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湘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二个大题,35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手持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时( )
①地球仪与光源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②地球仪按照①→④→③→②的顺序移动
③保持地球仪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④公转同时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地球运行至①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当地球运行至③位置时( )
A.赤道地区昼长夜短 B.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C.北京正值夏季 D.北京旗杆正午影长达到一年中最短
读图(某年四个不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完成下面4~5小题。

4.四个地区中,劳动力明显短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人造地球卫星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千里眼”。下图中的甲、乙、丙、丁是环绕地球飞行的四颗近地卫星(在粗略计算中,近地卫星距地面高度相较于地球半径可忽略不计)。下图为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轨迹图,读图,完成下面6~7小题。
6.甲卫星的飞行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7.丁卫星从a飞到c,其航程大约为( )
A.2万千米 B.3万千米
C.4万千米 D.5万千米
某中学组织学生山区徒步活动,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地形图,计划沿图中路线行进。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8.徒步行进的方向大致是(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9.徒步过程主要穿行在(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陡崖
10.山顶与徒步起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航运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下图为世界海运部分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1~14小题。
11.苏伊士运河位于好望角的(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12.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从亚洲到欧洲最短的航线需要经过( )
A.巴拿马运河 B.白令海峡
C.好望角 D.大洋洲
13.环太平洋地带经常发生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B.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稳定
C.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活跃 D.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14.苏伊士运河附近的居民所说的语言大多是( )
A.英语 B.葡萄牙语 C.阿拉伯语 D.俄语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经典之作,下图为某同学据此书绘制的航海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15~18小题。

15.若乘船沿此路线旅行,需在①②③处上岸补给,依次看到的居民肤色主要( )
A.白、黄、黑 B.黑、白、黄 C.白、黑、黄 D.黄、黑、白
16.途经所遇的宗教建筑为甲、乙、丙,对应的宗教正确的是( )

A.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B.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C.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 D.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17.小海家的电脑,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组装于印度,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B.体现了南南合作
C.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 D.体现了南北对话
18.下列关于国际合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国际合作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 B.发达国家一般处于有利地位
C.国际合作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D.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不需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神舟十三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三艘飞船,2021年10月16日0点23分,神舟十三号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读材料和下图,完成下面19~21小题。
19.1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时他们可能看到的地球形状是( )
A.正圆的球体 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D.东半球略大的球体
20.12月27日,神十三航天员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此时地球运转在图一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21.12月27日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时,我国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极昼现象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22~25小题。
22.①地最可能是( )
A.缓坡 B.陡坡 C.山峰 D.陡崖
23.分别从M、N到①地,最容易的是( )
A.M地 B.N地 C.都一样容易 D.都一样困难
24.沿图中MN线的剖面图可能是( )
A. B. C. D.
25.①②地相对高度最可能是( )
A.150米 B.340米 C.530米 D.720米
世界上有超过半数的人信仰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不仅传播范围很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下图为世界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26~27小题。
26.图中各建筑景观所代表的宗教分别是( )
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D.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7.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这里的人们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A.阿拉伯语 B.法语 C.英语 D.西班牙语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28~30小题。
28.图中地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北美洲东部 B.欧洲西部 C.亚洲南部 D.非洲北部
29.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地带主要位于( )
A.北半球内陆平原地区 B.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地带
C.赤道附近沿海地带 D.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
30.有资料显示,40°S以南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0.2%,其原因是( )
①气候湿热,雨林广布②地势高峻,山地较多③海洋广阔,陆地狭小④南极大陆,终年严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5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读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D ,B 。
(2)A山位于E山的 方向。
(3)该图河段的流向大致是 。
(4)图中最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字母)。
(5)图中杨庄到柳庄的距离是2.3厘米,那么两庄的实地距离是 千米。
3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短线处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地球公转到A处时,节气是 ;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此时,北半球是 季,南半球是 季。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北极圈以北会出现 现象(极昼或极夜)。
(3)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太阳直射点在 上,此时的节气是 ,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4)地球转到C点的时间是 ,此时北半球进入的季节是 。
(5)1月20日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的位置应该在 之间。(选填:DA、AB、BC、CD)
33.读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板块内部稳定,而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多火山、地震。②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2)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填字母代号和板块名称)板块。
(3)受板块运动的影响,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①,目前在不断地 (缩小/扩大),是因为其位于板块的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地带。
(4)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是因为其位于C印度洋板块与A 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形成的。
34.地质学家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地壳运动进入活跃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读左图,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A 板块,B 板块,F 板块。
(2)全球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两大火山地震带上,一是地中海-- 火山地震带,另一条是 火山地震带。
(3)结合图,科学家预测地中海可能会消失,是因为 板块和 板块的 (挤压/张裂)作用。
(4)一般来说,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稳定/活跃)。
(5)图中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洲,板块分布上,属于 板块。
35.茶树喜温喜湿、怕涝,海拔较高的缓坡有利于茶树生长,我国某地区因得天独厚的地势条件。适宜茶树的生长,盛产多个茶叶品种。为此,小明假期专程参观了我国南方的某茶园。读茶园及其附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该地茶园种植区多分布在海拔 米之间的 (填地形类型)地区。
(2)小明测得甲、乙两村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甲、乙两村间的实地距离大约是 千米。图中村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有 。
(3)小明要去山顶远眺茶园,在A、B两条山路间,选择哪条路线登山更省力?并说明理由。
(4)小明拍摄到了一张瀑布的照片,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形成瀑布景观的是 地。小明从甲村出发前往瀑布所在地,观看瀑布后不小心与同伴走散,可以沿着河流向 (填方位)走,便能顺利回到了出发地甲村。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上册 地理期末测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 七年级上册 地理期末测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A D D A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C D A A D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B B A A D B D
二、非选择题(5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1) 山脊 鞍部
(2)正西
(3)自北向南
(4)F
(5)23
32.(1)
(2) 夏至 北回归线 夏 冬 昼长夜短 极昼
(3) 赤道 秋分 昼夜平分
(4) 12月22日前后 冬
(5)CD
33.(1) 活跃 环太平洋
(2)D太平洋
(3) 扩大 张裂拉伸
(4)亚欧
34.(1) 欧亚 美洲 非洲
(2) 喜马拉雅 环太平洋
(3) 欧亚 非洲 挤压
(4)活跃
(5)印度洋
35.(1) 200~450 丘陵
(2) 2 分布在河流附近;分布在海拔小150米的地区等
(3)B路线更省力。理由:B路线较A路线所经地区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更省力。
(4) ② 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 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