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应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应城市(2024—2025)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题 号 18 19 20 21 22 23
答 案 A C D B C B
题 号 24 25 26 27 28 29
答 案 D B D C B C
非选择题
30.
(1)信息: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原始农业;防治水旱灾害,兴修水利。
(2)河姆渡遗址。
图1:人工栽培水稻;
图2:建造房屋(干栏式建筑);
图3:会制作陶器(出现家畜饲养)。
31.
(1)禅让制。依据:贤德(德才兼备)
(2)商:松散的方国联盟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形势。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和扩大统治范围
32.
(1)趋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影响: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秦的暴政
33.
观点: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2分)
论证: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他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他统一车轨,开凿灵渠,促进水陆交通发展;他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使其管辖范围大为拓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总之,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有史实、有结论,二则即可)(8分)应城市(2024-2025)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A C D D B C D C A B A B B
二、非选择题(32分)
15.(1)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2分)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足;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也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2分)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2分)
(2)①学会接纳自己。②学会欣赏自己。③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④主动改正缺点。
⑤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⑥为他人、为社会服务。(评分说明: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得4分)
16.(1)①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帮助、信任和忠诚、肯定和关心,享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温暖,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②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人生的美好。③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长。④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友谊伴随我们成长。(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2)不应该传递答案。理由:交友需要讲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评分说明:提出明确建议1分,理由3分,共4分)
(3)如诚实守信,宽容友善,知识渊博,乐于助人,勤劳勇敢等(评分说明:每条1分,答出任意两条得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标准均可得分)。
17.(1)①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需要,集体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②集体生活能带给我们温暖。③集体生活有助于我们学会与人交往。④集体生活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责任感。⑤集体生活有助于我们发展个性。⑥集体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园地。(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得6分)
(2)确定共同的愿景;树立主人翁意识;营造和谐有序的集体环境;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得6分。其他答题意,言之有理的观点可酌情赋分。)应城市(2024-2025)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
温馨提示: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本试卷满分120分,其中道德与法治60分,历史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道德与法治部分
一、单选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一位同学在升入初中后,在日记中写道:功课从“寥寥无几”到“五花八门”;老师从“里里外外”到“大幅放权”;同学从“街坊邻居”到“五湖四海”……这段话主要表明( )
A.该同学不能适应初中阶段的生活
B.初中阶段的生活与小学截然不同
C.初中的课程难度比小学要大得多
D.与小学相比初中生活有了新变化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先得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这启示我们做好初中生活规划,应当( )
①先确定个人发展目标
②制订好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③落实每一天具体行动
④持之以恒,朝既定目标前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下列漫画对正确认识自我的启示是( )
A.只有自我评价才更全面、更客观
B.要用心聆听并认同他人评价
C.对他人的评价既不盲从也不轻视
D.他人评价比自我评价更重要
4.喜剧演员葛优被人调侃他是光头,他自嘲说:“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葛优先生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
A.根本不用在意他人的看法
B.要在生活实践中认识自己
C.需要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
D.要用乐观的心态接纳自我
5.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同学们畅所欲言。小芳说,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用知识来哺育学生们;小峰说,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小帆说,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小刚说,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消防员,帮助他人脱离险境……对于同学们的梦想。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对未来生活美好愿望
B.能够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
C.能够让生活更加有色彩
D.梦想很重要,有梦想就一定能成功
6.每个人的世界就像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我们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这说明( )
A.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
B.学习使我们面前的世界更广阔、更精彩
C.学习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
D.学习能提升我们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
7.关于七年级学生小萌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你认为可行的对策是( )
学习困惑 对 策
近期对学习不感兴趣,在校学习提不起劲 A.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没有休息娱乐时间 B.善于运用不同学习方式
感觉自己学习也很努力,但效果未能呈现 C.需要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不喜欢语文老师,所以不想学,也学不好 D.发现并保持对学习兴趣
8.为传播中华书法艺术和春节文化,倡导和谐家风,春节前夕,某市文化部门在文化广场举办“弘扬好家风·送福迎新春”书法楹联展暨写春联活动。下列对联符合家风主题的是( )
A.上联:少年不经勤学苦;下联:老来方悔读书迟
B.上联:造林植树山川秀;下联:种草栽花庭院香
C.上联:辛勤育得花朵艳;下联:汗水换来桃李香
D.上联:德勤孝义传家宝;下联:和善诚信处世风
9.在家庭生活中,能够听懂父母的语言也是与父母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下列对父母的话语理解正确的是( )
①妈妈说:“你还知道回来?你把家当旅馆了?”——没按时回家,妈妈担心我的安全
②爸爸说:“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子,一遇到困难就只会哭!” ——爸爸认为我没有出息
③妈妈说:“你先去做作业吧,我来洗碗。”——妈妈乐意让我帮忙,但更看重我的学业
④爸爸说:“有事及时说,爸妈帮你解决!”——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爸妈都会帮我搞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在学校里,每一个教师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让我们的教育呈现真实、纷繁、鲜活的生态。有的老师严厉,会尽职尽责回答学生疑问,让人敬而远之;有的老师风趣幽默,课堂氛围轻松活跃,让人亲近;有的老师比较随意,不愿意过多地拘束大家;有的老师博古通今,讲起经典案例信手拈来……这说明( )
A.不同的教师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 B.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C.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 D.不同风格的老师应该受不同的尊重
11.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中,航天员们向大家演示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等。课后,某同学依旧对实验抱有疑问,于是询问了物理老师。老师查阅资料,释疑解惑,并鼓励他今后若再遇到难题继续与老师一起交流、讨论。这表明师生之间( )
A.平等相待,相互体谅 B.教学相长,携手共进
C.彼此尊重,求同存异 D.智者为上,长者为尊
12.观察右图,解决图片中问题的正确方法是( )
A.交友需要真诚和热情
B.交友需要理性与慎重选择
C.交友需要学会关心和尊重
D.交友需要学会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3.七年级学生小陈在周末外出游玩时腿部受伤。在住院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班同学轮流给他复习补课,帮助他赶上学习进度。小陈身体恢复返校时,为表示感谢,他把家乡的特产带到班级与同学们分享。这一幕幕情景说明( )
A.在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
B.在集体中,我们彼此传递关爱与温暖
C.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
D.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14.在集体生活中,个人意愿与集体要求之间有时会存在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化解矛盾,让集体生活更美好。以下化解矛盾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回忆产生矛盾的典型事例 ②探讨化解矛盾的途径
③总结化解矛盾的正确方法 ④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第15题8分,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共32分)
15.(10分)认识自己,更好成长
材料一:小艳说: 我学习勤奋,热心班级事务,老师说我是她的好帮手。但是我长相一般,而且也不善于精心打扮自己,遇到困难还总是不敢独自面对,周围的同学琴棋书画样样都会,我总是那么的平凡。
材料二:升入初中后,很多同学的身上都发生了变化……
小陈说:昨天的我,自由散漫,不会合理利用时间。今天的我,正在刻苦学习,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明天的我,可能是科学家中的一员。
结合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请告诉小艳该怎么接纳自己?(6分)
(2)材料二中小陈的话对你做更好的自己有何启示?(4分)
16.(10分)主题班会 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以“友谊天长地久”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环节一 友谊的品读
朋友是肩膀,可以让你依靠着哭泣; 朋友是巨浪,可以令你热情高涨; 朋友是一双手,可以把你从绝望中拉出来。
(1)请你仔细品读这首诗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友谊能够给我们哪些重要力量。(4分)
环节二 友谊的烦恼
小光和小明是要好的朋友,期中考试时小光要小明给他传递答案,小明该怎么办?
(2)你会给小明提出怎样的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4分)
环节三 友谊的选择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不同的“朋友圈”会对人的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成败。未成年人必须重视并创建健康有益的“朋友圈”,为自己的成长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3)请写出两条你的择友标准。(2分)
17.(12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年级学生小艳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内向,在班级中经常独来独往。数学老师让小艳当数学课代表之后,小艳按数学老师的要求去做:数学作业本及时上交、对未按时交作业的同学及时督促、及时把同学们的疑问上报给老师、上课前到办公室联系老师并安排课堂准备工作……她忙得不亦乐乎。渐渐地,小艳以一个活泼开朗、主动交往、认真负责的新面貌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了。
材料二:漫画《三个和尚没水喝》
(1)结合材料一中七年级学生小艳的变化,谈谈集体生活是如何成就“我”的? (6分)

(2)结合材料二中漫画,请你对建设美好集体建言献策(6分)
历 史 部 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6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
本卷共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8.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下列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经历了“知道使用火——长时间保存火种——懂得人工取火”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早期人类顺序是(  )
A.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 B.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C.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D.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19.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炎帝 B.盘古、女娲
C.后羿、精卫 D.尧、舜
20.制作时间轴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如图是小明同学复习夏商周的更替时制作的时间轴。请你将其中“?”部分补充完整(  )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国人暴动 D.平王东迁
21.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显示尊卑关系、象征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等作用。因之有了特殊的意义,青铜器成为“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这段话旨在描述商周时期青铜器(  )
A.用途广泛 B.能反映等级界限 C.种类丰富 D.冶炼技术高超
22.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的是(  )
A.儒家孔子 B.道家老子 C.墨家墨子 D.法家韩非
2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监察制度在我国有深厚的历史背景,秦始皇为加强对百官的监察,设置了(  )
A.郡守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太尉
24.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霸陵:汉文帝刘恒和窦皇后合葬的陵寝)的外葬坑没有太多的贵重物品,除了印章、陶俑之外,还有一些车马器,很少有金银器物。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汉文帝时期(  )
A.经济凋敝 B.豪强乱政 C.崇尚节俭 D.奢侈享乐
25.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26.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如鲜卑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些现象说明了(  )
A.游牧生产方式的消亡 B.农耕经济模式的扩展
C.中华民族认同感加强 D.北方各族政权的建立
27.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次战役是指(  )
A.淝水之战 B.垓下之战 C.官渡之战 D.桂陵之战
28.如下图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
2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
A.大量湖田被开辟出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30.西汉末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一些佛教用语也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天花乱坠”等。这说明(  )
A.佛教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
B.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C.佛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D.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31.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书法家是(  )
A.钟繇 B.胡昭 C.李斯 D.王羲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2分)
本卷共3题,共计3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不要写在试题卷上。
32.(12分)改革和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今年党的二十大也提出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秦始皇说:“长期以来,天下战乱不断,老百姓饱受苦难,就是因为有诸侯。凭借祖先的恩赐,如今完成统一。如果天下刚刚安定,又建立诸侯国,就是在制造战乱;再想让国家安定,就太难了。”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认为天下长期战乱不断,是因为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接受这一教训,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接受“主父偃之计”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均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分)
33.(10分)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再次谈及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从中国输入西域的物品和技术 从西域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和丝织品 ②凿井、铸铁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 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材料三: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作出全面部署。指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制度型开放,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
(1)写出材料一中A点代表的城市名称以及B点所代表的国家(2分)。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谁?(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汉代丝绸之路东西方交流的特点。(4分)
(3)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今重铸丝绸之路,有何现实价值?(2分)
3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迁都洛阳前后的北魏社会情况表
领域 迁都前的北魏 迁都后的北魏
经济 鲜卑族人“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实行中原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鲜卑族人逐渐向从事农业生产转变。
政治 道武帝元年至孝文帝十八年,共有将相176人,其中鲜卑族129人、汉族47人。 孝文帝十九年至孝明帝,新增将相68人,其中鲜卑族32人、汉族36人。
文化 习俗 鲜卑族人说鲜卑语、穿鲜卑服,禁止与汉族通婚。 鲜卑族人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80字以上)历 史 部 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计24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8.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动物出没,水草丰美。他们采用打制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等。这些工具可用于( )
A.采集狩猎 B.刀耕火种
C.家畜饲养 D.精耕细作
19.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20.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西周古代青铜器利簋为我们还原了商朝灭亡的历史真相。一场大战成为压垮商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商纣王军事战略失误使周武王能一战灭商。这场大战是( )
A.阪泉之战 B.长平之战
C.涿鹿之战 D.牧野之战
21.春秋后期农业上深耕细作,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
A.手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 D.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22.商鞅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通过把秦国绑到战车上,商鞅把诸侯眼中的“夷狄之邦”改造成了诸侯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国”。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 )
A.确立县制 B.禁止私斗
C.奖励耕战 D.编制户口
2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得益于( )
A.商鞅变法的实施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犁牛耕的推广 D.秦朝统一的完成
2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道法自然”指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与这一理念有相同之处。主张这一思想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孔子
C.韩非子 D.老子
25.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有弟子对此表示疑惑,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 )
A.学而不厌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不耻下问
26.我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开始于( )
A.夏 B.商 C.西周 D.战国
27.商代浇铸一大型青铜器,需要67口坩埚,每口坩埚熔铜12.5千克,千人协作才能完成。该青铜器可能( )
A.商朝铜爵 B.护头铜胄 C.司母戊鼎 D.青铜面具
28.秦朝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这些举措旨在加强( )
A.文化交流 B.地方控制
C.思想统治 D.经济开发
29.“公元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向谁投降?(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30.(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大部分国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天寒冷干燥,但夏季炎热多雨,宜于植物生长,这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原始农业。但季风气候有一个缺点,即夏季来临和退却时期的或早或迟,形成雨量的或多或少,很容易形成干旱或水灾。……史不绝书的水旱灾害,使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重视兴修水利,如四川人民开凿了灌溉成都地区土地的渠道,秦国挖掘了郑国渠。
——摘编自《古代文明与地理环境之关系》
材料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在我国多个地区,约有一万多处。
图1 出土的稻谷 图2 建筑复原图 图3 出土的猪纹陶钵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有关信息。(4分)
(2)判断上图中的考古发现及复原图属于哪一遗址?(2分)根据考古发现,描述远古先民的生活状况。(3分)
3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材料二 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的舜是通过什么方式继承尧的首领位置的?(1分)这种方式推选的依据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作用。(2分)
3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战国形势图 图二 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 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其实力是不容人质疑的,为什么这样一个强大到让六国屈膝的大国,让整个华夏大陆都跪拜的帝国经过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却草草地被义军给收了场呢?
(1)材料一,图一到图二疆域的变化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这一变化对当时的中国有怎样的影响?(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秦朝被“义军收了场”的根本原因。(2分)
3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利用相关史实对该观点加以论证。(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