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复习课(一)思维导图(三)易错易混(二)考点解读(四)真题演练思维导图Part 01思维导图01考点解读Part 02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1、社会秩序的内容、意义/作用?内容: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意义/作用: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02考点解读2、社会规则的内容、意义/作用?内容:道德、纪律、法律等★意义/作用: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3、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①社会规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4、怎样遵守社会规则?①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做到自觉遵守规则。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化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怎样维护和改进规则?①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②我们要积极的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①第四课 社会社会讲道德1.为什么尊重他人?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2.如何做到尊重他人?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3.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和蔼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团结友爱,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礼的主要体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4.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5.诚信的重要性①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能够提高国家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6.如何践行诚信?(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①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②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1.违法行为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联系: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3.做遵章守法的公民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4.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后果?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后果: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5.刑罚的分类?刑罚的分类: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6、怎样加强防范、预防犯罪?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7、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依法维权?①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④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8.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③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易错易混Part 03易错易混1.社会秩序就是公共场所的秩序。( )2.政府对公用设施的管理属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 )3.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自由,促进社会有序发展。( )4.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有法律、纪律、道德等强制性手段。( )5.违反规则、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03纠正: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纠正:政府对公用设施的管理属于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纠正:人们建立规则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超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发展。纠正: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有法律、纪律等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非强制性手段。×××纠正:违反规则、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6.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谎,应做诚实守信的人。( )7.自由就是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8.社会规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9.文明有礼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10.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纠正: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矛盾时,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纠正: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纠正: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纠正: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12.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13.一切违法行为都触犯了刑事法律,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14.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 )15.严重社会危害性、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纠正: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但做出了违法犯罪的行为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纠正: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纠正:刑事违法行为才触犯了刑事法律,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真题演练Part 04例题1.《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共场所高声交谈。之所以要求公民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A.社会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B.违背了社会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C.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D.维护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C04真题演练例题2.在社会生活中,“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规则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自律B.违反社会规则都要受到刑罚处罚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D.建立社会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C例题3.(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刻4个字罚12万元!游客陈某不听其他游客提醒劝阻,执意在一处省级保护文物上进行刻画。人民法院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文物保护法等规定,依法对其作出12万元赔偿款的处罚。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受法律约束③要加强自律,提高文明素养 ④遵守社会规则,主要靠监督、提醒、奖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例题4.(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同学说,规则像道路上的斑马线,像悬崖边上的护栏,像过山车上的安全带。这一说法启示我们( )①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是自由的保障 ②违反规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③规则是在人们达成共识基础上形成的 ④每个人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例题5.(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暑期将至,很多同学想外出旅游,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老师要求同学们遵守不同旅游景区的规则,这是因为( )A.遵守规则旨在限制人们自由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C.遵守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D.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