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12月教学质量检测卷
初二年级地理试卷
(满分50分,时间45分钟)
一、单选题(共十道题,每题2分,共20分)
中国山水画常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如图为我国宋代著名山水画《寒鸦图》(局
部),描绘的是我国某地冬雪消融时的景象。据此完成1-2小题。
1.下列简称所代表的省份最可能出现画中景象的是()
A.台
B.鲁
C.赣
D.琼
杯
2.
画中所描绘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最可能是()
气温(℃)
降水量(mm)
0/c
降水网
气温(℃)降水量(mm)
气温(℃)
降水量(mm)
30
1600
30-
600
30
600
15
500
15
500
15
500
15
500
0
400
400
0
400
4.
-15
300
B.5
300
D
-15
300
-30
200
200
200
-30
200
45
100
100
100
60111
-45
ad
100
-60
14
710月份
10日
60
4
7
10月份
7月16日,
“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先期通水。汉江的水源穿过近百千米的秦岭输
水隧洞后,最终将补给到黄河的最大支流一渭河,实现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的“握手”。
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和西安、汉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3-5
小题。
温/℃
降水量/mm
300
⊙。城市
30
250
一一省界
200
弓引汉济
渭工程
15
海拔/米
0
00
50
00
-10
5
2000
1000
-20
0
500
1
4710月
14710月
西安
汉中
3.汉江和渭河()
A.渭河自东向西注入黄河,属黄河流域B.因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汉江汛期更短
初二地理
第1页共4页
C.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流量更大D.受到冬季气温的影响,渭河有结冰现象
4.“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A.位于板块内部,火山地震频发
B.穿越秦岭山区,施工难度较大
C.沿途沙漠广布,沙尘天气频发
D.跨越河流众多,架桥数量较多
5.“引汉济渭”工程成功通水可以缓解()
A.渭河流域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B.渭河流域的用水紧张
C.汉江流域水资源严重污染问题
D.工程沿线的水土流失
川藏铁路是一条连接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的快速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第二条进藏
铁路,被誉为21世纪现代化的“天路”。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完成6-7小题。
尽不添F公农不公今不众R●
格尔木
拉萨
藏众索会路
成都
A山脉
>河流
····在建铁路●三江源
6.下列对川藏铁路描述正确的是()
A.铁路沿线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跨越我国地势的第二和第三阶梯
C.连接了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两大地形区D.途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景色优美
7.藏铁路比青藏铁路工程建设难度更大,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川藏铁路沿线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B.川藏铁路沿线地区终年高温,影响施工
C.川藏铁路沿线少数民族为主,沟通困难
D.藏铁路沿线多野生动物出没,影响施工
近些年,我国南方一些地区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
下层水产养殖、上层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右图示意“渔光互补”
景观。据此完成8-10小题。
8.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土壤肥力
B.扩大耕地面积
C.优化能源结构
D.美化生活环境
9.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更适宜发展“渔光互补的主要原因是()
初二地理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