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形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
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②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
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唐代诗人于濆在《田翁叹》中写到:“手植千树桑,文杏作中梁。频年徭役重,尽属富家郎。”诗中反映的农民生存现状的根源是( )
A.封建等级制度 B.封建君主制度 C.封建土地所有制 D.残酷的地租剥削
3.“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朝阳,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800~5000年……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这段关于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介绍,第一次出现在我国义务教育新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中。红山文化遗址是中国北方最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据此推断,牛河梁遗址所处的时期( )
①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②人们共同劳动,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③出现了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社会现象 ④人类摆脱蒙昧,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敦煌文书《天宝六载(747)敦煌郡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籍》登记了一户要交纳租税的“课户”。这户人家实际占有土地101亩,包括依《田令》拥有的土地87亩,买来的土地12亩,园宅地2亩。以下符合该时代生产关系的是( )
①地主占有全部土地及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农户的劳动成果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③农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并且能够自主劳动
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耕作技术显著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发表于1929年,正值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际。小说描写了失业工人、破产农民、贫苦学生和十四五岁的童工被骗受雇于蟹工船“博光丸”号,反映了底层工人在经济危机下遭受的残酷剥削和艰难生存状况。在这种残酷的压迫下,工人们从分散的个体逐渐团结起来。经济危机( )
①会促使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使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
②在资本主义不同国家的表现共性为生产过剩、经济过热、物价飞涨
③让工人阶级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促进阶级意识的觉醒
④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清朝李府作为封建时期的贵族,拥有大量庄田,设有庄头负责收租和管理佃户。李府还借助封建礼教和家族权威维护统治,在当地地位和影响力颇高。这些庄田反映了封建时期的土地占有和剥削状况,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特权地位。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佃户虽然有完全的人身自由但仍不平等
②地主阶级通过封建道德钳制人民的思想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收取农业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今年是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下汤遗址位于浙江省仙居县下汤村,是距今近1万年的聚落遗址。考古人员在下汤遗址发现陶杯、陶壶、筒形罐、多处房址、农业加工等遗迹。从生产关系角度,对该遗址分析合理的是( )
①生产工具简陋,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②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③全体成年男性共同讨论决定一切事
④人们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马克思说,“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不过是“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由此可见( )
①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
③资本主义社会形成是一个充满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
④资本家只有通过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才能克服经济危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内,是距今5800年至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认为,凌家滩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为研究五千年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这一时期( )
①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已迈入文明时代,人们能够使用文字记录生活
③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
④石器工具已应用于畜牧业和农业,人类实现了定居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某班同学在“学习与分享”活动中,围绕马克思的重要论述,分享自己的理解。
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 ——《共产党宣言》
以下几位同学的分享,最符合论述内容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主要表现有大量商品卖不出去
②经济危机是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要变革生产关系来解决
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④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突出标志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后,铁质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种技术显著进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这说明封建制生产关系( )
①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社会发展
②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③使农民获得充分人身自由,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④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一段平稳快速发展期,西方经济学界一度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已经终结。1955年至1957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高潮催生了大量金融泡沫。从1957年3月起,美国出现商品滞销、库存增长、工业生产下降等现象,日本、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法国等紧随其后相继卷入危机。这表明( )
①经济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变化
②经济危机根源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难以治愈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④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私有制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阻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奴隶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奴隶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可持续性,而封建制度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奴隶制度所带来的问题。由此可知( )
①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②封建制生产关系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③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是每个国家的必经阶段
④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原始社会末期,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生产资料占有者在取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这充分说明( )
①私有制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已经开始出现
②生产资料所有者采取雇佣劳动剥削劳动者
③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直接生产者的财产,不是资本,它们只有在同时还充当剥削和统治工人的手段的条件下,才成为资本。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材料( )
A.说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无法缓和
B.找到了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C.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16.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生产牛奶的农场主或资本家将大量的牛奶倒掉,而另一边贫困的老百姓却买不起牛奶喝。这种生产过剩是( )
A.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绝对过剩
B.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相对过剩
C.导致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的根本原因
D.通过资本家和农场主减产就能解决的过剩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集中占有土地和奴隶,是凉山奴隶制剥削的主要形式。基于人身占有和隶属关系的无偿劳役,是奴隶主的主要剥削手段,奴隶都要自备耕牛、农具为奴隶主进行耕种,同时全年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还要为奴隶主服劳役,生活苦不堪言。反观原始社会,人人平等,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结合材料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社会是不是理想社会?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艰辛的发展历程,在几百万年以前,人类完成了由猿到人的转变。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了比石器更加牢固和精美的青铜器,发明了可以记录历史和传播文化的文字。直到最后国家的诞生,人类告别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出现,标志着地球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文明社会。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希腊城邦,就没有古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罗马帝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述为什么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诗人不仅关注风花雪月、田园山水,更是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唐朝诗人就是其中的典型。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绅的“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等诗句都揭露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郑遨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更是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劳而获的富豪贵族的愤怒之情。
材料二 2024年8月初,英国多个城市爆发13年来最大规模的骚乱,很多地方发生了抢劫商店、纵火、袭击警察等暴力行为。近年来,英国经济持续低迷,通胀高企,生活成本飙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许多民众对社会感到不满。面对汹涌的骚乱,政府采取了强硬的执法手段,增派警力维持秩序,并表示对暴力行为严惩不贷。同时政府亦试图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倾听民众呼声,寻求解决深层次社会矛盾的途径。
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描绘了哪种社会形态?简要分析其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
(2)材料二表现出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中政府的作为能消除这种现象吗?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29-1933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有的通过增加工人工资、吸收职工入股等方式增加工人福利。
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C D C B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A B C B
1.C
【详解】②④:由材料可知,跋山遗址群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存,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此时,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④符合题意。
①: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①与题意不符。
③: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C
【详解】ABCD: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君主制度、残酷的地租剥削、封建土地所有制均是诗中反映的农民生存现状的原因,但农民生存现状(即封建剥削)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A
【详解】①:牛河梁遗址反映的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说明这一时期属于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①符合题意。
②:牛河梁遗址所反映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②符合题意。
③: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③不选。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摆脱蒙昧,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④不选。
故本题选A。
4.C
【详解】①:由“交纳租税”可知,材料中所反映的时代是封建社会时期。在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不是全部土地,①说法错误。
②③:“这户人家实际占有土地101亩,包括依《田令》拥有的土地87亩,买来的土地12亩,园宅地2亩”,这表明他们能够自主劳动,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从自己的劳动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并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②③符合题意。
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耕作技术显著进步”反映的是封建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不属于生产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D
【详解】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得社会生产结构失调,进而引发经济危机,不是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①排除。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②错误。
③:“反映了底层工人在经济危机下遭受的残酷剥削和艰难生存状况,在这种残酷的压迫下,工人们从分散的个体逐渐团结起来”说明经济危机让工人阶级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促进阶级意识的觉醒,③正确。
④: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④正确。
故本题选D。
6.C
【详解】①:佃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对地主存在人身依附关系,①排除。
②:李府借助封建礼教和家族权威维护统治,体现了地主阶级通过封建道德钳制人民的思想,②正确。
③:清朝李府作为封建时期的贵族,拥有大量庄田,设有庄头负责收租和管理佃户,说明在封建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③正确。
④: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④排除。
故本题选C。
7.B
【详解】①:生产工具简陋描述的是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①排除。
②④:考古人员在下汤遗址发现陶杯、陶壶、筒形罐、多处房址、农业加工等遗迹。由此推测,该遗址处于原始社会时期,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该遗址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④正确。
③: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该选项说法错误且描述的并非生产关系,③排除。
故本题选B。
8.C
【详解】②③:“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不过是“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由此可知,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充满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过程,没有体现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①与题意不符。
④: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资本家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可以缓和阶级矛盾,但不能克服经济危机,④错误。
故本题选C。
9.B
【详解】①④:依题意知,凌家滩遗址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这一时期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类实现了定居生活;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原始社会尚未出现国家,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奴隶社会才迈入文明时代,②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0.B
【详解】①:“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主要表现有大量商品卖不出去,①正确。
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②错误。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③错误。
④: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说明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突出标志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1.A
【详解】①②:衡量一种制度是否进步的标准在于新的生产关系能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后,铁质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种技术显著进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这说明封建制生产关系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社会发展,印证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①②正确。
③:封建社会,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而不是获得充分人身自由,③错误。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2.C
【详解】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经济危机,而不是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变化,①排除。
②: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这个矛盾就存在,经济危机就难以治愈,②正确。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③正确。
④:私有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才出现,不会贯穿人类社会始终,④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13.A
【详解】①:由题意可知,封建制度解决了奴隶制度解决不了的问题,说明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具有历史进步性,①入选。
②:“人们逐渐认识到奴隶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可持续性,而封建制度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奴隶制度所带来的问题”说明了封建制生产关系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入选。
③: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并不是每个国家的必经阶段,③说法错误。
④: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4.B
【详解】①④:原始社会末期,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说明私有制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已经开始出现;生产资料占有者在取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主导作用,①④符合题意。
②:资本主义社会采取雇佣劳动剥削劳动者,材料不体现,②错误。
③: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5.C
【详解】A: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会采取涨薪和补偿金等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阶级矛盾,A说法错误。
B:材料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趋势进行了论述,没有提到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言论,B排除。
C:“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社会化达到了同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这一论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C符合题意。
D:材料揭示的是资本的运行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存在的危机,没有体现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B
【详解】A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生产过剩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A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导致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说法错误。
D: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因此生产过剩不是通过减产就能解决的,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7.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社会。原始社会虽然人人平等,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但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的生活资料极度匮乏,经常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生存环境恶劣,面临着野兽、自然灾害等威胁。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18.①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愚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制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是历史的进步。(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19.(1)封建社会。
生产关系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少量的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2)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阶级矛盾的激化。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②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生产资料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③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无法真正解决深层次社会矛盾。
20.(1)原因: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基本特征: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