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涵咏词意,内化作者用世报国的情怀,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2.依托作品中“用典”与“表情达意”间的关系,窥见豪放词风一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词作内容。教学难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领会辛词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是谁?——苏轼主要提到了哪位历史人物?——周瑜今天,我们学习宋代的另一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解题】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地点、题材注意:地点是勾连古人和今人的一个媒介。比如,到了长沙橘子洲头,我们会想到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到了成都武侯祠,则会想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京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今天江苏省镇江市,位于长江以南,北方是金人统治的地区。此刻,诗人站在京口北固亭上,思绪万千。【上片】1 回忆《赤壁怀古》的上片,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景 相比之下,《永遇乐》的上片是写景吗?——不是写景,而是记叙写人2 上片写了哪几个古人?古人1 孙权——东吴开国皇帝人与地点关系 孙权曾经在京口定都诗中如何体现 舞榭歌台——东吴的盛景现在如何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盛景烟消云散评价 英雄古人2 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人与地点关系 出生地诗中如何体现 人道寄奴曾住现在如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普通)—出身低微评价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英勇无畏小结:上片为什么要写孙权和刘裕?赞扬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爱国情怀。【下片】1下片写了哪几位古人?刘义隆、拓跋焘、廉颇2 先来看刘义隆和拓跋焘的关系?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刘义隆发动的对北魏的北伐。由于刘宋方面的一系列失误,导致刘宋军队“北伐败辱,数州沦破”,“诸将奔退,莫不惧罪”,“百守千城,莫不奔骇”,北魏军队兵锋直指瓜步,与宋都建康隔江而望。尽管北魏远征军后来班师回国,但在沿途烧杀抢掠 ,导致刘宋国力大损,史称“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 简单来说,战争分两个回合:第一回合:刘义隆北伐北魏想 法:封狼居胥结 果:赢得仓皇北顾失败原因:草草作者态度:批判第二回合:北魏反击刘宋结果:直指瓜步,拓跋焘建立行宫(佛狸祠)与宋都建康隔江而望后续影响:刘宋国力大损3 为什么要写刘宋和北魏的关系?有没有影射?看地图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对应关系:刘宋——南宋——中原政权北魏——金——少数民族政权进一步思考:下片表面上是在批判“元嘉草草”,实质是在批判谁?南宋统治者对金人草率出兵背景: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时辛弃疾六十六岁。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作。4 除了写北魏和刘宋,还写了什么?①自己的抗金岁月。“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如今诗人已经六十六岁(词人享年68岁)。四十三年前,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下,当时23岁的辛弃疾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负责起草书檄文告,参与机密。当年,劝耿京一起南归,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当初,年轻的词人南归朝廷,为的是共同抗金,而今已经66岁,却依然没能实现。诗人怎么能不痛心疾首?②写出了沦陷区的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现状的场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5 前面批判韩侂胄草草北伐,现在又感叹壮志难酬,是否矛盾呢?不矛盾。辛弃疾希望有所作为,积极抗金,但是反对盲目草率出兵。6 写廉颇有什么作用?反用典故。写出了诗人自己年事已高,但是仍希望可以为国尽力的爱国热情。下片小结:1 刘义隆:草率出兵、仓皇北顾——批判冒进2 拓跋焘:佛狸祠下、神鸦社鼓——批评苟安3 廉 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壮心不已【拓展】以《念奴娇》和《永遇乐》为例,总结怀古诗的相关考点。1 什么是怀古诗?① 临古地(赤壁、京口)② 想古人(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同情/赞扬/批判)③ 忆古事(赤壁之战、采石之战)③ 抒己情(壮志难酬、壮心不已)2 常见的感情?① 对眼前景色的感受(江山如画)② 对古人的态度(同情古人、赞扬古人、批判古人)③ 以古人自比,抒发志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④ 和古人对比,壮志难酬(周瑜 vs 苏轼)⑤ 表达对统治者的态度(英雄无觅孙仲谋处)3 常用的手法?① 用典(辛弃疾的词中俯拾皆是)② 借古讽今(元嘉草草)③ 虚实/想象(遥想公瑾当年)④ 对比(雄姿英发 vs 早生白发)⑤ 即事议论(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⑥ 借景抒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课外阅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课堂总结作者通过追忆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朝的北伐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回忆当年南下之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然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板书设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用典上阙:孙权、刘裕——正例下阙:刘义隆、拓跋焘——反例对比壮志难酬的悲愤 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