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东北平原号称“北大仓”,其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A.多沼泽 B.旱涝多发C.水源不足 D.纬度高,热量不足2.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资源 C.交通 D.工业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气候冷湿,在三江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B.农作物一年二熟,品质优良,深受人们的喜爱C.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重工业摇篮”D.近年来经济发展受阻,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读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4.东北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A.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B.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C.蒙古族集中分布区 D.纬度较高的山谷地区5.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名胜古迹众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读图,回答下面小题。6.图中甲所示的地形区是(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7.近年来,冬季我国很多南方人前往如图区域旅游,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冬季( )A.草场广,可感受草原风情 B.海拔高,可观赏蔚蓝天空C.气温高,可享受灿烂阳光 D.气温低,可体验冰雪乐趣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下图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示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地形崎岖,黑土广布C.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 D.河流众多,无结冰期9.为保障商品粮生产,措施合理的是( )A.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B.保护黑土,防止肥力下降C.培育良种,推广双季稻 D.精耕细作,推广小型农业机械读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左图)、城市与铁路分布图(中间图)、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10.东北地区的城市( )A.分布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B.长春是北部的中心城市C.集中分布蒙古族聚集区D.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11.朝鲜族主要分布区是( )A.长白山两侧 B.三江平原 C.松嫩平原 D.大小兴安岭地带国家统计局显示,东北地区人口十年减少1101万人,人口流失问题严重。读东北三省人口分布和东北三省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黑龙江 吉林 辽宁面积(万千米2) 45.4 18.7 14.7人口 (万人) 1953年 1190 1133 20392010年 3833 2747 43752021年 3185 2407 422912.东北三省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①人口地区分布不均②南部沿海人口稀疏③中部平原人口稠密④山区空气好,人口密度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3.从表中可以看出( )A.吉林省面积最大 B.黑龙江省人口持续增加C.辽宁省人口最多 D.面积越大,人口数量越多14.读“东北三省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A为______省,B为______省。(2)写出山脉的名称:D______,E______;河流F为______。(3)K所代表的地形区是______平原,有“______”的称号。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以________为主,这种工业结构的建立是依托其丰富的________资源。图中本溪、鞍山所在的区域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________工业基地。请分析其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2)从乙图中得出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图中A是________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3)东北地区耕地多为________(耕地类型),主要种植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从地势特点看,都属于第___________级阶梯。从气候条件分析,东北平原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东北平原号称“北大仓”,其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纬度高,热量不足,限制了农业的发展,D正确;与沼泽无关,该地旱涝灾害影响小,水资源相对充足,ABC错误;故选D。2.答案:A解析:根据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俗称关东地区,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人口城市多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该地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进行分析解答。东北地区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工业、交通运输发达的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而山区人口偏少,所以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结合题意。故选A。3.答案:B解析: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水汽蒸发弱,因此湿地广布,故A正确。东北三省主要位于中温带,农作物一年一熟,故B错误。东北三省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丰富,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被称为“重工业的摇篮”,故C正确。近几年东北三省由于技术落后,资源枯竭等原因经济发展受阻,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故D正确。故选B。4.答案:A解析:影响聚落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水源、资源、交通等。根据“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可知,图示东北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附近,即沿着交通干线分布,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答案:C解析:沈阳是辽宁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第二大的古代宫殿。在清朝著名的关外三陵(清福陵、清昭陵和清永陵)中,有两个位于沈阳:清福陵,又称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清昭陵,又称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6.答案:D解析: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读图可得,甲是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故选D。7.答案:D解析: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读图可知,该区域为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可体验冰雪乐趣。故选D。8.答案:A解析: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有利于粮食生产,A正确;东北地区中部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B错误;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C错误;东北纬度高,冬季温度低于0℃,有结冰期,D错误。故选A。9.答案:B解析: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区域生态环境,A错误;保护黑土,防止肥力下降,可以保障粮食生产,B正确;东北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宜推广双季稻,C错误;东北地广人稀,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D错误。故选B。10.答案:D解析:东北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的平原,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是北部山区,气候严寒,不适合居住,A错误;哈尔滨是北部的中心城市,B错误;读图分析,没有集中分布蒙古族聚集区,C错误;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D正确。故选D。11.答案:A解析:读图分析,朝鲜族主要分布区是长白山两侧,A正确;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大小兴安岭地带,朝鲜族分布不多,BCD错误。故选A。12.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东北三省的人口分布特点是人口地区分布不均,①正确;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②错误;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③正确;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人口稀疏,④错误。故选B。13.答案:C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黑龙江省的面积最大,A错误;黑龙江省人口先增后减,B错误;辽宁省人口最多,C正确;面积的大小与人口数量的多少不是正相关,因此面积越大、人口不一定越多,D错误。故选C。14.答案:(1)黑龙江 吉林(2)大兴安岭 长白山 黑龙江(3)东北 黑土地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A是我国纬度最高的黑龙江省,B省是吉林省,该省简称“吉”。(2)由图可知,图中D是大兴安岭,是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山脉;E是东北—西南走向的长白山,F是我国纬度最高的河流—黑龙江。(3)读图可知,K是位于东北地区的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分布着广阔的黑土,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15.答案:(1)重工业;自然;辽中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便利的交通(2)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北方;三江(3)旱地;甜菜;三;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解析:(1)读图可得,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该地区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图中本溪、鞍山所在的区域地处辽宁省中南部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辽中南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依托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和便捷的海陆交通条件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2)读图可知,东北三省由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包围,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所缠绕,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形成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形分布特点,其地处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属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图中A是位于东北平原东北部的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3)东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地区,耕地多为旱地,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主要种植的糖料作物是甜菜。其位于大兴安岭以东,从地势特点看,都属于第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