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土地资源 寒假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土地资源 寒假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

资源简介

3.2土地资源
自2014年起,我国连续11年将全国土地日主题定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山区 B.耕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C.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 D.各类土地空间分布比较平衡
2.读图可知,山东省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B.林地
C.以旱地为主的耕地 D.草地
3.我国连续多年将“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作为全国土地日主题,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耕地( )
A.总量和人均量都巨大 B.在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最大
C.总量虽大但人均量少 D.可供开垦的后备资源很充足
耕地占补平衡是指《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当地人民政府就应补充划入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这项制度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年限(即可平衡年限)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可平衡年限越长,意味着耕地后备资源越充足。据图可知,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是( )
A.华北地区 B.西北、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5.与其他地区相比,浙江、福建占补平衡制度落实困难,主要是因为( )
A.生态环境脆弱 B.耕地数量少
C.经济发展快 D.距海近,土地质量低
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中国土地日。下图为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端午节期间,某地童谣唱道:“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童谣中描述了哪种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生产的景色( )
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
7.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结合地形和气候因素综合考虑,耕地主要分布在( )
A.东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东部山地及低矮的丘陵地区 D.北部高原山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藏粮于地”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耕地质量,耕地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效益。我国耕地按照地力水平、土壤健康状况、农田配套设施等,由高到低划分为一至十等。图1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图2为2019年我国不同等级耕地面积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耕地的特点是( )
A.分布比较均匀 B.优等地占比较多
C.人均占有量多 D.中低等地比重大
9.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 )
A.扩大种植面积 B.培育优良品种
C.提高耕地质量 D.退耕还林还草
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2024年第34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仍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读“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和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类土地资源分布较为均衡 B.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较多
C.草地多分布在东部丘陵地区 D.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11.关于漫画中的问题,合理的对策有( )
①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②在城市周边农村建设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
③加强耕地保护法,切实保护耕地
④为了保障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读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根据图文资料,推测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原因可能是( )
A.农村人口多于城市 B.城乡发展不平衡
C.乡村人口增长过快 D.我国粮食出现短缺
1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在我国乡村应该( )
A.科技兴农,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 B.大量建设高楼大厦,以节省耕地面积
C.所有土地种植粮食,保障粮食安全 D.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
14.我国国土辽阔,环境多样,孕育了不同的土壤类型。在我国的东部地区由南至北呈现不同颜色,构成一幅美丽画卷。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分布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红土地”和“紫色土”分布在_________一线以南。
(2)东北平原常被称为“黑土地”,东北平原在_________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
(3)“黄土地”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形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_________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增,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4)从地形区看,“紫色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
(5)“红土地”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这里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15.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核能、可燃冰等新兴能源崭露头脚。核能的开发主要通过铀等重元素的裂变,1每千克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500吨优质煤;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能源界的能量棒,100升天然气能让汽车跑300公里,同体积的可燃冰则能跑5万公里。
材料二 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布公告,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必须长期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图1)。
材料三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1)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核能和可燃冰均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据材料信息可知二者与普通能源相比,其优点在于_________。
(2)我国颁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要在确保现有基本耕地的同时,开源与节流并举,对此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合理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B.综合治理土地污染
C.东南丘陵大力开垦梯田 D.复垦废弃土地
(3)写出图例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B_________,在农业用地中,林地和_________的90%都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4)在青藏和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___为主。近年来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劣,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景象?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山区,故A正确。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故B错误。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故C错误。各类土地空间分布不平衡,故D错误。故选A。
2.答案: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山东省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故C正确。图中所示山东省没有林地和草地分布,排除ABD。故选C。
3.答案:C
解析:我国连续多年将“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作为全国土地日主题,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耕地总量虽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故C正确。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占比最小,可供开垦的后备资源不足,排除ABD。故选C。
4.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可平衡年限越长,耕地后备资源越充足;读图例分析可知,图中西北和东北地区可平衡年限最长,后备耕地资源最为丰富,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各地人民政府就应补充划入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浙江、福建经济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比例大,土地的价格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占补平衡制度上落实难度大,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浙江、福建两地占补平衡制度落实困难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快,C正确;浙江、福建的生态环境并不脆弱,排除A;耕地数量少不是浙江、福建占补平衡制度难以落实的主要原因,排除B;距海近土地质量不一定低,排除D。故选C。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诗句描写的是端午节时候,家家煮粽子,门上插艾叶,插桃枝驱邪,田野里小麦成熟的景象,此时成熟的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作物,土地利用类型是旱地,B正确;水田主要种植水稻,排除A;林地和草地不生产农作物,排除CD。故选B。
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东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农业生产,土壤肥沃,适合耕作,A正确;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条件较差,耕地分布较少,排除B;北部的高原山地和东部的山地及低矮的丘陵地区,其地势起伏,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耕地面积较少,排除CD。故选A。
8.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我国耕地分布不均,优等地占比较少,人均占有量十分少,中低等地比重大,排除ABC,故选D。
9.答案:C
解析: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提高耕地质量,故C正确。扩大种植面积、培育优良品种、退耕还林还草与“藏粮于地”无关,故选C。
10.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A错误;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可供开垦的荒地较少,B错误;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山地,C错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齐全,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1.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漫画中展示出农田遭到破坏,优质耕地大量流失,因此保护耕地至关重要,合理的对策有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加强耕地保护法,切实保护耕地。①③正确;在城市周边农村建设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会占用大量耕地,不利于保护耕地,②错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土地污染和水污染,④错误。排除ABD,故选C。
12.答案:B
解析:据图文资料可知,我国目前城镇人口多于乡村,城乡发展不平衡,推测实施乡村振兴的原因可能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故选B。
13.答案:A
解析:
A 我国乡村应该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在我国乡村应该科技兴农,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A正确
B 农村人口少,不需要大量建设高楼大厦,B错误
C 所有土地种植粮食,保障粮食安全,这种做法不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C错误
D 大力发展工业会造成大量耕地被占用,D错误
14.答案:(1)北方地区;秦岭—淮河
(2)冷湿
(3)黄河
(4)四川盆地
(5)湿热
解析:(1)黑土地分布在东北平,黄土地分布在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属于我国北方地区;紫土地分布在四川盆地,红土地分布在南方丘陵地区,所以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2)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在冷湿的自然环境下,发育分布着肥沃的黑土,沃野千里,平坦广阔。
(3)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其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且集中,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中游流经此地,便携带大量泥沙。
(4)读图可知,“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5)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所以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湿热。
15.答案:(1)能够产生巨大能量
(2)C
(3)林地;耕地
(4)草地;退耕还草、禁止土地不合理利用、植树种草
解析:(1)据材料信息“1每千克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500吨优质煤,100升天然气能让汽车跑300公里,同体积的可燃冰则能跑5万公里”可知,核能和可燃冰与普通能源相比,其优点在于核能和可燃冰都能够产生巨大能量。
(2)我国颁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要在确保现有基本耕地的同时,开源与节流并举。为了保护耕地,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合理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综合治理土地污染,复垦废弃土地,ABD措施可行;东南丘陵大力开垦梯田,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C措施不可行。本题要求选择措施不可行的一项,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3)A代表草地,B代表林地,C代表旱地,D代表水田。在农业用地中,林地和耕地的90%都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分布在山区的主要是林地。
(4)在青藏和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可以发展畜牧业,但是近年来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劣,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草、禁止土地不合理利用、控制合理的载畜量、植树种草等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