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寒假练习 (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寒假练习 (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

资源简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与④相比,①区域明显的优势是( )
A.水能资源丰富 B.地热资源丰富
C.天然气资源丰富 D.生物能资源丰富
2.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
A.南岭 B.秦岭-淮河 C.长江 D.太行山-巫山
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
A.200毫米 B.400毫米 C.800毫米 D.600毫米
“天下地土,南北高下相半。且以江淮南北论之:江淮以北,高田平旷,所种宜黍稷等稼;江淮以南,下土涂泥,所种宜稻、秫。又南北渐远,寒暖殊别,故所种早晚不同……”引自王祯《农书·地利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江淮以北”和“江淮以南”泛指我国的( )
A.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
C.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D.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5.反映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差异的是( )
A.江淮以南,土地广阔平坦 B.江淮以北水田广布,种植水稻
C.江淮以北,河流纵横交错 D.南北距离越远,热量差异越大
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划分成下图中所示的四大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色中国”——河网密布,著名的江南水乡
B.“银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C.“黄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
D.“绿色区域”——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7.右图中的传统民居,最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个区域( )
A.“金色中国” B.“黄色中国” C.“银色中国” D.“绿色中国”
8.“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的共同自然环境特征是( )
A.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河流都有结冰期
B.1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
C.雨热同期
D.东部都濒临南海
陕西省秦岭太白山古时因山顶终年积雪、银光四射,故称太白山。读陕西省南部沿东经109°地形剖面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位于秦岭南侧的地形区是( )
A.汉水谷地 B.秦岭山区 C.关中平原 D.陕北高原
10.由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推测,汉水谷地( )
A.河流冬季结冰 B.水田广布 C.半湿润地区 D.苹果挂满枝头
世界那么大,老师领你去看看。青岛某中学师生利用暑假研学旅行,分四个小组分别沿甲、乙、丙、丁四条路线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探索大自然奥秘。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四条研学路线中,既可以观赏黄河落日,又可以领略大漠孤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以下区域特点,是丁路线同学考察时所作的“研学笔记”的是( )
①非季风气候区
②水田为主
③气候湿热
④土地荒漠化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在沿丙线路行进过程中,不可能会遇到的现象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缺氧 D.滑坡
14.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是_______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填数字代号: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两个区域_______,牧区主要分布在哪两个区域_______。
(2)④是_______地区,该区与③_______地区的界线D大致与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地区④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
(3)地区②与地区③的分界线大致沿着B_______(山脉)和淮河一线,该线是1月平均气温___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半湿润区与_______的分界线,地区②自然条件优越,请同学们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______________。
15.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生态保护,同时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游憩的机会。2022年12月,我国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材料二:下图为2021年设立的首批国家公园分布图。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_______一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该界线以东大致以种植业为主,以西大致以_______业为主。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大地理区域中,没有首批国家公园分布的是_______(填序号),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
(3)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目前位于我国东北的_______天然林区,该地区有利于东北虎豹栖息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4)哈尔滨的小林寒假去武夷山国家公园度假,乘坐高铁下车后他明显感觉到气温比他家乡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
(5)暑假,福州的希希去三江源国家公园,火车行驶在青藏铁路时看到的窗外景观不可信的是( )
A.雪山连绵,蓝天高远 B.羚羊飞奔,牦牛信步
C.森林茂密,人迹罕至 D.河谷地带,油菜花开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①为西北地区,④为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西北地区明显的优势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工程是指把西北地区新疆轮南气田的天然气输送到南方地区的长江三角洲,C正确;水能资源、地热资源、生物能资源都不是与南方地区相比,西北地区明显的优势,AB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该线以南地区属于南方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0°C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地区属于北方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0°C以下,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B正确;南岭、长江、太行山—巫山都不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AC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①为西北地区,②为北方地区,③为青藏地区,④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体一致,B正确;200毫米、800毫米、600毫米都不是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ACD错误。故选B。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江淮以北”和“江淮以南”分别泛指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故选A。
5.答案:D
解析:材料中提及“江淮以北,高田平旷”,可知A错误;材料中指出“江淮以南,下土涂泥,所种宜稻秫”,B错误;江淮以南,河流纵横交错,C错误;由材料中“又南北渐远,寒暖殊别,故所种早晚不同”,可知南北距离越远,热量差异越大,D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读图,“金色中国”——西北地区,茫茫戈壁,黄沙漫漫;“银色中国”——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冰川广布;“黄色中国”——北方地区,小麦飘香;“绿色中国”——南方地区,河网密布,著名水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答案:A
解析:右图中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属于蒙古族的传统民居,分布在“金色中国”——西北地区,故选A。
8.答案:C
解析:“绿色中国”——南方地区,“黄色中国”——北方地区,共同自然环境特征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C正确;南方地区无结冰期,A错误;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B错误。北方地区东部没有濒临南海,D错误。故选C。
9.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位于秦岭南侧的汉水谷地,A正确。秦岭山区位于秦岭山脉附近,B错误。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CD错误。故选A。
10.答案:B
解析:读图可得,汉水谷地位于秦岭南侧,平均气温高于0℃,河流冬季无结冰期,A错误;年降水量大于800mm,属于湿润地区,水田广布,B正确,C错误;苹果主要在北方地区、秦岭以北种植,D错误。排除ACD,故选B。
11.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四条研学路线中,既可以观赏黄河落日,又可以领略大漠孤烟的是乙路线,乙路线东端经过黄河入海口处,西端经过西北地区。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2.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丁路线同学经过的都是季风气候区,①错误;丁路线耕地既有旱地也有水田,以水田为主,②正确;暑假期间丁路线气候湿热,③正确;该路线土地荒漠化不严重,④错误。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3.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丙路线是从青岛到青藏高原,此时是暑假期间,该路线会遇到泥石流、滑坡和青藏高原上的缺氧等问题,不会遇到寒潮,寒潮主要集中于冬半年。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4.答案:(1)青藏地区;海拔因素(地形因素);②③;①④
(2)西北;北方;400;干旱
(3)秦岭;0℃;湿润区;雨热同期,水热充足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数字①是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大致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图中①是青藏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西北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即图中的②、③,其中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即图中的①、④,这里降水较少,植被以草地为主。
(2)④是西北地区,③是北方地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D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其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3)结合所学知识,图中②是南方地区,③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B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同时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等。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优越,降水多,气温高,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
15.答案:(1)大兴安岭;畜牧
(2)③;干旱
(3)长白山;原因是该区域植被丰茂,人烟稀少,有利于东北虎豹栖息生存。
(4)武夷山比哈尔滨纬度位置低,同一时间气温比武夷山要高。
(5)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线,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该线以西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2)读图可知,①南方地区有大熊猫国家公园,②北方地区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④青藏地区有三江源国家公园;③西北地区没有首批国家公园分布,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区的山地和丘陵地区,三大林区分别是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的人工林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我国的东北天然林区。该区域植被丰茂,人烟稀少,有利于东北虎豹栖息生存。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哈尔滨纬度高,气温低,武夷山地处南方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故哈尔滨的林林寒假去武夷山国家公园度假,乘坐高铁下车后他明显感觉到气温比他家乡高,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5)读图可知,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地区,火车行驶在青藏铁路时看到的窗外景观有雪山连绵,蓝天高远、羚羊飞奔,牦牛信步、人迹罕至,河谷地带,油菜花开,但森林少,多高寒草甸与高寒荒漠,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