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课标内容 1.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2.通过分析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3.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1.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现象 ________现象 ________分布决定因素 植物分层:________、温度、水分和无机盐等; 动物分层:________和________ 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的不同、________和盐碱度的差异、生物________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2.群落的季节性由于________________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____________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例如,植物的生活周期,动物的迁徙、冬眠和夏眠等。[辨正误]1.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3.不同的季节,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4.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具有季节性规律的变化。( )如图所示为森林群落和湖泊群落的分层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森林群落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b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说:“a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明辨对群落结构认识的三个易误点(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光质)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2.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如植物的垂直分层能显著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并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学以致用】1.(2024·山西大同期末)甲、乙两地的群落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地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受到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B.甲地动物间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C.不同季节里甲、乙两地的物种的组成和空间结构都可能会发生改变D.因乙地没有高大的乔木或灌木,所以在乙地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2.如图为某生物群落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结构是由环境中生态因素和长期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B.从湖中心到湖边的植物高低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沿岸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充分利用阳光D.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植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二、生态位[辨正误]1.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2.如果两种动物的生活空间相同,则它们的生态位就完全相同。( )3.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阅读教材P28“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这4种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异同?哪一种鸟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选一种鸟,分析它的食性。从觅食的角度,与它有竞争关系的鸟类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位的内容及研究意义(1)生态位的内容:包括生物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生态位越宽,物种的适应性越强,可利用的资源越多,物种的竞争力越强。(2)生态位重叠: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种间竞争,如果竞争激烈,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a)生态位移动或(b)一个物种绝灭。(3)人们根据动物或植物的生态位的不同进行混养或间作,既降低了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又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学以致用】3. (2024·山西太原期末)自然群落中,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有重叠时,往往通过自然选择作用使各自的生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竞争,使得它们共同生存下来,这种现象称为生态位分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的分化会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B.群落内生态位重叠加剧不利于环境资源的利用C.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可能发生错开活动时间等习性上的分化4.(2024·广东珠海月考)某湖泊是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科研人员将该湖中水鸟划分为4个集群(每个集群包括若干种水鸟),并对它们的觅食行为和生境利用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百分比代表使用频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集群 觅食行为 生境利用G1 间歇型啄食(100%) 草滩(68.6%),泥滩(15.4%)G2 间歇型啄食(86.5%),泥滩挖掘取食(9.9%) 浅水区(44.2%),泥滩(39.1%)G3 多种觅食行为 中水区(41.3%),深水区(30.4%)G4 潜水取食(99.3%) 深水区(74.7%),中水区(17.1%)A.冬天食物短缺可能会使集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增大B.与集群内相比,集群间水鸟的生态位重叠度更大C.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开以降低集群间的相互竞争D.越冬水鸟生态位重叠度与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的重叠度有关三、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物种相对数量的统计方法(1)____________法:指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2)____________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1.土壤是无数动物的家园,有些土壤动物实在太小了,我们一般不关注它们,但是它们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取样调查的方法,来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据两种采集土壤中小动物的装置图回答问题。①利用甲装置采集主要利用了小动物的什么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甲装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乙装置采集的小动物保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为什么不适合使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列调查统计方法归类(填序号)。①样方法 ②抽样检测法 ③取样器取样法 ④标记重捕法 ⑤记名计算法 ⑥目测估计法(1)用于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________。(2)用于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________,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________。调查方法的比较方法 适用范围 计数方法样方法 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和卵 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标记重捕法 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算该种群密度抽样检测法 生活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将含待测微生物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用显微镜观察计数板上待测微生物的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培养液中待测微生物的数量取样器取样法 具有较强活动能力、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物种数目【学以致用】5.(2024·福建南平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探究活动,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小动物类群 鼠妇 马陆 蚯蚓 线虫 甲螨个体总数 3 2 1 1 1A.对于土壤小动物,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B.采集的小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C.该生物兴趣小组采用的统计方法是目测估计法D.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物种数目6.(2024·陕西榆林期末)根据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小动物时,下列诱虫器最合理的是( )1.(2024·湖北云学名校联盟期末)为改善某湖泊周围的环境与功能,结合离岸距离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区域 离岸距离甲 0~34 m乙 34~230 m丙 230~350 m丁 350~380 m戊 380 m以外A.芦苇主要生长在丙区域,其长势高低错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表中五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种群,在空间上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丁区域分布着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在空间上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不同深度的水域中溶氧量不同,导致分布的植物种类不同2.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季节性往往随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B.群落的季节性表现在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C.不同季节里,有些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明显,有些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小D.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活动与群落的季节性无关3.(2024·河北唐山期末)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的出现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翅鸭和青脚鹬在生存空间和食物种类方面竞争较小B.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对青脚鹬与绿翅鸭的生态位造成影响C.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较大不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4.(2024·山东临沂期末)在没有竞争和捕食存在的情况下,潜在的生态位就是基础生态位。一个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叫作实际生态位。生态位宽度是指群落中的一种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的基础生态位部分重叠时,实际不一定存在种间竞争B.窄生态位的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强度均大于宽生态位C.三种蝙蝠栖息在不同的树洞中,这是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D.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大小为棕蝙蝠>蓬毛蝙蝠>银毛蝙蝠5.(2024·新疆巴音郭楞期末)下列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可采用诱虫器对其进行采集B.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C.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D.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可用目测估计法调查第2课时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一、自主梳理1.分层 镶嵌 光照 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 土壤湿度 自身生长2.阳光、温度和水分 外貌和结构辨正误1.√2.× 提示:草坪中的动物也有分层现象。3.× 提示:不同的季节,群落的物种组成一般不同。4.√合作探究(1)提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提示:a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b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3)提示:不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高低不同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学以致用1.D [决定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与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A正确;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B正确;不同季节的阳光、温度、水分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空间结构会随着种群的迁徙和环境的改变发生变化,C正确;不具有高大乔木或灌木的群落也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比如在草本层、土壤表层和土壤深处的生物类群会不一样,这表明低矮的草原环境中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2.C [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沿岸植物的水平分布主要是土壤条件、水体温度、阳光等条件的差异,C错误;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的分层主要原因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D正确。]二、自主梳理地位或作用 空间位置 资源 其他物种 栖息地 天敌 出现频率 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协同进化辨正误1.√2.× 提示:生态位不仅仅包括生活空间,还包括其他方面。3.√合作探究1.提示: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两者均选择生境1和生境3,并以生境1为主,不选择生境2;绿头鸭主要选择生境1;青脚鹬在3个生境中均出现,在生境3中出现的概率高于前两处。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2.提示:不一定。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3.提示:以绿翅鸭为例,绿翅鸭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还吃茎类、螺类、贝壳沙砾等,绿头鸭也是,二者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绿翅鸭与鹤鹬、青脚鹬也有种间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绿翅鸭与鹤鹬都吃贝壳沙砾。学以致用3.A [生态位的分化会使不同生物分别利用不同的资源,减少竞争,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群落内生态位重叠程度加剧会导致竞争加剧,不利于环境资源的利用,B正确;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生态位重叠的物种,竞争激烈,为了避免竞争,它们在活动时间、觅食时间及习性上会出现分化,D正确。]4.B [冬天食物缺乏时,鸟类会扩大取食种类,会使集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增大,A正确;集群内觅食行为大多相同,故与集群内相比,集群间水鸟的生态位重叠度更小,B错误;因觅食行为不同,不同深度水域由不同集群利用,故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开以降低集群间的相互竞争,C正确;重叠度取决于越冬水鸟取用同一食物的概率及生态位宽度,故越冬水鸟生态位重叠度取决于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的重叠度,D正确。]三、自主梳理1.活动能力 身体微小 取样器取样2.(1)记名计算 (2)目测估计合作探究1.(1)①提示: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②提示:甲装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③提示: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既可以杀死动物,也利于保存。(2)提示: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无法使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2.(1)①②④ (2)③ ⑤⑥学以致用5.C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正确;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防止腐烂,B正确;该生物兴趣小组采用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C错误;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越多,则该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越大,因此可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物种数目,D正确。]6.A [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A装置上的热光源会使土壤小动物进入到下方的收集瓶中;B、C、D装置没有造成收集瓶中避热、避光的环境,A正确,B、C、D错误。]随堂检测1.D [芦苇构成的是种群,不是群落,因此其长势高低错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呈镶嵌分布,表中五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空间上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不同深度的水域导致分布的植物种类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同,D错误。]2.D [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是引起群落季节性的重要非生物因素,A正确;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大,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大,而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小,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小,C正确;群落的季节性可表现在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方面,D错误。]3.C [由图可知,绿翅鸭觅食生境主要是环境1和环境3,青脚鹬的觅食生境主要是环境2,绿翅鸭的主要食物是小坚果和茎类,青脚鹬的主要食物是草屑和螺类,绿翅鸭和青脚鹬在生存空间和食物种类方面竞争较小,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会使绿翅鸭和青脚鹬彻底离开某种觅食环境,因此可能会对二者的生态位产生影响,B正确;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减少了对环境的竞争,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错误;两种生物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等均存在差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差异,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水鸟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4.A [生态位包括该物种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不同生物的基础生态位部分重叠时,实际不一定存在种间竞争,A正确;窄生态位种内竞争强度大,种间竞争强度小,宽生态位相反,B错误;三种蝙蝠的实际生态位不仅仅是它们分别栖息的树洞,还和食物和竞争者的分布有关,C错误;实际生态位包含了一个物种所占的空间位置,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图中仅仅表示不同种类的蝙蝠觅食活动频率,无法比较实际生态位的大小,D错误。]5.B [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的习性对其进行采集,A错误;酒精可以杀死采集的小动物,吸虫器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固定保存,B正确;取样器取样法是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C错误;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应该用记名计算法进行调查,D错误。](共51张PPT)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动物的丰富度1.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2.通过分析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3.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课标内容目录 CONTENTS1. 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2. 生态位4.随堂检测自主梳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梳理3.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合作探究思维导图自主梳理1.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现象 ______现象 ______分布决定因素 植物分层:______、温度、水分和无机盐等; 动物分层: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的不同、__________和盐碱度的差异、生物__________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分层镶嵌光照栖息空间食物条件土壤湿度自身生长2.群落的季节性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____________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例如,植物的生活周期,动物的迁徙、冬眠和夏眠等。阳光、温度和水分外貌和结构√[辨正误]1.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提示:草坪中的动物也有分层现象。3.不同的季节,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提示:不同的季节,群落的物种组成一般不同。4.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具有季节性规律的变化。( )××√如图所示为森林群落和湖泊群落的分层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森林群落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何关系?提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a、b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a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b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3)有人说:“a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高低不同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同一群落春夏季节同秋冬季节相比,结构完全相同吗?为什么?提示:不相同。由于温度、水分、阳光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1.明辨对群落结构认识的三个易误点(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光质)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2.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如植物的垂直分层能显著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并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学以致用 】D1.(2024·山西大同期末)甲、乙两地的群落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地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受到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B.甲地动物间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C.不同季节里甲、乙两地的物种的组成和空间结构都可能会发生改变D.因乙地没有高大的乔木或灌木,所以在乙地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决定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与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A正确;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B正确;不同季节的阳光、温度、水分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空间结构会随着种群的迁徙和环境的改变发生变化,C正确;不具有高大乔木或灌木的群落也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比如在草本层、土壤表层和土壤深处的生物类群会不一样,这表明低矮的草原环境中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A.甲、乙两地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受到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B.甲地动物间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C.不同季节里甲、乙两地的物种的组成和空间结构都可能会发生改变D.因乙地没有高大的乔木或灌木,所以在乙地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C2.如图为某生物群落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结构是由环境中生态因素和长期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B.从湖中心到湖边的植物高低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沿岸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充分利用阳光D.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植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解析: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沿岸植物的水平分布主要是土壤条件、水体温度、阳光等条件的差异,C错误;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的分层主要原因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D正确。A.群落结构是由环境中生态因素和长期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B.从湖中心到湖边的植物高低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沿岸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充分利用阳光D.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植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地位或作用空间位置资源其他物种栖息地天敌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协同进化√[辨正误]1.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2.如果两种动物的生活空间相同,则它们的生态位就完全相同。( )提示:生态位不仅仅包括生活空间,还包括其他方面。3.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阅读教材P28“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这4种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异同?哪一种鸟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提示: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两者均选择生境1和生境3,并以生境1为主,不选择生境2;绿头鸭主要选择生境1;青脚鹬在3个生境中均出现,在生境3中出现的概率高于前两处。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提示:不一定。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3.任选一种鸟,分析它的食性。从觅食的角度,与它有竞争关系的鸟类有哪些?提示:以绿翅鸭为例,绿翅鸭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还吃茎类、螺类、贝壳沙砾等,绿头鸭也是,二者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绿翅鸭与鹤鹬、青脚鹬也有种间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绿翅鸭与鹤鹬都吃贝壳沙砾。●任选一种鸟,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描述这种鸟类的生态位。提示:描述鸟类的生态位,通常需要考虑它们的觅食生境、栖息地、食物及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等。以青脚鹬为例,它们的觅食生境包括低潮盐沼—光滩带、海三棱藨草带及海堤内鱼塘—芦苇区;主要以草屑、螺类、甲壳类为食;青脚鹬与鹤鹬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以草屑和螺类为主要食物,青脚鹬与绿翅鸭、绿头鸭也存在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青脚鹬和绿头鸭还捕食甲壳类。生态位的内容及研究意义(1)生态位的内容:包括生物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生态位越宽,物种的适应性越强,可利用的资源越多,物种的竞争力越强。(2)生态位重叠: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种间竞争,如果竞争激烈,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a)生态位移动或(b)一个物种绝灭。(3)人们根据动物或植物的生态位的不同进行混养或间作,既降低了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又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 学以致用 】A3.(2024·山西太原期末)自然群落中,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有重叠时,往往通过自然选择作用使各自的生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竞争,使得它们共同生存下来,这种现象称为生态位分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的分化会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B.群落内生态位重叠加剧不利于环境资源的利用C.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可能发生错开活动时间等习性上的分化解析:生态位的分化会使不同生物分别利用不同的资源,减少竞争,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群落内生态位重叠程度加剧会导致竞争加剧,不利于环境资源的利用,B正确;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生态位重叠的物种,竞争激烈,为了避免竞争,它们在活动时间、觅食时间及习性上会出现分化,D正确。B4.(2024·广东珠海月考)某湖泊是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科研人员将该湖中水鸟划分为4个集群(每个集群包括若干种水鸟),并对它们的觅食行为和生境利用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百分比代表使用频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集群 觅食行为 生境利用G1 间歇型啄食(100%) 草滩(68.6%),泥滩(15.4%)G2 间歇型啄食(86.5%),泥滩挖掘取食(9.9%) 浅水区(44.2%),泥滩(39.1%)G3 多种觅食行为 中水区(41.3%),深水区(30.4%)G4 潜水取食(99.3%) 深水区(74.7%),中水区(17.1%)A.冬天食物短缺可能会使集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增大B.与集群内相比,集群间水鸟的生态位重叠度更大C.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开以降低集群间的相互竞争D.越冬水鸟生态位重叠度与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的重叠度有关解析:冬天食物缺乏时,鸟类会扩大取食种类,会使集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增大,A正确;集群内觅食行为大多相同,故与集群内相比,集群间水鸟的生态位重叠度更小,B错误;因觅食行为不同,不同深度水域由不同集群利用,故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开以降低集群间的相互竞争,C正确;重叠度取决于越冬水鸟取用同一食物的概率及生态位宽度,故越冬水鸟生态位重叠度取决于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的重叠度,D正确。1.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物种相对数量的统计方法(1)__________ 法:指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2)__________ 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活动能力身体微小取样器取样记名计算目测估计1.土壤是无数动物的家园,有些土壤动物实在太小了,我们一般不关注它们,但是它们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取样调查的方法,来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据两种采集土壤中小动物的装置图回答问题。①利用甲装置采集主要利用了小动物的什么习性?提示: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②甲装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甲装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③乙装置采集的小动物保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提示: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既可以杀死动物,也利于保存。(2)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为什么不适合使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提示: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无法使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若研究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则应该如何改进使用的方法?提示: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物种种类不同,取样设备也不同,例如用网兜、瓶子等。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定量等因素。定点就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定量就是每次取样的数量(如一瓶、一网等)要相同。2.将下列调查统计方法归类(填序号)。①样方法 ②抽样检测法 ③取样器取样法④标记重捕法 ⑤记名计算法 ⑥目测估计法(1)用于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________。(2)用于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____,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______。①②④③⑤⑥调查方法的比较方法 适用范围 计数方法样方法 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和卵 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方法 适用范围 计数方法标记重捕法 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算该种群密度抽样检测法 生活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将含待测微生物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用显微镜观察计数板上待测微生物的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培养液中待测微生物的数量方法 适用范围 计数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具有较强活动能力、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物种数目【 学以致用 】C5.(2024·福建南平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探究活动,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小动物类群 鼠妇 马陆 蚯蚓 线虫 甲螨个体总数 3 2 1 1 1A.对于土壤小动物,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B.采集的小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C.该生物兴趣小组采用的统计方法是目测估计法D.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物种数目解析: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正确;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防止腐烂,B正确;该生物兴趣小组采用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C错误;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越多,则该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越大,因此可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物种数目,D正确。A6.(2024·陕西榆林期末)根据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小动物时,下列诱虫器最合理的是( )解析: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A装置上的热光源会使土壤小动物进入到下方的收集瓶中;B、C、D装置没有造成收集瓶中避热、避光的环境,A正确,B、C、D错误。D1.(2024·湖北云学名校联盟期末)为改善某湖泊周围的环境与功能,结合离岸距离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区域 离岸距离甲 0~34 m乙 34~230 m丙 230~350 m丁 350~380 m戊 380 m以外A.芦苇主要生长在丙区域,其长势高低错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表中五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种群,在空间上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丁区域分布着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在空间上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不同深度的水域中溶氧量不同,导致分布的植物种类不同解析:芦苇构成的是种群,不是群落,因此其长势高低错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呈镶嵌分布,表中五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空间上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不同深度的水域导致分布的植物种类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同,D错误。D2. 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季节性往往随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B.群落的季节性表现在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C.不同季节里,有些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明显,有些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小D.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活动与群落的季节性无关解析: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是引起群落季节性的重要非生物因素,A正确;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大,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大,而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小,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小,C正确;群落的季节性可表现在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方面,D错误。C3.(2024·河北唐山期末)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的出现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翅鸭和青脚鹬在生存空间和食物种类方面竞争较小B.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对青脚鹬与绿翅鸭的生态位造成影响C.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较大不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解析:由图可知,绿翅鸭觅食生境主要是环境1和环境3,青脚鹬的觅食生境主要是环境2,绿翅鸭的主要食物是小坚果和茎类,青脚鹬的主要食物是草屑和螺类,绿翅鸭和青脚鹬在生存空间和食物种类方面竞争较小,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会使绿翅鸭和青脚鹬彻底离开某种觅食环境,因此可能会对二者的生态位产生影响,B正确;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减少了对环境的竞争,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错误;两种生物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等均存在差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差异,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水鸟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A.绿翅鸭和青脚鹬在生存空间和食物种类方面竞争较小B.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对青脚鹬与绿翅鸭的生态位造成影响C.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较大不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差异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A4.(2024·山东临沂期末)在没有竞争和捕食存在的情况下,潜在的生态位就是基础生态位。一个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叫作实际生态位。生态位宽度是指群落中的一种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的基础生态位部分重叠时,实际不一定存在种间竞争B.窄生态位的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强度均大于宽生态位C.三种蝙蝠栖息在不同的树洞中,这是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D.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大小为棕蝙蝠>蓬毛蝙蝠>银毛蝙蝠解析:生态位包括该物种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不同生物的基础生态位部分重叠时,实际不一定存在种间竞争,A正确;窄生态位种内竞争强度大,种间竞争强度小,宽生态位相反,B错误;三种蝙蝠的实际生态位不仅仅是它们分别栖息的树洞,还和食物和竞争者的分布有关,C错误;实际生态位包含了一个物种所占的空间位置,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图中仅仅表示不同种类的蝙蝠觅食活动频率,无法比较实际生态位的大小,D错误。A.不同生物的基础生态位部分重叠时,实际不一定存在种间竞争B.窄生态位的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强度均大于宽生态位C.三种蝙蝠栖息在不同的树洞中,这是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D.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大小为棕蝙蝠>蓬毛蝙蝠>银毛蝙蝠B5.(2024·新疆巴音郭楞期末)下列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可采用诱虫器对其进行采集B.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C.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D.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可用目测估计法调查解析: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的习性对其进行采集,A错误;酒精可以杀死采集的小动物,吸虫器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固定保存,B正确;取样器取样法是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C错误;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应该用记名计算法进行调查,D错误。限时练6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选择题:第1~13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基础对点】知识点1 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1.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2.(2024·内蒙古期末)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在垂直方向上,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和温度有关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3.(2024·山西太原期末)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竹林中竹子高矮错落形成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光的利用率草原上的草本植物长势整齐,没有垂直结构,只有水平结构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群落中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分和无机盐等4.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群落季节性变化的是( )“春华秋实”“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飞蛾扑火”知识点2 生态位5.(2024·北京大兴期末)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资源有限时,生态位相似的两个物种存在种间竞争物种的生态位是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觅食生境相同的两种动物生态位不一定相同海星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是研究海星生态位的重要内容6.(2024·河南开封期末)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会出现激烈的种间竞争现象。而且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的就越多,种间竞争就越激烈,这种理论被称为高斯假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生态位指的是某物种在环境中的空间位置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说明生态位完全相同生态位的分化会导致该地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种间竞争的结果可能会导致生态位重叠加剧7.a和b代表两个物种,它们的生态位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和b两个物种生态位的重叠部分可能是共同的食物a和b两个物种生态位的重叠部分可能是共同的空间如果物种a具有竞争优势,那么物种b会彻底消失自然选择可能会使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改变知识点3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8.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活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个体较小的群落可采用冷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设计统计表,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9.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目测估计法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个体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并标明取样地点和时间等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计【综合提升】10.某林场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这是立体农业,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菠萝生活在林下层,这是菠萝的生态位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有利于水土保持11.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区域,由于种间竞争关系而导致的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例如共同生活在加勒比海地区岛屿上的两种安乐蜥,通过摄食方式的不同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机制的是( )鲢鱼喜食水体上层的浮游植物,青鱼喜食水底的螺蛳黄鹂在林冠层,山雀在中层,林下层生活着画眉为躲避雪豹,岩羊选择与雪豹不同区域活动共同生活在某山区的虎和豹在不同时间出来觅食12. (2024·河南驻马店统考)我国劳动人民在明代就已经将青鱼、鲢鱼、鳙鱼、草鱼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率。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池塘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四大家鱼混养利用的是它们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池塘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具有季节性的变化13.下列与调查类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用目测估计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蚜虫、跳蝻等昆虫的种群密度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4.(10分)(2024·山西长治期末)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一年两熟的水稻为主,高山严寒地带只种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如板栗—茶树套种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2分)从群落的结构分析,立体农业充分利用群落的________,进行立体种植,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稻—鱼—蛙”种养模式属于________(填“异基面”或“同基面”)立体农业。(2)(4分)云贵高原海拔不同,群落类型也不同,这主要受____________等非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群落的生物具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马铃薯适宜在高山严寒地带种植是因其具有________的特征。(3)(4分)板栗—茶树套种,板栗是深根性树种,而茶树根系较浅,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搭配,可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14分)(2024·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自20世纪60年代起,长江中游某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水面积缩减近50%。对该湖泊多种生物进行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生物类群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水生植物 种类 92种 68种优势物种 菱、竹叶眼子菜、苦草、黑藻 微齿眼子菜、菰、金鱼藻、黑藻鱼类 种类 74种 54种优势物种 鲤鱼、鲫鱼、鳊鱼 鲫鱼、黄颡鱼、红鳍鲌回答下列问题:(1)(3分)鲤鱼、鲫鱼被喻为水底“清洁工”,栖息在水体底层;鳊鱼被喻为水中“卫生员”,栖息在水体中下层。群落中鱼类分层现象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分)20世纪60~80年代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分)若要研究金鱼藻的生态位,研究的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4)(5分)为恢复湖泊生态,当地实施退田还湖,同时排除人类活动的干扰。请预测实施该措施后湖泊群落结构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时练6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动物的丰富度1.C [田间的所有玉米属于一个种群,而不是群落。]2.A [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B错误;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而动物的分层则是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C错误;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光照决定的,D错误。]3.D [竹林中竹子属于同一种群,竹林中竹子高矮错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草原上的草本植物长势整齐,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而是群落的地带性分布,C错误;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和温度等,决定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和无机盐等,D正确。 ]4.D [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飞蛾扑火”体现的是生物的趋光性。]5.B [物种的生态位是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B错误。]6.C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者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仅仅包括物种在环境中的空间位置,A错误;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可能取食同一资源的不同部位,因而其生态位不一定完全相同,B错误;生态位的分化会导致生物利用不同资源,减少竞争,使物种丰富度增加,C正确;种间竞争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分化,使重叠程度降低,D错误。]7.C [两个物种生态位的重叠部分指共同的生态因素,包含了空间和食物因素等,A、B正确;只有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重叠时,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才可能会将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C错误。]8.D [土壤中小动物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物种丰富度,A错误;记名计算法能直接计算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B错误;依据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取热光源对其进行收集,C错误。]9.C [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A错误;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B错误;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错误。]10.B [桉树和菠萝高矮不同,即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分层现象,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A正确;生态位不仅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错误;立体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C正确;桉树和菠萝经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并且桉树和菠萝根系深浅搭配,有利于水土保持,D正确。]11.C [鲢鱼喜食水体上层的浮游植物,青鱼喜食水底的螺蛳,其对环境的需求存在错位现象属于同域共存机制,A不符合题意;黄鹂在林冠层,山雀在中层,林下层生活着画眉是由于种间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属于同域共存机制,B不符合题意;岩羊和雪豹是捕食关系,二者不是种间竞争关系,为躲避雪豹,岩羊选择与雪豹不同区域活动,因此不属于同域共存机制,C符合题意;虎和豹共同生活在某山区,在不同时间出来觅食,符合同域共存机制,D不符合题意。]12.B [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栖息在池塘的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池塘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故引起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B错误;池塘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D正确。]13.B [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A错误;对于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B正确;由于蚜虫、跳蝻等活动能力较弱,可用样方法调查蚜虫、跳蝻等昆虫的种群密度, C错误;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不能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14.(1)空间结构原理 同基面(2)温度、水分 耐寒、耐旱(3)阳光(地上部分) 和水分、矿质元素(地下部分)等资源15.(1)充分利用栖息空间、食物条件(2)围湖造田造成湖泊环境变化(3)金鱼藻在湖泊中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4)物种丰富度增大、优势物种改变、空间结构变复杂、种间关系变复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节 第2课时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学案(含答案).docx 第1节 第2课时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动物的丰富度.pptx 限时练6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动物的丰富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