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群落的主要类型(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群落的主要类型(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简介

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课标内容 1.概述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2.简述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3.阐明群落中的生物彼此相适应,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1.分类依据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
2.三种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
分布 群落外貌 物种组成
荒漠生物群落 极度干旱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原生物群落 ______地区 草本植物如地毯般铺向天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生物群落 ____________地区 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类型生物群落
(1)湿地生物群落
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________生物也有________生物。
(2)海洋生物群落
有数量众多的____________植物、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
[辨正误]
1.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分布均匀。(  )
2.草原上优势物种为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
3.森林中数量最多的物种为高大的乔木。(  )
4.生活在草原的动物不能生活在森林中。(  )
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生物群落的植物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个生物群落的动物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起三个生物群落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1.(2024·内蒙古赤峰学院附中期末)根据群落的外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绿体颗粒较小,呈浅绿色
B.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C.森林生物群落中,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较多
D.荒漠生物群落中,蜥蜴的外表皮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2.(2024·山西长治期末题)山西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分布着多种多样的群落。下列关于群落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类型群落的外貌不同,但物种组成大体相同
B.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湿地等类型
C.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往往是无规律的
D.群落中复杂的种间关系,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二、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阅读教材P35“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荒漠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在草原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又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来说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明确不同群落的环境特点及与该环境有关的生物的适应现象
(1)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
(2)草原生物群落的植物耐旱,动物大多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3)森林生物群落的植物垂直分层非常明显,植物利用光照的能力强,动物多营树栖和攀缘生活。
(4)热带雨林通风条件较差,林下植物风媒花少,多数为虫媒花;而落叶阔叶林中林下植物多为风媒花。
2.分析不同类型生物群落中生物的特点可以运用“进化与适应观”“结构与功能观”
题目信息 应联想的知识点举例
环境状态 气候条件 干旱或降雨少→荒漠或草原;湿润、降雨多→森林等
外貌特征 沙砾裸露等→动植物应具有耐旱特点;树冠遮天蔽日→动 物多为树栖和攀缘动物
生物特点 结构特点 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草原植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荒漠动物
行为特点 昼伏夜出、善于穴居→荒漠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草原动物
【学以致用】
3.(2024·山东青岛期末)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阴生植物茎细长,机械组织不发达,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
B.在华北地区春天开花的树木多数是风媒花,不少种类的果实有翅
C.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D.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枝发达,一般有巨大的叶片,以争夺阳光
4.在欧亚大陆上有一种鼠,以干种子为食而不需要饮水,也不需要用水调节体温,白天在洞穴内排出浓度很高的尿液以形成一个局部具有较大湿度的小环境。这种鼠夜间从洞穴里爬出来活动,白天则生活在洞穴内。下列有关这种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鼠应该属于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
B.这种鼠的昼伏夜出行为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
C.这种鼠的体温不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出现明显波动
D.这种鼠的细胞代谢等活动不需要水的参与
1.(2024·山东聊城期末)下列关于群落种类与其环境特征的组合,错误的是(  )
A.荒漠——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物种少,群落结构单一
B.湿地——物种丰富,兼具水生和陆生生物
C.草原——季节雨量均匀,植物叶片狭窄,动物挖洞或奔跑能力强
D.热带雨林——分布在湿润的地区,林下植物多具有很大的叶片
2.(2024·河南开封期末)下列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仙人掌的气孔在夜间开放,能适应干旱环境
B.草原上生活着较多的两栖类生物和水生生物
C.只要是森林,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完全相同
D.草原上难以见到乔木与其湿、热的环境有关
3.(2024·福建南平期末)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中的蜥蜴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B.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腊质层,能抵御干旱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木高大,以利于争夺阳光
D.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4.(2024·山西怀仁期末)生物在长期的进化中会形成特定的结构或习性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高大的乔木往往叶面角质层厚,气孔下陷以降低蒸腾作用
B.温带落叶阔叶林乔木冬季落叶夏季形成郁闭林冠,季相变化明显
C.荒漠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区,因此荒漠中的生物都具有耐旱的特征
D.荒漠中昆虫、爬行类等动物往往有夏眠的习性以度过高温缺水环境
5.如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数/平方米)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 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三个草原生物群落中,荒漠草原每年的降水量最多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一、
自主梳理
1.群落的外貌 物种组成
2.沙砾裸露、植被极度稀疏 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 半干旱 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湿润或较湿润 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3.(1)水生 陆生 (2)微小浮游
辨正误
1.× 提示:荒漠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2.√
3.× 提示:森林中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但数量不一定最多。
4.× 提示:有些草原动物也能生活在森林中。
合作探究
(1)提示:森林生物群落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对水的需求大;草原生物群落中各种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荒漠生物群落植被极度稀疏,植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2)提示:森林生物群落中动物种类繁多;草原生物群落中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荒漠生物群落中动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蛋壳坚硬,体温是变化的。
(3)提示:水分、温度等因素。
学以致用
1.A [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A错误。]
2.D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标志,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A错误;湿地属于水生生物群落,B错误;森林、草原、荒漠,这些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在我国,东部湿润地区随处可见森林;在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大片的草原;再到西部的干旱区,则出现荒漠群落,C错误;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不同的生物种群聚集在同一空间,它们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的种间关系,群落中复杂的种间关系,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D正确。]
二、
自主梳理
物种组成 适应 适宜的生存环境 种间关系 协调和平衡 时空条件
合作探究
(1)提示: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例如:植物的叶不发达,以减少蒸腾作用;根发达,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大多数动物是夜行性的,在白天炎热时不活动;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可以减少水分的丢失。
草原上植物的叶片比较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动物大都擅长挖洞穴居或快速奔跑。
(2)提示:有的种群会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迅速衰退,甚至消失。
学以致用
3.D [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枝少,树冠通常不大,稀疏,一般有大型的叶片,D错误。]
4.D [这种鼠有不饮水、排出尿液浓度高、昼伏夜出等特征,符合荒漠生物群落中生物应具有的特征,其昼伏夜出的行为有利于躲避高温、适应干旱环境,A、B正确;鼠属于恒温动物,C正确;细胞代谢离不开水的参与,D错误。]
随堂检测
1.C [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C错误。]
2.A [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故两栖类生物和水生生物分布并不多,B错误;世界上分布着不同的森林,如赤道两边的落叶阔叶林,中国北部的针叶林,不同的森林生活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不同,C错误;草原上难以见到乔木与其寒、旱的环境有关,D错误。]
3.D [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植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D错误。]
4.A [热带雨林中降水非常充沛,湿度大,不需要降低蒸腾作用。]
5.D [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使调查结果准确,应严格做到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A错误;从表格数据中不能判断各种群密度的大小,B错误;三个草原生物群落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最大,生物与环境具有适应性,所以分析得出荒漠草原每年的降水量最少,C错误;草甸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是160×25%=40,典型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是100×49.1%=49.1,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是80×78%=62.4,因此表中涉及的生态系统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正确。](共34张PPT)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1.概述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2.简述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3.阐明群落中的生物彼此相适应,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课标内容
目录 CONTENTS
1. 群落的主要类型
2.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3.随堂检测
自主梳理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思维导图
自主梳理
群落的外貌
1.分类依据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
物种组成
2.三种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
分布 群落外貌 物种组成
荒漠生物群落 极度干旱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原生物群落 ________地区 草本植物如地毯般铺向天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生物群落 _____________地区 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砾裸露、植被极度
稀疏
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
简单
半干旱
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
落结构相对简单
湿润或较湿润
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
对稳定
3.其他类型生物群落
(1)湿地生物群落
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______生物也有______生物。
(2)海洋生物群落
有数量众多的__________植物、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
水生
陆生
微小浮游
[辨正误]
1.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分布均匀。( )
提示:荒漠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2.草原上优势物种为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
3.森林中数量最多的物种为高大的乔木。( )
提示:森林中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但数量不一定最多。
4.生活在草原的动物不能生活在森林中。( )
提示:有些草原动物也能生活在森林中。
×

×
×
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生物群落的植物有何不同?
提示:森林生物群落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对水的需求大;草原生物群落中各种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荒漠生物群落植被极度稀疏,植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2)三个生物群落的动物有何不同?
提示:森林生物群落中动物种类繁多;草原生物群落中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荒漠生物群落中动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蛋壳坚硬,体温是变化的。
(3)引起三个生物群落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什么?
提示:水分、温度等因素。
【 学以致用 】
A
1.(2024·内蒙古赤峰学院附中期末)根据群落的外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绿体颗粒较小,呈浅绿色
B.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C.森林生物群落中,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较多
D.荒漠生物群落中,蜥蜴的外表皮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解析: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A错误。
D
2.(2024·山西长治期末题)山西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分布着多种多样的群落。下列关于群落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类型群落的外貌不同,但物种组成大体相同
B.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湿地等类型
C.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往往是无规律的
D.群落中复杂的种间关系,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标志,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A错误;
湿地属于水生生物群落,B错误;
森林、草原、荒漠,这些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在我国,东部湿润地区随处可见森林;在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大片的草原;再到西部的干旱区,则出现荒漠群落,C错误;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不同的生物种群聚集在同一空间,它们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的种间关系,群落中复杂的种间关系,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D正确。
物种组成
适应
适宜
的生存环境
种间关系
协调和平衡
时空
条件
阅读教材P35“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荒漠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在草原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又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呢?
提示: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例如:植物的叶不发达,以减少蒸腾作用;根发达,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大多数动物是夜行性的,在白天炎热时不活动;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可以减少水分的丢失。
草原上植物的叶片比较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动物大都擅长挖洞穴居或快速奔跑。
(2)假如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来说有什么影响?
提示:有的种群会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迅速衰退,甚至消失。
●结合你们在学习“群落的结构”时对群落中生物生态位的分析,说一说不同物种之间是如何彼此协调、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提示:群落中的不同生物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建立联系,并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从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群落这一有机整体。
●天山山脉沿东西向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海拔高度超过4 000 m。如果你有机会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你可以依次看到荒漠、草原、森林、草甸等群落类型。研究表明,这些群落类型千百年来基本不变。类似的群落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布,是有共同规律的。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的群落类型,可能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这与我国东、中、西部群落类型的分布规律有哪些相似之处?
提示: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群落类型,可能受温度、水分、地形等因素影响。这与我国东、中、西部群落类型的分布是相似的。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分布有森林生物群落;中部的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草原生物群落;西部干旱区分布有荒漠生物群落。
阅读教材P36“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这两类群落在物种组成、垂直结构上有哪些不同?
提示:热带雨林:物种丰富,主要是适应热带地区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明显,乔木就分几个层次,乔木层之下还有灌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非常发达。
落叶阔叶林:物种数量较热带雨林的少,物种主要是适应温带地区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如热带雨林的复杂。
●这两类群落中的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提示:热带雨林的植物适应了高热湿润的环境。植物大都是常绿的;乔木高大,在树顶形成树冠;林下植物一般有巨大的叶片,能充分利用林下有限的光照;一年四季都有开花、结果的植物,风媒花少,虫媒花多,果实鲜艳多汁,吸引动物为其传播种子;植物的芽无鳞片保护。
落叶阔叶林的植物适应了北方四季分明的气候和环境。植物不是常绿的,夏季枝叶茂密,冬季树叶枯落;乔木高大,树冠发达;很多植物在春季展叶前开花,一些林下草本植物在秋季落叶期生长、开花、结果;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植物的芽具有鳞片,树皮厚,以适应冬季的低温环境。
●在两类群落内,阳光、通风等条件有哪些不同?林下的各类生物又是怎样适应各自群落内环境的?
提示:在热带雨林内,由于林下缺少阳光,空气流通不畅,因此,林下植物多具有很大的叶片, 能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风媒花少,虫媒花多。而落叶阔叶林内,在乔木展叶前或落叶后,林下阳光充足,因此很多林下植物借此机会迅速生长、开花、结果;落叶阔叶林内通风好,多数是风媒花。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 换句话说,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
1.明确不同群落的环境特点及与该环境有关的生物的适应现象
(1)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
(2)草原生物群落的植物耐旱,动物大多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3)森林生物群落的植物垂直分层非常明显,植物利用光照的能力强,动物多营树栖和攀缘生活。
(4)热带雨林通风条件较差,林下植物风媒花少,多数为虫媒花;而落叶阔叶林中林下植物多为风媒花。
2.分析不同类型生物群落中生物的特点可以运用“进化与适应观”“结构与功能观”
【 学以致用 】
D
3.(2024·山东青岛期末)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阴生植物茎细长,机械组织不发达,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
B.在华北地区春天开花的树木多数是风媒花,不少种类的果实有翅
C.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D.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枝发达,一般有巨大的叶片,以争夺阳光
解析: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枝少,树冠通常不大,稀疏,一般有大型的叶片,D错误。
D
4.在欧亚大陆上有一种鼠,以干种子为食而不需要饮水,也不需要用水调节体温,白天在洞穴内排出浓度很高的尿液以形成一个局部具有较大湿度的小环境。这种鼠夜间从洞穴里爬出来活动,白天则生活在洞穴内。下列有关这种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鼠应该属于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
B.这种鼠的昼伏夜出行为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
C.这种鼠的体温不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出现明显波动
D.这种鼠的细胞代谢等活动不需要水的参与
解析:这种鼠有不饮水、排出尿液浓度高、昼伏夜出等特征,符合荒漠生物群落中生物应具有的特征,其昼伏夜出的行为有利于躲避高温、适应干旱环境,A、B正确;
鼠属于恒温动物,C正确;
细胞代谢离不开水的参与,D错误。
C
1.(2024·山东聊城期末)下列关于群落种类与其环境特征的组合,错误的是(  )
A.荒漠——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物种少,群落结构单一
B.湿地——物种丰富,兼具水生和陆生生物
C.草原——季节雨量均匀,植物叶片狭窄,动物挖洞或奔跑能力强
D.热带雨林——分布在湿润的地区,林下植物多具有很大的叶片
解析: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C错误。
A
2.(2024·河南开封期末)下列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仙人掌的气孔在夜间开放,能适应干旱环境
B.草原上生活着较多的两栖类生物和水生生物
C.只要是森林,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完全相同
D.草原上难以见到乔木与其湿、热的环境有关
解析: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故两栖类生物和水生生物分布并不多,B错误;
世界上分布着不同的森林,如赤道两边的落叶阔叶林,中国北部的针叶林,不同的森林生活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不同,C错误;
草原上难以见到乔木与其寒、旱的环境有关,D错误。
D
3.(2024·福建南平期末)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中的蜥蜴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B.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腊质层,能抵御干旱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木高大,以利于争夺阳光
D.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植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D错误。
A
4.(2024·山西怀仁期末)生物在长期的进化中会形成特定的结构或习性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高大的乔木往往叶面角质层厚,气孔下陷以降低蒸腾作用
B.温带落叶阔叶林乔木冬季落叶夏季形成郁闭林冠,季相变化明显
C.荒漠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区,因此荒漠中的生物都具有耐旱的特征
D.荒漠中昆虫、爬行类等动物往往有夏眠的习性以度过高温缺水环境
解析:热带雨林中降水非常充沛,湿度大,不需要降低蒸腾作用。
5. 如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数/平方米)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 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三个草原生物群落中,荒漠草原每年的降水量最多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D
解析: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使调查结果准确,应严格做到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A错误;
从表格数据中不能判断各种群密度的大小,B错误;
三个草原生物群落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最大,生物与环境具有适应性,所以分析得出荒漠草原每年的降水量最少,C错误;
草甸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是160×25%=40,典型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是100×49.1%=49.1,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是80×78%=62.4,因此表中涉及的生态系统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正确。限时练7 群落的主要类型
(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11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基础对点】
知识点1 群落的主要类型
1.(2024·安徽六安一中期末)下列关于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群落是什么类型只受气候因素影响
不同森林群落,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群落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的差异
2.(2024·北京朝阳区期末)科研工作者在野外调查中发现一个植物新物种,这种植物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这种植物所属的群落类型最可能是(  )
荒漠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湿地生物群落
3.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水生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湿地生物群落不可能有陆生生物
湿地中的水生植物有芦苇、香蒲、黑藻和海带等
湿地中几乎没有鸟类存在
湿地中的芦苇、绿藻、黑藻等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4.(2024·河南百师联盟联考)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荒漠生物群落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草原生物群落的动物主要以斑马、长颈鹿和狮子为主
森林生物群落中种群的生态位不随季节更替而变动
热带雨林中以虫媒花植物为主,而落叶阔叶林多数是风媒花植物
知识点2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5.(2024·河北邢台期末)由于地球上环境条件的差异,自然界中的生物群落众多,其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在长期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总是与所处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所有植物都通过针状叶片减少水分散失
草原植被可通过叶片蜡质层抵抗干旱,草原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且不会发生变化,所有植物都喜欢湿润、光线弱的环境条件
森林动物为植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形成森林植物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资源
6.(2024·福建福州六校联考)有人说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不同群落中的生物总是表现出对群落所处环境的适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空气流通不畅的热带雨林,植物多靠风传粉
海南地区大多植物的芽外没有越冬所需的鳞片
生活在草原的动物多尚于攀爬,在树上做窝
草原植物的叶片宽大能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
7.尺蠖虽有保护色,但食虫鸟可利用损坏的叶片作为暗示,找到隐藏着的尺蠖。裳夜蛾取食结束,把未吃完树叶的叶柄咬断,消除采食痕迹以逃避食虫鸟的捕食。以上事例说明(  )
尺蠖不适应环境而捕食它的食虫鸟适应环境
尺蠖比裳夜蛾更适应环境,进化上更高等
尺蠖和裳夜蛾之间既有种间竞争关系也有互利共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综合提升】
8.下图表示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影响群落的分布状况,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共同决定着群落在全球的分布
影响草原群落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年降水量
温带雨林中微生物的分解速率一般应高于苔原
从图中群落分布的区域大小可知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温带阔叶林
9.貂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成年熊体重十多千克,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掌、掌面较大。它经常吃狼、猞猁吃剩的食物,也捕食小型动物,在积雪环境下还能捕食大型动物。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  )
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
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貂熊适应环境
貂熊、猞猁、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
10.为沙漠地区种树的某公益活动中,选取了梭梭树、柠条等树种(这些树种根系特别发达、叶片细小),而没有选取吸水、保水能力差的植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为适应干旱环境,梭梭树进化出了发达的根系等性状
沙漠的干旱环境使梭梭树等树种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吸水、保水能力差的植物不适应环境,将很快灭绝
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和不适应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11.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的是(  )
食肉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
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
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敌害
12.(8分)全年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中,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乔木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林下缺少阳光,有的草本植物长有巨大的叶片,能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林中空气流通不畅,风媒花很少,很多植物具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雨林中一年四季都有开花、结果的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________,要认识它首先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热带雨林中所有________称为物种丰富度。热带雨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形成群落的________结构,决定这种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植物对________的利用不同。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
(3)(2分)乔木高大,树的分枝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可以吸引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是植物适应性的表现。
13.(9分)荒漠草原作为典型草原和荒漠之间的缓冲带,在生态学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科研工作者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对荒漠草原植被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其中 LG为轻度放牧、MG为中度放牧、HG为重度放牧)。
组别 CK LG MG HG
植被地上生物量/ (g·m-2) 105 88 50 32
植被地下生物量/ (g·m-2) 1 620 1 750 1 370 1 200
回答下列问题:
(1)(3分)根据群落的外貌和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2)(3分)推测CK的处理为________,根据表格可知荒漠群落中植被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3分)根据表中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不同放牧强度下对荒漠草原植被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时练7 群落的主要类型
1.B [群落是什么类型受气候因素影响,也与种间关系等有关,B错误。]
2.A [由题意可知,“这种植物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这些都是植物适应干旱的特征,如叶呈针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说明该植物生活的环境降水稀少,符合荒漠生物群落的特征。]
3.D [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又有陆生生物,A错误;湿地中的水生植物有芦苇、香蒲、黑藻和金鱼藻等,海带生活在海洋生物群落中,B错误;湿地中有鱼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C错误;湿地中的芦苇、绿藻、黑藻等分布于不同水层,即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4.C [生态位表现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由于森林中不同季节食物种类会有所变化,因此森林生物群落中种群的生态位会随季节更替而变动,C错误。]
5.B [荒漠植物的叶大多(不是全部)呈针状,减小叶片面积,减少水分的散失,A错误; 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B正确;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但也会发生变化。森林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能吸收比较强的阳光。林下光线相对较弱,林下几乎都是散射光,仅有稀疏的光点和光斑,所以,阴生植物生活在林下。据此可知,森林中并不是所有植物都喜欢湿润、光线弱的环境条件,C错误;森林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形成森林动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D错误。]
6.B [由于热带雨林空气流通不畅,植物难以靠风传粉,多靠传粉动物进行传粉,A错误;海南地区气温较高,因此大多植物的芽没有进化出越冬所需的鳞片,B正确;草原中树木稀少,因此大多数动物不善攀爬,也不在树上做窝,C错误;草原上降雨分布极不均匀,植物叶片狭窄以减少蒸腾作用,这是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D错误。]
7.D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A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裳夜蛾取食结束,把未吃完树叶的叶柄咬断,消除采食痕迹以逃避食虫鸟的捕食,所以裳夜蛾比尺蠖更适应环境,进化上更高等,B错误;尺蠖和裳夜蛾没有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为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尺蠖和裳夜蛾均能以叶片为食,两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错误。]
8.D [图中区域大小代表群落在不同温度和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据此不能确定物种多样性的大小关系,D错误。]
9.B [根据貂熊也捕食小型动物,说明狼和貂熊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A错误;貂熊的耳小、尾短、毛长利于保温,减少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C错误;貂熊、猞猁、狼占有不同的生态位,D错误。]
10.D [梭梭树发达的根系不是为了适应干旱环境而产生的,而是干旱环境选择了发达的根系等性状,A错误;环境只能起到选择的作用,而不能使梭梭树等树种发生可遗传变异,B错误;吸水、保水能力差的植物不适应环境,但也不会很快灭绝,C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和不适应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D正确。]
11.B [食肉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敌害,这些都是动物适应森林环境的生活方式,A、C、D不符合题意;森林里树木众多,土壤中树根遍布,不利于挖洞,又有高大树木遮挡或密集灌木丛遮挡便于隐蔽,不用挖洞,因此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的生活方式,而是与草原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方式,B符合题意。]
12.(1)群落 物种组成
(2)物种数目 垂直 光 水分、无机盐
(3) 争夺阳光 传播花粉和种子
13.(1)物种组成 荒漠、草原、森林
(2)不放牧 植株矮小、但根很长
(3)植被的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轻度放牧会增加植被的地下生物量,其余的放牧强度均会降低植被的地下生物量,但没有地上生物量下降的明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