,某运动员采用图甲中姿势可跳过1.70 m,采用图乙中姿势可跳过1.80 m,采用图丙中姿势可跳过2 m。
知3-练
例 3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心位置固定不动
B. 重心一定在运动员身上
C. 重心可能不在运动员身上
D. 运动员只有重心处受到重力作用
知3-练
解题秘方:根据重力的示意图中运动员重心的变化进行分析。
知3-练
解析:由图可知,采用不同的姿势跳高,运动员的重心位置发生了改变,且图丙中运动员的重心不在其身上。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即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答案:C
知2-练
3.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 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 空心球没有重心
D. 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物体的重心位置不会改变
D
知2-练
易错点不能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
一个物体重10 N,如图所示是这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画得正确的图是( )
例 4
思路导引: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始终与水平面垂直。如果支撑面是水平的,那么它与支撑面垂直,否则就不垂直。
知2-练
答案:C
知2-练
诊误区:
本题容易错选D,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误认为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面垂直。其实竖直向下是指垂直水平面向下。
重力
施力物体
大小:跟物体质量成正比
重力
受力物体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
地球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