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课时课题:单元导读课——明确任务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安排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祖父的园子》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描写了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时的快乐往事,抒发了成年后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梅花魂》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故事。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话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而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习作引导学生写清楚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的经过,并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一刻”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单元目标: 1.了解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2.阅读时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习作时能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3.发布任务,进行任务分工。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单元内容 课题内容主旨写法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赞美童真 热爱劳动借景抒情《稚子弄冰》一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现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赞扬童趣 喜爱孩子借景抒情《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向往恬静生活动静结合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文章展示了园子的基本样貌,重点描写了园子里的昆虫、花草和树木,表现了园子景物繁多、色彩明丽的特点。以及“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再次写了园中的景物。园子中一切的动植物都富有生命力,充满灵气,不受任何约束。对园子的热爱。 对祖父的依恋借物抒情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名篇。 文章一共七个自然段,首尾呼应、紧扣文题依据不同的主题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引出“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这一主题;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由月亮联想开来,回忆了“我”的故乡和童年往事;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乡后的生活,通过异乡月和故乡月的对比,进一步抒发了思乡之情;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将思乡之情推上高潮。思念家乡 怀念童年借景抒情 对比梅花魂本文通过对外祖父喜爱梅花、赞美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就如梅花忠贞不渝,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思念故乡 眷念祖国借物喻人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本次口语交际引导学生了解关于大人们童年生活的信息,以及不同年代童年生活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与大人的亲密度,让学生初步感知时代的变迁,体会口语交际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教材的第一部分强调了童年的珍贵,再提出课外口语交际的任务——了解大人们小时候的生活。教材的第二部分对如何了解大人们的童年生活给予了指导。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课堂上口语交际的任务先整理自己的记录,再和同学交流各自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小贴士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认真倾听,交流时边听边记录”是倾听方面的要求。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指导学生学会选材: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抓住让自己突然觉得长大了的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来写。借助教材中的示例和插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写作过程要①写印象最深的事情。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③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④写出当时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习作,采用师评、生生互评等方式,赏评习作中的亮点,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同时对照习作要求,看学生有没有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指导学生二次习作,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习作的好习惯。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总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描述一种情景;第二项意在让学生学习用对比的方式表达感情。“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孟郊的古诗《游子吟》。全诗清晰流畅,感情真挚,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一:感受人文主题。一、观看插图页。 请同学们打开新课本,翻到第1单元导语页,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的发现,把你的发现分享给你的同桌。 任务驱动。 围绕你发现什么,说说通过从单元导语页中发现什么内容。 老师提问:你在篇章页上都看到了哪些内容? 单元名称 单元主题 语文要素 三、老师重点点明本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翻开书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单元的主题和语文要素是什么?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一遍。人文主题:童年往事 说一说这个单元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 课文关注课文横向语文要素《古诗三首》学习在描绘的情境中体会思想感情《祖父的原子》学习在具体事物中体会思想感情《 月是故乡明 》练习在具体事例与直扦胸臆的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梅花魂》练习在具体事例与细节中体会思想感情具体”。 1.认真观察图片内容。 2.畅谈自己的发现,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齐读单元主题和要素活动意图: 单元导语页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基本内容,明确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通过单元导语页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单元文章的主题内容,从而为学生学习单元内容做好铺垫。环节二:明确单元学习主题与活动,宣布大单元任务确定任务群: 在了解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上来划分这个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为,发展型任务群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二、公布任务要求: 根据此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本单元学习大任务就可以确定为,“童年时光机”,教师需创设穿越时光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中主动学习,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建构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教学活动简介: 1.趣味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童年记忆。走进诗歌中古代小朋友的童年,感受稚子弄冰、追蜂戏蝶的快乐与自由;再倾听两位老人讲述童年最难忘的一瞬,发现小月亮里的家乡情、梅花里牵着的爱国心;回想自己童年的那些人和事,分享触动内心那一刻的成长故事,发现属于自己的成长密码。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童年时光的隧道,小组说一说童年中故事,然后全班分享。 2.教学活动开展过程: 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开始,老师给同学们安排了穿越时空之旅,看看不同年代童年的趣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启程啦! 子任务之一:寻找童年故事 活动一:寻找古诗中小朋友的童年: 1.读古诗学生字 (1)读诗题。说说从三个诗题中读出了什么 (2)读古诗。打开平台,听范读,上传朗读,师生互评,做到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3)学生字。 (4)说诗意。借助注释,同桌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2.想画面绘插图。 (1)用笔勾画出每首诗中直接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概括事件。 (2)根据古诗描写的情景,展开想象,自己动手或是小组合作绘制插图,可以是一诗一幅,也可以是一诗多幅。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儿童在乡村玩耍、生活的情景,写在插图的旁边,然后把插图上传到平台,开展小小插画师的评比。 (3)比较阅读三首诗,说说古代的小朋友是怎么玩的? (《四时田园杂兴》-----在劳动中玩;《稚子弄冰》-----奇思妙想的玩;《村玩》-------在劳动休闲时玩) 3. 读读诗说发现。 拓展阅读《小儿垂钓》《池上》《牧童》《宿新市徐公店》《所见》五首古诗,说说诗中的古代儿童是怎么玩的,和本课学习的三首古诗比一比,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进一步感受古代小朋友童年的快乐,孩童的天真、烂漫。 活动二:寻找文学作品中的童年故事 1.自主设计小闯关 2.找一找,画一画 “祖父的园子里到底有什么呢?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干什么?”围绕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读文,用画思维导图或是列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内容。 3.想一想,写一写 (1)批注式阅读。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描写景物或记叙事情的句子、段落,进行批注式阅读,体会景物与事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上传到平台,全班交流分享。 (2)仿写式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或是一件事,模仿文中的句式,进行仿写练习,上传到平台上,看看谁仿写的更有趣。 (3)拓展式阅读。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想一想:童年的萧红为什么能这么快乐自由?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活动三:寻找长辈的童年故事 1.小小讨论会 围绕口语交际的内容,在班级里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要采访谁?打算采访哪些内容?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提出建议,最后根据讨论完善自己的采访稿。 2.小采访:我和采访对象聊童年 根据自己的采访稿进行采访,采访对象可以是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邻居、老师等。采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3.小小分享会:“长辈的童年故事”新闻发布会 根据自己采访的内容,以“我和**比童年”为主题,在班内开一个小小分享会,可以边分享边展示自己制作的PPT或美篇等,这样的分享和交流更有感染力。一人交流结束后,可以自由谈谈自己的感想。 子任务二:记录童年成长 活动一:寻找成长的那一刻。 1.读文章理事件 (1)自读《语文园地 游子吟》和《月是故乡明》《梅花魂》二篇课文,会认“徘、徊、渺”等2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平台上上传自己的朗读语音,听听他人的朗读,为自己和他人点赞。背诵《游子吟》。 (2)用表格列出文章的线索以及文中诗人或作者回忆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悟真情学表达 选择三篇课文中最打动自己的“那一刻”,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抓住具体的景、事、物的描写,写写自己的感悟,体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上传平台,和大家一起交流。 3.作家笔下的童年 拓展阅读《桂花雨》《爸爸的花儿落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说这三篇文章里作家的童年是怎样的,有哪些打动你的“那一刻”,从中有什么感悟? 4.学习《语文园地》 (1)学习《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结合自己平时学过的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在班内开一个小小交流会,总结交流“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 (2)学习《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说情景,写句子。 活动二:记下我长大的那一刻 1.讨论书上三个事例,发表“我”的成长感言 2.举办童年故事会,再现“那一刻” 3.组织交流修改,评选“最佳成长故事”。 (1)自读自改 (2)互读互评 (3)再读再改 评价类型活动内容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寻找童年故事1.认识“昼、耘”等41个生字,读准“供、晃”等3个多音字,会写“桑、晓”等18个生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0个词语。 2.诵读、背诵三首古诗,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根据需要向别人提问,认真倾听、记录别人的回答,根据记录有条理地表达。评价类型活动内容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记录童年成长.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关注文中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关注蕴含感情的人、事、物、景的语句,转化角色想象等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把感受到成长的“那一刻”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群归属。 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积极完成各项实践任务。评价类型活动内容“童年时光机”教学活动评价量表Z综合性评价寻找童年故事自我评价( )星 同学评价( )星记录童年成长自我评价( )星 同学评价( )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