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4 2.5.3 社会历史的主体(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必修4 2.5.3 社会历史的主体(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五课 第三框
——走进“牡丹之都”:菏泽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自觉树立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科学精神: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通过事例,能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有关知识,分析社会问题。
公共参与: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总议题:
走进“牡丹之都”:菏泽,探究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市井烟火繁华,析人民创造伟力
议题二
赏国色牡丹城,悟社会历史的主体
议题一
唯愿岁月静好,当思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议题三
议题一
赏国色牡丹城,悟社会历史的主体
【议学总结】
Summary of argumentation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群众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哲学依据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实践最基本的形式是生产实践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驰援灾区的消防官兵





思考 :以下图片反映的人物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吗?什么是人民群众呢?
电信诈骗份子

【议学情景】
Summary of argumentation
【议学总结】
Summary of argumentation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 人民群众的内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理解】
①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人民群众≠劳动群众)
②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劳动群众
(主体)
【观点辨析 理性思维】
Viewpoint discrimination and rational thinking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
【问题探究】
1.梁启超认为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2.你赞同他的观点吗?如果不赞同,你觉得他的观点错在里?
梁启超认为社会发展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观点,实质是历史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聿见思政统编新教材教学网 www. 原创作品
市井烟火繁华,析人民创造伟力
议题二
【议学探究】 1.这些物质财富是从哪来的?
2.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聿见思政统编新教材教学网 www. 原创作品
菏泽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改善
【议学情景】
Summary of argumentation
【议学总结】
Summary of argumentation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 表现: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聿见思政统编新教材教学网 www. 原创作品
人民群众
生产活动即
物质资料的生产
社会存在和发展
从事
基础
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议学探究】
菏泽也是富有文化底蕴的一座城市
你知道这些精神财富是谁创造的?
【议学情景】
Summary of argumentation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材料一:《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西游记》等名著,所反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材料二: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材料三: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瞎子阿炳”,一生坎坷,献身音乐,终成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创作演奏的6首二胡、琵琶乐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其中,《 二泉映月 》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入太空播放。
分析三段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议学总结】
Summary of argumentation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 表现: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聿见思政统编新教材教学网 www. 原创作品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菏泽视察,并叮嘱我们要有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努力改变欠发达面貌,勉励我们“后来居上”。
思想的伟力,深刻体现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践中。菏泽人民牢记“后来居上”嘱托,续写了一篇篇突破发展、自我超越的新华章。
菏泽人民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坚决推进改革、坚决扭住发展质量和效益、攻坚克难,勇于探索,推动菏泽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打造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菏泽为什么能?“后来居上”的要求在召唤,以人民为中心的担当在鞭策,熔铸成始终不变的时代呼声:弄潮儿向涛头立。
牢记书记嘱托,全面深化改革,谁的力量起了决定作用?
【议学情景】
【议学总结】
Summary of argumentation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 表现: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地位: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表现: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聿见思政统编新教材教学网 www. 原创作品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体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归纳:
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唯愿岁月静好,当思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议题三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饭碗”端得稳生活有奔头,菏泽人民政府在深入调研人民需求后通过外迁安置、就地就近筑村台、旧村台改造提升等方式,滩区群众终于拥有了一个“稳稳的家”。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我市大力开展返乡创业“归雁兴菏”行动,在全国首创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283家,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为菏泽籍在外人士返乡创业搭建了桥梁纽带,累计有46.6万人返乡创业就业,领办创办18.9万家实体,带动就业52万余人,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让优质教育照亮学生未来。我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落脚点,纵深推进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等一系列体制改革,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对菏泽市广大群众来说,幸福感来自喜迁新居,圆了期盼多年的安居梦;幸福感来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优质的教育资源;幸福感来自基层医疗机构从“医疗服务”向“健康管理”转变,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诊疗格局;幸福感来自四通八达的交通,串联起城市与乡村……
合作探究:1、结合材料及身边事例,谈谈什么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议学情景】
Summary of argumentation
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确定核心发言人,限时3分钟
(一)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二、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
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地位: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强调态度)
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地位: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强调工作方法)
2.群众路线
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宗旨上
体现在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上
倾听民意,反映民情
决策要利民,靠人民实施
(一)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二、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重要性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民有所思,我有所动;民有所愿,我有所为。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不断夯实民生基石,纾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怎样处理党和人民的关系?
【议学践行】
Summary of argumentation
(二)如何贯彻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二、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核心原理总结】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展示收获】
畅所欲言,可以是知识性收获,也可以是学习心得感悟
课堂总结
人民群众
通过
实践
创造
历史
物质财富创造者
精神财富创造者
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 求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世界观)
(方法论)
1.人民是历史主体,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2.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3.人民是推动发展的唯一动力。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6.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7.人民的需要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8.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
9.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易错易混辨析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实践观
非唯一,矛盾是根本动力,人民是决定力量
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
实践
的生活和实践
利益
是主体,非领导力量
群众观点
课堂练习
1、(2023·山东·高考真题)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大钊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为民造福”,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
④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2、(2021高考真题·浙江1月卷·32)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电视剧《石头开花》用10个故事向观众展示: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扶贫力量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贫困,并形成了“就算是石头,也要让它开出花来”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生动地说明,人民群众是( )
①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变革生产关系的主力军 ④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中,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扶贫力量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贫困,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①正确。材料中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正确。材料不涉及变革生产关系,③排除。材料不涉及变革社会制度,④排除。故选A。
A
3、某社区书记因没有通过业主大会擅自做决断而被业主在微信群说成“草包支书”一事报警,引发警方跨市抓人,此案曝光后刷爆媒体。新华社评论称,“权力来源于人民,有权不可任性,‘耍官威’一定会栽跟头。只有切实做到俯下身子、倾听民意,才能真正赢得百姓的口碑、得到人民的认可”。请从下列哲学观点中选出和新华社评论相吻合的一句( )
A.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
B.坚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群众路线
C.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D.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