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一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第五单元 第十六章 动物的行为1、能说出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能区分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能对每种行为举出实例3、初步学会对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行为进行观察或实验研究乌鸦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吗?如果不是,这种行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01 动物的行为1.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①明显的活动③静止状态②身体的某一部位的细微变化2.举例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3.形成4.意义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①动物行为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或者是身体某一部位的细微变化。探究:动物行为的特点有哪些?②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来自环境和身体内部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③行为的产生离不开动物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作用。02 实验法研究涡虫的行为感知外界光线的变化1.涡虫(1)生活环境小溪、池塘等清洁的淡水中。(2)形态结构身体背腹扁平,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自由活动,喜欢较暗的环境,外界光线较亮时,隐藏在水底石块或其他物体下方(3)习性2.实验1(1)提出问题涡虫总是生活在石块或其他物体的下方,是因为涡虫喜欢黑暗的环境吗?(2)作出假设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3)实验步骤①用滴管从培养皿中轻轻地吸出一只涡虫,迅速地送入试管中。②向试管中注满晒过的自来水或河水,加水时防止产生气泡。用胶皮塞塞好试管口,然后用记号笔在试管中部做一标记。靠近试管塞的一端记为试管A端,另一端记为试管B端。④再次使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用铝箔套(不透光)遮住试管B端的光,观察涡虫10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⑤实验结束后,把涡虫放回培养皿。注意①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取其他的涡虫进行重复实验。②将涡虫放入试管后,要静置一段时间,待涡虫安静后再进行实验。③将试管水平放置,直至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观察涡虫10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表明涡虫趋向黑暗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4)实验分析①从实验的过程来看,设计者设置了有光和黑暗(用铝箔套遮住)两种环境。探究的问题应是“涡虫喜欢黑暗的环境吗?变量是光照。②在实验步骤③中,由于试管A端和B端的光照没有差别。预测涡虫在试管A、B两端停留的时间没有差别。③实验步骤④设置了对照实验后,根据生活经验(涡虫常生活在水底的石块下面)。预测涡虫在试管B端(用铝箔套遮住)停留的时间远长于在试管A端停留的时间。④若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3.实验2(1)实验背景通常情况下,涡虫在水底的石块下避光生活,这是对自然环境下光照刺激的反应。(2)实验过程①将涡虫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观察涡虫的身体状态。用强光照射涡虫,观察涡虫在强光下的身体状态。呈舒展状态②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观察涡虫对电刺激的反应。本能行为本能行为涡虫的身体舒展,接着收缩,但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反应逐渐发生变化。③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钟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重复这一步骤100次。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④第101次只用强光照射涡虫,而不用电刺激,观察涡虫对强光的反应。后天学习行为通过后天学习发生行为变化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讨论:你认为实验1中设计者对“涡虫为什么生活在小溪中的石块下方”这一问题作出了什么样的假设?讨论:在实验1中,属于实验者控制的因素是什么?你能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预测吗?实验者控制的因素是光照,A端有光,B端黑暗。步骤(3)中A端和B端都有光,涡虫的停留时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步骤(4)中A端有光而B端黑暗,如果涡虫喜欢黑暗环境,那么其在B端停留的时间会长。实验2的步骤(1)中涡虫在强光刺激下舒展身体,这是涡虫的一种本能行为;步骤(4)中涡虫在强光刺激下收缩身体,这是涡虫的后天学习行为。这是因为涡虫对“光照一电击”的连续刺激作用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导致收缩身体的条件刺激。讨论:实验2的步骤(1)与步骤(4)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涡虫行为对涡虫有什么意义?实验1中涡虫趋向黑暗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这种本能行为适应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实验2中涡虫在强光刺激下收缩身体的反应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使其能够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03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会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经验的行为。也叫本能行为1.概念2.举例蜜蜂采蜜蜘蛛结网小鸟育雏如果一个动物的行为是对一个特定刺激所作出的反应,而且出生后第一次遇到这一刺激就能作出这种反应。3.判断方法4.特征5.意义(1)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只能使动物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如果动物仅靠本能生活,将很难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2)所有动物都具有先天性行为04 后天学习行为是后天的,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1.学习(1)概念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2)意义可以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2.后天学习行为(1)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2)举例黑猩强钓白蚁乌鸦用枝钓虫乌鸦喝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后天学习行为越复杂,后天学习行为占动物全部行为的比例越大。(3)特点①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不同不同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不同,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黑猩猩使用工具鸟儿喂鱼蛙用叶片遮雨习惯化学习对动物的生存是有利的。如果一个动物对某些无害的刺激总是重复地作出反应,那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能量,从而减少花在其他重要活动上的时间和能量。②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a.概念习惯化就是动物学会对特定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当同一刺激重复发生和连续多次作用于一只动物时,该动物对这一刺激的反应就逐渐减弱直到消失。b.举例c.意义乌鸦刚刚见到稻草人时十分害怕,但久而久之就对稻草人没有任何反应了。①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③有些动物能形成复杂的学习行为探究:归纳总结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②这种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③后天学习行为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消退甚至消失。3.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项目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形成获得途径适应特征进化趋势行为方式行为意义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形成的新行为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学习行为越复杂,后天学习行为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简单复杂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有一定的局限性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一般伴随动物一生的是先天性行为;去除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后,会逐渐消失的是后天学习行为。探究:如何判断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①看形成时间②看影响因素③看持续时间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的是后天学习行为。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出生后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是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用实验法研究涡虫的行为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在强光下涡虫身体舒展电击时涡虫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多次“强光紧接着电击”后,涡虫在强光下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会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经验的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1.豹猫是一种哺乳动物,近年来相继在北京松山和野鸭湖地区被监测发现。豹猫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A.习惯昼伏夜出,活动比较隐蔽B.经过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监测设备C.幼崽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D.通常在每年的春夏两季进行繁殖解析:“经过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监测设备”,是豹猫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故选B。B2.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不需要后天学习B.海豚表演的算算术属于后天学习行为C.黑猩猩叠起箱子取高处的食物,属于先天性行为D.动物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解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后天学习。海豚表演算算术是在生活过程中,依靠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形成的新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黑猩猩叠起箱子取高处的食物,是借助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形成的新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故选C。C3.鹅在繁殖期间,若发现卵掉落巢外,会用喙推动卵,直到把卵滚回巢中。如果在滚卵回巢过程中取走卵,鹅仍会凭空继续做这些动作。关于鹅的上述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B.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C.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D.与黑猩猩钓取白蚁的行为类似A解析:由题干可知,鹅的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鹅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而黑猩猩钓取白蚁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故选A。(共17张PPT)第一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 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概念。2. 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3. 理解生物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其适应意义。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如动物的运动、鸣叫等等动物行为的概念你知道这些动物在干什么吗?动物行为的调节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动物行为的意义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动物在生活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行为,人们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涡虫是一种自由生活在淡水中的低等动物,在小溪、池塘等地采集时,往往会发现涡虫生活在石块或其他物体的下方。为什么?难道涡虫喜欢黑暗环境吗?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涡虫在A、B端停留的时间无明显差异。涡虫在B端停留的时间更长。结论: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环境中。小组讨论:①课本中,实验1中属于实验者控制的因素是什么?②实验2的步骤(1)和步骤(4)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③实验中观察到的涡虫行为有什么意义 在实验2中,涡虫在光照下舒展身体,电击时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这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在多次“光照——电击”的配合下,最后只要给光照,涡虫就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这是经多次“光照——电击”结合,涡虫学习到的行为。这种见光收缩身体的行为就属于后天性的学习行为。实验分析: 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所有的动物都具有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也称本能行为。举例:蜜蜂采蜜,鸟育雏,蜻蜓交尾等。动物只靠先天性行为能顺利的度过一生吗?动物如果仅仅依靠本能生活,将很难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所以动物必须要学习,在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总结生活经验,使自身的行为适应外界环境。大多数动物都能学会一些新的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举例:蚯蚓的学习行为,山雀偷吃奶油,猩猩取香蕉。小黑猩猩会学成年黑猩猩的样子,用小木棍取食白蚁成年黑猩猩通过不断地尝试,利用木箱取到了高处的香蕉后天学习行为这两种取食行为有什么区别?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形成获得途径适应特征意义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在先天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所有动物必须具备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越复杂,学习的能力越强含义: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动物行为意义:使动物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又称本能行为,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实例: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鸟类营巢孵卵等学习的行为是后天的,个体之间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1.“公鸡报晓”给古代没有时钟的人们指明了时间,请问,这种行为从活动途径上看属于什么行为?“公鸡报晓”属于先天性行为。2.养宠物是现代人的一种时尚。宠物狗啃食骨头和到指定地点排便分别属于什么行为?宠物狗啃食骨头属于先天性行为;到指定地点排便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6.1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31页).pptx 5.16.1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7页).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