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二课·第二框2020年,是第十四“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复习回归: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1919年五四运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 定民主革命(1840-1949)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必要准备必然趋势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必修一:我国近现代发展时间线:184019191921194919561978201220352050鸦片战争,半殖半封开始,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救国开始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共成立,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开创了中特,改变了四个面貌,迎来了三个“伟大飞跃”,是两个“关键一招”一个必由之路,一个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第一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第二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旧中国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每人每天只能得到0.57公斤粮食。资本主义工商业充分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不适应中国的现状。旧中国手工业:被侵略者大肆掠夺,惨遭毁灭性打击,非常落后。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乱,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是个烂摊子,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思考:“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要如何来书写自己的成长道路?情境探究(1)过渡:1949—1956(过渡时期)第一阶段:经济恢复期,巩固政权,完成民主遗留问题第二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1956)“一五计划”(1950-1952底)镇压反动势力(3)社会性质:1.过渡时期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时间:是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注意: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才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思考: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是采取什么方式(和平/暴力)进行的?2. 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特点和实质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一化三改(1)“一化”:(2)“三改”:(3)实质: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行业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前性质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工商业私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方式 生产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改造后性质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革命。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占据主体地位,成为国家唯一的经济基础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镜头一:新中国之初,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日本等帝国主义在华资本:金融银行业、纱业、矿业、农业……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全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7%,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52.8%。镜头二: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和政府通过“和平赎买”公私合营等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镜头三:新中国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平整土地和改良土壤、农具,使用机器进行耕作、播种和收获等,小农经济都难以做到。镜头四: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私营工商业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小憨老师公众号:xh10342 微信号:yxgh0509探究与分享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4.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和意义(1)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意义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956年第一辆国产汽车开出装配线1956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4年川藏公路北线正式通车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取得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贡献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②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区别 社会背景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动力 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农民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根本任务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中国变成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联系 都是由无产阶级及共产党领导的,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知识拓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0102拓展延伸区分“标志性”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0304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05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情境探究思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崭新的历史课题是什么?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1.为什么探索?2.怎样探索?党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党的八大(1956)地位贡献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间 社会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过渡时期(1949-1956)党的八大(1956)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新时代(2017)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拓展延伸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64年10月16日下午,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初步满足了国人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国人精神面貌有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精神面貌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大跃进”运动(1958-1960)然而,建设探索的过程也伴随着曲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然而,建设探索的过程也伴随着曲折……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红卫兵运动最初是破除“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随后发展为抄家、打人、砸物。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许多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干部遭到批斗。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5、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探索的意义(评价)一个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肯定虽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重点整合: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探索,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③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中,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发展过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2)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知识拓展知识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华民族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 )提示:顺利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个体农业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之一。( )提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之一。3.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 )提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课堂小结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