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生物学二轮复习 专题六 课时2 神经系统通过调控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内分泌系统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作用实现机体稳态(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生物学二轮复习 专题六 课时2 神经系统通过调控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内分泌系统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作用实现机体稳态(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简介

课时2 神经系统通过调控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内分泌系统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作用实现机体稳态
考情速览
热点 考情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膜电位的变化 ①2024·湖南卷,12;②2024·广东卷,16;③2024·甘肃卷,9;④2024·浙江1月选考,18;①2023·重庆卷,3;②2023·全国乙卷,30;③2023·湖北卷,21;④2023·广东卷,19;⑤2023·浙江6月选考,20;⑥2023·山东卷,16;①2022·广东卷,15;②2022·海南卷,17;③2022·河北卷,21;④2022·浙江6月选考,24
神经调节与人体健康(抑郁症、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痛觉与镇痛药等) ①2024·山东卷,9;②2024·甘肃卷,18;③2024·河北卷,20;④2024·浙江1月选考,7、21;①2023·海南卷,9;②2023·福建卷,10;③2023·江苏卷,21;④2023·浙江6月选考,25;①2022·全国乙卷,3
重点1 神经调节
【知识盘查】
1.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提醒 交感神经对内脏器官并不全是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也并不全是抑制作用。
2.兴奋产生的机制和特点
提醒 
3.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4.神经递质的释放、性质及作用
提醒 ①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内的扩散及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不耗能。
②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一般是小分子有机物;也有无机物,如NO。
③神经递质的释放一般是胞吐,提高了兴奋传递的灵敏性。但NO作为神经递质时以自由扩散方式释放。
【曾经这样考】
1.(2024·新课标卷,3)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
B.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C.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
2.(2024·浙江6月选考,16)以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为材料,研究了静息状态和兴奋过程中,K+、Na+的内向流量与外向流量,结果如图所示。外向流量指经通道外流的离子量,内向流量指经通道内流的离子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过程中,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
B.兴奋过程中,Na+内向流量小于外向流量
C.静息状态时,K+外向流量小于内向流量
D.静息状态时,Na+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
3.(2024·湖南卷,12)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变化可影响其兴奋性、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即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后,才能产生兴奋。如图所示,甲、乙和丙表示不同环境下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环境中细胞的动作电位峰值受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影响
B.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
C.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后,钠离子通道才开放
D.同一细胞在环境乙中比丙中更难发生兴奋
4.(真题重组)反射的完成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以及神经元间的传递为基础。判断关于神经调节叙述的正误。
(1)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2022·湖北卷,5C)(  )
(2)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2023·广东卷,8D)(  )
(3)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2022·辽宁卷,5C)(  )
(4)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2021·辽宁卷,16D)(  )
(5)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2021·河北卷,11C)(  )
(6)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2021·全国乙卷,4A)(  )
(7)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2022·辽宁卷,5B)(  )
(8)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2021·江苏卷,6D)(  )
(9)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2020·江苏卷,14A)(  )
(10)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2020·山东卷,7D)(  )
【还会这样考】
1.(2024·九省联考贵州卷,9)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自主神经可以调控大多数内脏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反射进行的
B.调节呼吸运动、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
C.大脑皮层调控各级中枢使自主神经不完全自主
D.脊髓能调节机体运动,但不能调节内脏活动
2.(2024·九省联考黑、吉卷,17)研究发现,给患有社交障碍的实验小鼠饲喂某种益生菌(L),可以促进下丘脑中催产素的合成从而缓解症状。催产素可作为神经递质,在社交活动时释放,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并促进多巴胺释放。若阻断肠道到脑干的传入神经,饲喂L不再促进催产素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促进催产素合成属于条件反射
B.L通过多巴胺调节小鼠社交时的愉悦情绪
C.神经元兴奋性增强是细胞外Na+浓度升高的结果
D.特异性催产素受体抑制剂可缓解小鼠的社交障碍
3.(2024·广东广州质监)如图为神经末梢和骨骼肌细胞接头结构(类似突触结构)示意图。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泡时,Ca2+经Ca2+通道内流,引起乙酰胆碱(Ach)的释放,导致骨骼肌兴奋,发生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释放Ach不需要消耗能量
B.肌膜上实现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C.Ach受体数量增加会导致肌肉收缩无力
D.抑制Ca2+通道的活性将使骨骼肌持续兴奋
4.(2024·安徽师范高中模拟)“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其体内含有的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若烹饪不当会引发中毒。河豚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且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但河豚毒素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增加神经细胞间隙的Na+浓度不能有效治疗河豚毒素中毒
B.河豚毒素会减小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静息电位的峰值
C.河豚毒素中毒后人的肌肉会松弛,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增强
D.河豚毒素经提纯、减毒后可作为镇痛药物或麻醉药
重点2 体液调节
【知识盘查】
1.激素的本质
2.理清激素调节的几个关键点
提醒 ①激素运输无特异性。“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
②激素只起调节作用,不组成细胞结构、不供能,也不起催化作用。
③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既可以作为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
【曾经这样考】
1.(2024·广东卷,7)某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经诊断,医生建议采用激素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体功能异常
B.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高于正常,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
C.甲状腺激素治疗可恢复患者甲状腺的分泌功能
D.检测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可评估治疗效果
2.(2024·江西卷,7)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冷库后,机体可通过分泌糖皮质激素调节代谢(如图),以适应冷环境。综合激素调节的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垂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胞代谢效应后失活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级调节
3.(2024·湖北卷,12)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恢复功能性胰岛B细胞总量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策略。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向患有糖尿病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受体单克隆抗体(mAb),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增殖,诱导少数胰岛A细胞向胰岛B细胞转化,促进功能性胰岛B细胞再生。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Ab的制备可能涉及细胞融合技术
B.注射mAb可降低胰腺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
C.mAb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特异性结合
D.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升高血糖水平
4.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多种类型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实现机体稳态。判断关于激素调节叙述的正误。
(1)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识别细胞膜上的受体。(2023·湖南卷,10D)(  )
(2)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2022·北京卷,9C)(  )
(3)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表现出相抗衡的关系。(2022·海南卷,14C)(  )
(4)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2020·江苏卷,12C)(  )
(5)促甲状腺激素可经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2023·全国乙卷,4D)(  )
(6)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2021·山东卷,8D)(  )
(7)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2021·福建卷,2B)(  )
(8)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2019·全国卷Ⅰ,4D)(  )
【还会这样考】
1.(2024·九省联考贵州卷,10)科学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多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及疾病的发病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破坏成年狗的下丘脑,对性激素分泌量无影响
B.切除幼年狗的甲状腺,会导致生长发育迟滞
C.给正常狗注射垂体研磨液,会导致尿量减少
D.给正常狗注射胰岛素溶液,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
2.(2024·江苏南京统考)研究发现,人体体重与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类激素——瘦素有关,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某同学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导致瘦素分泌增加,形成瘦素抵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瘦素在过程①中通过血液运输
B.瘦素的分泌存在过程②负反馈调节
C.图中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形成瘦素抵抗的原因是靶细胞内受体数量不足
3.(2024·哈师大附中调研)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产后发生的明显抑郁症状,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科研人员对产后抑郁和非抑郁产妇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抑郁组 正常组
T4/(nmol·L-1) 124 128
T3/(nmol·L-1) 2.14 2.32
TSH/(ng·mL-1) 1.87 2.20
Cor/(μg·dL-1) 28.24 26.06
注: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主要成分是T4和T3,Cor为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
A.T3、T4和Cor都需借助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细胞
B.口服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有助于缓解产后抑郁
C.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负反馈调节导致抑郁组TSH含量低
D.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对垂体的分泌活动可能存在抑制作用
4.(2024·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勇夺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下列有关谷爱凌比赛过程中机体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发令枪声响起后,神经细胞膜内出现由负到正再到负的膜电位变化
B.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机体产热量和神经系统兴奋性都将提高
C.细胞代谢加快,更多的CO2作用于下丘脑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
D.在紧张的比赛过程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机体反应更加灵敏
课时2 神经系统通过调控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内分泌系统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作用实现机体稳态
重点1
知识盘查
1.加快 上升 抑制 减慢 下降 促进
2.Na+ Na+ K+ K+ Na+-K+
3.电信号 电信号
4.胞吐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抑制
曾经这样考
1.A [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A错误;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B正确;胃蛋白酶需要酸性条件,故盐酸能为其提供合适的pH环境,C正确;小肠上皮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氨基酸的,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D正确。]
2.A [由图可知:兴奋过程中,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Na+内向流量大于外向流量,A正确,B错误;静息状态时,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Na+外向流量小于内向流量,C、D错误。]
3.C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有关,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会影响动作电位峰值,A正确;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有关,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时,膜两侧钾离子浓度差增大,钾离子外流增多,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B正确;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前,钠离子通道就已经开放,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与环境丙相比,细胞在环境乙中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更大,受到相同刺激后更难发生兴奋,D正确。]
4.(1)× 提示 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会导致胃肠平滑肌蠕动变慢。
(2)√
(3)× 提示 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4)× 提示 神经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
(5)× 提示 内环境K+浓度升高,会导致K+外流减少,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减小。
(6)× 提示 会引起Na+内流。
(7)× 提示 受中央前回中部调控。
(8)× 提示 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的调控。
(9)× 提示 天冬氨酸不含S元素。
(10)√
还会这样考
1.D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属于反射,A正确;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调节呼吸运动、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B正确;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因此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C正确;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可以调节机体运动,也可调节内脏活动,D错误。]
2.B [L促进催产素合成不是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A错误;益生菌(L)促进催产素合成,催产素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并促进多巴胺释放,从而缓解社交障碍的症状,B正确;催产素的释放增强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其不是细胞外Na+浓度升高的结果,C错误;特异性催产素受体抑制剂可抑制催产素发挥作用,不能缓解小鼠的社交障碍,D错误。]
3.B [Ach储存于突触小泡中,突触前膜释放Ach的方式是胞吐,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由题图可知,肌膜类似突触后膜,其上的Ach受体与Ach结合后,可以引起骨骼肌兴奋,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Ach可导致骨骼肌兴奋,故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类型)→增加Ach受体数量(信号影响点)→骨骼肌持续兴奋收缩,C错误;由题可知,Ca2+通过通道蛋白内流到突触前膜内,可以促进Ach释放;由C项分析可知,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若抑制Ca2+通道蛋白的活性,将导致Ach释放减少(信号影响点),使得骨骼肌不能兴奋或兴奋减弱,D错误。]
4.B [河豚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Na+的内流受到河豚毒素的抑制,增加细胞间隙的Na+浓度不能有效治疗河豚毒素中毒,A正确;河豚毒素能抑制Na+内流,会减小动作电位的峰值,与静息电位变化无关,B错误;中毒后人的肌肉会松弛,由题干信息可知,河豚毒素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说明随着时间延长中毒症状逐渐增强,C正确;河豚毒素可抑制兴奋,经提纯、减毒后可作为镇痛药物或麻醉药,D正确。]
重点2
知识盘查
1.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曾经这样考
1.C [TSH是由垂体分泌的,TSH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体功能异常,A正确;TSH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患者TSH水平高于正常,但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B正确;甲状腺激素治疗只能提高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能恢复患者甲状腺的分泌功能,C错误;检测血液中TRH、TSH、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评估治疗效果,D正确。]
2.B [体液调节中,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A错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B正确;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只可直接作用于垂体,C错误;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不存在分级调节,D错误。]
3.B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mAb属于单克隆抗体,其制备可能涉及细胞融合技术,A正确;单克隆抗体(mAb)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增殖,而胰岛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可见注射mAb可提高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mAb是胰高血糖素受体单克隆抗体,可见mAb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正确;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D正确。]
4.(1)× 提示 某些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部,如性激素。
(2)× 提示 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3)× 提示 两者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是协同作用的关系。
(4)× 提示 通过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5)√ (6)√
(7)× 提示 胰岛素分泌增加。
(8)× 提示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
还会这样考
1.A [下丘脑可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破坏成年狗的下丘脑,导致不能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对性腺分泌性激素产生影响,A错误;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的作用,切除幼年狗的甲状腺,导致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会导致生长发育迟滞,B正确;给正常狗注射垂体研磨液,由于其中含有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进行重吸收的作用,会导致尿量减少,C正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给正常狗注射胰岛素溶液,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D正确。]
2.D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过程①中通过血液运输,A正确;瘦素反作用于脂肪细胞,抑制脂肪细胞分泌瘦素,②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由图可判断瘦素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正确;人体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导致瘦素分泌增加,瘦素是蛋白类激素,形成瘦素抵抗的原因可能是靶细胞膜上瘦素受体数量不足,瘦素无法发挥作用,D错误。]
3.C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T3、T4和Cor都是激素,则都借助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细胞,A正确;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不会被消化,所以可以用口服的方法缓解产后抑郁,B正确;抑郁组甲状腺激素含量少于正常组,抑郁组TSH含量低不是甲状腺激素调节的,C错误;抑郁组的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含量大于正常组,抑郁组的TSH含量少于正常组,则可能是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对垂体的分泌活动存在抑制作用,导致垂体释放的TSH减少,D正确。]
4.C [比赛时,发令枪声响起后,运动员的相应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兴奋传导后,原兴奋位点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从而恢复为静息电位,A正确;寒冷环境中,运动员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量,且能够提高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细胞代谢加快,机体产生的CO2增多,更多的CO2作用于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C错误。](共47张PPT)
神经系统通过调控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内分泌系统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作用实现机体稳态
课 时 2
考情速览
热点 考情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膜电位的变化 ①2024·湖南卷,12;②2024·广东卷,16;③2024·甘肃卷,9;④2024·浙江1月选考,18;
①2023·重庆卷,3;②2023·全国乙卷,30;③2023·湖北卷,21;④2023·广东卷,19;⑤2023·浙江6月选考,20;⑥2023·山东卷,16;
①2022·广东卷,15;②2022·海南卷,17;③2022·河北卷,21;④2022·浙江6月选考,24
热点 考情
神经调节与人体健康(抑郁症、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痛觉与镇痛药等) ①2024·山东卷,9;②2024·甘肃卷,18;③2024·河北卷,20;④2024·浙江1月选考,7、21;
①2023·海南卷,9;②2023·福建卷,10;③2023·江苏卷,21;④2023·浙江6月选考,25;
①2022·全国乙卷,3
目 录
重点1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重点2
知识盘查
曾经这样考
重点1 
神经调节
还会这样考
1.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提醒 交感神经对内脏器官并不全是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也并不全是抑制作用。
加快
上升
抑制
减慢
下降
促进
2.兴奋产生的机制和特点
Na+
Na+
K+
K+
Na+-K+
提醒 
3.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电信号
电信号
4.神经递质的释放、性质及作用
提醒 ①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内的扩散及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不耗能。②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一般是小分子有机物;也有无机物,如NO。③神经递质的释放一般是胞吐,提高了兴奋传递的灵敏性。但NO作为神经递质时以自由扩散方式释放。
胞吐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抑制
A
1.(2024·新课标卷,3)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
B.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C.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
解析 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A错误;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B正确;胃蛋白酶需要酸性条件,故盐酸能为其提供合适的pH环境,C正确;小肠上皮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氨基酸的,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D正确。
A
2.(2024·浙江6月选考,16)以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为材料,研究了静息状态和兴奋过程中,K+、Na+的内向流量与外向流量,结果如图所示。外向流量指经通道外流的离子量,内向流量指经通道内流的离子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过程中,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
B.兴奋过程中,Na+内向流量小于外向流量
C.静息状态时,K+外向流量小于内向流量
D.静息状态时,Na+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
解析 由图可知:兴奋过程中,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Na+内向流量大于外向流量,A正确,B错误;静息状态时,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Na+外向流量小于内向流量,C、D错误。
C
3.(2024·湖南卷,12)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变化可影响其兴奋性、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即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后,才能产生兴奋。如图所示,甲、乙和丙表示不同环境下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环境中细胞的动作电位峰值受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影响
B.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
C.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后,钠离子通道才开放
D.同一细胞在环境乙中比丙中更难发生兴奋
解析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有关,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会影响动作电位峰值,A正确;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有关,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时,膜两侧钾离子浓度差增大,钾离子外流增多,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B正确;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前,钠离子通道就已经开放,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与环境丙相比,细胞在环境乙中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更大,受到相同刺激后更难发生兴奋,D正确。
4.(真题重组)反射的完成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以及神经元间的传递为基础。判断关于神经调节叙述的正误。
(1)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2022·湖北卷,5C)( )
提示 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会导致胃肠平滑肌蠕动变慢。
(2)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2023·广东卷,8D)( )
(3)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2022·辽宁卷,5C)( )
提示 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
(4)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2021·辽宁卷,16D)( )
提示 神经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
(5)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2021·河北卷,11C)( )
提示 内环境K+浓度升高,会导致K+外流减少,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减小。
(6)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2021·全国乙卷,4A)( )
提示 会引起Na+内流。
×
×
×
(7)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2022·辽宁卷,5B)( )
提示 受中央前回中部调控。
(8)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2021·江苏卷,6D)( )
提示 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的调控。
(9)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2020·江苏卷,14A)( )
提示 天冬氨酸不含S元素。
(10)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2020·山东卷,7D)( )
×
×
×

D
1.(2024·九省联考贵州卷,9)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自主神经可以调控大多数内脏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反射进行的
B.调节呼吸运动、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
C.大脑皮层调控各级中枢使自主神经不完全自主
D.脊髓能调节机体运动,但不能调节内脏活动
解析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属于反射,A正确;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调节呼吸运动、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B正确;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因此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C正确;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可以调节机体运动,也可调节内脏活动,D错误。
B
2.(2024·九省联考黑、吉卷,17)研究发现,给患有社交障碍的实验小鼠饲喂某种益生菌(L),可以促进下丘脑中催产素的合成从而缓解症状。催产素可作为神经递质,在社交活动时释放,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并促进多巴胺释放。若阻断肠道到脑干的传入神经,饲喂L不再促进催产素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促进催产素合成属于条件反射
B.L通过多巴胺调节小鼠社交时的愉悦情绪
C.神经元兴奋性增强是细胞外Na+浓度升高的结果
D.特异性催产素受体抑制剂可缓解小鼠的社交障碍
解析 L促进催产素合成不是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A错误;益生菌(L)促进催产素合成,催产素增强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并促进多巴胺释放,从而缓解社交障碍的症状,B正确;催产素的释放增强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其不是细胞外Na+浓度升高的结果,C错误;特异性催产素受体抑制剂可抑制催产素发挥作用,不能缓解小鼠的社交障碍,D错误。
B
3.(2024·广东广州质监)如图为神经末梢和骨骼肌细胞接头结构(类似突触结构)示意图。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泡时,Ca2+经Ca2+通道内流,引起乙酰胆碱(ACh)的释放,导致骨骼肌兴奋,发生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释放ACh不需要消耗能量
B.肌膜上实现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C.ACh受体数量增加会导致肌肉收缩无力
D.抑制Ca2+通道的活性将使骨骼肌持续兴奋
解析 ACh储存于突触小泡中,突触前膜释放ACh的方式是胞吐,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由题图可知,肌膜类似突触后膜,其上的ACh受体与ACh结合后,可以引起骨骼肌兴奋,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 ACh可导致骨骼肌兴奋,故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类型)→增加ACh受体数量(信号影响点)→骨骼肌持续兴奋收缩,C错误;由题可知,Ca2+通过通道蛋白内流到突触前膜内,可以促进ACh释放;由C项分析可知, 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若抑制
Ca2+通道蛋白的活性,将导致ACh释放减少(信号影响点),使得骨骼肌不能兴奋或兴奋减弱,D错误。
B
4.(2024·安徽师范高中模拟)“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其体内含有的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若烹饪不当会引发中毒。河豚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且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但河豚毒素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增加神经细胞间隙的Na+浓度不能有效治疗河豚毒素中毒
B.河豚毒素会减小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静息电位的峰值
C.河豚毒素中毒后人的肌肉会松弛,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增强
D.河豚毒素经提纯、减毒后可作为镇痛药物或麻醉药
解析 河豚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Na+的内流受到河豚毒素的抑制,增加细胞间隙的Na+浓度不能有效治疗河豚毒素中毒,A正确;河豚毒素能抑制Na+内流,会减小动作电位的峰值,与静息电位变化无关,B错误;中毒后人的肌肉会松弛,由题干信息可知,河豚毒素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说明随着时间延长中毒症状逐渐增强,C正确;河豚毒素可抑制兴奋,经提纯、减毒后可作为镇痛药物或麻醉药,D正确。
重点2 
体液调节
知识盘查
曾经这样考
还会这样考
1.激素的本质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2.理清激素调节的几个关键点
提醒 ①激素运输无特异性。“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
②激素只起调节作用,不组成细胞结构、不供能,也不起催化作用。
③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既可以作为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
C
1.(2024·广东卷,7)某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经诊断,医生建议采用激素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体功能异常
B.若该患者血液TSH水平高于正常,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
C.甲状腺激素治疗可恢复患者甲状腺的分泌功能
D.检测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可评估治疗效果
解析 TSH是由垂体分泌的,TSH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体功能异常,A正确;TSH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患者TSH水平高于正常,但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B正确;甲状腺激素治疗只能提高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能恢复患者甲状腺的分泌功能,C错误;检测血液中TRH、TSH、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评估治疗效果,D正确。
B
2.(2024·江西卷,7)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冷库后,机体可通过分泌糖皮质激素调节代谢(如图),以适应冷环境。综合激素调节的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垂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胞代谢效应后失活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级调节
解析 体液调节中,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A错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B正确;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只可直接作用于垂体,C错误;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不存在分级调节,D错误。
B
3.(2024·湖北卷,12)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恢复功能性胰岛B细胞总量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策略。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向患有糖尿病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受体单克隆抗体(mAb),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增殖,诱导少数胰岛A细胞向胰岛B细胞转化,促进功能性胰岛B细胞再生。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Ab的制备可能涉及细胞融合技术
B.注射mAb可降低胰腺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
C.mAb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特异性结合
D.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升高血糖水平
解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mAb属于单克隆抗体,其制备可能涉及细胞融合技术,A正确;单克隆抗体(mAb)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增殖,而胰岛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可见注射mAb可提高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mAb是胰高血糖素受体单克隆抗体,可见mAb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正确;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D正确。
4.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多种类型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实现机体稳态。判断关于激素调节叙述的正误。
(1)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识别细胞膜上的受体。(2023·湖南卷,10D)( )
提示 某些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部,如性激素。
(2)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2022·北京卷,9C)( )
提示 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
×
(3)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表现出相抗衡的关系。(2022·海南卷,14C)( )
提示 两者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是协同作用的关系。
(4)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2020·江苏卷,12C)( )
提示 通过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5)促甲状腺激素可经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2023·全国乙卷,4D)( )
(6)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2021·山东卷,8D)( )
×
×


(7)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2021·福建卷,2B)( )
提示 胰岛素分泌增加。
(8)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2019·全国卷Ⅰ,4D)( )
提示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
×
×
A
1.(2024·九省联考贵州卷,10)科学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多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及疾病的发病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破坏成年狗的下丘脑,对性激素分泌量无影响
B.切除幼年狗的甲状腺,会导致生长发育迟滞
C.给正常狗注射垂体研磨液,会导致尿量减少
D.给正常狗注射胰岛素溶液,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
解析 下丘脑可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破坏成年狗的下丘脑,导致不能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对性腺分泌性激素产生影响,A错误;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的作用,切除幼年狗的甲状腺,导致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会导致生长发育迟滞,B正确;给正常狗注射垂体研磨液,由于其中含有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进行重吸收的作用,会导致尿量减少,C正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给正常狗注射胰岛素溶液,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D正确。
D
2.(2024·江苏南京统考)研究发现,人体体重与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类激素——瘦素有关,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某同学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导致瘦素分泌增加,形成瘦素抵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瘦素在过程①中通过血液运输
B.瘦素的分泌存在过程②负反馈调节
C.图中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形成瘦素抵抗的原因是靶细胞内受体数量不足
解析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过程①中通过血液运输,A正确;瘦素反作用于脂肪细胞,抑制脂肪细胞分泌瘦素,②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由图可判断瘦素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正确;人体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导致瘦素分泌增加,瘦素是蛋白类激素,形成瘦素抵抗的原因可能是靶细胞膜上瘦素受体数量不足,瘦素无法发挥作用,D错误。
C
3.(2024·哈师大附中调研)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产后发生的明显抑郁症状,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科研人员对产后抑郁和非抑郁产妇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抑郁组 正常组
T4/(nmol·L-1) 124 128
T3/(nmol·L-1) 2.14 2.32
TSH/(ng·mL-1) 1.87 2.20
Cor/(μg·dL-1) 28.24 26.06
注: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主要成分是T4和T3,Cor为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
A.T3、T4和Cor都需借助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细胞
B.口服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有助于缓解产后抑郁
C.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负反馈调节导致抑郁组TSH含量低
D.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对垂体的分泌活动可能存在抑制作用
解析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T3、T4和Cor都是激素,则都借助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细胞,A正确;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不会被消化,所以可以用口服的方法缓解产后抑郁,B正确;抑郁组甲状腺激素含量少于正常组,抑郁组TSH含量低不是甲状腺激素调节的,C错误;抑郁组的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含量大于正常组,抑郁组的TSH含量少于正常组,则可能是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对垂体的分泌活动存在抑制作用,导致垂体释放的TSH减少,D正确。
C
4.(2024·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中国选手勇夺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下列有关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机体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发令枪声响起后,神经细胞膜内出现由负到正再到负的膜电位变化
B.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机体产热量和神经系统兴奋性都将提高
C.细胞代谢加快,更多的CO2作用于下丘脑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
D.在紧张的比赛过程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机体反应更加灵敏
解析 比赛时,发令枪声响起后,运动员的相应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兴奋传导后,原兴奋位点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从而恢复为静息电位,A正确;寒冷环境中,运动员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量,且能够提高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细胞代谢加快,机体产生的CO2增多,更多的CO2作用于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C错误。限时练16 内环境稳态及免疫调节
(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精准强化】
重点1 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维持
1.(2024·九省联考广西卷,2)内环境为体内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健康人体的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是(  )
胰岛素 氨基酸
钠离子 纤维素
2.(2024·湖北武汉武昌区调研)感染肺炎链球菌的患者肺部会发生病变,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困难,会出现酸中毒现象,同时伴有血浆蛋白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患者出现酸中毒与细胞呼吸的反应物和产物都有关
患者会出现血浆渗透压降低的现象进而导致组织水肿
患者出现酸中毒说明内环境无法调节血浆pH
血液流经肺部时血氧浓度变化与流经肌肉组织时相反
3.(2024·广东惠州调研)航天员进入太空后,在微重力或失重状态下,血液会更多地流向头部,机体误认为身体水量过多,从而引起排尿增加,出现脱水。此外,机体的蛋白质和钙质流失也增加。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血浆蛋白流失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小于血浆渗透压
钙质不是内环境成分,其流失对内环境稳态无影响
微重力引起脱水的原因之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机体脱水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产生渴觉
4.(2024·河北卷,16改编)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P)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减少,但表现出醛固酮缺少所致的渗透压调节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人体内的Na+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获取,主要经肾随尿排出
抗利尿激素增多与患PP均可使细胞外液增多
血钠含量降低可使肾上腺合成的醛固酮增加
PP患者的病因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转运异常
重点2 免疫调节
5.(2024·河北沧州模拟)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春、冬季节高发。其中甲型流感病毒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体,容易发生变异,引起流行。人体感染甲流后的主要症状为流涕、咳嗽、头疼以及肌肉酸痛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并吞噬
甲流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记忆细胞会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经细胞免疫能被彻底消灭
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需要突破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
6.(2024·湖南卷,2)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通过某类受体识别入侵病原体的独特结构而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
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
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
APC 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
7.(2024·广东佛山质检)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病,其发生与鼻黏膜分泌的P物质有关,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过敏原初次刺激特异性个体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过敏原与浆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刺激其分泌IgE抗体
P物质引起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会导致组织液减少
找出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措施
8.(2024·甘肃卷,11)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
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
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
【综合提升】
9.(2024·河北卷,8)甲状腺激素在肝脏中激活其β受体,使机体产生激素G,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与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相抗衡
甲状腺激素能升高血糖,也可通过激素G间接降低血糖
血糖浓度变化可以调节胰岛素分泌,但不能负反馈调节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
激素G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属于体液调节
10.(2024·河北卷,7)某同学足球比赛时汗流浃背,赛后适量饮水并充分休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足球比赛中支气管扩张,消化液分泌增加
运动所致体温升高的恢复与皮肤血流量、汗液分泌量增多相关
大量出汗后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助于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
11.(7分)(2024·广东卷,17)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面的PD-1结合能抑制CTL的免疫活性,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疗法使用单克隆抗体阻断PD-L1和PD-1的结合,可恢复CTL的活性,用于肿瘤治疗。为进一步提高疗效,研究者以黑色素瘤模型小鼠为材料,开展该疗法与化疗的联合治疗研究。部分结果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据图分析,________疗法的治疗效果最佳,推测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黑色素瘤细胞能分泌吸引某类细胞靠近的细胞因子CXCL1。为使CTL响应此信号,可在CTL中导入________基因后再将其回输小鼠体内,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应定位于CTL的________(答位置)且基因导入后不影响CTL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3)(2分)某兴趣小组基于现有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思路提出了两种药物设计方案。方案一:将化疗药物与PD-L1单克隆抗体结合在一起。方案二:将化疗药物与PD-1单克隆抗体结合在一起。你认为方案________(填“一”或“二”)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3分)(2024·江西卷,20)人体水盐代谢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研究人员为了探究运动中机体维持水盐平衡的机制,让若干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以10 km/h的速度跑步1 h,采集志愿者运动前、中和后的血液与尿液样本,测定相关指标(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状态
运动前 运动中 运动后
指标 血浆渗透压/(mOsm·L-1) 289.1 291.0 289.2
血浆Na+浓度/(mmol·L-1) 139.0 141.0 139.1
血浆K+浓度/(mmol·L-1) 4.3 4.4 4.1
尿渗透压/(mOsm·L-1) 911.2 915.4 1 005.1
尿Na+浓度/(mmol·L-1) 242.4 206.3 228.1
尿K+浓度/(mmol·L-1) 40.4 71.1 72.3
(1)(2分)表中的数据显示,与尿液相比,血浆的各项指标相对稳态。原因是血浆属于内环境,机体可通过________、体液调节和________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2分)参与形成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离子主要是Na+和________。
(3)(3分)运动中,尿液中Na+浓度降低、K+浓度升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从“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和“集合管”中选2项)加强了保钠排钾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对________的重吸收,使得尿液渗透压升高。
(4)(3分)为探究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测定了自运动开始2 h内血浆中醛固酮(由________分泌)和抗利尿激素(由____________释放)的浓度。结果发现,血浆中2种激素的浓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析激素浓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5)(3分)进一步实验发现,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血容量(参与循环的血量)减少,并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由此可知,机体水盐平衡调节途径为________(将以下选项排序: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②肾脏的重吸收等作用增强;③血容量减少;④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
限时练16 内环境稳态及免疫调节
1.D [胰岛素、氨基酸和钠离子都可以存在于健康人体的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B、C正确。]
2.C [根据题意可知,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困难,可利用的O2减少,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也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呼出困难、乳酸不能被及时代谢清除,导致血浆pH下降,超过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引起酸中毒,A正确;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增多→组织水肿,B正确;患者出现酸中毒说明内环境中的HCO含量是有限的,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错误;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加,流经肌肉组织时氧气进入肌肉组织参与细胞呼吸,血液中氧气含量逐渐减少,所以血液流经肺部时血氧浓度变化与流经肌肉组织时相反,D正确。]
3.C [题干中逻辑为:微重力或失重条件下头部血液增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增加→脱水。正常情况下,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一致,血浆蛋白流失使血浆渗透压减小,小于组织液渗透压,水从血浆流向组织液引发组织水肿,A错误;血浆中的钙离子位于细胞外,属于人体内的内环境成分,血钙流失后含量下降会影响内环境稳态,B错误;根据分析,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是引起脱水的原因之一,C正确;脱水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错误。]
4.B [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经肾随尿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A正确;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P)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减少,但表现出醛固酮缺少所致的渗透压调节异常,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PP患者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减少,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其增多可导致细胞外液增加,B错误;当机体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C正确;PP患者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减少,但其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减少,因此推测PP患者的病因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转运异常,D正确。]
5.B [吞噬细胞对该病毒的吞噬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甲流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会合成并分泌大量的抗体,即记忆B细胞在该过程中会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经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能将其彻底消灭,C错误;人体有三道防线,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说明其已经突破了人体的前两道免疫防线,D错误。]
6.D [抗原呈递细胞(APC)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A正确;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依赖溶酶体对病原体进行处理,故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B正确;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时,免疫系统可能攻击自身物质或结构,进而引起组织损伤,C正确;浆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APC),D错误。]
7.D [过敏原初次刺激特异性个体产生了IgE抗体,故发生了免疫反应,A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过敏原,其表面无相关受体,B错误;P物质引起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会导致组织液增加,C错误;避免再次接触外源性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措施,D正确。]
8.A [细胞毒性T细胞的激活需要与靶细胞的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刺激,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A错误;抗体是浆细胞分泌产生的分泌蛋白,可以通过体液的运输,并与抗原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发挥抗感染作用,C正确;乙脑疫苗是一种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D正确。]
9.C [甲状腺激素在肝脏中激活其β受体,使机体产生激素G,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即甲状腺激素能升高血糖,也可通过激素G间接降低血糖,B正确;血糖浓度变化可以调节胰岛素分泌,也能负反馈调节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C错误;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因此,激素G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10.A [足球比赛中,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A错误;皮肤血流量增加和汗液分泌量增多都可以增加散热,运动所致体温升高的恢复与散热增多相关,B正确;大量出汗后,机体丢失水分的同时还丢失了大量无机盐,因此,大量出汗后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助于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正确;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D正确。]
11.(1)联合 该疗法既发挥了化疗药物的作用,也增加了活化的CTL数量
(2)CXCL1受体 (细胞膜)表面 杀伤肿瘤细胞
(3)一 方案一的偶联物既可阻断PD-1与PD-L1结合,恢复CTL的活性,又使化疗药物靶向肿瘤细胞
解析 (1)通过图a分析得出,联合疗法肿瘤体积最小,根据图b分析得出,联合疗法中活化的CTL数量最多,且CTL参与细胞免疫,可以作用于肿瘤细胞,因此综合分析得出联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最佳。(2)黑色素瘤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CXCL1吸引某类细胞靠近,在CTL中导入CXCL1受体基因,该基因表达后,表达产物应定位于CTL的(细胞膜)表面,且不影响CTL裂解靶细胞的能力,这样可以增大CTL与肿瘤细胞接近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3)将PD-L1单克隆抗体与化疗药物结合在一起,该抗体会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恢复CTL的活性,又把药物定向地带到靶细胞所在的位置,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12.(1)神经调节 免疫调节
(2)Cl-
(3)肾小管、集合管 水
(4)肾上腺皮质 垂体 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Na+浓度下降
(5)③①②④
解析 (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l-。(3)水盐平衡调节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及保钠排钾的作用有关。(4)在细胞外液量减少或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析运动前、中、后的相关指标可知,运动后血浆渗透压和Na+浓度均下降且恢复至运动前水平,故运动后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均减小。(5)运动后血容量减少(细胞外液量减少)可促进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和Na+,从而引起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最终使血浆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