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城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应城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应城市(2024—2025)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
物理 · 化学试卷
(本试卷共14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 祝 考 试 顺 利 ★
温馨提示: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作图一律用2B铅笔或黑色签字笔。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物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铝箔包装袋。它能对水汽、空气、紫外线和细菌等实现充分隔绝,从而保证食物长时间不变质。有关铝箔包装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包装袋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空气与包装袋的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包装袋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包装袋上互相靠的很近的两滴水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2.如图是古人锻造铁器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铁放入炉中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B.锻打过程中锤头的内能减少
C.淬火时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D.加热和淬火时能量均发生了转化
3.在生活中的一些喜庆场合,人们常常使用礼花筒,利用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将彩带喷向空中,产生喜庆效果,如图所示。高压空气膨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彩带飞出,瓶内气体内能增大
B.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C.高压空气膨胀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彩带飞出,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
4.关于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气缸内燃料燃烧得越充分,热值越大; ②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 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点火方式相同;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5.“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打造的金箔轻薄柔软,不能用手直接拿取,正确拿取的方法:手持羽毛轻轻扫过纸垫,如图甲所示;再将羽毛靠近工作台上方的金箔,羽毛即可将金箔吸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羽毛扫过纸垫创造了电荷
B.羽毛轻轻扫过纸垫时,二者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C.羽毛和纸垫之间发生了正电荷的转移
D.羽毛吸住金箔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6.如图所示,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橙子、番茄、火龙果中,用导线连接,闭合开关,发光二极管发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铜片、锌片、水果组成电源,铜片是电源的正极
B.若断开开关,则插在火龙果上的铜片和锌片之间没有电压
C.水果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在该电路中,电流经过铜片、开关、发光二极管回到锌片
7.为了满足乡镇居民晚上的照明需要,应城很多乡镇在街道两旁装了风光互补型太阳能道路灯,查资料得知,它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系统共同发电的装置。如图,它是由小风扇、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照明灯组成,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蓄电池在白天充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照明灯工作时,没有消耗电能
D.小风扇是风力发电机,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8.小明家的智能锁需通过“密码+指纹”两次识别成功才能开锁。第一次识别成功时,S1闭合,发声器S发出声音,但不开锁;第二次识别成功时,S2 闭合,有电流通过电动机M,开锁成功。如图所示的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B. B. C. D.
9.如图为一个电吹风的简易电路,它有吹凉风和热风两个档位,A为带动风扇转动的电动机,B为发热用的电阻丝。关于该电吹风的工作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闭合S1,电吹风吹热风
B.只闭合S2,电吹风吹热风
C.同时闭合S1、S2,电吹风吹热风
D.若电阻丝断路,既不能吹冷风,也不能吹热风
10.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两只灯泡都不发光,且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没有示数。现仅将L1和L2两灯泡的位置对调,其它不变,再次闭合开关时,发现两只灯泡仍不发光,电流表指针仍然不动,但电压表的指针却有了明显的偏转。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  )
A.灯泡L1的灯丝断了
B.灯泡L2的灯丝断了
C.电流表断路了
D.电源接线处接触不良
11.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如图甲,该用电器在电路中可以直接读出接入的电阻值
B.如图乙,太阳能电池板的作用是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C.如图丙,闭合开关S时,小灯泡L正常发光,然后用点燃的酒精灯对白炽灯的钨丝加热,可观察到小灯泡L的亮度明显变暗。这个实验说明了钨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如图丁,LED灯是由超导体材料制成,具有单向导电性
12.在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甲电流表的示数为0.5A,乙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通过灯L1的电流为0.5A
B.灯L1、L2两端电压之比为3:2
C.若L1突然断路,甲、乙电流表的示数均会变小
D.若L2突然断路,灯L1的亮度不变
二、填空题(共4题,每空1分,共10分)
13.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飞船成功送到预定轨道的运载火箭选用偏二甲肼为燃料,这是因为偏二甲肼具有较大的__________;在发射架下方的池子里储存大量的水,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比较大,汽化时能吸收较多的热量,保护火箭发射架不被高温毁坏。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4.熨斗古代亦称“火斗”,最早出现于西汉,以青铜质地为主,用高温熨平衣物,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宋元时期,出现了如图所示带木把的熨斗,相比金属把,使用更安全,是由于木头具有___________(选填“密度小”“绝缘性好”或“隔热性强”)的物理属性。现在都是用电熨斗来加热水来熨平衣服,电熨斗加热水时,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
15.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5V,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灯泡L1两端电压为_________V,灯泡L2两端电压为_________V。
16.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量多少的装置,R1是滑动变阻器,从油量表指针所指的刻度,就能知道油箱内油量的多少。油量表的实质相当于______(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当油箱中的油量减少时,油量表的示数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定值电阻R2可以避免电路______(选填“断路”或“短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三、探究实践题(共5题,共21分)
17.(2分)请在如图所示电路的两个“ ”中填入电压表或电流表的电路元件符号,使两个小灯泡并联。
18.(2分)请根据图中所示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19.(6分)为了“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沙子和水,沙子质量为50g,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器材安装调整应该按___________(选填“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顺序进行;除了图中显示的器材之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___;
(2)该实验用到的水的质量应该为______g;
(3)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在吸收相同热量时,____________升温较快;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则沙子的比热容等于________J/(kg·℃)。
20.(5分)小明和小雨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中,按甲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甲 乙 丙 丁
(1)小雨同学在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盘如丙图所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如乙图所示,电流表测的是甲图中______(选填“A”、“B”或“C”)点电流;接下来小雨想继续测灯泡L1中的电流,请你在乙图中把电路改接好(在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在图中做出改动);
(3)小明和小雨继续正确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电流表的位置 A B C
电流I/A 0.15 0.15 0.3
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小雨对实验进行了交流和评估,他们在实验的设计方案上存在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明又连接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S1,灯泡L1发光;再闭合开关S2,灯泡L2发光,此时小灯泡L1的亮度____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21.(6分)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学习小组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表: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_____ 1.0
D 锰铜合金 0.5 0.5
(1)实验中,在两个M、N之间接上不同的导体,通过观察灯泡亮度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属于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实验中有同学发现灯泡的亮度难以辨别,则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选用A、B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中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_________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_______。
(3)学习小组选择A、C两根电阻丝验证猜想2,但是在记录数据时粗心大意忘记了记录C电阻丝的长度,则C电阻丝的长度为_______m。
(4)实验中,她将A、D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测出的电流分别为I1,I2,它们的关系为I1四、综合应用题(共2题,共15分)
22.(7分)如图所示,定值电阻R1和标有“20Ω 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R2连接在电路中。开关S闭合,当R2的滑片移到最左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V;当R2的滑片移到最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求:
(1)滑动变阻器R2铭牌上的“20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R2铭牌上的“2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源电压;
(3)滑片移到R2最右端时,定值电阻R1、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后两问需用必要文字说明理由)
23.(8分)中秋佳节,小华一家驾驶小汽车进行自驾游,在某平直路段匀速行驶了50km,行驶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恒为900N,汽车仪表盘显示汽车油耗为8L/100km。汽油的密度为0.75×103kg/m3,汽油的热值为4.5×107J/kg。在这个过程中,求:
(1)汽车消耗的汽油体积;
(2)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结果精确到0.1%)第二部分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i-28
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24~31题,每题1分;32~36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礼记》记载中国秦朝酿酒古法:“秫稻必齐……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根据上述信息回答24-25题。
24.“六必古法”中的下列操作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 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
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 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
25.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乙醇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26.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植树造林,防沙降尘 B.污水直排,出现蓝藻
C.限放鞭炮,保护环境 D.共享单车,节能减排
27.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对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可以使水中的悬浮杂质较快沉降
B 煮水时,若水的硬度大,易结垢 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物质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钢筋气焊 氧气具有可燃性
2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取用固体
29.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和铝都属于金属元素
B.碳的原子序数为6
C.铝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D.铝原子的质量为26.98g
30.氯酸钠(NaClO3)在农业上常用作除草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O3中的阳离子为Na+2 B.NaClO3中含有碳元素
C.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D.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1.茶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中含有咖啡碱(C8H10N4O2),具有提高人体机能、强心、利尿等功能。下列关于咖啡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咖啡碱中含有氧分子 B.咖啡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咖啡碱由24个原子构成 D.咖啡碱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5
32.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在空气中点燃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
C.将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D.往酚酞试液中滴加浓氨水,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33.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乙、丙、丁均属于氧化物 B.物质甲、乙、丙、丁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碳、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34.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既有吸附作用又能起到过滤作用
B.该装置进水口是a
C.该装置净水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河水经该装置净化后仍是混合物
35.2024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方法导引”是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下列导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选项是( )
示例 方法 示例
A 模型 现在科学表明道尔顿原子模型是正确的
B 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五氧化二磷属于混合物
C 控制变量 分别向等质量的5%和1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能探究出催化剂的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预测 甲烷能够用排水法收集,我们可以预测出其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6.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氧气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探究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细沙的作用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37.(4分)生活处处有化学,以下是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或化学知识,请回答:
图1 图2 图3 图4
(1)图1中膨化食品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软,证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
(2)图2中我们燃烧天然气做饭是利用了天然气的_____________(填写一条化学性质)。
(3)图3中运动发令枪的枪药中有红磷,枪响之前可看到枪口冒白烟,这是红磷燃烧产生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4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单质”或“元素”)。
38.(4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O2,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
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O2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该方法利用物质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O2。
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甲。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N2、O2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测定其对N2、O2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乙。
(1)供氧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写一种)。
(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___________(“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差异。
(3)图甲中,能够透过沸石分子筛的是___________。
(4)由图乙可知,25℃时,空气通过分子筛吸附材料时,__________分子更容易被吸附。
39.(5分)氨气(NH3)的合成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合成氨的流程如下图,请回答:
(1)氮气和氢气混合压缩后再进入合成塔。氮气和氢气混合压缩,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
(2)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4)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5)流程中,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合成塔 B.水冷器 C.氨分离器 D.循环气体
40.(5分)石棉网中石棉纤维的成分主要为温石棉,其化学式为Mg3Si2O5(OH)4,国际卫生组织已将石棉归为一类致癌物。现在要求实验用“石棉网”全部改为了“陶土网”,代替有害的石棉网。
(1)温石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在温石棉中镁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温石棉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3分)
41.(4分)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1)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有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小红同学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2.(6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蜡烛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②烟是固体小颗粒。
【实验1】某同学利用如右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附着大量水雾。
【实验结论】(1)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现象推测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填写符号)。
探究二:蜡烛火焰熄灭时所产生白烟的成分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火焰熄灭时所产生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水蒸气。
猜想二:二氧化碳。
猜想三: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实验2】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吹灭蜡烛,立即用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 玻璃片上只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二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三: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木条靠近白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分析】实验最终证明白烟不是二氧化碳,但实验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反思】得到正确结论以后,小明和同学们反思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不用经过实验探究也可以排除猜想一和猜想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4分)“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水曾经被看做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
图1 图2
(1)如图1是电解水实验,电解时a管连接电源的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写出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mL H2所需时间如图2。
①电解浓度为10%的NaOH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24~31题,每题1分;32~36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D C B D A B C B A D B D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第40题第(3)小题3分,其他每空1分,共32分)
37.(1)水蒸气(或H2O) (2)可燃性 (3) 4P+5O2 2P2O5
(4)元素
38.(1)氧气瓶或氧气袋或制氧机
(2)物理性质 (3)氧原子(或O)
(4)氮气(或N2 )
39.(1)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大,容易被压缩 (2)N2+3H2 2NH3
(3)-3 (4)N2、H2 (5)A
40. (1)276 (2)18:1
(3)20.3%
41.(1)集气瓶 (2)2 KMnO4 K2MnO4 + MnO2 + O2↑ 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3)BE
42.(1)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2)C、H
【实验2】蜡烛复燃 成立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反思】白烟是固体小颗粒,而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气体
(1)负极
(2)2H2O2H2↑+O2↑
(3)①电压越高,电解水速率越快
②12V电压,电解10% NaOH溶液应城市(2024-2025)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
物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B C B B A D C B C D
二 、填空题(共4题,每空1分,共10分)
13.热值 比热容
14.热传递 隔热性强 内
15.3.2 1.8
16.电流表 变小 短路
三、探究实践题(共5题,17、18每题2分,实验题每空1分,共21分)
17.(2分)评分建议:全部填对给2分;填对一个不给分。
18.(2分)评分建议:电压表只和定值电阻R并联,不扣分。
19.(6分)(1)从下到上 秒表(其他计时工具也可以) (2)50
(3)加热时间(长短) (4)沙子 1.05×103
20.(5分)(1)电流表没有调零 (2)C
没有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不变
21.(1)转换法 电流表示数 (2)长度 越大
(3)0.5 (4)锰铜材料
四、综合应用题(共2题,第22题7分,第23题8分,共15分)
22.(1)最大阻值为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1空1分,共2分)
(2)开关S闭合,当滑片移到R2最左端时,R1接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R1)两
端电压,则电源电压 U=5V...................... (文字说明1分;结论1分,共2分)
(3)开关S闭合,当滑片移到R2最右端时,R1、R2串联,电压表测量R1两端电压,则
R1两端电压U1=2V
R2两端电压U2=U-U1=5V-2V=3V.........................(文字说明1分,结论各1分,共3分)
(1)消耗的汽油的体积 V=50km × 8L/100km=4L .......................................(2分)
(2)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牵引力F=f=900N ...............................................(1分)
牵引力做的功 W=Fs=900N×50×103m=4.5×107J .........................................(2分)
(3)消耗汽油的质量m=ρV=0.75×103kg/m3 ×4×10-3m3=3kg ..............................(1分)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3kg × 4.5×107J/kg=1.35×108J......................(1分)
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η=w/Q=4.5×107J /(1.35×108J)=33.3% ............................(1分)
[评分说明]①计算过程应有必要的文字说明;②计算过程若采用连等式,连等式中公式、代值
和结果均正确,可合并该步骤得分细项点给全分;③计算结果必须有数值和单位,若有合理的答案表述也可给分;④计算错误不重复扣分(计算错误,在后续计算过程列式正确的前提下,仅扣该步骤计算错误的分数,后续步骤不重复扣分);⑤列综合表达式结果正确得全分,若综合表达式与代值均正确,计算结果错误,仅扣结果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