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北京上大学的李某, 某天到某快递公司给在老家上高中的表弟张某寄学习资料,转交相关物品后,李某填写了快递单,付清了快递费。运输过程中,快递丢失,李某诉至法院。在这民事法律关系中( )
A.对李某来讲,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公司
B.对张某来讲,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物品
C.李某和快递公司是这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人,张某是权利人
D.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双方的履约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案例不适用民法调整的是( )
①徐某在自家阳台上搭建鸽舍,饲养、放飞信鸽扰民休息
②孙某出版书籍获得稿费后,向税务机关缴纳个人所得税
③钱某将古画转卖给朋友吴某后反悔,要求吴某归还古画
④李某在未设警示的维修路段受伤,与市政部门发生纠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以下属于民法调整的是( )
①小东认为交警对其违规停车进行罚款产生异议
②小雨从某直播间购买的红薯粉条不含红薯成分
③某市政府管理的国资公司向中国农业银行申请了1000万的贷款
④老李答应请小陈吃饭没有兑现引起小陈的不满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李思从小极富音乐天赋,17周岁就以演出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深得长辈喜爱,曾经常接受馈赠,7周岁时受赠口琴一个,10周岁时受赠小提琴一把,15周岁时受赠名贵钢琴一架。下列对李思的行为能力及其受赠行为的效力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受赠口琴行为有效,因为李思的行为是纯获益的民事行为
B.受赠小提琴行为无效,因为其与李思当时的年龄、智力不相适应
C.受赠钢琴行为有效,因为钢琴受赠是纯获益行为
D.在本案例中,李思自始至终都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5.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公序良俗原则的规定。由此可见( )
◇第八条【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条【法律适用】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①我国民法典更加强调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
②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
③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民法典中自愿原则的限制
④民法优先保护公序良俗,体现法治与德治的统一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6.根据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14周岁的李某单独购买价格为9000元的电脑,如果父母知晓后不同意购买,卖方需要退货
B.12岁的小丁生日时接受表姐赠与他的钢琴,需征得其监护人同意
C.17岁的小王初中毕业后便开始打工,每月有5000元收入。小王可以独立决定出资入伙几位成年同事新开的小店,无须监护人同意
D.25周岁的钱某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用手机换取零食的法律行为无效
7.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公序良俗原则的规定。
◇第八条【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条【法律适用】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由此可见( )
①我国民法典更加强调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
②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
③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民法典中自愿原则的限制
④民法优先保护公序良俗,体现法治与德治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王某在一幼儿园家长微信群冒充教育培训机构老师,发送虚假信息。通过让幼儿家长点击带有设定内容的链接,收集家长的手机号、幼儿姓名等信息,并将信息数据售卖给当地教育培训机构,从中牟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冒充教育培训机构老师收集信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②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幼儿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③幼儿不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应由家长主张其权利
④教育培训机构购买家长和幼儿个人信息属于违法行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情形中适合民法调整的是( )
①李某骑行时因未戴头盔被处以20元的行政罚款,李某不服
②小林在某社交平台上谩骂攻击小张,小张与小林就此产生纠纷
③国家机关与其他民事主体进行民事交易时出现的交易纠纷
④何某因不当发言被“踢出”业主群后状告群主,要求恢复群成员身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下列事项所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指向正确的是( )
①小谢和小朱在不动产中心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客体是房屋
②李某被四楼朱某家花盆砸伤引起纠纷——客体是受伤者
③“今日YT”对“今日TT”商标侵权案——客体是商业标志
④小张状告小宁假冒其身份散布谣言——客体是人格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解决下图漫画中的问题需要( )
①健全我国法律体系
②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③增强人们法治意识
④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A驾驶车辆靠边停车后,坐在后排的小A(A之子,7岁)打开车门与同向驾驶摩托车的B相撞。B在摔倒过程中头部又与相对方向正常驶来的C驾驶的摩托车相撞。B当场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本案中( )
①小A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A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③B因死亡失去部分民事权利
④C应负次要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下图告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后
①整合了新中国民事法律规范
②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的成果
③为见义勇为者撑起了保护伞
④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10岁的小齐被网上的一款游戏吸引,使用自己的微信多次向游戏平台充值,共支付6212元。小齐父亲发现后,认为玩该游戏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且充值数额巨大,遂以小齐法定代理人身份,将运营该款游戏的某科技公司诉至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该公司退还充值款。下列对此案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小齐充值行为是其真实意思表示,因而是有效的
②小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从事民事活动
③小齐的充值行为要有效,必须经过其监护人追认
④小齐父亲的诉求是正当的,应当得到法院的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①王某要求楼上邻居不要在午休时间弹琴影响其休息
②甲答应乙一起去购物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
③李某与张某系夫妻关系,因感情不和而离婚的财产纠纷
④甲向税务机关提交上一年度个人所得税的退税申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①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200万元的商品买卖合同
②刘某请求税务机关退还多缴的个人所得税
③王某在与赵某打架时不慎将赵某打死
④张某家的狗在小区把李某的儿子咬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保护是现行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也更加关注。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中指出,“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结合材料,运用民法基本原则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2)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贯彻绿色原则呢?请就此提两点合理建议。
18.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无偿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接受失主的500元酬谢。可小林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七条 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请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某2020年满21周岁,在某公司上班,每月有28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某小区租了一间房。2020年11月,张某欲花5万元钱从李某处购买一辆二手汽车,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2021年2月,张某因车祸死亡。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张某与李某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开走汽车。
张某向李某购买汽车的行为是否有效 为什么 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民法与每个人的一身密切相关。
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材料二 某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贷款50万元。
(1)结合材料一和相关知识,说一说,民法调整的对象和内容?
(2)根据材料二,分别分析某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的权利和义务?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C A B C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D D A B
1.D
【详解】ABD:民事主体是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本案中,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双方的履约行为,AB错误,D正确。
C: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本案中,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既是义务人,又是权利人,C错误。
故本题选D。
2.C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①:该案例中,涉及的民事主体是徐某与邻居,属于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人身关系,适用于民法调整,①不符合题意。
②:孙某出版书籍获得稿费后,向税务机关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和纳税人的不平等主体关系,不适用于民法调整,②符合题意。
③:该案例中,涉及的民事主体是钱某和吴某,属于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适用于民法调整,③不符合题意。
④:李某与市政部门是不平等关系,不适用于民法调整,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C
【详解】①:交警对违规停车进行罚款是行政管理行为,双方地位是不平等的,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小雨从直播间购买红薯粉条、市政府管理的国资公司向中国农业银行贷款都是平等主体之间民事行为,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②③正确。
④:老李答应请小陈吃饭是朋友之间的行为,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C
【详解】A:自然人未满8周岁即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其民事行为完全由其监护人代理,因此李思在7周岁时受赠口琴的行为无效,A错误。
B:10周岁时李思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据其年龄和智力条件可以独立实施纯获益的民事行为,受赠小提琴的行为有效,B错误。
C:15周岁时李思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据其年龄和智力条件可以独立实施纯获益的民事行为,受赠名贵钢琴的行为有效,C正确。
D: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视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D错误。
故本题选C。
5.A
【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公序良俗原则,未强调契约精神,①排除。
②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九条的内容,可知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民法典中自愿原则的限制,②③正确。
④:民法优先保护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排除。
故本题选A。
6.B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B:12岁的小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直接有效,不必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B错误,符合题意。
A:14周岁的李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单独购买价格为9000元的电脑的购买支付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合,其购买支付行为无效,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7岁的小王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自行决定出资入伙,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25周岁的钱某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用手机换取零食的法律行为无效,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C
【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公序良俗原则,未强调契约精神,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九条的内容,可知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民法典中自愿原则的限制,②③符合题意。
④:民法优先保护优先保护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错误。
故本题选C。
8.C
【详解】①④:王某在一幼儿园家长微信群冒充教育培训机构老师,发送虚假信息,收集家长和幼儿的信息,王某冒充教育培训机构老师收集信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王某将收集到的信息卖给培训机构,教育培训机构非法购买家长和幼儿个人信息属于违法行为,①④入选。
②:根据材料情境,这是幼儿园的幼儿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②不选。
③:幼儿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其自出生时起,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③不选。
故本题选C。
9.C
【详解】①: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李某与处罚他的行政部门不是平等的主体,不适合于民法调整,①排除。
②:小林在某社交平台上谩骂攻击小张,这涉嫌侵犯小张的人身权益,且双方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符合民法调整范围,②正确。
③:国家机关与其他民事主体进行民事交易时出现的交易纠纷,这时国家机关与其他民事主体是平等的主体关系,且涉及财产关系,符合民法调整范围,③正确。
④:该选项没有涉及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不符合民法调整范围,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0.B
【详解】①: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小谢和小朱在不动产中心办理房屋过户手续,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房屋,①对应正确。
②: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李某被四楼朱某家花盆砸伤引起纠纷,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而不是受伤者,②不选。
③: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志,“今日YT”对“今日TT”商标侵权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商业标志,③对应正确。
④:小张状告小宁假冒其身份散布谣言,侵犯了其姓名权,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权利人的姓名 ,而不是人格权,④不选。
故本题选B。
11.C
【详解】①④:漫画反映了有些人法治意识不强的现象,与法律体系的健全和执法人员素质没有直接关系,①④不选。
②③:漫画反映的是有些人法治意识淡薄,需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增强人们法治意识,②③入选。
故本题选C。
12.C
【详解】①: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①说法错误。
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其监护人应承担侵权责任。小A(A之子,7岁)打开车门与同向驾驶摩托车的B相撞,小A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他在造成他人损害时,应由其监护人即父母承担赔偿责任,故A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②正确。
③: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依法享有民事权利。B当场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B因死亡会失去部分民事权利,③正确。
④:本案中C正常行驶,无过错,不应承担次要责任,④不选。
故本题选C。
13.D
【详解】③④:漫画表明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后为见义勇为者撑起了保护伞,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漫画不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整合了新中国民事法律规范,也不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的成果,①②不选。
故本题选D。
14.D
【详解】①:小齐10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使用自己的微信多次向游戏平台充值,共支付6212元,因此其购买行为不符合年龄和智力,小齐充值行为应认定无效,①错误。
②:10岁的小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他能从事民事活动,②说法错误。
③:小齐10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小齐的充值行为要有效,必须经过其监护人追认,③正确。
④:小齐10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充值行为未得到监护人追认,因此小齐父亲请求判令该公司退还充值款,诉求是正当的,应当得到法院的支持,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5.A
【详解】①:王某要求楼上邻居不要在午休时间弹琴影响其休息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人身关系,①正确。
②:甲答应乙一起去购物后反悔,不属于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属于道德约束的范畴,②不符合题意。
③:李某与张某系夫妻关系,因感情不和而离婚的财产纠纷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财产关系,③正确。
④: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公民与税务机关不是平等地位,不是民法调整的范围,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6.B
【详解】①④: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商品买卖合同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张某家的狗在小区把李某的儿子咬伤,属于人身关系,①④符合题意。
②:刘某和税务机关是税务管理机关与自然人的行政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
③:王某在与赵某打架时不慎将赵某打死,属于刑法调整的范围,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7.(1)①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贯彻了我国宪法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要求,贯彻了生态文明思想,贯彻了新发展理念,与我国需要处理好人与资源、生态的矛盾的基本国情相适应。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以良法推动善治,用法治文明推动生态文明的体现。
(2)示例:①节约粮食,拒绝浪费。②绿色生活,低碳出行。
18.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金不昧不仅是一项道德要求,也是一项法律义务。
同时民法典规定,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小林在归还遗失物时,失主有按照约定给付500元的义务。因此,小林父母认为应当接受失主的500元酬谢是有法律依据的,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小林接受或者放弃酬金都是其权利,小林若放弃酬金体现了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依法行使权利与拾金不昧的道德要求并不矛盾。所以,小林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19.(1)此行为完全有效。因为购车行为发生时张某已满18周岁,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法律行为,无需征得其父母同意。张某车祸死亡是在购车行为成立之后,这不影响他在此前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2)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张某和李某。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双方买卖的标的物,即汽车。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张某和田李某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20.(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调整的对象为平等主体,内容为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某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利是获取贷款资金即50万元以支持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使用贷款。某有限责任公司的义务是按照合同约定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某银行的权利是收取贷款本金和利息;对贷款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某银行的义务是按照合同约定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贷款资金即50万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